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已經(jīng)成為中國傳統(tǒng)所特有的藥物,大部分人對草豆蔻并不是了解,甚至部分人都沒有聽說過這個種中草藥,不知道它具有哪些很好的功效和作用。其實草豆蔻常常被女性所使用,草豆蔻能夠驅(qū)寒以及治療心痛或是在腹瀉,對于陰虛血少的人也是非常的適合。下面就跟隨小編來了解一下中藥草豆蔻吧!
草豆蔻性辛,溫,歸肺經(jīng)、脾經(jīng)、胃經(jīng),草豆蔻有化濕消痞,行氣溫中,開胃消食的功效,草豆蔻主治濕濁中阻,不思飲食,濕溫初起,胸悶不饑,寒濕嘔逆,胸腹脹痛,食積不消。
1、草豆蔻治小兒藏寒泄瀉不止:草豆蔻一枚,剝開皮,入乳香一塊在內(nèi),復用白面裹,慢火燒令熟,去面及豆蔻皮不用;上為細末,以粟米飲丸如麻子大。每服五、七丸,米飲下,無時。(《史載之方》豆蔻丸)
2、草豆蔻治脾胃虛弱,不思飲食,嘔吐滿悶、心腹痛:草豆蔻肉八兩,生姜(和皮切作片子)一片,甘草四兩(銼碎)。上三味勻和入銀器內(nèi),用水過藥三指許,慢火熬令水盡,取出,焙干,杵為末。每服一錢,沸湯點服。夏月煎之,作冷湯服亦妙。
3、草豆蔻香口辟臭:豆蔻、細辛,為末含之。
4、草豆蔻治嘔逆不下食,腹中氣逆:豆蔻子七枚(碎),生姜五兩,人參一兩,甘草一兩(炙)。分溫二服,相去如人行五,六里。忌海藻、菘菜。
5、草豆蔻治老瘧久而不瘥,及山嵐瘴氣,遠年不愈,兼治脾寒:草豆蔻、肉豆蔻各二個(并用面裹煨,一生一熟),厚樸方圓二寸(一半姜制,一半生用),甘草中指大(一半生,一半炙),生姜棗大二塊(一塊用濕紙裹煨,一塊生用)。上分為二大劑,于發(fā)前臨曉,用水一升,煎取八合,放至來早,再溫服,留滓再煎二次。
6、草豆蔻治冷痰嘔逆,胸脯不利:草豆蔻(去皮)、半夏(湯洗去滑,切,焙)各半兩,陳橘皮(湯浸去白,焙)三分。 上三味,粗搗篩。每服三錢匕,水一盞,入生姜五片,煎至七分,去滓溫眼,不拘時侯。
7、草豆蔻治霍亂心煩渴,吐利不下食:草豆蔻(去皮)一分,黃連(去須)一兩。上二味,粗搗篩。每脹三錢匕,水一盞,烏豆五十粒,生姜三片,煎至七分,去滓溫服,日三。
8、草豆蔻治胃口冷,吃食無味及脾泄瀉不止,兼治酒后數(shù)囿如痢,心胸不快,不思飲食:草豆蔻半兩(每個面裹煨,候面焦黃,去面用),甘草一兩(炙),肉桂(去皮)一兩,陳皮(去白)一兩,蠻姜一兩。上五味,同為細末。每服一錢半,更入陳米末一錢,水一盞,棗二枚,同煎七分,溫服,其滓再煎服之。
9、草豆蔻用于氣滯胸悶之癥,可配厚樸、枳殼等同用。
10、草豆蔻治寒濕中阻證:草豆蔻芳香溫燥,長干燥濕化濁,溫中散寒,行氣消脹。故脾胃寒濕偏重,氣機不暢者宜之。常與干姜、厚樸、陳皮等溫中行氣之品同用,如厚樸溫中湯。
11、草豆蔻治小兒胃寒吐乳,可配砂仁、豆蔻、甘草共研細末,常滲口中。
12、草豆蔻治寒濕嘔吐:草豆蔻可溫中散寒,降逆止嘔,多與肉桂、高良姜、陳皮等溫中止嘔之品同用,如草豆蔻散。
綜上所述,其實草豆蔻它的用處是非常多,而且也適合男女老少,但在用藥過程中,需要聽從醫(yī)生的囑咐,盲目亂用藥物這是最大的禁忌,雖說中草藥的副作用并不是非常大。但是藥三分毒,盲目亂用只會影響到自身的健康,甚至是會帶來更多嚴重的后果。因此,切記不可盲目亂用藥物才是明智的選擇。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yinshiyingyang/39120.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下一篇: 瘦肉雞骨草煲蜜棗湯可清熱解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