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xiàn)在大家的工作都非常忙碌,所以對于飲食方面就比較隨意,有的時候早餐中餐都不吃,到了晚上就大吃大喝,這樣對自己的身體影響肯定很大,而且有一些人在網(wǎng)上喜歡吃各種各樣重口味食物,對身體造成的影響就會更大,蛤蜊這種食物是很多人喜歡吃的,在吃蛤蜊的時候大家也應(yīng)該注意一些事項,不然會對身體造成不利影響。
蛤蜊不能和芹菜搭配在一起吃,會影響到維生素的吸收,也不要和田螺放到一起吃,會出現(xiàn)腹脹等一系列不良癥狀。蛤蜊不宜與橙搭配食用,否則會影響維生素C的吸收。蛤蜊不宜與啤酒同食,否則容易誘發(fā)痛風(fēng)。
有宿疾的人是不能吃蛤蜊肉的,寒性胃痛,腹痛的患者也不能吃,女性在月經(jīng)期間或者生完孩子以后也不要吃蛤蜊肉,在日常生活里面出現(xiàn)感冒問題也需要禁忌。蛤蜊和橙同食,會影響維生素C的吸收。不要食用未熟透的貝類,以免傳染上肝炎等疾病。貝類中的泥腸不宜食用。
比較適合吃蛤蜊的人群就是患有胃病,支氣管炎,甲狀腺腫大,高血脂,高膽固醇的人群,有肺結(jié)核咳嗽,陰虛盜汗的患者,身體虛弱或者營養(yǎng)不充足的人也應(yīng)該適量的吃一些蛤蜊。癌癥患者及放療、化療后宜食。糖尿病,紅斑狼瘡,干燥綜合癥患者宜食。黃疸者,尿路感染者宜食,醉酒之人宜食。
上面給大家介紹的就是吃蛤蜊需要注意的事項有哪些,看了上面的介紹大家應(yīng)該也有了一定的了解,現(xiàn)在的人越來越注重自己的日常飲食調(diào)節(jié),大家就應(yīng)該先了解清楚自己的身體體質(zhì),這樣才能了解清楚自己到底適合吃哪些食物,才可以利用食物達(dá)到更好的保健身體效果,正確的飲食對于每個人來說都非常重要。
不能吃殼。蛤蜊少脂肪、鈣,被稱為“天下第一鮮”。目前發(fā)現(xiàn)最高齡蛤蜊為507歲,殼卵圓形、鐵、文蛤、碘,生活在淺海底,邊緣紫色,低熱能,理論上蛤蜊全身除了殼不可以吃,其他的都可以吃。當(dāng)然,一般實際生活中,人們也會選擇不吃蛤蜊肉里黑色的部分。
蛤蜊里黑色部分不建議吃。蛤蜊肉黑色的東西那是蛤蜊的內(nèi)臟,也稱黃,就像蟹黃那種,很有營養(yǎng),也含有很多的膽固醇。但是,蛤蜊很小器官聚集,那也是一個消化系統(tǒng),還有一些胃里沒有消化吸收的泥沙,而且就算用油和鹽等養(yǎng)幾天,吃的時候,有些還是會有細(xì)沙,并且那里也包含排泄物(代謝物)。一般來說還是蛤蜊的便便啦,因而大多數(shù)不太能接受吃了它,也不建議吃。
當(dāng)然,吃的話,如果不是像米飯一樣普遍吃(蛤蜊一般都是偶爾吃,或著夏天大排檔吃的比較多一點,但總不至于和吃豬肉一樣天天吃),這樣對人體也是沒有啥傷害的。不過,黑色部吐沙干凈的話可以一起吃。
你說的是哈蛤吧,是我們常說的蛤蜊,我們來看一道蛤蜊的吃法。
蛤蜊肉湯的做法步驟:
所需食材:蛤蜊肉100克、雞蛋1個、絲瓜適量,生抽1勺、鹽少許、白胡椒粉少許、食用油1勺、蔥花1勺、姜1片、蒜末1勺。
制作方法:
1、準(zhǔn)備食材,絲瓜洗凈,蛤蜊肉洗凈,雞蛋打入碗中,用筷子攪拌均勻備用。
2、絲瓜去皮后,切成滾刀塊,再切蔥花、蒜末、姜末。
3、鍋中加入食用油,油熱后加入蔥姜蒜,炒出香味。
4、加入絲瓜,翻炒均勻,不需要炒時間太長,一分鐘左右就可以了。
5、再加入洗干凈的蛤蜊肉,翻炒均勻,加入適量清水,大火煮至沸騰后,轉(zhuǎn)小火,再煮十分鐘。
6、加入生抽、鹽、胡椒粉,攪拌均勻,再把雞蛋液慢慢撒入鍋中,雞蛋凝結(jié)成塊就可以了,盛出以后,可以撒上幾個枸杞裝飾一下。
蛤蜊肉的營養(yǎng)價值:
1.蛤肉含糖類,蛋白質(zhì),脂肪,菸酸,無機(jī)鹽,維生素A、B1、B2。蛤殼含碳酸鈣、磷酸鈣、矽酸鎂、碘及溴鹽等。
2.蛤蜊的鈣質(zhì)含量,在海鮮中頗為凸出。以100公克重的蛤蜊為例,鈣質(zhì)含量就有130毫克,雖然不能跟奶制品相提并論,但也算是不錯的鈣質(zhì)源。
3.蛤蜊的維生素B12含量也很豐富。B12關(guān)系到血液代謝,缺乏者可能出現(xiàn)惡性貧血,尤其是胃部手術(shù)后的患者,B12吸收率較差,可以多攝取一些蛤蜊。
4.蛤蜊里的?;撬幔梢詭椭懼铣?,有助于膽固醇代謝,還能維持神經(jīng)細(xì)胞膜的電位平衡,能抗痙攣、抑制焦慮。
5.由于蛤蜊脂肪含量不高,每100公克的熱量只有55大卡,屬于低脂肉類。對于想控制體重的人,蛤蜊是很不錯的選擇。以一份60公克重的蛤蜊,大蛤蜊大約6個,一般大小的蛤蜊約為22個,吃起來頗有飽足感,熱量卻只有40大卡左右。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yinshiyingyang/35672.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hù)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