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關(guān)鍵詞:胃下垂
熟羊肋條肉 : 500g
水發(fā)香菇 : 1個(gè)
玉蘭片 : 3片
黨參 : 15g
黃芪 : 15g
蔥 : 適量
姜 : 適量
花椒 : 適量
精鹽 : 適量
味精 : 適量
胡椒面 : 適量
雞汁 : 適量
水煮黨參、黃芪兩次,將藥液濃縮至30ml;羊肉切成6厘米長、3厘米寬的片。在碗內(nèi)將玉蘭片擺成尖朝外的三角形;香菇里面朝上,放于當(dāng)中;羊肉整齊地碼在上面,加姜、蔥、精鹽、花椒、味精、胡椒、雞汁、參芪濃汁、清湯等,用盤扣住,武火上籠蒸30分鐘取出。揭出盤子,余汁倒入鍋內(nèi),加添清湯,撇去浮沫,澆在羊肉上。分次佐餐食用。
【材料】
羊腰窩肉1000克,蔥5克,味精5克,精鹽2克,香油5克,姜5克,大料2克,花椒2克,雞湯500克。
【操作】
1.羊肉切成250克左右的塊,用水洗泡干凈,入開水鍋中煮透,撈出,再洗凈,放入開水鍋內(nèi)加鹽、花椒、大料、蔥、姜片煮熟,撈出晾涼備用。
2.再將煮熟的羊肉去筋膜,再切成薄片,以便好切和上口好吃,然后碼成梯形,墊入碗底,放少量蔥、姜片,加雞湯上籠屜蒸15分鐘。
3.將蒸好的羊肉從蒸屜中取出,去蔥、姜,將蒸湯瀝入鍋內(nèi),肉扣入湯盆,再將原湯加入調(diào)料,加味精,淋香油,澆在羊肉上即成。
【功效】
此菜主要是羊肉配以雞湯,鮮美可口,蔥姜可去羊肉膻味,雞湯和香油可使肉更加鮮香。羊肉含蛋白質(zhì)、脂肪、維生素B1、維生素B2、碳水化合物、尼克酸和鈣、磷、鐵等成分。其性味溫、甘。其保健功效為化滯一溫中散寒,溫中補(bǔ)陽,健脾益氣、對(duì)虛勞贏弱、陽痿早泄、腰膝酸軟、脾胃虛寒、寒疝、腹痛均有治療作用。尤其老年人在冬天吃羊肉,能促進(jìn)血液循環(huán),以增溫御寒。因此老年人冬天陽氣不足,手足不溫,畏寒怕冷,如果常吃羊肉補(bǔ)身,會(huì)對(duì)身體保健大有好處。羊肉在夏日或外感時(shí)應(yīng)少食或忌食。
雞湯為雞肉、雞骨熬制而成,其營養(yǎng)價(jià)值高于雞肉。
此菜常食有溫中散寒暖下、補(bǔ)益氣血的功效,老年人在冬季應(yīng)列為重要食品之一,必食為宜。
冬天進(jìn)補(bǔ),吃羊肉,如何烹飪最好吃?
圖片里的這種羊肉一看就不錯(cuò),應(yīng)該是清燉出來的。
所以就說說清燉羊肉怎么做吧。
第一步準(zhǔn)備所需要的材料,羊楠三斤、花椒八角和處理好的果皮、胡蘿卜、馬蹄、甘蔗等。先將羊楠放在熱水里焯水,焯過水的羊肉會(huì)比較的干凈點(diǎn),當(dāng)水的表面浮起一層泡沫后先把浮沫撇掉,然后將羊肉撈出來,羊肉的血水一定清洗干凈,把處理好的羊肉放到烤鍋里烤出油來為止,然后把羊肉撈起用個(gè)盤子先裝著,把烤鍋洗干凈,經(jīng)過上面的兩步處理,羊肉就基本上就不會(huì)有什么氣味了。把剛才烤出來的羊油倒到油鍋里去燒紅,然后把蒜、姜、處理好的果皮、紅棗香葉、花椒和八角一起倒進(jìn)去爆香。
第二步,把剛才烤過的羊肉放進(jìn)烤鍋和剛才的花椒八角等一起爆香,倒入半碗(150ml左右)白酒,將它淋上去這樣聞著就會(huì)非常的香,如果家里有腐乳,柱候醬,面豉醬,花生醬這些的話然后加上一點(diǎn)雞精倒入鍋里和羊肉一起燜香,沒有也沒關(guān)系,就加一點(diǎn)雞精就可以了,然后蓋上鍋蓋用小火燜一會(huì)兒,如果口味偏甜一點(diǎn)的話可以適量加點(diǎn)冰糖進(jìn)去。
第三步,接著就可以準(zhǔn)備另一個(gè)鍋用甘蔗,蘿卜,馬蹄和蜜棗這些適量就行來煮湯汁。我們將調(diào)料倒入之后就可以把剛才鍋里羊肉到進(jìn)來了。
在羊肉里添加胡蘿卜馬蹄汁這些,會(huì)讓煮出來的羊肉有清潤回甜的口感。加入果皮還會(huì)起到下火的作用就不會(huì)因?yàn)檠蛉膺^高的熱量而上火了,在鍋里燉大概一個(gè)半小時(shí)就可以了。
(1)炒薺菜
[原料]薺菜150克,雞肉50克,冬筍約200克,黃酒、精鹽、味精適量,清湯適量,芝麻油少許。
[做法]薺菜剪去根,洗凈,放沸水中焯過;雞肉洗凈;冬筍剝?nèi)ヒ?,切去根頭,洗一下備用。將薺菜剁作細(xì)末;雞肉切成薄片,上漿后備用;冬筍先對(duì)剖開,再切成薄片。將炒鍋放在旺火上燒熱,放菜油,燒至七成熱,下漿好的雞片,用筷子劃散至熟,出鍋,瀝干油。炒鍋中留少許底油,放入蔥段、筍片略煸炒一下,再放入薺菜稍煸,加黃酒、精鹽、味精,放清湯燒開,再放入雞片,炒勻稍煮,再用濕淀粉勾芡,淋上芝麻油,即可出鍋裝盤,佐餐食用。
[功效]健脾開胃,消食化滯。適宜于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腸胃病患者食用。
(2)奶油包菜
[原料]包菜500克,牛奶150毫升,精鹽、味精、水淀粉適量。
[做法]將包菜洗凈切碎瀝水。鍋中加水1000毫升,用大火燒沸,放入包菜燙至變色發(fā)軟,撈起瀝水;炒鍋上火,倒入牛奶燒沸,加入精鹽、味精,用水淀粉勾芡,倒入包菜,炒勻即成。佐餐食用。
[功效]健脾開胃,消食化中。適宜于消化道潰瘍者食用。
(3)蝦仁炒韭菜
[原料]蝦仁30克,韭菜250克,雞蛋1個(gè),食鹽、醬油、菜油、淀粉、芝麻油各適量。
[做法]將蝦仁洗凈,浸入水中約20分鐘發(fā)漲,撈出瀝干;韭菜擇洗凈切段;雞蛋磕入碗內(nèi)打散,加入淀粉和麻油調(diào)成蛋糊,倒入蝦仁拌勻。油鍋燒熱,倒入蝦仁煸炒,待蛋糊凝結(jié)后,放入韭菜一起煸炒至熟,加入食鹽、醬油,調(diào)味炒勻即成。佐餐食用。
[功效]補(bǔ)腎壯陽,下氣通腸。適宜于陽虛便秘者食用,陰虛火旺者忌用。
(4)枸杞炒韭菜
[原料]枸杞子5克,胡桃仁15克,韭菜150克,調(diào)料適量。
[做法]將韭菜洗凈,切段;鍋中放麻油適量燒熱后,下枸杞、胡桃仁煸炒,而后下韭菜炒至熟,加入食鹽、味精炒勻即成。佐餐食用。
[功效]溫腎助陽。適宜于潰瘍病胃脘冷痛患者食用。
(5)大蒜燒扁豆
[原料]大蒜5瓣,蔥絲10克,扁豆200克,生姜10克,鹽1.5克,植物油30克,雞精適量。
[做法]大蒜切片,扁豆洗凈切3.3厘米小段,生姜切絲,蔥切絲均備用。鍋上火加植物油,入蒜片、蔥絲、生姜絲稍炒,再加扁豆翻炒,加食鹽、少許水,蓋鍋蓋約5分鐘,再翻炒至扁豆熟,加雞精炒勻即可出鍋。
[功效]清熱解毒,養(yǎng)胃益腸,助消化。適宜于胃潰瘍患者食用。
(6)蒜泥馬齒莧
[原料]獨(dú)蒜50克,鮮馬齒莧500克,黑芝麻15克,白糖15克,精鹽、味精、花椒粉、醬油、食醋各適量。
[做法]將獨(dú)蒜搗成泥;黑芝麻炒香搗碎;馬齒莧擇洗凈折斷,入沸水燙透裝盤,加入蒜泥、熟芝麻、白糖等調(diào)料,拌勻即成。佐餐食用。
[功效]清熱解毒,消腫止瀉。適宜于腸炎腹瀉、痢疾者食用。
(7)花椒煮黃豆
[原料]黃豆30克,花椒3克,精鹽適量。
[做法]將黃豆和花椒分別洗凈,一起放入鍋中,加水用旺火燒沸后,改用文火煮至豆熟爛,加精鹽調(diào)味即成。連湯帶豆食用。
[功效]健脾寬中,散寒止痛,和胃止嘔,回乳。適宜于胃痛、反胃嘔吐者食用,也可用于乳汁不回者。
(8)鹽臆香椿
[原料]鮮香椿不拘量。
[做法]將鮮香椿洗凈晾干,用少量食鹽腌漬數(shù)日,再曬干,貯存即可。佐餐食用。
[功效]健脾化濕,解毒止瀉。適宜于慢性泄瀉者食用。
(9)炒土豆絲
[原料]土豆400克,植物油、醬油、蔥、花椒、醋、鹽各適量。
[做法]將土豆去皮洗凈切絲,入開水鍋焯過瀝干。油鍋用旺火燒熱,放入花椒、蔥花煸香,放入土豆絲,煸炒均勻后,加入醬油、鹽、醋,再煸炒片刻即可。佐餐食用。
[功效]和胃調(diào)中,健脾益氣。適宜于胃潰瘍、胃痛泛酸者食用。
(10)嫩姜拌萵苣
[原料]嫩姜50克,萵苣200克,芥菜仁150克,精鹽、白糖、醬油、香醋、味精、香油各適量。
[做法]將嫩姜刮去皮切絲,水浸泡后撈出加醋腌漬30分鐘;萵苣去皮切絲,加精鹽拌勻腌漬2小時(shí),取出洗凈,入沸水略焯,控干后加入白糖、香醋、味精腌漬;芥菜仁切長條,入沸水焯熟,加醬油、白糖、味精、香醋腌漬2小時(shí)。將上述3味一起拌勻,淋上香油即成。佐餐食用。
[功效]健胃止嘔,化痰。適宜于脾胃虛寒型嘔吐惡心者食用,也可用于咳嗽痰多者?;贾摊徴咭松偈场?/p>
(11)核桃仁拌芹菜
[原料]核桃仁50克,芹菜300克,精鹽、味精、香油各適量。
[做法]將芹菜洗凈切絲,入沸水焯片刻,再用涼水沖一下,瀝干后加入精鹽、味精、香油;核桃仁用沸水浸泡后剝?nèi)ネ馄?,再用沸水?分鐘后取出,放在芹菜上,食用時(shí)拌勻即可。佐餐食用。
[功效]補(bǔ)腎固精,潤腸通便。適宜于便秘者食用,也可用于高血壓、高血脂病人。
(12)姜汁菠菜
[原料]菠菜250克,生姜25克,食鹽2克,醬油15克,麻油3克,味精1克,醋1毫升,花椒油1克。
[做法]擇去菠菜黃葉,削去須根保留紅頭,再折成6厘米的長段,用清水反復(fù)淘洗干凈,撈出瀝去水待用。生姜洗凈后搗汁待用。鍋內(nèi)注入清水約1000毫升,燒沸后倒入菠菜略焯,約2分鐘即可撈出瀝去水,涼涼待用。將姜汁和其他調(diào)料拌入菠菜,拌勻后,即可食用。佐餐食之。
[功效]通腸胃,生津血。適宜于腸燥便秘者,也可供老年便秘、習(xí)慣性便秘者食用。
(13)山藥內(nèi)金蒸蛋
[原料]雞內(nèi)金30克,淮山藥15克,麥芽15克,茯苓15克,山楂15克,蓮子肉20克,雞蛋1個(gè)。
[做法]將諸藥共研成粉末,每次取5克,放入燉盅里,打入雞蛋,加白糖調(diào)勻,入鍋隔水蒸熟,于飯后30分鐘,1次吃下,每日1劑。
[功效]補(bǔ)脾益氣,消食開胃。適宜于脾胃虛弱、食積內(nèi)停、食少難消、脘腹脹滿、嘈雜納差、呃逆、大便溏瀉。也可用于小兒疳積。
(14)薺菜丸子
[原料]薺菜300克,豬五花肉150克,荸薺100克,蝦米、水發(fā)香菇、熟火腿各適量。
[做法]薺菜剪去根,洗凈,放沸水中焯過,剁作細(xì)末;豬五花肉用溫水洗凈,剁成末;荸薺洗凈,削去皮,連同蝦米、水發(fā)香菇、熟火腿等一并剁作細(xì)末。將薺菜末、肉末、荸薺末、蝦米末、香菇末、火腿末一并放碗內(nèi),加生姜末適量,放入2個(gè)雞蛋,放黃酒、精鹽、味精各適量,充分拌和,然后搓成圓球丸子。將炒鍋放旺火上,燒熱后放熟豬油,燒至六成熱,將丸子逐個(gè)放入鍋中,炸至外殼淺黃色時(shí)撈出。待油燒回至八成熱時(shí),再將丸子一起放回鍋中,炸至金黃色,撈起裝盤食用。
[功效]寬中益氣,清補(bǔ)脾胃,通利二便。適宜于腸胃病患者食用,尤其是便秘患者。
(15)無花果燉瘦肉
[原料]無花果50克,豬瘦肉100克,精鹽、味精適量。
[做法]將無花果洗凈,豬瘦肉洗凈切片,一并放砂鍋內(nèi),加水適量,并放鹽。用小火燉熟,加味精調(diào)味,吃肉,喝湯。無花果也可一并吃下。
[功效]健脾補(bǔ)胃,益氣止膈。適宜于各種腸胃病,脾胃虛弱,病癥表現(xiàn)為食欲不振、消化不良、反胃、噎膈、大便溏薄、或泄瀉者食用。
(16)棗蓉煨豬肘
[原料]豬肘1000克,紅棗60克,豆蔻10克,冰糖180克。
[做法]豬肘刮洗干凈,放入沸水鍋內(nèi)去腥味,撈出紅棗洗凈,豆蔻拍破,裝入干凈的紗布袋內(nèi),扎緊袋口待用。在砂鍋的鍋底上墊幾塊瓷瓦片,再放肘子、清水入鍋,用武火燒沸后撇去浮沫,加冰糖、紅棗、紅豆蔻,燒1小時(shí),轉(zhuǎn)用文火煨約2小時(shí),煨至蹄膀爛,取出紅豆蔻不用,起鍋裝盆即成。
[功效]補(bǔ)脾和胃。適宜于潰瘍性結(jié)腸炎腹瀉后營養(yǎng)失調(diào)者。
(17)芡實(shí)山藥蒸豬肚
[原料]豬肚1只,芡實(shí)、淮山藥各60克,醬油適量。
[做法]先將豬肚用溫水洗凈,再將芡實(shí)、淮山藥研為細(xì)末,納入豬肚內(nèi),將豬肚入盤中,入鍋中隔水蒸熟,取出放溫后將豬肚切成絲,不限時(shí)候,蘸醬油食用。
[功效]健脾養(yǎng)胃,補(bǔ)中助運(yùn)。適宜于脾胃虛弱、運(yùn)化不健而致的消化不良者。
(18)蔥爆瘦肉
[原料]豬瘦肉200克,蔥100克,醬油、白糖、料酒、味精、香菜段、香油各適量。
[做法]將豬瘦肉洗凈切薄片;蔥、香菜切碎。油鍋燒熱,放入肉片煸炒,待肉片變色時(shí),加入料酒、蔥、白糖、醬油繼續(xù)翻炒,熟時(shí)撒入味精、香菜,淋上香油即可。佐餐食用。
[功效]溫中和胃,消食理氣,通陽利水。適宜于慢性胃炎者食用。
(19)香辣雞丁
[原料]凈雞肉300克,干辣椒30克,蔥段、生姜、醬油、味精、糖、清湯、芝麻油各適量。
[做法]凈雞肉用溫水洗過,切成2厘米大小的丁,放碗內(nèi),倒入黃酒、醬油適量,并放蔥段、生姜絲,拌勻,腌漬10分鐘。干辣椒去蒂與籽,切成短節(jié)。將炒鍋放旺火上,放足量油,燒至六成熱,放入雞肉丁,炸干水氣盛起。鍋內(nèi)留少量油,燒熱后下干辣椒,煸出香味,倒回雞肉丁,烹入醬油、黃酒,并放少量清湯,放糖、味精調(diào)味,煸炒3分鐘后,淋上芝麻油,炒勻盛起,即可上桌食用。
[功效]溫中散寒,補(bǔ)益脾胃。適宜于腸胃病患者,癥見脘腹冷痛、口淡不渴、大便溏瀉、小便清長等。
(20)仙茅燉烏雞
[原料]仙茅45克,烏骨雞1000克,調(diào)料適量。
[做法]烏骨雞洗凈,將仙茅用布包入雞腹內(nèi)文火燉熟,放入調(diào)料即可。
[功效]補(bǔ)腎填精,健胃止瀉。適宜于腎虛遺尿、泄瀉者食用。
(21)香菜爆雞絲
[原料]雞脯肉300克,香菜100克,蔥段、生姜、鹽、味精、黃酒、清湯、芝麻油各適量。
[做法]雞脯肉用溫水洗凈,切作細(xì)絲,上漿后用;香菜洗凈,去葉,取凈梗,切作3厘米左右長的段。炒鍋放火上,燒熱后加菜油,燒至七成熱,下雞絲滑散滑透,起鍋瀝凈油。原鍋留少許油,燒熱后下蔥段、生姜絲,煸炒出香味,倒入香菜梗,稍炒后,再加雞肉絲合炒,烹入黃酒、清湯,加鹽、味精,翻炒均勻,淋上芝麻油即成。
[功效]醒脾調(diào)中,健胃消食。適宜于脾胃虛弱、久病體虛的患者,癥狀表現(xiàn)為脘腹脹滿、反胃呃逆、食欲不振者食用,
(22)葡汁雞
[原料]雞1只約1500克,綠葉菜250克,葡萄酒50克,蔥白30克,黃酒、鹽、味精、白糖、豬油各適量。
[做法]炒鍋放火上燒熱,下菜油燒至七成熱,將雞放入鍋內(nèi),不住手翻動(dòng),炸5分鐘后撈起,瀝凈油。鍋內(nèi)留少量油,放入蔥白,煸至香味大出,烹入黃酒,加醬油適量,并放水適量,燒沸后,放入雞,加葡萄酒25克,并加鹽、白糖、味精,燒10分鐘,倒碗內(nèi),上籠蒸1小時(shí)。將蒸熟的雞取出,裝入盤中,原汁留鍋中,并加入葡萄酒25克,用旺火收汁至約100克,澆在雞面上。將炒鍋放火上燒熱,放入豬油,下綠葉菜,加適量黃酒、鹽、味精,用旺火煸炒,菜熟后圍在雞的四周,即可上桌食用。
[功效]健脾開胃。適宜于脾胃虛弱,癥見食欲不振、納食不香者食用。
(23)杏仁粟子燜火雞
[原料]大棗5枚,甜杏仁12克,栗子200克,胡桃仁20克,火雞1只,調(diào)味品適量。
[做法]先將甜杏仁、胡桃仁用沸水浸泡后撕去皮,撈出瀝水后置油鍋內(nèi)炸至金黃色,冷后將杏仁壓成末;栗子煮熟取肉;火雞去內(nèi)臟后洗凈切成小塊,鍋內(nèi)放豬油,將雞煸炒至黃色,加入調(diào)料上色,再加入白湯、胡桃仁、大棗,用文火燜1小時(shí)后,加入栗子肉,再燜15分鐘;用濕淀粉勾芡,再下杏仁末,即可停火起鍋,佐餐服食。
[功效]補(bǔ)脾肺,益腎氣,止咳喘,潤腸燥。適宜于潰瘍病脾腎虧虛所致的食少、乏力、耳鳴、健忘;肺腎兩虛所致的咳嗽、氣喘、心悸及精血不足、腸燥便秘、身體消瘦等。
(24)花椒油淋鴨
[原料]活鴨1只(約750克),花椒30克,生姜片15克,黃酒、精鹽、五香粉、味精、白糖、醬油各適量,芝麻油50克。
[做法]殺鴨,去毛,剖腹,取出內(nèi)臟,洗凈,放清水中浸泡30分鐘后,瀝干水備用。將黃酒、精鹽、五香粉同放碗內(nèi),用筷子攪勻,以此汁在鴨身內(nèi)外擦抹,然后將鴨放盆內(nèi),加生姜片15克,拌漬30分鐘。取芝麻油50克,花椒粉、味精、白糖、醬油各適量,同放碗內(nèi),用筷子攪勻即成滋汁,備用。將拌漬好的鴨肉入籠蒸40分鐘,待熟透,放入鹵水鍋中,用小火鹵入味,邊鹵邊翻動(dòng),至鹵汁盡、肉酥軟,撈出瀝干。炒鍋置旺火上,下菜油燒至七成熱,放入花椒粒30克,炸出椒油,椒粒成深色撈起,將鴨入油中滾動(dòng)一下后提起,宰成條形塊后,再擺成鴨形,最后淋上滋汁即成。
[功效]補(bǔ)虛開胃,散寒止痛。適宜于腸胃病,癥見胃中冷痛、嘔吐、呃逆、大便溏瀉者。
(25)芡實(shí)燉老鴨
[原料]老鴨1只約750克,芡實(shí)50克,生姜、蔥、黃酒、精鹽、味精各適量。
[做法]宰鴨后去凈毛,剁去嘴、腳爪,去除內(nèi)臟,沖洗干凈;將芡實(shí)加溫水浸半天,洗凈,填入鴨腹內(nèi),鴨腹朝上,放在砂鍋中。砂鍋內(nèi)加水適量,放入生姜、蔥、黃酒,蓋好,用武火燒開后,改用文火燉煮2小時(shí),加精鹽、味精調(diào)味,佐餐食用。
[功效]補(bǔ)虛止瀉,健脾開胃。適宜于脾虛泄瀉多兼見食欲不振、腹脹、倦怠乏力等癥患者食用。
(26)烤五香肥鵝
[原料]肥鵝肉750克,干姜6克,吳茱萸、肉豆蔻、肉桂各3克,丁香1克,黃精、醬油、白糖、味精各適量。
[做法]肥鵝肉切塊,將干姜、吳茱萸、肉豆蔻、肉桂、丁香共研細(xì)末,涂于鵝肉上,放入醬油、黃酒、白糖、味精等調(diào)味品中浸泡2小時(shí),然后將鵝肉放入烤箱內(nèi),小火烤15分鐘左右,翻過來再烤15分鐘,熟后即可食用。佐餐食用。
[功效]溫補(bǔ)脾腎,澀腸止瀉。適宜于腹痛、腹瀉、乏力、肢冷等脾腎虛陽型結(jié)腸炎患者食用。
(27)黃芪玉竹煲兔肉
[原料]黃芪30克,玉竹30克,兔肉250克,鹽、味精各適量。
[做法]將兔肉加水煮沸,撈出洗凈,切成小方塊,放入砂鍋內(nèi);黃芪、玉竹去雜質(zhì),用潔凈紗布包裹,一并放入。用文火熬煮,熟后取出藥包,放適量鹽、味精調(diào)味,即可食用,每日1次。
[功效]健脾養(yǎng)胃,補(bǔ)益中氣。適宜于氣虛便秘者食用。
(28)黨參黃芪蒸羊肉
[原料]熟羊肋條肉500克,黨參15克,黃芪15克,水發(fā)香菇2個(gè),玉蘭片少許,胡椒粉、料酒、味精、精鹽、蔥、姜、花椒、清湯各適量。
[做法]將黨參、黃芪切片,加水煎煮2次,得濃縮液30毫升;羊肉切片。把玉蘭片放于碗底,上面放入香菇、羊肉,加入胡椒粉、料酒、味精、精鹽、蔥、姜、花椒、清湯和參芪液,上籠蒸30分鐘取出,揀去花椒包、蔥、姜即成。佐餐食用。
[功效]溫中益氣,健脾利水,氣血雙補(bǔ)。適宜于胃下垂者食用,也可用于脫肛、遺精、子宮脫垂者。
(29)風(fēng)味牛肉脯
[原料]牛肉500克,胡椒3克,砂仁3克,蓽撥、橘皮、草果、高良姜、生姜各6克。
[做法]除牛肉外,將以上各味均研成細(xì)末,加入姜汁、蔥汁、食鹽和水適量拌勻,放入牛肉腌漬2日,然后用文火煨煮至牛肉熟爛拌勻取出,切片即可食用。佐餐食用。
[功效]補(bǔ)脾開胃,溫中散寒。適宜于脾胃虛寒、胃脘隱痛者食用。
(30)陳皮炒鴿肉
[原料]凈鴿肉250克,陳皮(橘皮)15克,荸薺100克,紅辣椒15克,芹菜300克,黃酒、醬油、糖、味精、胡椒粉各適量。
[做法]凈鴿肉剔去筋皮,洗凈,瀝干;陳皮加溫水浸30分鐘;荸薺洗凈,削去皮;紅辣椒去籽;芹菜去葉、根,洗凈。將鴿肉、芹菜、荸薺、紅辣椒均切作細(xì)??;陳皮切作小塊。取黃酒、醬油、糖、味精、胡椒粉一同放碗內(nèi),攪至糖化成滋汁,備用。將鴿肉丁放碗內(nèi),加雞蛋清1只,并放精鹽、味精、黃酒、濕淀粉,調(diào)拌勻后腌漬5分鐘。將鍋燒熱,放豬油燒成七成熱,倒入鴿肉炒散,瀝干油。將鍋置旺火上燒熱,放油燒至七成熱,下陳皮炒一下,再下蔥段、生姜片煸出香味,下辣椒炒勻,然后放鴿肉,倒入預(yù)先兌好的滋汁,放芹菜末,不斷炒動(dòng),待熟,淋上食醋、芝麻油,起鍋盛盤。蝦片在油中炸一下,撈出,圍在周圍,上桌佐餐食用。
[功效]健胃消食、祛痰、鎮(zhèn)咳、降逆。適宜于胸腹脹滿、食欲不振、咳嗽多痰、嘔吐噦逆等癥患者食用。
(31)芪杞燉乳鴿
[原料]乳鴿1只,黃芪15克,枸杞子15克,生姜、蔥段、精鹽、味精各適量。
[做法]乳鴿宰殺后拔盡毛,剖除內(nèi)臟,洗凈;黃芪、枸杞子同放碗內(nèi),加水適量浸1小時(shí)。將乳鴿放燉盅內(nèi),加黃芪、枸杞子(連同所浸的水一并加入),加生姜、蔥段,蓋好,放鍋內(nèi),隔水燉1小時(shí),加精鹽、味精調(diào)好味,佐餐食用,黃芪、枸杞子可一并嚼食。
[功效]健脾補(bǔ)氣,補(bǔ)腎益精,強(qiáng)身健身。適宜于病后精氣虛損不復(fù)、脾胃運(yùn)化功能不健,癥狀表現(xiàn)為神疲乏力、面色蒼白、食欲不振、大便溏薄患者食用。
(32)冬筍炒鵪鶉
[原料]鵪鶉2只,冬筍200克,香菇30克,蔥末、生姜、醬油、黃酒、白糖各適量。
[做法]將鵪鶉肉取凈肉用,切成柳葉片,加黃酒等腌漬過;冬筍剝?nèi)ぃ腥ダ细?,?duì)剖開,加水煮10分鐘,洗凈后,切作薄片;香菇加溫水浸1小時(shí),去蒂,切成月牙片。炒鍋放火上,舀入熟豬油,燒至六成熱,投入鵪鶉片,滑炒至肉色變白,倒入漏勺中瀝油。炒鍋復(fù)置火上,鍋內(nèi)留少許油,燒熱,放入蔥末、生姜絲,煸炒出香味,再放入冬筍片、香菇,煸炒幾下后,加入醬油、白糖,并放少量開水,倒入鵪鶉肉片,加味精,用水淀粉勾芡,翻炒均勻,起鍋裝盤即成。
[功效]健脾胃,益中氣。適宜于各種慢性胃病,脾胃虛弱,癥狀表現(xiàn)為食欲不振、久瀉久痢、氣短神疲者。
(33)菇筍蒸鯽魚
[原料]活鯽魚1條(約500克以上),肥豬肉60克,香菇30克,冬筍60克,口蘑30克,調(diào)料適量。
[做法]將鯽魚洗凈切斜刀;肥豬肉、冬筍、口蘑分別切片;香菇洗凈。鯽魚燙一下置盤中,加入精鹽、料酒腌漬;炒勺內(nèi)加入蔥、姜烹炒,盛放在魚面上,并將香菇、冬筍、口蘑、豬肉片擺放在魚身上,加入味精、白糖、雞清湯,上籠用大火蒸半小時(shí),揀去蔥姜,取出鯽魚另裝盤,蒸湯倒入鍋內(nèi),加入香菜末、香醋燒沸,調(diào)好味澆在魚上即可。佐餐食用。
[功效]健脾利水,溫中補(bǔ)虛。適宜于反胃嘔逆者食用。
(34)黃芪燉帶魚
[原料]帶魚1000克,炒枳殼15克,黃芪50克,鹽、姜、蔥、味精、食油、料酒各適量。
[做法]將黃芪、炒枳殼洗凈研細(xì),裝入紗布袋中扎緊;帶魚去頭及內(nèi)臟,洗凈切段,放入油鍋中略煎片刻,放入藥袋及佐料,加清水適量,用中火燉30分鐘后,揀去藥袋、蔥段、姜片,撒入味精調(diào)味即成。佐餐食用。
[功效]健脾益氣,和中開胃。適宜于胃下垂者食用,也可用于脫肛、久瀉者。
(35)鮮藕燉烏賊
[原料]鮮藕200克,烏賊凈肉400克,雞清湯、味精、鹽各適量。
[做法]鮮藕洗凈,切成小片;烏賊凈肉用溫水洗凈,切成小塊。將炒鍋放火上燒熱,放油燒至七成熱,下烏賊肉,煸炒幾下,放黃酒適量,翻炒一下后盛起。鍋中放油,下藕片炒至半熟,加入烏賊肉,加雞清湯,用小火炒煮5分鐘,加味精、鹽調(diào)味,佐餐食用。
[功效]健脾胃,消食滯,涼血止血。適宜于消化病出血病癥患者食用。
(36)黨術(shù)蒸草魚
[原料]草魚1尾(約600克),白術(shù)10克,黨參10克,干姜10克,花椒10克,黃酒、豬肉油、姜片、蔥段各適量,精鹽、味精少量。
[做法]草魚去鱗,除去鰓,棄內(nèi)臟,洗凈;白術(shù)、黨參、干姜、花椒一并烘干,加工成粉末,過篩后備用。用刀在魚兩邊斜劃幾道花紋,將黃酒、精鹽、味精、中藥粉末同放碗內(nèi),攪勻,抹在魚身內(nèi)外。將上好漿的魚放盤內(nèi),放入生姜片、蔥段,用豬肉油包好,上籠蒸30分鐘,去豬肉油、生姜片、蔥段,上桌食用。
[功效]補(bǔ)氣溫中,止痛止瀉。適宜于腸胃病患者,癥狀表現(xiàn)為飲食減少、胃中冷痛、呃逆、腹中冷痛、大便久瀉不愈者。
(37)黨參燒鰣魚
[原料]黨參、黃芪各15克,鰣魚1條,姜、醋、醬油、蔥、味精、食鹽各適量。
[做法]將參、芪濃煎取汁約20毫升備用。鰣魚去鱗、雜,洗凈,切塊;鍋中放油適量燒熱,將鰣魚炸至金黃色,再放姜、醋、醬油、蔥、味精、食鹽等,加清水少許略烹,調(diào)入?yún)④沃闯伞?/p>
[功效]益氣補(bǔ)虛,健脾開胃。適宜于潰瘍病脾胃虛弱、氣血虧虛、倦怠乏力、食少口渴、久瀉脫肛、子宮脫垂、胃下垂、貧血等氣血不足者的調(diào)理。
(38)鮮菊火鍋
[原料]鮮菊花5朵,雞肉100克,里脊肉100克,水發(fā)海參75克,鴨肫1只,冬筍凈肉75克,青菜心5棵,粉絲50克,調(diào)料適量。
[做法]雞肉、里脊肉均用溫水洗過,切成6厘米長、1厘米寬的薄片;水發(fā)海參挖去腹內(nèi)污物,洗凈,放沸水中燙一下,順長一剖兩半,再橫切分成兩段;鴨肫去筋膜及內(nèi)層黃皮,洗凈,切成薄片,排齊;冬筍凈肉放沸水汆一下,先順長一剖兩半,再斜切成薄片;青菜心洗凈,一剖為四;粉絲剪短。火鍋中倒入鮮湯蓋好,燒沸后,放入青菜心、粉絲、冬筍片,并放鹽、味精,蓋上鍋蓋,略燒片刻,端鍋上菜,將鮮菊花、雞肉、里脊肉、海參、鴨肫等各種主料一起上桌,放在火鍋周圍。醬醋調(diào)料汁、麻辣調(diào)料汁也一并上桌,供蘸食選用。
[功效]健脾開胃,清心降火。適宜于食欲不振、納食不良、心緒煩燥等癥患者食用。
(29)芋梗炒五花肉
[原料]山芋梗150克,五花肉100克,蔥、姜、料酒、精鹽、味精各適量。
[做法]將山芋梗擇洗凈切段;肉洗凈切絲。油鍋燒至八成熱時(shí),投入蔥、姜煸出香味,放入肉絲用大火熘炒,烹入料酒后,倒入山芋梗煸炒至熟,加入鹽、味精調(diào)味即可。佐餐食用。
[功效]滋陰潤燥,補(bǔ)虛通便。適宜于腸燥便秘、中老年習(xí)慣性便秘者食用。
(40)清燉南瓜
[原料]精牛肉100克,南瓜300克,生姜、蔥、鹽、味精各適量。
[做法]牛肉用溫水洗凈,切成2厘米長、1.5厘米寬的塊;南瓜洗凈,去蒂及瓤、子切成3厘米長、1.5厘米厚的塊,生姜洗凈切片,蔥切段。將牛肉塊放鍋內(nèi),加生姜片、蔥段、鹽,并加水,用武火燒沸,改用文火燉至七成熟,下南瓜塊,繼續(xù)用溫火燉至牛肉熟爛,放味精調(diào)味,裝盤即可食用。
[功效]健脾養(yǎng)胃,補(bǔ)益中氣。適宜于腸胃病脾胃虛弱,癥狀表現(xiàn)為氣短神疲、倦怠乏力、食欲不振者食用。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yinshiyingyang/50711.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hù)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shí)真實(shí)出處,未能及時(shí)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qǐng)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huì)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cuò)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qǐng)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shí),我們會(huì)第一時(shí)間予以刪除,并同時(shí)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