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關(guān)鍵詞:月經(jīng)不調(diào)
大棗 : 30g
生姜 : 24g
花椒 : 9g
將大棗、生姜洗凈,姜切薄片,同花椒一起置鍋內(nèi)加適量水,以小火煎成1碗湯汁即成。熱服。每日2次。
因為姜是辣的。因為生姜性溫,屬于辛辣的食物,所以及時加了紅棗會帶有略微的甜,還是掩蓋不住生姜的辣,同時花椒具有麻的效果,所以會提升生姜辣的效果。如果不想姜棗花椒湯太辣,可以選擇少放入一些生姜,并且花椒的量應(yīng)該減少,這樣子湯底會更加清甜。
姜的功效與作用及食用方法
姜的功效與作用及食用方法,相信大家對姜并不陌生,很多人在做菜的時候都會放一些姜進去,姜的營養(yǎng)價值極高,姜對我們?nèi)梭w有益處。那么接下來我?guī)Т蠹乙黄鹪敿毩私庀陆墓πc作用及食用方法。
姜的功效與作用及食用方法1
姜的營養(yǎng)成分
姜中含有姜酮、姜醇、姜酚、姜油萜、姜烯、枸櫞醛、水芹烯、檸檬醛、芳香油等油性的揮發(fā)物,還有姜辣素、維生素、姜油酚、樹脂、碳水化合物、膳食纖維及少量的礦物質(zhì)。
姜的功效與作用
姜是傳統(tǒng)的治療惡心、嘔吐的中藥,有“嘔家圣藥”之譽。吃姜能改善食欲,增加飯量。吃松花蛋或水產(chǎn)品時放上一些姜末、姜汁能解毒殺菌。著涼、感冒時喝些姜湯,能起到很好的預(yù)防、治療作用。姜的姜辣素進入體內(nèi)后,能產(chǎn)生一種抗氧化酶,經(jīng)常食用可抗衰老,老年人則可除“老年斑”。
此外,姜與其他食品或藥材搭配,還有以下四個藥用方面的功效與作用。
1、治胃?。航?20克,面粉30克,雞蛋清2個。姜搗爛,與面粉、雞蛋清調(diào)勻,貼痛處。
2、治高血壓:姜150克,蓖麻仁50克,吳茱萸、附子各20克,冰片10克。將蓖麻仁、吳茱萸、附子共研細末,加姜搗如泥,再加冰片和勻,調(diào)成膏狀。每晚貼兩腳心(涌泉穴),7日為1個療程,連用3~4個療程。
3、治病毒性肝炎:干姜6克,茵陳蒿15克,紅棗4顆,紅糖10克。將所有原料入鍋,加水500毫升,煎至300毫升,去渣取汁及紅棗。每日早晚溫?zé)岱?,吃棗喝湯?/p>
4、治氣滯腹痛:姜60克,萊菔子120克,連須蔥白500克。三種原料一起搗爛,加酒炒,布包熨腹部。
姜的食用方法
姜的食用最簡單的無非炒菜時,先加熱油,然后放入姜片烹味。還有就是感冒了喝一杯紅糖姜水等。其實通過上面的介紹,我們已經(jīng)知道姜的作用有很多,但要提醒的是有內(nèi)熱的人要慎吃姜。接下來我為大家分享三個有關(guān)姜在食療方面的食用方法。
1、姜棗花椒湯
【原料】干姜、紅棗各30克,花椒9克。
【做法】將姜、棗洗凈,干姜切片,紅棗去核,加水400毫升,煮沸。投入花椒,改用文火煎湯,湯沸后再煎10分鐘即成。
【做法】每日1劑,分2次溫服。5劑為1個療程。臨經(jīng)前3天始服。
【功效】適用于痛經(jīng)屬氣滯血淤型患者。
2、紅糖姜水
【原料】老姜10克,紅糖適量。
【做法】姜洗凈切絲,放入大茶杯內(nèi),沖入開水,蓋上蓋,泡5分鐘。然后,放入紅糖稍悶一會,待糖溶化即可。
【用法】趁熱服下,蓋被臥床,出微汗。每日1次,連服2~3日。
【功效】適用于風(fēng)寒初起,癥見頭痛、耳痛、無汗、骨節(jié)酸痛等。
3、姜糖飲
【原料】姜汁150毫升,白糖120克。
【做法】將姜汁與白糖調(diào)和,用文火煮沸。
【用法】每次取3毫升含口中,慢慢咽下。
【功效】祛風(fēng)散寒、消痰止咳,適用于急性支氣管炎,癥見咳嗽喘息、惡寒發(fā)熱、頭痛鼻塞等。
姜的功效與作用及食用方法2 姜
別名:生姜、姜根、百辣云、勾裝指、因地辛、炎涼小子、鮮生姜、蜜炙姜、生姜汁、姜汁
禁忌人群:久服積熱,損陰傷目;陰虛、內(nèi)有實熱、患痔瘡者忌食;高血壓病人慎食。
適宜人群:一般人群均可食用。尤適宜傷風(fēng)感冒、寒性痛經(jīng)、暈車暈船者。
姜的基本介紹
姜,為多年生宿根草本姜屬植物姜的新鮮根莖。根莖肉質(zhì),肥厚,扁平,有芳香和辛辣味。秋、冬二季采挖,除去須根及泥沙。有嫩生姜與老生姜,做醬菜都用嫩姜,藥用以老姜為佳。
姜含有揮發(fā)性姜油酮和姜油酚,具有活血、祛寒、除濕、發(fā)汗等功能,此外還有健胃止嘔、辟腥臭、消水腫之功效。故醫(yī)家和民諺稱“家備小姜,小病不慌”,還有“冬吃蘿卜夏吃姜,不勞醫(yī)生開藥方”的說法。
姜的功效與作用
味辛、性微溫,歸肺、脾、胃經(jīng)。 發(fā)汗解表,溫中止嘔,溫肺止咳,解魚蟹毒,解藥毒,特別對于魚蟹毒,半夏、天南星等藥物中毒有解毒作用。適用于外感風(fēng)寒、頭痛、痰飲、咳嗽、胃寒嘔吐;在遭受冰雪、水濕、寒冷侵襲后,急以姜湯飲之,可增進血行,驅(qū)散寒邪。
1、增進食欲、促消化
口嚼生姜,可引起血壓升高。姜辣素對口腔和胃粘膜有刺激作用,能促進消化液分泌,增進食欲??墒鼓c張力、節(jié)律和蠕動增加。
2、鎮(zhèn)吐
有末梢性鎮(zhèn)吐作用,有效成分為姜酮和姜烯酮的混合物。外出旅游,出發(fā)前口嚼生姜服下、或貼一片在肚臍上,也可以放在鼻旁嗅聞,有防暈車暈船之效。故民間有“出門帶塊姜,時時保健康”的說法。
生姜為止嘔要藥,可單獨應(yīng)用,治療胃寒嘔吐。也可治胃熱嘔吐,配合半夏、竹茹、黃連等同用。生姜能解魚蟹毒,單用或配紫蘇同用。
3、活血驅(qū)寒
對呼吸和血管運動中樞有興奮作用,能促進血液循環(huán)。用生姜、紅糖熬制的姜湯可活血驅(qū)寒,防治感冒,自古就是風(fēng)寒感冒的食療良藥。
生姜用于解表,主要為發(fā)散風(fēng)寒,多用治感冒輕癥,煎湯,加紅糖乘熱服用,往往能得汗而解,也可用作預(yù)防感冒藥物。生姜發(fā)汗作用較弱,常配合麻黃、桂枝等同用,作為發(fā)汗解表輔助的藥品,能增強發(fā)汗力量。
4、殺菌
體外實驗表明,姜對傷寒桿菌、霍亂弧菌有明顯的抑制作用。
5、助陽
按中醫(yī)理論,生姜是助陽之品,自古以來中醫(yī)素有“男子不可百日無姜”之語。宋代詩人蘇軾在《東坡雜記》中記述杭州錢塘凈慈寺80多歲的老和尚,面色童相,“自言服生姜40年,故不老云”。傳說白娘子盜仙草救許仙,此仙草就是生姜芽。生姜還有個別名叫“還魂草”,而姜湯也叫“還魂湯”。
6、解毒
生姜又能解生半夏、生南星之毒,煎湯飲服,可用于中半夏、南星毒引起的喉啞舌腫麻木等癥。因此在炮制半夏、南星的時候,常用生姜同制,以減除它們的毒性。
姜的營養(yǎng)價值
姜的營養(yǎng)成分和蔥蒜相似,同樣含有蛋白質(zhì)、糖類、維生素等物質(zhì),并含有植物抗菌素,其殺菌作用不亞于蔥和蒜。
生姜還含有較多的.揮發(fā)油,可以抑制人體對膽固醇的吸收,防止肝臟和血清膽固醇的蓄積。
揮發(fā)油主要成分為姜醇、姜烯、水芹烯、檸檬醛、芳樟醇等;又含辣味成分姜辣素,分解生成姜酮、姜烯酮等。此外,含天門冬素、谷氨酸、天門冬氨酸、絲氨酸、甘氨酸、蘇氨酸、丙氨酸等。
姜的選購
修整干凈,不帶泥土、毛根、不爛、無蔫萎、蟲傷,無受熱、受凍現(xiàn)象的為好。外表微黃,顯得非常白嫩,表皮脫落的生姜被硫磺熏烤過。
姜的存儲
1、洗凈、晾干,埋入鹽罐。
2、將鮮姜放在盆、罐或大口瓶中,上面覆蓋3厘米厚的潮濕細砂,然后加蓋,可保鮮1~2個月。
3、將鮮姜洗凈晾干,再切片,裝進事先準(zhǔn)備好的潔凈、干燥的旋口罐頭瓶中,然后倒入白酒,酒量以剛淹沒鮮姜片為度,最后加蓋密封,隨吃隨取,可長期保鮮。
4、洗凈,放在小塑料袋內(nèi)撒一些鹽,不要封口,隨用隨取,可保持10天左右。
5、用鹽水把生姜泡1小時,然后拿出來曬干,放入冰箱貯菜格內(nèi),可以放很長時間并保持其鮮嫩程度。
姜的食用方法
1、生姜汁。將生姜洗凈后打爛,絞取其汁入藥。性味辛微溫。有化痰、止嘔的功效,主要用于惡心嘔吐及咳嗽痰多等癥。一般用量為三滴至十滴,沖服。
2、生姜皮。即生姜的外皮。性味辛涼。有利尿消腫之功效,適用于小便不利,水腫等癥,可配合冬瓜皮、桑白皮等同用。一般用量為五分至一錢五分,煎服。
3、煨姜。將原只鮮生姜洗凈,用草紙包裹,放在清水中浸濕,直接放在火中煨,待草紙焦黑,姜熟為度;或直接放火中烤熟。性味辛溫,具有和中止嘔的功用。適用于脾胃不和、惡心嘔吐等癥。一般用量為二、三片,煎服。
4、生姜和姜片用于烹飪,可以去腥膻,增加食品的鮮味。
5、不要去皮。有些人吃姜喜歡削皮,這樣做不能發(fā)揮姜的整體功效。鮮姜洗凈后即可切絲分片。
6、從治病的角度看,生姜紅糖水只適用于風(fēng)寒感冒或淋雨后有胃寒、發(fā)熱的患者,不能用于暑熱感冒或風(fēng)熱感冒患者,也不能用于治療中暑。服用鮮姜汁可治因受寒引起的嘔吐,對其他類型的嘔吐則不宜使用。
7、不要吃腐爛的生姜。腐爛的生姜中含有毒物質(zhì)黃樟素、其對肝臟有劇毒,可使肝細胞變性壞死,誘發(fā)肝癌、食道癌等,所以一旦發(fā)現(xiàn)生姜腐爛就一定不能食用。
8、吃生姜并非多多益善。夏季天氣炎熱,人們?nèi)菀卓诟伞┛?、咽痛、汗多,生姜性辛溫,屬熱性食物,根?jù)“熱者寒之”原則,不宜多吃。
痛經(jīng)是一種對健康影響非常巨大的疾病,會對女性生活造成很多不利的影響,也會帶來很大的痛苦,這主要是由于生活護理不當(dāng)導(dǎo)致的,因此可以通過一些方法調(diào)理恢復(fù),那么女性痛經(jīng)吃什么最好?治療痛經(jīng)的藥膳有哪些?下面就來詳細了解能治療痛經(jīng)的藥膳食物吧。
1、治療痛經(jīng)吃這些藥膳
(1)元胡益母草棗蛋
材料:元胡10克,益母草30克,大棗10枚,雞蛋3個。
做法:將元胡、大棗、益母草、雞蛋加清水適量煮至雞蛋熟后,去殼再煮片刻,去渣取汁,飲湯食蛋,每次1個,每日3次。
功效:可活血理氣、化瘀止痛。適用于經(jīng)行量少,血瘀作痛,舌質(zhì)紫暗有瘀點或瘀斑者。
(2)枸杞山藥云豆雞
材料:枸杞10克,鮮山藥150克,云豆50克,雌仔雞1只,調(diào)料適量。
做法:將云豆泡軟,山藥去皮,洗凈,切塊;雌仔雞去毛雜、洗凈、飛水,切塊。然后一同放入盆中,加入枸杞、蔥、椒、姜、鹽、料酒及清湯適量,封口。上籠蒸熟服食,每周1~2劑。
功效:可養(yǎng)肝益精,健脾養(yǎng)血,適用于肝腎虧虛,精血不足之經(jīng)來腹痛、腰膝脹墜、酸軟無力、經(jīng)來量少、色淡,或伴潮熱、耳鳴等。
(3)黃芪烏骨雞
材料:黃芪30克,烏骨雞1只,調(diào)料適量。
做法:將烏骨雞去毛雜,洗凈,切塊,與黃芪同放在鍋中。加水適量燉熟,味精、食鹽調(diào)服,每周1-2劑。
功效:可益氣養(yǎng)血、調(diào)經(jīng)止痛,適用于氣血虧虛之經(jīng)前、經(jīng)期或是經(jīng)后小腹隱痛、氣短乏力、心悸失眠、腰膝酸軟等。
(4)富貴羊肉
材料:羊肉500克。小茴、肉桂、白芍、當(dāng)歸、桂枝、制附片各10克,鮮山藥150克,調(diào)料適量。
做法:將羊肉洗凈,切塊;鮮山藥洗凈,去皮、切塊、同入砂鍋,加清水適量煮沸后,下諸藥(布包),生姜、胡椒、花椒等,文火燉至羊肉爛熟后。去藥包。加食鹽、味精、豬脂適量調(diào)服,每日1劑。
功效:可溫陽散寒,通經(jīng)止痛。
(5)姜棗花椒湯
材料:生姜30克,大棗10枚,花椒20克,紅糖適量。
做法:將姜、棗、花椒水煎取汁,納入紅糖烊化飲服,每日2次。
功效:可溫經(jīng)散寒止痛,適于寒凝氣滯,經(jīng)行不暢,色黯有塊,畏寒肢冷之痛經(jīng)。
(6)姜棗紅糖湯
材料:干姜5克,大棗10枚,紅糖30克。
做法:將三者加水同煎飲服。每日2次,溫?zé)犸嫹?,連續(xù)5-7天。
功效:可暖宮散寒,適用于寒凝痛經(jīng)。
2、痛經(jīng)怎么快速解決
1、服用止痛藥:當(dāng)經(jīng)痛開始時,女性可以用牛奶或食物一起服用止痛藥。止痛藥約在20-30分鐘后起效,且持續(xù)12小時。這種方法不建議長期使用。
2、艾灸法:選用三陰交、足三里等穴位,將艾條懸放在距離穴位3cm左右的高度,使局部溫?zé)岫鵁o灼痛。每穴10-15分鐘左右,以皮膚出現(xiàn)紅暈為度。
3、按摩法:病用雙手掌互相摩擦,直至發(fā)熱,在臍下小腹部沿順時針方向按摩大約200次?;螯c揉足三里、三陰交穴,各1分鐘。
4、熱敷法:下腹部熱敷有助于緩解子宮痙攣,促進腹部的血液循環(huán),能夠緩解痛經(jīng)。如果用加熱的中藥熱敷,活血通絡(luò)、行氣止痛的效果會更好。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yinshiyingyang/51368.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