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大家對于麻花并不會感到陌生,因為在我們平時生活中經常會吃到麻花這種食品,麻花不僅看起來就比較的花俏,而且吃起來也非常的香脆,麻花的種類有哪些呢?這是很多都喜歡吃麻花的朋友提出的問題,接下來小編將為大家做出相關的解答,希望能給各位提供一些參考。
1、稷山麻花
稷山麻花是運城的傳統(tǒng)風味小吃。據傳,麻花原是宮廷食品,傳至民間時成為兩股面粘在一起的形狀。清乾 隆年間,翟店鎮(zhèn)西位村的一位商人把它帶回家鄉(xiāng)運城,制作出售,食者甚多。后來,這位商人不斷改進制作技術,將麻花由兩股改成三股,然后擰成炸制,呈金黃色細絲花紋狀。稷山麻花已進入北京、深圳、黑龍江等20多個省市銷售,遠銷臺灣、新加坡、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美國、日本等多個國家和地區(qū),頗受歡迎。
2、十八街麻花
十八街麻花是頗受歡迎的一種麻花,味道香脆可口,桂發(fā)祥麻花的創(chuàng)始人是范貴才、范貴林兄弟,他們曾在天津大沽南路的十八街各開了桂發(fā)祥和桂發(fā)成麻花店,因店鋪坐落于十八街,人們又習慣稱其為十八街麻花。
十八街麻花之所以口感香脆受人歡迎,是經過反復探索進行創(chuàng)新,在白條和麻條中間夾一條含有桂花、閔姜、桃仁、瓜條等多種小料的酥餡,使炸出的麻花酥軟香甜與眾不同,創(chuàng)造出的什錦夾餡大麻花。其特點是香、酥、脆、甜,在干燥通風處放置數月不走味,不綿軟、不變質。
3、蘇杭藕粉麻花
蘇杭小吃從古至今都是非常受人所贊揚的,蘇杭藕粉麻花以冰糖藕粉為主料,健脾開胃,益氣補血。體弱多病,食欲不振,營養(yǎng)不良者有為適宜。藕粉麻花金黃醒目,甘甜爽脆,甜而不膩,口感清新,齒頰留香;好吃不油膩,多吃亦不上火。其中以香掉牙麻花最為出名,值得大家享用。
前些日子又有友人去天津,不出所料帶回來的是天津麻花,已經不是第一次品嘗這種小吃了,很酥脆,也很香,但對于已經超過體重紅線的我來說,也只有眼福,而沒有口福了,不過這倒不影響我在腦海中“品嘗”這道 美食 。
很多人或許不知道,小小的麻花已經有了幾千年的 歷史 ,那位粽子的間接發(fā)明人屈原,在其所著的《楚辭·招魂》中,便有這樣的詩句:
其中的大部分字都已經不常用了,粔(jù)和籹(nǚ),都是同一個意思,指古代的一種用面添加蜜,再用油煎而成的面食,其實就相當于古代的麻花了。而至于餦(zhāng)和餭(huáng)指的則是干飴糖。所以如果把屈原的這段話翻譯成白話就是:這麻花可真香甜可口??!
不過古時候的麻花,和現(xiàn)在我們所吃到的麻花,還是有不小差別的,比如在原料上。在北魏農學家賈思勰所著的《齊民要術》中,在面食一項中,麻花被稱為膏環(huán),并簡要介紹了制作方法:
這里的秫(shú)指的是糯性的高粱米,結合這句話的描述,我們可以知道,最早的麻花并不是用面做的,而是用糯性的稻米或高粱米,研磨成粉,再加入蜜糖用水和成面團,擰成麻花放入油鍋中炸熟。
不過到了唐代,當時所吃的麻花就和現(xiàn)在的很相似了。曾擔任過唐朝宰相的韋巨源,在其所著的《燒尾宴食單》(注釋1)中,就有巨勝奴(酥蜜寒具)。
那這里的麻花為什么被稱為巨勝奴呢,根據字面上意思來理解,巨勝可以理解為巨大的勝利,奴在當時常被用來指代外國人,尤其是來自西域的,再結合唐朝當時對西域的政策,這個名字很可能是大臣為討好皇帝取的,寓意唐朝將在西域取得巨大的勝利。當然,除了這部分原因,《神農本草經》中也曾出現(xiàn)過巨勝一詞:
這里的胡麻指的就是黑芝麻。巨勝是黑芝麻,那奴又是什么意思呢?除了它的本意,我們可以參考《清異錄·瑞圣奴》中:
再結合湖南一帶在古時候將經冬不落的小桃稱為“桃奴”。可以推測,“奴”,還有“不重要的小東西”的含義。綜上所述,“巨勝奴”,很可能就是“黑芝麻小麻花”。當然在唐朝是,大部分面類點心還都被統(tǒng)稱為餅,麻花之類的稱呼一直到了后世才被發(fā)明出來,但麻花這類點心卻早已經存在。
講了這么多,想了這么多,小外甥已經將一小袋麻花吃差不多了,我也該理清下思緒,犒勞下餓著的肚子了。
注釋1: 《燒尾宴食單》由唐代韋巨源所著,他是土生土長的長安人,后又位居高官,他根據自己“燒尾宴”后留下的“食單”,加上自己對 美食 的理解編寫了此書,又名《韋巨源食譜》。
別看燒尾宴民間所辦,但它可是可以邀請皇上來參加的, 當然了這種殊榮一本只有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當朝宰相才能享受到。根據史料唐中宗(公元705—710年)時,韋巨源于景龍年間官拜尚書令,便在自己的家中設“燒尾宴”請?zhí)浦凶凇?/p>
燒尾的由來有多個版本,主要有三種說法:一說老虎變成人時,要燒斷其尾;二說羊入新群,要燒焦舊尾才被接納;三說鯉魚躍龍門,經天火燒掉魚尾,才能化為真龍。
以6針為例:
1、左麻花;用一根多余的針穿上3針,位置在主針下面,隔開這3針先織左手上的3針接著織多余那根針上的3針OK。
2、右麻花;用一根多余的針穿上3針,位置在主針上面,隔開這3針先織左手上的3針接著織多余那根針上的3針OK 另外一種方法:以6針為例 右手針先從左手針上挑6針,(順序從左至右)123 456。
3、左麻花:左手針從右手針上挑過456針,(左針在右針后挑),抽出右針再把脫落的123還回到左針上OK。
4、右麻花:左手針從右手針上挑過456針,(左針在右針前挑),挑過456針,抽出右針再把脫落的123還回到左針上OK 麻花要的大就多織幾行,一般來說織個7行,(來回)就可以織另外一個了。
以下步驟:
1、名稱:左加針。
2、名稱:右起2針一起。
3、名稱:左起2針一起。
4、名稱:掛針。
5、名稱:2x2扭繩/麻花右疊左。
右疊左的:即是左在下面,右在上面。要先織在下面的,即先織左的,再織在上面的,即右面。(正常時, 是由右至左,先織右,再織左)。編織時,要先把右面的用麻花針穿起,放在前面,然後織左面的,織好了,把在麻花針上針眼,穿回左面的針上,然後編織,完成。
6、名稱:3x3扭繩/麻花左疊右。
左疊右的:即是左在上面,右在下面,要先織在下面的,即先織左的,再織右面。編織時,要先把左面的跟右面對調, (用麻花針對調,即是用麻花針將右面的穿起,放到後面,然後織左面的,織好了,把在麻花針上針眼,穿回左面的針上,然後編織,完成。
馓子麻花是北京清真小吃中的精品,很受百姓歡迎,它的制作比較麻煩。在事先將礬、堿、紅糖、糖桂花放在盆內用溫水溶化,再將面粉倒入和均勻,和好后挫長條盤起來餳一會兒,然后揪成40克一個的小劑。馓子麻花古名為“環(huán)餅”、“寒具”,質地酥脆,香甜可口。環(huán)餅據說遠在戰(zhàn)國時代就有,秦漢以來成為寒食節(jié)的必吃食品。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yinshiyingyang/41045.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大米粉皮如何制作會比較好
下一篇: 天津大麻花怎么做好吃,步驟詳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