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關(guān)鍵詞:利水消腫
大黑豆 : 30g
小米 : 90g
雞蛋 : 2枚
三味同煮至蛋熟,去殼再煮至粥熟。當晚餐溫熱服食,服后以出微汗為佳。
一、喝黑豆粥的好處是健脾胃,補肝腎。能治腎虛消渴,肝虛眩暈,中老年白發(fā),婦女閉經(jīng),小兒胎熱,產(chǎn)后風氣、血結(jié),男子便血。
二、擴展知識
黑豆為豆科植物大豆(學名:Glycinemax(L.)merr)的黑色種子。又名櫓豆、黑大豆等,味甘性平。黑豆具有高蛋白、低熱量的特性,外皮黑,里面黃色或綠色。
黑豆性喜溫暖,耐高溫,生育適溫18-30度,播種法繁殖以顆粒大而飽滿、色澤烏黑發(fā)亮者為佳。
根據(jù)中國科學家的一項研究發(fā)現(xiàn),黑豆皮提取物能夠提高機體對鐵元素的吸收,帶皮食用黑豆能夠改善貧血癥狀。
【性能】:味甘,性微寒。能補腎益陰,健脾利濕,除熱解毒。
【參考】:所含大豆黃酮甙水解后得到大豆黃酮,后者對小鼠離體小腸有解痙作用。其余見黃豆。
【用途】:用于腎虛陰虧,消渴多飲,小便頻數(shù);肝腎陰虛,頭暈目眩,視物昏暗,或須發(fā)早白;腳氣水腫,或濕痹拘攣、腰痛;腹中攣急作痛或瀉痢腹痛;服熱藥不適。
食療功能
1、治腎虛消渴,炒黑豆,天花粉各等分,研末,面糊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70丸,煮黑豆湯送下,一日二次。
2、治肝虛眩暈,黑豆和醋同放于牛膽中,懸于通風處陰干,取出后每晚服7粒,日久自愈。
3、治陰虛盜汗,黑豆衣15克、浮小麥15克,水煎服。
4、治中老年白發(fā),黑豆適量,蒸熟曬干,反復幾次,日服二次,每次6克,嚼后淡鹽水送下。
5、治各種非遺傳性白發(fā),黑豆120克,米醋500克,以醋煮黑豆如稀糊狀,濾渣,以潔凈牙刷蘸白醋,外刷毛發(fā),日一次(皮膚病者不宜)。
6、治脫發(fā)黑豆500克,水1000克,文火熬煮,以水盡為度,取出放器皿上,微干時撒些細鹽,裝于瓶中,每服6克,日二次,溫開水送下。
7、治婦女閉經(jīng),黑豆30克,紅花8克,水煎后沖紅糖50克溫服。
8、治小兒胎熱,黑豆6克、甘草3克、燈芯草7寸、淡竹葉1片,水煎服。
9、治高血壓黑豆200克,陳醋500克,浸一周后,每次嚼服30粒,日三次。
10、治老人腎虛耳聾、小兒夜尿 豬肉500克、黑豆100克,煮熟任意食之。
11、治產(chǎn)后風氣、血結(jié),黑豆3升,炒熱至煙出,裝入酒瓶,浸一日后,每服此酒半小杯,日3次,令微出汗,身潤即愈。
12、治男子便血,黑豆一升,炒熟,熱酒浸之,去豆飲酒。
13、解巴豆中毒水煎黑豆汁飲之。黑豆全國各地均有栽培,因其品種、氣候、土質(zhì)的不同,品質(zhì)也存在著一定差異,以色黑、光為佳。黑豆的吃法也有很多種,磨面可蒸成饅頭;煮熟可作涼拌菜;炒熟可作零食小吃;打豆?jié){可作飲料;生芽可作蔬菜,既增加維生素的含量,蛋白質(zhì)和脂肪也更利于消化。黑豆雖系營養(yǎng)保健佳品,但一定要熟吃,因為在生黑豆中有一種叫抗胰蛋白酶的成分,可影響蛋白質(zhì)的消化吸收,引起腹瀉。在煮、炒、蒸熟后,抗胰蛋白酶被破壞,消除了黑豆的副作用。
黑豆,蛋白質(zhì)豐富,熱量低,很適合盛夏在熬湯或者熬粥。黑豆家大米熬成粥,顏色上黑白分明,粥濃滑潤,還具有清熱解毒的'功效;黑豆枸杞粥,再加上幾多菊花,能清肝明目,改善眼疲勞;紅棗加黑豆熬粥,對于治療骨質(zhì)疏松和貧血與重要作用。桂圓黑豆再調(diào)入蜂蜜,能使頭發(fā)烏黑,補血安神。下面,我介紹兩種黑豆粥,一起來看看。
黑豆枸杞粥
原料:黑豆,枸杞,紅棗。
制法:
1、洗凈黑豆,先浸泡一會。
2、洗凈枸杞和紅棗。
3、鍋中加適量的水再倒入黑豆、枸杞子、紅棗,用急火煮沸。
4、改用文火熬至原料熟爛,即可食用。
黑豆枸杞粥要每天喝,才能見效。同時,熬粥時枸杞子不可過量,一般來說,白領(lǐng)每天食用最好不超過20克。有感冒、發(fā)燒、炎癥、腹瀉等病癥的白領(lǐng)熬粥時,不要放枸杞子,僅用黑豆熬粥即可,也可用決明子代替枸杞子。
紅棗黑豆粥
原料:紅棗,黑豆,糯米,赤砂糖。
制法:
1、將黑豆、糯米淘洗干凈,用冷水浸泡3小時。
2、將黑豆、糯米撈起,瀝干水分。
3、紅棗洗凈,去核。
4、鍋中加入約適量冷水,將黑豆、糯米放入,用旺火燒沸。
5、然后改用小火熬煮10分鐘。
6、將紅棗加入粥中,繼續(xù)熬煮約半小時。
7、待米爛豆熟時,調(diào)入紅糖,再稍燜片刻,即可盛起食用。
棗能提高人體免疫力,棗中富含鈣和鐵,黑豆中粗纖維含量高達4%,常食黑豆,可以提供食物中粗纖維,促進消化,防止便秘發(fā)生。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yinshiyingyang/50416.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