1.鯽魚糯米粥
做法:鯽魚1-2條,糯米30-45克,姜片適量,煲粥服用。煮粥時最好將紗布縫成袋狀,把鯽魚裝入與糯米同煮,以免魚骨掉進(jìn)粥里。
功效:糯米同樣能補中益氣、緩中和胃;鯽魚有和胃實腸、通陰利水之功用。該粥品可作為病后體虛飲食調(diào)養(yǎng)法,尤其適合脾虛食欲不振、消瘦乏力等癥。
2.土豆粥
做法:將土豆洗凈,切碎。土豆與適量水一同入鍋,煮至稠粥狀。服時加蜂蜜。
功效:中醫(yī)認(rèn)為,土豆和胃調(diào)中、健脾益氣,能在一定程度上達(dá)到補養(yǎng)脾胃、緩解胃部疼痛的作用。
3.甘松粥
做法:甘松5克,粳米50克。先煎甘松取汁,去渣;粳米另外煮粥,快煮成時,加入甘松汁,稍微煮沸即可。
功效:行氣開胃,溫中止痛。甘松味辛、甘,性溫,有理氣止痛,醒脾健胃的作用;粳米味甘、性平,能益脾和胃。甘松同米煮為稀粥,味香粥甜,有治胃功效。
4.山藥桂圓粥
做法:粳米淘洗干凈,泡好備用;山藥刮洗干凈,切成小薄片;桂圓肉、荔枝肉、五味子均洗凈備用;鍋中加入約1000毫升冷水,將粳米、山藥片、桂圓肉、荔枝肉、五味子一起放入,用小火煎煮;待米爛粥稠時,用白糖調(diào)好味,稍燜片刻即可。
功效:山藥桂圓粥集合了山藥、桂圓、粳米、龍眼、荔枝的營養(yǎng),其健胃與暖胃功能顯著,是一種不可多得的食療方法。
5.小茴香粥
做法:小茴香10-15克,粳米50-100克。將小茴香放入清水沙鍋內(nèi)煎煮,取汁去渣;粳米淘洗干凈。鍋置火上,放入粳米、藥汁熬煮成粥。
功效:茴香味辛性溫,具有行氣止痛、健胃散寒的功效,對于食積口臭的患者比較適用。茴香粥可散寒止痛,適用于治療胃寒嘔吐、食欲減退、脘脹氣有及乳汁缺乏等癥。
6.花生紫米粥
做法:紫糯米粥1杯,花生半杯。紫糯米、花生洗凈。鍋中加水燒開,下紫糯米和花生,煮開后轉(zhuǎn)小火,熬成粥。粥將煮熟,放少許鹽調(diào)味即可。
功效:紫糯米是糯米的一種,具有溫暖脾胃、補益中氣的功效,對脾胃虛寒、食欲不佳、腹脹腹瀉有一定的緩解作用?;ㄉ哂蟹稣a虛、悅脾和胃的功效。紫糯米與花生合用具有健脾、和胃、止痛的功效,經(jīng)常胃痛者可常食此粥。
7.山藥百合大棗粥
做法:山藥90克,百合40克,大棗15枚、薏苡仁30克。將山藥90克,百合40克,大棗15枚、薏苡仁30克及大米適量共煮粥。
功效:山藥具有補脾和胃之功能;百合清熱潤燥;大棗、薏苡仁健脾和胃,諸物合用具滋陰養(yǎng)胃、清熱潤燥的作用。本粥特別適合胃病中醫(yī)辯證屬胃陰不足者,病人常表現(xiàn)為胃脘隱痛、饑不欲食、口干咽燥、形體消瘦、舌紅少苔、脈細(xì)。
8.小米南瓜粥
做法:小米、南瓜適量。南瓜去皮切塊或攪成泥,小米洗凈后一起放入鍋中,加足量水煮30分鐘。
功效:小米中的B族維生素、鉀、鎂等為胃腸道健康提供重要的營養(yǎng)素。南瓜中的果膠能保護(hù)胃腸道粘膜免受粗糙食物的刺激,促進(jìn)膽汁分泌,加強胃腸蠕動,幫助消化等。養(yǎng)胃粥的種類還有很多,比如蓮子粥、八寶粥、皮蛋瘦肉粥、南瓜粥、小米粥等,但其中以南瓜粥以及八寶粥最具有養(yǎng)胃以及緩解胃不舒服的功效,日常不妨多煮粥,養(yǎng)好自己的胃,免受胃不舒服帶來的不適。
如果胃突然疼,又沒有藥的話,記得,蹲下來,雙手抱住自己胃的地方,盡量把自己的上身壓在蹲的兩腿上,緊緊地壓一下自己的胃部,這樣會改善胃疼的尖銳感。
胃疼的時候,記得,可以倒一杯較熱的水,然后喝下去,這樣,也會起到緩解的作用。這種的是因為可能胃酸過多導(dǎo)致了胃疼,所以,喝水,會稀釋掉。
胃疼的時候,可能是吃得太飽而引起的不舒服的感覺,這個時候,可以吃一點兒促消化的藥,或者是靜靜地不要動,讓胃能處在平和的消化的狀態(tài)中。
胃疼的時候,記得,也可以喝一杯較濃的牛奶,必須是純牛奶,這樣的喝下去后,也會對你的胃疼有所改善。因為牛奶進(jìn)入胃后,會隔開胃壁與其他物質(zhì)的接觸而減少疼痛的。
有時候胃疼也是因為饑餓造成的,這個時候,要記得,常在自己工作的地方備一些零食,這樣,當(dāng)你有饑餓感的時候,就吃點,也能減少你的胃疼的毛病的。
謝謝!請采納~
您好:如果出現(xiàn)胃不舒服的話,可以先去正規(guī)醫(yī)院具體的檢查一下情況,然后查找病因,接受治療,胃不舒服的話,考慮不良的飲食生活習(xí)慣引起的消化不良,慢性胃炎等,特別是平時飲食不規(guī)律,吃辛辣刺激的食物和飲酒等??梢云綍r多喝一些蜂蜜水來緩解,也可以通過一些按摩的手法來緩解,或者是熱敷平時的話,不要去吃一些刺激性的食物。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yinshiyingyang/21570.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hù)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肥牛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