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蒸絲瓜的功效與作用,百合蒸絲瓜怎么做
本文關(guān)鍵詞:春季養(yǎng)生方
百合蒸絲瓜用到的食材
百合 : 30g
鹽 : 3g
絲瓜 : 500g
味精 : 2g
料酒 : 10ml
雞精 : 2g
生姜 : 5g
芝麻油 : 30ml
蔥 : 10g
蜂蜜 : 30g
百合蒸絲瓜的功效與作用
清心安神、潤肺止咳、涼血解毒。適用于熱病身熱煩渴、痰喘咳嗽、痰中帶血、虛煩驚悸等癥。西醫(yī)用于支氣管擴張、肺氣腫、更年期綜合征、神經(jīng)官能癥、肺結(jié)核等病癥輔助治療。百合蒸絲瓜做法
將百合去雜質(zhì),洗凈,用蜂蜜30g,浸泡4小時,絲瓜去皮,切片。將絲瓜下入盆內(nèi),加生姜、蔥、鹽、味精、雞精、芝麻油浸味30分鐘,除去生姜、蔥,將絲瓜整齊地擺放在蒸盤內(nèi),上面擺放百合,放在蒸籠內(nèi)武火蒸7分鐘即可。
百合蒸絲瓜宜忌
不宜與豆腐、韭菜同食。蒸百部功效與作用
今天給各位分享蒸百部功效與作用的知識,其中也會對蒸百合的作用進(jìn)行解釋,如果能碰巧解決你現(xiàn)在面臨的問題,別忘了收藏本站,現(xiàn)在開始吧!
本文目錄一覽:1、百部功效主治是什么?怎樣鑒別?2、百部具有止咳平喘、殺蟲止癢之效,百部的食用方法和好處有哪些?3、百部的功效與作用,脾胃有熱者慎用4、中藥百部能煮喝嗎5、百部的功效與作用百部的介紹百部功效主治是什么?怎樣鑒別?百部
又名:百條根
性味歸經(jīng):味甘、苦,性平;歸肺經(jīng)。
治肺癆、咳嗽之要藥
百部能夠潤肺止咳,殺蟲滅虱,為治療肺癆、咳嗽之要藥,亦為殺蟲之要藥。
全球約有百部科百部屬植物10種,可作藥用者有6種。
《名醫(yī)別錄》記載,百部“微溫,有小毒,主治咳喘上氣”。
【百部小檔案】
百部屬百部科,為多年生草本植物,主產(chǎn)于山東、河南、福建、安徽、江蘇、廣東等地。
藥用部位為直立百部、蔓生百部或?qū)θ~百部的干燥塊根,一般在春、秋二季采挖。
將百部置沸水中略燙或蒸至無白心,再曬干,用煉蜜拌百部片,小火炒至不粘手,即為蜜炙百部;或?qū)俨科没\內(nèi)蒸約1小時,曬干,即為蒸百部。
潤肺止咳宜用蜜炙百部;蒸百部藥性較平和,新久咳嗽皆可使用。
【功效主治】
功效潤肺止咳,殺蟲滅虱。
主治1.用于新久咳嗽、寒熱咳嗽、老年咳喘、百日咳、肺結(jié)核等,尤善治療久咳虛嗽。
2.用于蟯蟲病等寄生蟲病。
3.外用治療頭虱、體虱、皮膚疥癬、濕疹、陰癢等。
1.有報道稱,服用百部過量,會引起呼吸中樞麻痹。
內(nèi)服常用量為5~10克。
2.百部易傷胃、滑腸,脾虛大便稀薄者忌用。
3.熱嗽、水虧火炎者禁服。
百部具有止咳平喘、殺蟲止癢之效,百部的食用方法和好處有哪些?百部多年生纏繞草本,莖纏繞他物上升。
葉通常4片輪生,有長柄,葉片卵形或卵狀披針形,先端尖,基部圓柱形或截形,少為淺心形。
花通常單生葉腋,花柄長,基部貼生于葉片中脈上,花淡綠色。
蒴果廣卵形。
根肉質(zhì),紡錘形,多數(shù)聚成塊狀。
百部味甘苦,性徽溫。
甘潤苦降,徽溫不燥,有潤肺止咳,殺蟲的作用。
善治陰虛骨蒸煩熱的肺勞咳嗽,也可治療小兒形瘦,消化不良,疳積蛔蟲病,但主要功效是治療久咳久嗽,并且療效顯著。
百部的塊根可入藥。
春、秋采挖。
采回后,去須根,洗凈,切片,曬干收存。
其性微溫,味甘、苦。
歸肺經(jīng)。
有溫肺潤肺、止咳平喘、驅(qū)蟲殺毒等功效。
多用于治療風(fēng)寒咳嗽、百日咳、肺結(jié)核、支氣管炎、肺癆喘咳、蛔蟲、蟯蟲、皮炎、濕疹、疥癬等癥。
可鮮用,亦可干用。
可內(nèi)服,可外用。
百部最主要的功效就是止咳,不同于川貝止咳,因為它屬溫性,所以尤其對寒咳效果顯著。
而川貝和天門冬都帶涼性,它們都能用于止熱咳。
無論是新久咳嗽,比如外感風(fēng)寒咳嗽,小兒肺寒咳嗽,肺熱咳嗽,氣陰不足導(dǎo)致的久咳,還有百日咳,甚至是肺結(jié)核引起的咳嗽,用百部都能有很好的功效。
除了止咳外,百部還具有潤肺,治肺熱,還能殺蛔蟲,去蟲蠶咬傷所引起的腫脹,以及對皮膚病疥癬等都有一定的療效。
很多人都以為只有西藥才有打蟲的功效,其實并不是,在我們的中藥里,也有很多可以驅(qū)蟲,其中百部就是其中一味,那么用百部直接煎水后代飲可以治療體內(nèi)的蛔蟲。
同時直接將百部煎水后外用,可以治療頭虱,體虱以及疥癬等。
百部的功效與作用,脾胃有熱者慎用百部為百部科植物直立百部,蔓生百部和對葉百部的根。
春季新芽出土前及秋季苗將枯萎時挖取,洗凈泥土,除去須根,置沸水中浸燙后,取出曬干。
是一味良好的中藥。
然而百部有些什么功效呢?百部的作用又有哪些呢?親,您一定也想了解吧。
那么我們一起往下閱讀吧^_^
百部的功效:
成分:塊根含多種生物堿,尚含糖2.32{bf},脂類O.84{bf},蛋白質(zhì)9.25{bf},灰分12.1{bf},以及乙酸、甲酸、蘋果酸、琥珀酸、草酸等。
性味:甘、苦,微溫。
歸經(jīng):歸肺經(jīng)。
功效:潤肺止咳;殺蟲滅虱。
主新久咳嗽;肺癆;百日咳;蟯蟲病;體虱;癬疥。
百部的作用:
一、藥理作用:
1、鎮(zhèn)咳祛痰作用。
百部生物堿能降低動物呼吸中樞的興奮性,抑制咳嗽反射而具鎮(zhèn)咳之效。
2、抗病原微生物。
體外試驗表明:百部煎劑及醇浸劑對肺炎球菌、乙型溶血性鏈球菌、腦膜炎球菌、金黃色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痢疾桿菌、傷寒桿菌、副傷寒桿菌、大腸桿菌、變形桿菌、白喉桿菌、肺炎桿菌、鼠疫桿菌、炭疽桿菌、枯草桿菌以及霍亂弧菌、人型結(jié)核桿菌等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3、起到殺蟲作用。
蔓生百部與其他品種百部的水浸液及乙醇浸液,對蚊蠅幼蟲、頭虱、衣虱及臭蟲等均有殺滅作用,醇浸劑較水浸劑的效力為大。
百部乙醇浸出物的50{bf}蒸餾水混懸液接觸陰虱數(shù)分鐘即可將其殺死,水浸液則無效。
用70{bf}的乙醇浸出液殺頭虱和陰虱的效力比DDT和除蟲菊強。
高濃度百部在體外有殺死鼠蟯蟲的作用。
4、支氣管平滑肌作用。
100{bf}百部生物堿提取液0.2ml對組胺所引起的離體豚鼠支氣管平滑肌痙攣有松弛作用。
其作用強度與氨茶堿相似,但較緩慢而持久。
二、臨床應(yīng)用:
1、治療百日咳。
用百部250克制成糖漿800毫升,小兒每次3~5毫升,4小時1次;或每次用百部糖漿10~15毫升,每日3次,連服1周。
亦可將百部曬干研粉,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日服3次,1歲以下每次3~10丸,2~4歲20~30丸,5~8歲40~50丸。
據(jù)百余例的觀察,有效率在85{bf}以上,對痙咳期效果特別顯著。
一般用藥2~4日即可見效,治愈時間最快3天左右,最慢15~19天。
有合并癥者須加用其它藥物。
百部糖漿亦可作預(yù)防用藥。
另有報道以百部配合其它中藥組成復(fù)方應(yīng)用。
2、治療肺結(jié)核。
百部曬干研粉,以童雌雞(未產(chǎn)卵的)加水煨汁,調(diào)和為丸(每斤百部粉約需凈雞1斤煨成雞汁12兩)。
每次3錢,早晚各服1次,20~30天為一療程,視病情需要可以繼續(xù)再服。
此方用于慢性發(fā)作的肺結(jié)核效果較好,對長期應(yīng)用西藥抗癆藥物效果不顯的病例,有時療效尤為顯著。
據(jù)153例的觀察,多數(shù)服藥一、二療程后癥狀改善,食欲增進(jìn),體重增加;X線復(fù)查也有不同程度的進(jìn)步。
對于病情發(fā)展迅速、癥狀急劇或血沉增速至第一小時末40毫米以上者,此藥難以控制,不宜應(yīng)用。
服藥后除個別病例有咽干現(xiàn)象外,尚未發(fā)現(xiàn)其它不良反應(yīng)。
3、治療慢性氣管炎。
以百部為主(每劑6~8錢),配伍甘草、紫菀、白果、黃芩、麻黃等,組成幾個不同方劑,治療老年性慢性氣管炎100例,經(jīng)1年的隨訪觀察,總有效率為75{bf},其中初步治愈率為25{bf},顯效率為9{bf},好轉(zhuǎn)率為41{bf}。
服藥后1~2天即覺咳嗽減輕,連服10天之內(nèi)可出現(xiàn)最高效果。
男性及喘息型患者效果較差。
少數(shù)病例服藥后有口干、腹痛、眼瞼浮腫等輕微反應(yīng),不影響治療。
此外,有用百部配伍等量麻黃、杏仁,以蜂蜜制成丸劑(每丸2錢),早晚各服2丸,10天為一療程。
于夏季觀察181例,經(jīng)1~2療程后,有效率達(dá)88.3{bf}(臨床治愈率23.1{bf},顯效率21{bf},好轉(zhuǎn)率44.2{bf})。
一般在5~10天即見明顯療效。
4、治療蟯蟲病。
小兒每次用百部1兩,加水濃煎成30毫升(成人用量加倍),于夜間11時左右作保留灌腸,10~12天為一療程。
通過133例觀察,治愈者占62{bf}。
如輔以使君子粉和大黃浸泡液內(nèi)服,則療效可顯著提高。
或用20{bf}百部煎液每次30毫升灌腸,每日1次,7次為一療程,多數(shù)病例在一療程內(nèi)即獲治愈。
另報告52例,系用百部5兩,配合苦楝皮2兩、烏梅3錢,加水800毫升,煎成400毫升,每次用20~30毫升于臨睡前作保留灌腸,結(jié)果有51例治愈。
為了使用方便,以后改為百部5錢,苦楝皮1兩,鶴虱5錢,研粉混合裝入膠囊,于臨睡前取1粒插入肛門內(nèi),連用7~10天。
5、治療滴蟲性陰道炎。
用百部2兩,加水1000毫升,煎成600毫升,沖洗陰道,而后用雄黃粉均勻地噴入陰道皺襞。
每日1次,5日為一療程。
觀察60例,多數(shù)為一個療程,少數(shù)經(jīng)過2~3個療程治愈。
平均用藥3~5日,陰道分泌物顯著減少,外陰部瘙癢等自覺癥狀消失。
少數(shù)病例復(fù)發(fā)(多于月經(jīng)后或流產(chǎn)后),再次治療仍可獲愈。
遠(yuǎn)期效果尚待觀察。
6、可以治療癬癥。
用百部20克,浸入50{bf}酒精100毫升中48小時,過濾后再加酒精至100毫升,患處洗凈后即以棉簽蘸藥液涂擦。
輕癥約3~4天即可見效。
此外,用百部制成試劑作百部白霧反應(yīng)試驗,診斷血吸蟲病,據(jù)1091例血吸蟲病患者觀察,陽性率占96.72{bf}。
三、藥理作用:
1、百部堿服用過多可減低呼吸中樞興奮性,繼而導(dǎo)致呼吸中樞麻痹。
體外試驗表明,百部醇浸劑在1:100~1:1600濃度時對H37RV人型結(jié)核抑菌有抑制作用,在1:80濃度10分鐘內(nèi)可將其殺死。
2、此外,百部煎劑對多種細(xì)菌及皮膚真菌亦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3、并能降低亞洲甲型流感病毒對小鼠的致病力。
對已感染的小鼠也有治療作用。
4、用雞胚培養(yǎng)的新城病毒試驗,表明百部能延長雞胚壽命36小時。
置鼠曉蟲于50{bf}百部藥液內(nèi),經(jīng)11小時已有少數(shù)死亡,20小時全部死亡。
百部的注意事項:
用藥禁忌
1、脾胃有熱者慎用。
2、《得配本草》:熱嗽,水虧火炎者禁用。
3、服用過量中毒,常引起呼吸中樞麻痹。
解救方法應(yīng)立即給氧或人工呼吸;注射山梗菜堿或尼可剎米等呼吸興奮劑;靜脈滴注葡萄糖鹽水等對癥治療。
百部的知識擴展:
食用方法:
1、百部燉豬蹄。
食材:百部15克、豬蹄1只、蔥、生姜、料酒、味精、精鹽各適量。
做法:將百部洗凈、切碎、用白紗布包好、扎緊,豬蹄去毛、洗凈、入沸水鍋氽透、撈出、用涼水沖洗干凈、瀝凈水分、與紗布藥包同置砂鍋內(nèi)、擺上蔥節(jié)、姜片、澆上料酒、注入清水適量、用武火燒沸、后改用文火燉之、待豬蹄熟爛脫骨、揀去蔥節(jié)、姜片和紗布藥包、加入精鹽、味精調(diào)好味即可。
食肉飲湯。
功用:潤肺,祛風(fēng)。
主治風(fēng)濕癥等。
2、百部燉團魚。
食材:百部20克、生地20克、地骨皮12克、知母10克、團魚(甲魚)1只、蔥姜佐料各適量。
做法:將團魚頭宰下,放血,入沸水鍋中略氽,當(dāng)裙邊與甲殼分離時撈出,去粗皮與內(nèi)臟,宰成塊,中藥放紗布袋內(nèi)封口,鍋置旺火上,加清水,下墊雞骨,加入團魚,燒開后撇去血沫,加中藥包、姜、蔥、紹酒、移至小火上燉至熟軟,除去雞骨、蔥、姜、加入精鹽、味精調(diào)味即成。
功用:滋陰清熱、潤肺止咳。
適用于肺結(jié)核、肺虛咯血、陰虛潮熱盜汗等癥。
3、百部粥。
百部10克、大米30克,蜂蜜適量。
先煎百部、取汁去渣,入大米同煮成粥。
每日2次、溫?zé)岱?br>食前調(diào)入蜂蜜。
本食療方止咳化痰。
適用于百日咳、有特效。
中藥百部能煮喝嗎可以...
內(nèi)服:煎湯,3-10g;外用:適量,煎水洗;或研末外敷;或浸酒涂擦。
甘;苦;微溫
~百部與蜜百部、蒸百部:百部殺蟲滅虱力強,用于頭虱,陰虱,蟯蟲。
蜜百部潤肺止咳力專,用于肺癆咳嗽,潮熱盜汗。
蒸百部:百部蒸后可緩其苦,防其膩膈之弊。
~百部與天門冬:《本草綱目》:百部亦天門冬之類,故皆治肺病殺蟲。
但百部氯溫而不寒,寒嗽宜之;天門冬性寒而不熱,熱嗽宜之,此為異耳。
~百部與款冬花:兩藥均溫潤不燥,各種咳嗽證均可應(yīng)用,然而款冬花辛溫開泄之性較強,對于肺寒痰多之咳嗽喘滿證最為適宜。
百部甘潤之力較強,溫性不似款冬花,且又能殺蟲,故對于久咳及肺癆咳嗽最為適宜。
百部的功效與作用百部的介紹百部,中藥名。
為百部科植物直立百部Stemonasessilifolia(Miq.)Miq.、蔓生百部Stemonajaponica(Bl.)Miq.或?qū)θ~百部StemonatuberosaLour.的干燥塊根。
百部的功效與作用有哪些呢?下面是我整理百部的功效與作用的資料,歡迎閱讀。
百部的功效與作用
本品為常用中藥,《名醫(yī)別錄》列為中品。
別名:百部根、百部草。
來源:為百部科百部屬多年生草本植物蔓生百部(小百部)和對葉百部(大百部)或直立百部(小百部)的干燥塊根。
產(chǎn)地:小百部:主產(chǎn)于安徽、浙江、江蘇、山東等地,四川、湖北、湖南、廣東、江西、河南等地亦產(chǎn)。
大百部主產(chǎn)于江西、湖北、云南、貴州、四川等地。
性狀鑒別:小百部:塊根略呈紡錘形,多干縮彎曲,長約4~18厘米,直徑約1厘米。
表面土黃色或淡黃白色,極皺縮,具不規(guī)則的縱皺溝棱,質(zhì)硬易折斷。
斷面顯角質(zhì),微有光亮,中心柱木質(zhì)心多扁縮。
氣微,味先甜后苦。
大百部:塊根較粗長,長約12~25厘米,直徑約1~2里厘米,余與下百部相同。
以根粗壯均勻,內(nèi)碴角質(zhì)光亮者為佳。
主要成分:含生物鹼。
直立百部根含直立鹼等。
對葉百部根含對葉百部鹼等。
蔓生百部根含百部鹼、百部次鹼等。
功效與作用:止咳、殺蟲,其原理為:1、抗結(jié)核。
體外試驗對人形結(jié)核桿菌有抑制作用,對實驗結(jié)核病有一定療效。
2、鎮(zhèn)咳。
臨床觀察有效,實驗方面還未能充分證實。
目前已知的事其生物鹼能降低呼吸中樞的興奮性,從而可能有助于抑制咳嗽反射。
3、殺蟲。
乙醇浸液和水浸液對頭虱、衣虱、陰虱、動物虱等有滅殺作用,乙醇浸液較水浸液作用強。
又有毒殺椿象、天牛等多種農(nóng)業(yè)害蟲。
50%的百部藥液能滅殺鼠蟯蟲。
4、抗菌。
對大腸桿菌、綠膿桿菌、肺炎雙球菌、痢疾桿菌等有抑制作用。
5、抗病毒。
動物實驗證實其煎劑能降低亞洲甲型流感病毒對小鼠的致病力,對已感染的小鼠有治療作用。
此外,以堇色毛癬菌等多種皮膚真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炮制:切咀,生用或蜜制。
性味:甘苦、微溫。
歸經(jīng):入肺經(jīng)。
功能:潤肺止嗽,滅虱殺蟲。
主治:肺勞咳嗽,寒熱咳嗽,蛔蟲蟯蟲,外敷皮膚疥癬,濃煎外擦滅諸虱。
臨床應(yīng)用:前人認(rèn)為本品能治新久各種咳嗽,久咳(慢性咳嗽)者尤其適用,由肺熱引起的新咳、痰喘也可用。
現(xiàn)代多用于:
1、治肺結(jié)核。
輔助其他抗結(jié)核藥,可配白芨、沙參、黨參、川貝、栝萎、麥冬、杏仁等為丸,長期服食,對改善癥狀有一定幫助。
2、治百日咳。
常配白前、川貝、沙參、紫菀等,水煎服,方如百部煎,又可用百日咳飲(此方在痙咳期療效較顯著)。
以上兩方可治小兒急性氣管炎。
3、治蟯蟲病。
用灌腸法給藥,單用百部煎液,或配苦楝子根皮、烏梅等煎水(用50%煎液),每次約5~6湯匙作保留灌腸(晚上進(jìn)行)連用2~4天,能加強內(nèi)服藥的驅(qū)蟲效果。
4、外用滅虱和止癢。
用百部粉(酒炒)或其煎液局部外敷。
用量:內(nèi)服6~18g,治肺結(jié)核用量宜較大。
外用適量。
處方舉例:百部煎:百部9g,白前6g,紫菀9g,川貝6g,沙參9g,陳皮4.5g,甘草4.5g,水煎服。
百日咳:百部、沙參、川貝、白前各3g,加水400毫升,濃縮為200毫升,一日分六次飲。
百部的介紹
入藥部位
干燥塊根。
性味
味甘、苦,性微溫。
歸經(jīng)
歸肺經(jīng)。
功效
潤肺下氣止咳,殺蟲滅虱。
主治
用于新久咳嗽,肺癆咳嗽,頓咳;外用于頭虱,體虱,蟯蟲病,陰癢。
蜜百部潤肺止咳。
用于陰虛勞嗽。
相關(guān)配伍
1、治久嗽不巳,咳吐痰涎,重亡津液,漸成肺痿,下午發(fā)熱,鼻塞項強,腳脅脹滿,臥則偏左其嗽少止,偏右嗽必連發(fā),甚則喘急,病必危殆:百部、薏苡仁、百合、麥門冬各三錢,桑白皮、白茯苓、沙參、黃芪、地骨皮各一錢。
水煎服。
(《本草匯言》百部湯)
2、治肺寒壅嗽,微有痰:百部三兩(炒),麻黃,杏仁四十個。
上為末,煉蜜丸如芡實大,熱水化下,加松子仁肉五十粒,糖丸之,含化大妙。
(《小兒藥證直訣》百部丸)
用法用量
3~9g。
外用適量,水煎或酒浸。
炮制
采集加工
春、秋二季采挖,除去須根,洗凈,置沸水中略燙或蒸至無白心,取出,曬干。
炮制方法
1、生百部:除去雜質(zhì),洗凈,潤透,切厚片,干燥。
2、蜜百部:取百部片,照蜜炙法炒至不粘手。
每lOOkg百部,用煉蜜12.5kg。
本品形同百部片,表面棕黃色或褐棕色,略帶焦斑,稍有黏性。
味甜。
生理特性
1、直立百部:半灌木。
塊根紡錘狀,粗約1厘米。
莖直立,高30-60厘米,不分枝,具細(xì)縱棱。
葉薄革質(zhì),通常每3-4枚輪生,很少為5或2枚的,卵狀橢圓形或卵狀披針形,長3.5-6厘米,寬1.5-4厘米,頂端短尖或銳尖,基部楔形,具短柄或近無柄。
花單朵腋生,通常出自莖下部鱗片腋內(nèi);鱗片披針形,長約8毫米;花柄向外平展,長約1厘米,中上部具關(guān)節(jié);花向上斜升或直立;花被片長1-1.5厘來,寬2-3毫米,淡綠色;雄蕊紫紅色;花絲短;花藥長約3.5毫米,其頂端的附屬物與藥等長或稍短,藥隔伸延物約為花藥長的2倍;子房三角狀卵形。
蒴果有種子數(shù)粒。
花期3-5月,果期6-7月。
2、蔓生百部:塊根肉質(zhì),成簇,常長圓狀紡錘形,粗1-1.5厘米。
莖長達(dá)1米許,常有少數(shù)分枝,下部直立,上部攀援狀。
葉2-4(-5)枚輪生,紙質(zhì)或薄革質(zhì),卵形,卵狀披針形或卵狀長圓形,長4-9(11)厘米,寬1.5-4.5厘米,頂端漸尖或銳尖,邊緣微波狀,基部圓或截形,很少淺心形和楔形;主脈通常5條,有時可多至9條,兩面均隆起,橫脈細(xì)密而平行;葉柄細(xì),長1-4厘米;花序柄貼生于葉片中脈上,花單生或數(shù)朵排成聚傘狀花序,花柄纖細(xì),長0.5-4厘米;苞片線狀披針形,長約3毫米;花被片淡綠色,披針形,長1-1.5厘米,寬2-3毫米,頂端漸尖,基部較寬,具5-9脈,開放后反卷;雄蕊紫紅色,短于或近等長于花被;花絲短,長約1毫米,基部多少合生成環(huán);花藥線形,長約2.5毫米,藥頂具1箭頭狀附屬物,兩側(cè)各具一直立或下垂的絲狀體;藥隔直立,延伸為鉆狀或線狀附屬物;蒴果卵形、扁的,赤褐色,長1-1.4厘米,寬4-8毫米,頂端銳尖,熟果2片開裂,常具2顆種子。
種子橢圓形,稍扁平,長約6毫米,寬3-4毫米,深紫褐色,表面具縱槽紋,一端簇生多數(shù)淡黃色、膜質(zhì)短棒狀附屬物。
花期5-7月,果期7-10月。
3、對葉百部:塊根通常紡錘狀,長達(dá)30厘米。
莖常具少數(shù)分枝,攀援狀,下部木質(zhì)化,分枝表面具縱槽。
葉對生或輪生,極少兼有互生,卵狀披針形、卵形或?qū)捖研?,長6-24厘米,寬(2)5-17厘米,頂端漸尖至短尖,基部心形,邊緣稍波狀,紙質(zhì)或薄革質(zhì);葉柄長3-10厘米。
花單生或2-3朵排成總狀花序,生于葉腋或偶而貼生于葉柄上,花柄或花序柄長2.5-5(-12)厘米;苞片小,披針形,長5-10毫米;花被片黃綠色帶紫色脈紋,長3.5-7.5厘米,寬7-10毫米,頂端漸尖,內(nèi)輪比外輪稍寬,具7-10脈;雄蕊紫紅色,短于或幾等長于花被;花絲粗短,長約5毫米;花藥長1.4厘米,其頂端具短鉆狀附屬物;藥隔肥厚,向上延伸為長鉆狀或披針形的附屬物;子房小,卵形,花柱近無。
蒴果光滑,具多數(shù)種子。
花期4-7月,果期(5-)7-8月。
生長環(huán)境
1、直立百部:產(chǎn)浙江、江蘇、安徽、江西、山東、河南等省。
常生于林下,也見于藥圃栽培。
2、蔓生百部:產(chǎn)浙江、江蘇、安徽、江西等省;生于海拔300-400米的山坡草叢、路旁和林下。
3、對葉百部:產(chǎn)長江流域以南各省區(qū)。
生于海拔370-2240米的山坡叢林下、溪邊、路旁以及山谷和陰濕巖石中。
中南半島、菲律賓和印度北部也有分布。
鑒別
性狀鑒別
藥材性狀
1、直立百部:呈紡錘形,上端較細(xì)長,皺縮彎曲,長5~12cm,直徑0.5~lcm。
表面黃白色或淡棕黃色,有不規(guī)則深縱溝,間或有橫皺紋。
質(zhì)脆,易折斷,斷面平坦,角質(zhì)樣,淡黃棕色或黃白色,皮部較寬,中柱扁縮。
氣微,味甘、苦。
2、蔓生百部:兩端稍狹細(xì),表面多不規(guī)則皺褶和橫皺紋。
3、對葉百部:呈長紡錘形或長條形,長8~24cm,直徑0.8~2cm。
表面淺黃棕色至灰棕色,具淺縱皺紋或不規(guī)則縱槽。
質(zhì)堅實,斷面黃白色至暗棕色,中柱較大,髓部類白色。
飲片性狀
本品呈不規(guī)則厚片、或不規(guī)則條形斜片;表面灰白色、棕黃色,有深縱皺紋;切面灰白色、淡黃棕色或黃白色,角質(zhì)樣;皮部較厚,中柱扁縮。
質(zhì)韌軟。
氣微、味甘、苦。
藥性鑒別
1、生百部:用于新久咳嗽,肺癆咳嗽,頓咳;外用于頭虱,體虱,蟯蟲病,陰癢。
蒸百部功效與作用的介紹就聊到這里吧,感謝你花時間閱讀本站內(nèi)容,更多關(guān)于蒸百合的作用、蒸百部功效與作用的信息別忘了在本站進(jìn)行查找喔。
絲瓜絡(luò)的功效與作用
……
宜忌配伍
寒嗽、寒痰者慎用。
絲瓜絡(luò)烹飪方法
絲瓜絡(luò)是絲瓜的果實的維管束。絲瓜絡(luò)對于通經(jīng)活絡(luò),清熱解毒,利尿消腫,止血等具有特殊的效果。同時除了這些效果之外,還能夠是口味很好的美食哦。
絲瓜絡(luò)湯
將絲瓜絡(luò)50克,加水500毫升,煮至300毫升,加適量蔥、姜、蒜、鹽、油等。每次150毫升,一天兩次,七天為一療程,用于治療乳腺發(fā)炎或乳房腫塊等;或絲瓜絡(luò)直接煎水外用,內(nèi)外相合,效果更佳。
絲瓜絡(luò)鯽魚湯
取絲瓜絡(luò)30克,鯽魚500克,生姜、蔥、蒜、酒、食鹽少許,加水800毫升,煮至400毫升。每次200毫升,一天兩次,連用三四天。此湯有通絡(luò)下乳功用,用于產(chǎn)后乳少或乳汁不通者,補而不膩,通而有度。
絲瓜絡(luò)豬蹄湯
取絲瓜絡(luò)30克,豬蹄500克,生姜、蔥、蒜、酒、食鹽、油少許,加水800毫升,煮至400毫升。每次200毫升,一天兩次,連用三四天。豬蹄補而不膩,湯咸淡肥膩適中,一起吃完,有通絡(luò)下乳功用,用于產(chǎn)后乳少或乳汁不通者。
絲瓜絡(luò)消斑湯
原料:絲瓜絡(luò)10克,白僵蠶10克,茯苓10克,鮮菊花10克,珍珠母20克,玫瑰花30克,棗(干)20克。
做法:
(1)絲瓜絡(luò)、白僵蠶、白茯苓、白菊花、珍珠母、玫瑰花、紅棗同放鍋內(nèi)。
(2)加水適量煎湯。
烹調(diào)宜:
煎湯宜生用,研末宜炒用,止血宜炒炭用。
絲瓜絡(luò)洗澡美白嗎
絲瓜絡(luò)含有木聚糖、甘露聚糖、半乳聚糖等中藥成分,具有通經(jīng)活絡(luò)、解毒消腫的功效。
搓澡的本身也是一種按摩過程,具有加速血液循環(huán)和淋巴流暢通的功效,從而使體內(nèi)毒素易于排出。長期使用可以使身體皮膚變的更加細(xì)膩,還有很好的止癢效果。使用絲瓜絡(luò)沐浴可以有效去除身體的污漬,去除身體深層的脂油,疏通毛孔,防止毛孔阻塞??梢愿玫念A(yù)防皮膚病。絲瓜絡(luò)表面看起來很硬,但絲瓜絡(luò)遇水之后會變的柔軟。
怎樣用絲瓜絡(luò)去癍?
青白絲瓜:爆香姜絲,倒入絲瓜炒香,加青椒及少許大蒜,待絲瓜熟透,再放入百合略煮,即可起鍋上桌。
冰肌玉骨:將絲瓜去皮,洗凈,切成1.5厘米小段,用猛火隔水蒸絲瓜7分鐘,倒掉瓜汁,燒鍋下油,爆香蒜茸后,淋上絲瓜,再加少許醬油、麻油即可上桌。
將新鮮絲瓜洗凈切碎,用紗布包好擠出汁,加入等量藥用酒精和蜂蜜,混合均勻,使用時用棉球蘸汁涂抹面部和手臂,20分鐘后用清水洗凈。每天晚上搽1次,連續(xù)一個月,即可減輕皺紋,使皮膚光潤、有彈性。
絲瓜葉煎汁浴:用鮮絲瓜葉煎汁洗澡,可潔膚除皺、清暑解毒,也可防治痱子。
瘡疥腫毒:取嫩絲瓜1條,搗爛外敷。
絲瓜絡(luò)的妙用
絲瓜絡(luò),就是我們常說的絲瓜瓤,在日常生活中,其作用無非是刷鍋洗碗,殊不知,絲瓜絡(luò)是天然綠色保健品,有著諸多的妙用。據(jù)《本草綱目》記載,絲瓜絡(luò)有通經(jīng)活洛、活血化瘀、鎮(zhèn)痛等功能,其制品不僅具有出色的使用價值,而且很環(huán)保,使用完畢丟棄后,不會污染環(huán)境。如今用它制成的各種洗浴用品、保潔制品和鞋墊等環(huán)保產(chǎn)品,成了國內(nèi)外市場上的搶手貨。
上一頁123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豆腐蛋羹的功效與作用,豆腐蛋羹怎么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