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關鍵詞:糖尿病
鵪鶉 : 300g
萵苣葉 : 50g
沙苑子 : 15g
菟絲子 : 15g
蔥絲 : 10g
姜絲 : 10g
料酒 : 5g
精鹽 : 3g
味精 : 1g
湯 : 700g
胡椒粉 : 0.5g
芝麻油 : 5g
將鵪鶉宰殺,用開水略燙,去凈毛、從腹部開膛去掉內臟,剁去嘴尖、爪子洗凈,豎剁成兩半。萵苣葉切成3厘米長的段。菟絲子、沙苑子裝入紗布中包扎好制成藥包。鍋內加入清水燒開,下入鵪鶉焯透撈出。另將鍋內加入湯,放入藥包燒沸煎,煮約20分鐘,去掉藥包。將鵪鶉放入藥汁中。加入料酒、姜絲燉至鵪鶉熟爛,再加入精鹽,下人窩苣葉燉至微熟,加入味精、胡椒粉、蔥絲,淋上芝麻油,出鍋裝入碗內即可。
鵪鶉肉是一種藥食兼用的肉食,在我國的古代,鵪鶉的肉、蛋就被人們用來補益五臟、益中續(xù)氣、實筋骨、耐寒暑、消熱結,有非常高的藥用功效。鵪鶉肉對人們常見的貧血、營養(yǎng)不良、神經衰弱、氣管炎、心臟病和肺結核、小兒疳積、月經不調等病癥都有非常好的治療和調理作用。
鵪鶉的營養(yǎng)保健功效和食療方法
鵪鶉的營養(yǎng)價值非常高,適宜人群廣泛,對人們來說,是一種非常理想的滋補食物。經臨床試驗,鵪鶉的肉蛋對貧血、營養(yǎng)不良、神經衰弱、氣管炎、心臟病、高血壓、肺結核、小兒疳積、月經不調病癥都有理想的療效。鵪鶉肉和鵪鶉蛋中所含豐富的卵磷脂和腦磷脂,是高級神經活動不可缺少的營養(yǎng)物質,具有健腦的作用。鵪鶉蛋還含有能降血壓的蘆丁等物質,是心血管病患者的理想滋補品。
鵪鶉的營養(yǎng)調理方劑
1、鵪鶉可以幫助人們治療氣管炎和哮喘,鵪鶉一只,不去毛,焙燒存性研末,每次10克,加紅糖水溶化,兌入黃酒30克,一次服完,每日兩次,治支氣管哮喘。
2、蒸鵪鶉:鵪鶉還可以蒸著吃,喲治療小兒疳積的好處,鵪鶉一只去毛及內臟,加少量油鹽調味,蒸熟食用。有健脾胃,補益五臟作用。適用于小兒疳積。
3、鵪鶉清湯:鵪鶉做成清湯,有助于補益人們的五臟,鵪鶉2只去毛及腸雜,加水煮湯,可加少量酒調味食用(淡食)。有補益五臟,利水消腫作用。治慢性腎炎水腫有補益五臟,利水消腫作用。治慢性腎炎水腫。
4、黨參山藥蒸鵪鶉:鵪鶉還是非常適合一些脾胃虛弱的人們吃的食物,鵪鶉1~2只去毛及腸雜,黨參20克,淮山藥30克,食鹽、水適量、蒸熟食用。有健脾強胃,補中益氣作用。適用于脾胃虛弱,食欲不振,精神疲倦等癥。
5、赤豆鵪鶉湯:鵪鶉和赤豆搭配,可以用來治療常見的痢疾和腹瀉,鵪鶉1只去毛及腸雜,赤小豆20克,生姜3-5片,同煮湯,加食鹽調味食用。有健脾,除濕,利水作用。適用于痢疾,腹瀉等癥。
6、糖酒煮鵪鶉:鵪鶉1只去毛及腸雜,紅糖、黃酒適量煮湯食用。有補虛潤肺作用。糖酒煮鵪鶉非常適合一些常見的氣短乏力、咳嗽日久不愈等癥的人群食用。
鵪鶉是我們可以經常用來滋補身體的一種肉食,有非常高的藥用價值。鵪鶉對男性來說,可以益腎添精,對女性來說,可以調理月經、補充氣血,對小孩來說,可以治療小兒疳積,老年人常見的氣管炎、哮喘,也可以用鵪鶉肉來治療。鵪鶉肉的食療價值非常高,可以幫助人們健脾養(yǎng)胃、補益五臟、利水消腫。
鵪鶉和什么燉湯最好
鵪鶉是個好東西,它可以和很多的食材混搭,像我們經常吃到的南北杏仁鵪鶉湯、百合鵪鶉湯、花膠鵪鶉湯、杞精鵪鶉湯以及羅漢果鵪鶉湯等等,都是讓人垂涎三尺的。當然大家也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選擇適合的食材,因為不一樣的食材營養(yǎng)價值固然是不一樣。
一般來說,黨參山藥蒸鵪鶉,可治療食欲不振,精神不濟。赤豆煮鵪鶉,可治腹瀉。清蒸鵪鶉,用于病后恢復,補體虛。如果想要潤肺清涼的話,可以加入百合、蓮子。加入各種湯料后,湯味會更加濃郁呢,心動不如行動,大家趕緊動手做起來吧。
鵪鶉煲湯要燉多久
想要燉好鵪鶉湯,那就要經得起時間的消磨,煲湯的時間絕對直接或者間接決定了湯的味道和口感。要燉湯那么就少不了煲湯工具,在各種湯鍋當中,使用砂鍋煲出來的湯最為濃厚。鵪鶉湯也不例外,想要煲出最美味的湯品,最好選擇砂鍋。用砂鍋熬最營養(yǎng)最健康,清燉慢火都是可以的,味道還能保持香濃。如果是選用砂鍋煲鵪鶉湯,那么一般需要一個半小時的時間。
另外大家也用高壓鍋燉鵪鶉湯,一般40分鐘左右就好了,但是這樣燉出來的湯品味道不咋地。
鵪鶉的做法大全
1.炸鵪鶉
將鵪鶉去內臟清洗干凈,用清水浸泡1小時,浸泡過程中應該多次換水,目的是將鵪鶉血液與內臟殘留清理干凈,之后把鵪鶉腿折疊入腹中,翅膀折到背部。將鍋中備好水,放入鹽、五香粉、料酒、蔥姜,水燒開后放入已經準備好的鵪鶉汆燙,燙好后將鵪鶉趁熱倒入醬油腌制上色。鍋中燒油至7分熟,放入腌制好的鵪鶉入油鍋炸熟后即可撈出。將油鍋繼續(xù)加熱至9分熱,放入鵪鶉復炸,炸至金紅色撈出控干油,擺盤上桌,可配蘸料依照個人口味即可。
2.蜜汁烤鵪鶉
把鵪鶉洗凈從中間切為兩半,將生抽、蠔油、料酒、蜂蜜、蔥姜蒜鹽攪拌均勻。把調好的醬汁均勻的撒在鵪鶉上,放冰箱腌制24小時入味,腌制中可適當上下翻動,調整位置,讓每一塊鵪鶉都能均勻腌制入味。將烤盤上鋪好錫紙,整齊的放上鵪鶉,再刷一點油和腌鵪鶉的醬汁,把烤箱預熱220度5分鐘,之后將烤盤放進去烤大約25分鐘??局?0分鐘的時候翻面,刷醬汁,20分鐘的時候再翻面刷醬汁??局仆瓿珊蠹纯裳b盤子上桌。
3.白果鵪鶉湯
鵪鶉洗凈后剁成小塊,將水分控干,將油鍋燒開,放入蔥姜放入爆鍋,待香味出來之后,放入準備好的鵪鶉塊進行煸炒,煸炒5分鐘之后,倒入開水沒過鵪鶉,去掉白果殼衣,清水洗凈,鍋中燒開后,改小火,倒入白果,加料酒,加蔥段,煮至鵪鶉肉爛,放鹽放蔥花即可。
吃鵪鶉有哪些功效
1.鵪鶉中含有豐富的熱量
具統(tǒng)計每100克鵪鶉肉中,所含蛋白質為22克、脂肪5克、膽固醇70毫克,能提供高達561千焦左右的熱量;由此可見鵪鶉肉中蛋白質含量豐富,而易使人長胖的脂肪與膽固醇含量很低,因此十分適合食用。
2.鵪鶉中對病者的滋補
據《本草綱目》記載“肉能補五臟,益中續(xù)氣,實筋骨,耐寒暑,消結熱”鵪鶉肉不僅可以補中益氣、清利濕熱還可以主治浮腫、肥胖型高血壓等多種疾病。
3.鵪鶉中所含的營養(yǎng)
鵪鶉肉中所含蛋白質、脂肪、鈣、磷、鐵、維生素B族、維生素E、蘆丁等營養(yǎng)成分遠遠高于雞肉所能提供的營養(yǎng),而且鵪鶉肉中賴氨酸、谷氨酸的含量特別豐富,因此不會像吃雞肉一樣讓人生膩。
鵪鶉在民間,經常被人們作為一種補品和藥物使用。鵪鶉有非常高的疾病調理價值,對很多的疾病都有調補和治療的作用。鵪鶉的肉和蛋都可以用來食用,我們經常在個大餐館都可以吃到。鵪鶉可以用來制作一些藥用方劑,有非常高的保健功效。鵪鶉可以幫助人們補益五臟、調理氣血。
鵪鶉的民間食療方劑和適宜人群
常吃鵪鶉可以增強其力、強健筋骨,鵪鶉的吃法非常多,可以和很多的食物搭配。冬季吃鵪鶉可以去除寒氣,夏季吃鵪鶉可以預防中暑。男性常用鵪鶉蛋與韭菜共炒,油鹽調味食用,可治療腎虛腰痛、陽痿;將鵪鶉1只,去毛及內臟,將天麻15克填其肚內,煮湯,加油鹽、味精等調料,煮好后,除去天麻,吃肉喝湯,可治氣血兩虛及頭昏乏力、貧血等癥。人們吃鵪鶉還可以治體弱多病、少氣無力,可于每天早上用沸水沖鵪鶉蛋2個,空腹食之。鵪鶉還因含有維生素P及蘆丁等成分,常食有防治高血壓及動脈硬化的功效。
鵪鶉的方劑
1、姜煮鵪鶉:雌雄鵪鶉各1只去毛及腸雜,生姜5片,煮湯食用,可加適量油鹽調味。姜煮鵪鶉非常適合在冬季食用,鵪鶉和生姜都有驅寒的功效,姜煮鵪鶉可以幫助氣喘咳嗽的人們治療祛風定喘,適用于風寒哮喘。
2、杜仲枸杞煮鵪鶉:鵪鶉1只去毛及腸雜,杜仲10克,枸杞子30克,同煮湯,用少量油鹽調味食用,有補益肝腎作用。杜仲枸杞煮鵪鶉對于腎虛的男性和老人是非常適合的,杜仲枸杞煮鵪鶉可治肝腎虛損引起的腰痛,腳軟,頭暈,眼花等癥。
3、清蒸鵪鶉:鵪鶉1~2只去毛及腸雜,黃芪、黨參各20克,生姜、蔥末、料酒、食鹽、水適量,蒸熟食用。有補氣生津,健脾強壯作用。清蒸鵪鶉對產后人群和病后身體虛弱的人群是最適合的,老年人精神困倦,飲食不振,大便溏薄等癥。
4、白芨鵪鶉湯:鵪鶉1只去毛及腸雜,切塊,白芨10克,同煮湯,用少量食鹽調味食用。白芨鵪鶉湯對人們來說,有治療肺結核的好處,肺結核病人在一年四季都可以吃白芨鵪鶉湯幫助有潤肺止血,適用于肺結核咯血
5、羊肉鵪鶉湯:鵪鶉1只去毛及腸雜,羊肉250克,小麥50克,同煮湯,用少量食鹽調味食用。有補氣補血,滋陰壯陽作用。羊肉鵪鶉湯的適宜人群非常廣泛,尤其適合冬季喝,適用于年老或病后體虛,血虛頭暈,身體瘦弱,面色萎黃,體困神疲等氣血兩虧之癥。
6、鵪鶉粥:鵪鶉1只去毛及腸雜,切小塊,大米100克,同煮粥,用適量油鹽調味食用。鵪鶉粥有益氣健脾,補氣血,消濕積作用。鵪鶉粥可治小兒疳積,肚腹脹滿,食欲不振,脾虛便溏,身體虛弱等癥??勺髟缤聿褪秤?,每日或隔日食用一次。炒鵪鶉:鵪鶉2只,宰殺后切片。
鵪鶉的食用價值非常高,我們可以在一年四季都能吃到美味的鵪鶉肉。男性腎虛吃鵪鶉有補腎壯陽的功效,老人吃鵪鶉肉有治療血虛、體瘦弱、面色萎黃、體困神疲等氣血兩虧的病癥。不管是產婦還是女性,或者是其他人,經常吃鵪鶉肉有補益氣血、滋陰壯陽、健脾益胃的好處。
1. 除濕的食物
除濕的食物 什么食物除濕
以下食物除濕: 1、玉米:玉米性味甘平,健脾開胃,利水通淋。
適合患有水腫及淋癥的人士。建議讀者用玉米煎湯代茶,最好加入玉米須同煮;亦可配冬瓜皮、赤小豆等同用。
此湯具有調中開胃、降濁利尿等功效,適用于尿路結石或慢性腎炎水腫、高血壓、食欲不振等癥。 2、薏米:生薏米性味甘淡,能健脾祛濕。
適用于脾虛泄瀉、水腫及風濕人士。建議讀者可用生薏米煲粥食用,亦可加入淮山(打碎)同煮。
有利水滲濕、健脾止瀉等功效,適用于小便短赤、水腫腳氣、風濕痹痛、脾虛泄瀉、扁平疣等病癥。 3、 赤小豆:赤小豆性味甘、酸、平,能健脾利水,解毒消腫。
適用于有肥胖性水腫、腳氣、腹脹腹瀉等癥人士。建議讀者可用赤小豆、桑白皮,水煎煮約20分鐘,飲湯食豆或煲湯時加入赤小豆。
可以利水除濕,通乳,解毒排膿。宜于濕熱泄瀉。
4、冬瓜:有清熱利水、消腫解毒、生津除煩等功效,適用于暑熱煩渴、水腫、小便不利、消渴引飲以及水氣浮腫喘滿等病癥。 5、鯽魚:有健脾利濕的功效,適用于脾虛食少、虛弱乏力、消渴引飲、浮腫、小便不利等病癥。
6、馬齒莧:具有清熱祛濕、散血消腫等功效,適用于急性腸炎、痢疾、尿血、小便熱淋、黃疸、牙齦炎等病癥。 擴展資料: 祛濕的湯品: 1、薏米紅豆湯 功效:主要功效就是清熱除濕。
紅豆有養(yǎng)血的作用,而薏米性偏寒涼,主要有清熱、利濕的作用。 2、白術陳皮豬肚湯 功效:此湯能健脾開胃,促進食欲,對于腹脹、納食不香、消化不良者尤宜。
但要注意,本湯性溫,陰虛內熱者不宜食用。 3、綠豆湯:綠豆具清熱解毒、除濕利尿、消暑解渴的功效,多喝綠豆湯有利于排毒、消腫,不過煮的時間不宜過長,以免有機酸、維生素受到破壞而降低作用。
人民網-哪些食物可以祛濕:推薦6種祛濕食品 人民網-排毒祛濕吃什么好?推薦10種食物和3款湯品。
除濕的食物有哪些呢
五類除濕食物排行
蔬菜類:薺菜、金針菜、冬瓜、冬瓜子、絲瓜、黃瓜、苦瓜、甜瓜、芹菜、莧菜、甘蔗、馬蘭頭、生蘿卜、茼蒿、茭白、竹筍、茄子等。
水果類:西瓜、香蕉。
魚類:青魚、鯽魚、鰱魚、鳊魚等。
豆類:黃豆、綠豆、蠶豆、赤豆。
其他:荷葉、牛蛙肉和菊花。
注:這些蔬果的食用方法可以按自己口味選擇,能加工的可以烹飪,能生吃的也可生吃。
健脾除濕的食物
1、馬鈴薯(洋芋、土豆、山藥蛋)味甘、性平。作用:補氣、健脾。宜于脾虛體弱,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發(fā)芽的馬鈴薯芽與皮有毒,忌食。
2、紅薯(甘薯、地瓜、番薯)味甘、性平,歸脾胃經。作用:補脾胃、益氣力、寬腸胃。宜于脾胃虛弱、形瘦乏力、納少泄瀉。多食易引起反酸燒心、胃腸道脹氣。
3、香菇 味甘、性平。作用:益胃氣,托痘疹。宜于脾胃虛弱,食欲不振,倦怠乏力。屬于發(fā)物,麻疹和皮膚病、過敏性疾病忌食。
4、山藥味甘、性平,歸脾、肺、腎經。作用:補氣健脾,養(yǎng)陰益肺,補腎固精。宜于脾氣虛弱,食少便溏,慢性泄瀉。濕盛和氣滯脹滿者忌食。
5、栗子 味甘、性溫,歸脾、胃、腎經。作用:補脾健胃,補腎強筋,活血止血。宜于脾虛食少,反胃,瀉泄。氣滯腹脹者忌食。
6、紅棗(大棗)味甘、性溫,歸脾、胃經。作用:補益脾胃,養(yǎng)血安神。宜于脾胃虛弱,食少便稀,疲乏無力。氣滯、濕熱和便秘者忌食。
去濕氣的6種食物,你知道幾種
想祛濕可以吃這些
大蒜
蒜是很好的祛濕食材。可以多吃蒜苗,在做菜的時候可以多加蒜蓉調味,做瘦肉粥或是肉骨粥等葷粥品的時候可以加點蒜瓣,燉湯則可以加點大蒜。
生姜
姜也是祛濕良品,平常做菜肴可以適當加些姜蓉姜片調味,也可以做子姜為主食材的菜肴(姜爆鴨、子姜炒肉片、子姜燉牛肉等),常水中作業(yè)的人群則建議常喝甜酒姜湯。紫姜的祛濕效果最好,建議食用紫姜。
紫蘇
紫蘇是調味香料,也是祛濕良品。做魚類、貝殼類、海鮮、田螺等水產菜肴的時候,可以多加點鮮紫蘇葉或是紫蘇粉,不但能去腥,還能祛濕氣。此外,也可以用紫蘇燉肉來祛濕,建議紫蘇燉羊肉或是紫蘇燉牛肉。
辣椒
辣椒也是祛濕良品。比較辣的辣椒只能用來做菜肴調味,肯定不能大量吃的。如果吃不了辣,就多吃甜椒、菜椒等不辣或微辣的辣椒品種。
紅豆
紅豆(赤小豆)也是祛濕良品。可以用紅豆做雜糧粥品,也可以用紅豆燉骨頭湯,推薦蒜瓣紅豆筒骨粥。
健脾除濕的食物有哪些?
健脾除濕的食物一、蜂蜜:味甘、性平,歸脾、肺、大腸經。
作用:補脾緩急,潤肺止咳,潤腸通便。宜于脾胃虛弱胃痛,津虧腸燥便秘,近代用于消化性潰瘍。
濕證、濕熱證、胃脹腹脹、嘔吐、便稀者忌食;不宜與蔥、萵苣同食。二、馬鈴薯(洋芋、土豆、山藥蛋):味甘、性平。
作用:補氣、健脾。宜于脾虛體弱,食欲不振,消化不良。
發(fā)芽的馬鈴薯芽與皮有毒,忌食。三、紅薯(甘薯、地瓜、番薯):味甘、性平,歸脾胃經。
作用:補脾胃、益氣力、寬腸胃。宜于脾胃虛弱、形瘦乏力、納少泄瀉。
多食易引起反酸燒心、胃腸道脹氣。四、香菇:味甘、性平。
作用:益胃氣,托痘疹。宜于脾胃虛弱,食欲不振,倦怠乏力。
屬于發(fā)物,麻疹和皮膚病、過敏性疾病忌食。五、山藥:味甘、性平,歸脾、肺、腎經。
作用:補氣健脾,養(yǎng)陰益肺,補腎固精。宜于脾氣虛弱,食少便溏,慢性泄瀉。
濕盛和氣滯脹滿者忌食。六、栗子:味甘、性溫,歸脾、胃、腎經。
作用:補脾健胃,補腎強筋,活血止血。宜于脾虛食少,反胃,瀉泄。
氣滯腹脹者忌食。七、紅棗(大棗):味甘、性溫,歸脾、胃經。
作用:補益脾胃,養(yǎng)血安神。宜于脾胃虛弱,食少便稀,疲乏無力。
氣滯、濕熱和便秘者忌食。八、雞肉:味甘、性溫,歸脾、胃經。
作用:補中益氣,補精添髓。宜于脾胃虛弱,疲乏,納食不香,慢性泄瀉。
實證、熱證、瘡瘍和痘疹后忌食。九、兔肉:味甘、性涼。
作用:補中益氣,涼血解毒。宜于脾虛食少,血熱便血,胃熱嘔吐反胃,腸燥便秘。
虛寒、泄瀉者忌食。十、豬肚(豬胃):味甘、性溫。
作用:補益脾胃。宜于虛弱、泄瀉,近代用于胃下垂和消化性潰瘍。
十一、牛肚(牛百葉):味甘、性溫。作用:益脾胃,補五臟。
宜于病后氣虛,脾胃虛弱,消化不良。十二、羊肚(羊胃):味甘、性溫。
作用:補虛弱、益脾胃。宜于形體瘦弱、脾胃虛寒。
十三、牛肉:味甘、性平,歸脾、胃經。作用:補脾胃,益氣血,強筋骨。
宜于脾胃虛弱,食少便稀,中氣下陷,慢性泄瀉。十四、桂魚:味甘、性平,歸脾、胃經。
作用:補脾胃,益氣血。宜于脾胃虛弱,食欲不振。
虛寒證、寒濕證忌食。十五、泥鰍:味甘、性平,歸脾、肺經。
作用:補中益氣,利水祛濕。宜于中氣不足、泄瀉、脫肛。
十六、粳米(大米、硬米):味甘、性平,歸脾、胃經。作用:補中益氣,健脾和胃。
宜于中氣不足,倦怠乏力、食少便溏,脾胃不和,嘔吐、泄瀉。十七、秈米:味甘、性溫,歸肺、脾、心經。
作用:補脾胃,養(yǎng)五臟。宜于脾虛濕盛腹瀉。
熱證、濕熱證、陰虛證忌食。十八、糯米(江米):味甘、性溫,歸脾、胃、肺經。
作用,補中益氣,補肺斂汗。宜于脾虛腹瀉,近代用于慢性胃炎、消化性潰瘍。
粘滯難化,食積證、氣滯證、濕證、脾虛胃弱及消化不良者忌食。十九、扁豆:味甘、性微溫,歸脾、胃經。
作用,健脾化濕,清暑和中。宜于脾虛濕盛,食少便稀,暑濕吐瀉。
氣滯腹脹者忌食。二十、豇豆(姜豆):味甘、性平,歸脾、腎經。
作用:健脾,補腎。宜于脾胃虛弱,腹瀉,嘔吐。
氣滯證和便秘者忌食。二十一、韭菜:是一種味道鮮美的蔬菜,同時又是一種良好的健胃食品,并可治療慢性弛緩無力性胃腸病,對低張力胃、胃擴張、胃下垂、消化不良、反胃、嘔吐、大便秘結等癥,有顯著療效。
如果平時常吃些韭菜,胃的消化力可增強,大大減少各類胃病的發(fā)生。二十二、西紅柿:含有維生素a、維生素c、維生素p,比蘋果、香蕉、梨要高出2~4倍。
西紅柿還含有有機酸,主要為檸檬酸,不但味美,還能保護維生素c,增強了維生素c的利用率。這些維生素和有機酸對消化健胃極為有益。
西紅柿中的番茄素,有助消化、利尿作用,能協助胃液消化脂肪,吃了油膩食物后,吃點西紅柿可解膩幫助消化。西紅柿味道鮮美,如果生吃,可代替水果,其健胃效果更佳。
二十三、辣椒:性熱味辛,有溫中散寒、除濕開胃之功效。胃有不適者,常食辣椒有益。
辣椒含蛋白質、胡蘿卜素、維生素c、脂肪油、紅色素、辣椒堿、揮發(fā)油及礦物質。其中所含辣椒堿能 *** 唾液、胃液分泌,增強食欲。
二十四、胡椒:性熱味辛,有溫中散寒之功效。胡椒內含有胡椒堿、胡椒辣脂堿、揮發(fā)油、芳香油等成分,有健胃、解熱、利尿的作用。
胡椒可用于治療心腹寒痛、嘔吐、腹瀉等癥,對胃有保護作用。二十五、生姜:所含姜辣素有 *** 胃黏膜、促進胃液分泌及胃腸蠕動的作用,因而可開胃助消化,經常適量食用,有益健胃和增加食欲。
二十六、橘子皮:是健胃的有效食品,也很容易找到:(1)橘子皮中含有大量的維生素c和香精油,將其洗凈曬干與茶葉一樣存放,可同茶葉一起沖飲,也可以單獨沖飲,其味清香,而且提神、通氣;(2)橘子皮具有理氣化痰、健胃除濕、降低血壓等功能,是一種很好的中藥材。可將其洗凈曬干后,浸于白酒中,2~3周后即可飲用,能清肺化痰,浸泡時間越長,酒味越佳;(3)熬粥時,放入幾片橘子皮,吃起來芳香爽口,還可起到開胃作用;(4)燒肉或燒排骨時,加入幾片橘子皮,味道既鮮美又不會感到油膩;(5)橘子皮可以做成糖橘絲、糖橘丁、糖橘皮、橘皮。
什么食物除濕效果好?
當然是熱性食物除濕好常見食物寒熱屬性分類1、水果類寒涼性:西瓜、楊桃、奇異果、香瓜、柚子、李子、梨子、草莓、葡萄柚、蕃茄、櫻桃、鳳梨、椰子、檸檬。
平和性:枇杷、梅、柿子、香蕉、葡萄、蘋果、甘蔗、釋迦、加州李、菠蘿蜜、無花果、木瓜、棗子、蕃石榴、柳橙、杏仁。溫熱性:龍眼、桃子、芒果、橄欖、金棗、榴連、桑椹。
2、蔬菜類寒涼性:蘆薈、蘿卜、蓮藕、茭白荀、海帶、紫菜、苦瓜、竹筍、豆腐、絲瓜、萵苣、菠菜、白菜、冬瓜、莧菜、茄子、芥菜、芹菜、芥藍菜、黃瓜、空心菜、油菜、包心白菜、荸薺、豆薯、甘薯葉、黃豆芽、匏子、枸杞葉、落葵、綠豆、薏苡仁。平和性:甘薯、蠶豆、木耳、馬鈴薯、香菇、菱角、花生、玉米、胡蘿卜、甘藍、洋菇、馬鈴薯、豌豆、黑豆、黃豆、菜豆、紅鳳菜、面筋、麥粉、金針菜。
溫熱性:南瓜、蔥、韭菜、生姜、洋蔥、糯米、芫荽、茴香、九層塔、大蒜、辣椒、胡椒、芥茉。依照個人體質及狀況約可分為熱癥型、寒癥型、實型、虛型、燥型、濕型六個類型,從下面的內容簡單的檢測一下,你是哪一種體質?寒癥型: 1.臉色蒼白2.不容易覺得口渴3.尿量多而且顏色淡4.月經遲且色暗紅、白帶多5.易下痢6.喜喝熱飲7.不愛吹冷氣8.脈搏弱不宜多吃:寒涼性食物,如冰品、西瓜、柚子、柑橘、梨子、孛薺、冬瓜、苦瓜、茄子、茭白筍、海帶等。
實癥: 1.身體直2.聲音宏亮、體力充沛3.無汗、脈搏強4.皮膚紅潤、指甲光澤燥癥: 1.排尿次數少2.易便秘3.生理前痛、經血量少4.皮膚粗糙、易乾癢5.舌乾燥、易沙啞濕癥: 1.身體浮腫2.腹鳴3.痰多、尿少4.經血多、易下痢5.白帶多虛癥: 1.聲音小2.體力虛弱、多汗、脈搏弱且不明顯3.皮膚粗糙、蒼白、指甲淡白4.生理中痛、經血量多或少5.腸胃虛弱、舌濕潤6.排尿次數多、易下痢熱癥型: 1.臉色通紅、面紅耳赤2.容易覺得口渴3.尿量少而且顏色偏黃食物的劃分可以從食物的顏色、味道、生長環(huán)境、地理位置、生長季節(jié)幾方面來看。1. 顏色:綠色植物與地面近距離接近,吸收地面濕氣,故而行偏寒,如綠豆、綠色蔬菜。
顏色偏紅的植物,如辣椒、胡椒、棗、石榴等,雖然離地面近,果實吸收了大量的陽光,故而性偏熱。2. 味道:味甜、味辛的食物,性熱。
如大蒜、柿子、石榴等。而那些味苦、味酸的食品,大多偏寒,如苦瓜、苦菜等。
3. 生長環(huán)境:水生植物偏寒,如藕、海帶、紫菜等。而生長在陸地中的食物,如花生、土豆、山藥等由于長期埋在土壤中,植物耐干,含水分很少,故而性熱。
4. 生長的地理位置:背陰朝北的食物吸收的濕氣中,故而性偏寒,如蘑菇、木耳等。而生長在高空中的食物,或東南方向的食物,如向日葵、栗子等,接受陽光充足,故而偏熱。
5. 生長季節(jié):冬天里的食物,由于寒氣中,故而性偏寒,如大白菜、香菇、白蘿卜。而夏季生長的食物,接受的雨水較多,故而性寒,如西瓜、黃瓜、梨等。
什么食物除濕效果好?
當然是熱性食物除濕好
常見食物寒熱屬性分類 1、水果類 寒涼性:西瓜、楊桃、奇異果、香瓜、柚子、李子、梨子、草莓、葡萄柚、蕃茄、櫻桃、鳳梨、椰子、檸檬。 平和性:枇杷、梅、柿子、香蕉、葡萄、蘋果、甘蔗、釋迦、加州李、菠蘿蜜、無花果、木瓜、棗子、蕃石榴、柳橙、杏仁。 溫熱性:龍眼、桃子、芒果、橄欖、金棗、榴連、桑椹。 2、蔬菜類 寒涼性:蘆薈、蘿卜、蓮藕、茭白荀、海帶、紫菜、苦瓜、竹筍、豆腐、絲瓜、萵苣、菠菜、白菜、冬瓜、莧菜、茄子、芥菜、芹菜、芥藍菜、黃瓜、空心菜、油菜、包心白菜、荸薺、豆薯、甘薯葉、黃豆芽、匏子、枸杞葉、落葵、綠豆、薏苡仁。 平和性:甘薯、蠶豆、木耳、馬鈴薯、香菇、菱角、花生、玉米、胡蘿卜、甘藍、洋菇、馬鈴薯、豌豆、黑豆、黃豆、菜豆、紅鳳菜、面筋、麥粉、金針菜。 溫熱性:南瓜、蔥、韭菜、生姜、洋蔥、糯米、芫荽、茴香、九層塔、大蒜、辣椒、胡椒、芥茉。
依照個人體質及狀況約可分為熱癥型、寒癥型、實型、虛型、燥型、濕型六個類型,從下面的內容簡單的檢測一下,你是哪一種體質? 寒癥型: 1.臉色蒼白2.不容易覺得口渴3.尿量多而且顏色淡4.月經遲且色暗紅、白帶多5.易下痢6.喜喝熱飲7.不愛吹冷氣8.脈搏弱 不宜多吃:寒涼性食物,如冰品、西瓜、柚子、柑橘、梨子、孛薺、冬瓜、苦瓜、茄子、茭白筍、海帶等。 實癥: 1.身體直2.聲音宏亮、體力充沛3.無汗、脈搏強4.皮膚紅潤、指甲光澤 燥癥: 1.排尿次數少2.易便秘3.生理前痛、經血量少4.皮膚粗糙、易乾癢 5.舌乾燥、易沙啞 濕癥: 1.身體浮腫2.腹鳴3.痰多、尿少4.經血多、易下痢5.白帶多 虛癥: 1.聲音小2.體力虛弱、多汗、脈搏弱且不明顯3.皮膚粗糙、蒼白、指甲淡白4.生理中痛、經血量多或少5.腸胃虛弱、舌濕潤6.排尿次數多、易下痢 熱癥型: 1.臉色通紅、面紅耳赤2.容易覺得口渴3.尿量少而且顏色偏黃
食物的劃分可以從食物的顏色、味道、生長環(huán)境、地理位置、生長季節(jié)幾方面來看。
1. 顏色:綠色植物與地面近距離接近,吸收地面濕氣,故而行偏寒,如綠豆、綠色蔬菜。顏色偏紅的植物,如辣椒、胡椒、棗、石榴等,雖然離地面近,果實吸收了大量的陽光,故而性偏熱。
2. 味道:味甜、味辛的食物,性熱。如大蒜、柿子、石榴等。而那些味苦、味酸的食品,大多偏寒,如苦瓜、苦菜等。
3. 生長環(huán)境:水生植物偏寒,如藕、海帶、紫菜等。而生長在陸地中的食物,如花生、土豆、山藥等由于長期埋在土壤中,植物耐干,含水分很少,故而性熱。
4. 生長的地理位置:背陰朝北的食物吸收的濕氣中,故而性偏寒,如蘑菇、木耳等。而生長在高空中的食物,或東南方向的食物,如向日葵、栗子等,接受陽光充足,故而偏熱。
5. 生長季節(jié):冬天里的食物,由于寒氣中,故而性偏寒,如大白菜、香菇、白蘿卜。而夏季生長的食物,接受的雨水較多,故而性寒,如西瓜、黃瓜、梨等。
去濕氣的食物有那些?
最簡單的方法就是煮薏苡仁(薏米)粥喝,又簡單有有效.還可以放點茯苓一起煮./薏苡仁作用是利水滲濕,健脾止瀉,清熱排膿/茯苓的作用是利水滲濕,健脾寧心. 我一般是一個多禮拜就自己煮薏米粥喝,去去體內的濕氣.而且薏米就是糧食.吃了不會對身體有害處.是最好的除濕東西了.去超市就能買到薏米. 中藥中有很多藥都是去濕的,可以適當的吃些中藥.最好找大夫開藥,不要自己瞎吃. 。
。
。
。
。. 去濕氣的湯: 濕氣一般夾“寒”而來,因此必須注意保暖,切勿受涼;不要吃太涼的事物,應多吃健脾胃、去濕食物并適當溫補,讓濕氣隨大小便排出。
另外,還應多進食健脾去濕的食物。 健脾的食物有:鯽魚、胡蘿卜、蘋果、淮山、小米、蓮子、莧實、豬肚、鴨、鵪鶉等。
去濕的食物有:鯉魚、赤小豆、金針菜、萵苣、薏米、扁豆、冬瓜等。 下面介紹幾種健脾去濕食療方: 赤小豆、冬瓜煲生魚湯 功效:補脾、利水、消腫,其作用為補脾而不留邪,利水而不傷正氣。
生魚一條、宰凈,冬瓜(連皮)500克,赤小豆60克,蔥頭5個,煲湯,不放鹽。 莧實煲老鴨 功效:滋陰養(yǎng)胃,健脾利水。
莧實100~120克,老鴨一只,宰凈,莧實放鴨腹內加水文火煮2小時,加少許鹽服食。 炒扁豆淮山粥 功效:健脾養(yǎng)胃。
炒扁豆60克、淮山60克、大米50克煮粥服食,小兒減半。 蘿卜蓮子豬舌湯 功效:清潤滋補,寬中下氣,可除春寒去濕困。
蘿卜750克、蓮子50克、莧實25克、蜜棗3個、豬舌500克、豬骨750克。 鵪鶉湯 功效:健脾開胃。
鵪鶉一只、黨參15克、淮山30克煲湯。 另外,還有土茯苓赤小豆鯽魚湯、綿茵陳煲鯽魚、赤小豆煲鯉魚、豬肚粥、冬瓜煲老鴨子等,均有一定的健脾去濕功效。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yinshiyingyang/50737.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