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參”,第一反應就會覺得這是補的東西,是好東西,特別是冬季有進補習慣的人在這個時候或多或少都會選擇一些添加在日常的飲食中。但是面對琳瑯滿目的“參”,該如何選擇呢?中藥師表示,并不是所有的參對任何人都有補益的作用,弄清楚不同“參”的功效區(qū)別,才能健康吃“參”養(yǎng)生。
補氣:人參>黨參
人參性微溫,具有大補元氣、安神益智的功效。人參家族的種類繁多,像紅參、野山參、高麗參、東洋參等實際上都是人參,只不過是由于加工方式、產地等的不同才有不同的稱謂。
中藥師表示,人參一般人群均可食用,尤其適宜身體虛弱者、氣血不足者。同時也可以治療脾胃虛弱引起的食欲不振,心神不安引起的心悸失眠、健忘。
特別要提到的是紅參,作為人參的一種,功能偏于溫養(yǎng),主要用于氣虛而兼有寒象的病癥,如心血管疾病、大病后的恢復期。切忌實熱證用紅參,溫陽會使陽熱更重,讓人“上火”,因此不要隨便服用。
進補建議:人參多以燉為主。
黨參性平,具有補中益氣、健脾益肺的功效。黨參藥效較人參弱,但兼有補血的功效,一般身體虛弱的慢性病患者可以選用。尤其適用于脾胃氣虛和容易出現(xiàn)面色萎黃、食少便溏、慢性腹瀉、肺氣不足、咳嗽氣促、易于感冒等癥狀的人群服用。
進補建議:一般可以搭配枸杞,用于滋補肝腎,老人出現(xiàn)視物模糊、頭暈耳鳴、腰腿酸軟等表現(xiàn)時可以服用。
補氣養(yǎng)陰:西洋參>太子參
西洋參性寒,具有補氣、養(yǎng)陰、生津的功效。西洋參也叫花旗參。西洋參與人參同科同屬,但是功效卻并不相同。西洋參滋陰清火,有益于補氣生津、清火除煩。中藥師表示,西洋參適用于虛熱的牙痛、咳痰、腸熱便血等癥狀,但是由于性微寒,因此脾胃虛寒、大便稀溏的人不建議長期服用。
進補建議:食用西洋參可以用于燉品的添加。
太子參性微溫,具有補益脾肺、益氣生津的功效。太子參藥力較弱,其補氣、養(yǎng)陰、生津與清火之力俱不及西洋參,是補氣中的一味清補之品。多用于脾虛食少、氣陰兩虧、倦怠自汗、肺虛咳嗽等人群。
進補建議:太子參日??梢灾簌g鶉,適合脾氣虛弱、胃陰不足的人群服用。www. .com
補陰不補氣:沙參
沙參性微寒,具有清肺養(yǎng)陰、益胃生津的功效。沙參不像其他大多數(shù)的“參”都有補氣功效,一般來說,北沙參清養(yǎng)肺胃的作用要強一些,所以適用于肺胃陰虛有熱之證。而南沙參還有益氣及祛痰作用,較適宜于氣陰兩傷及燥痰咳嗽的人群。
進補建議:北沙參搭配雞蛋煮冰糖水適合肺胃陰虛、咳嗽、咽痛口渴的人群。
===================================================
1、打開微信--點擊右上角“+”--“添加朋友”--查找公眾號--搜索“ ”--點擊關注即可。
2、打開微信--發(fā)現(xiàn)--掃一掃--掃描下圖二維碼點擊關注即可:
好啊,海參營養(yǎng)價值很高。貴的不是沒有道理的。
作為早餐,海參可以切碎熬粥,在做海參粥前先把米粥熬好,然后把切碎的海參放進粥里,同時加入少量的鹽和糖,適量的姜絲,再熬5分鐘后就可以出鍋。海參粥保留了海參的營養(yǎng),加入姜絲更有暖胃的作用。
這種吃法比較適合平時吃海參的老年人,不但營養(yǎng)吸收好,而且口感比較柔和,也不會傷胃,對于老年人的體弱虛寒、產后虛弱的產婦或者術后需要進補的人群大有好處。
海參具有藥用和食用價值的。食用的話直接做菜燉湯都可以,想達到保健效果的話,做法越簡單越好,營養(yǎng)保存的就越完整,建議早晨空腹服用。
早晨空腹的時候,將水發(fā)好的海參焯水或者用熱水燙一下都可以,直接整個兒的海參蘸料蜂蜜、味極鮮、鮑汁等吃下就可以了,這種吃法是最有利于人體吸收其營養(yǎng)成分的。選擇海參進補最好是堅持長一點時間,身體各方面都會有明顯的效果,建議成年人一天一個或者兩天一個海參就行,兒童減量。
中國人對參是非常推崇的,大多數(shù)的參都可以說是很不錯的補品,比如人參、黨參等等,這些參都能夠起到一定的滋補效果。對于不同的人來說,適合他們吃的參是不一樣的。
男人吃什么參好?第一,人參。人參對于男性來說可以說是滋補效果最為強大的一種參了,這種人參的營養(yǎng)價值和藥用價值是非常高的。對于某些身體比較虛弱或者年齡比較大的男性來說,這種人參不僅僅可以有效的保健男性腎臟功能,還能夠治療男性身體的各種暗疾,養(yǎng)生效果非常的突出。
第二,黨參也是一個比較不錯的選擇,相對來講,這種黨參的藥效要比人參更弱一些,因此更加適合一些青中年男性補身子。一般來講,用黨參煮雞湯是一個很不錯的選擇,當然,男性吃黨參不能夠長期的服用,否則對身體會有一定的傷害。
男人長期吃參對身體有何好處?第一,補元氣。對于男性來說,長期堅持一定的吃參頻率,尤其是人參,可以有效的補充元氣,讓身體更加的健康。對于一些身體虛弱的男性來說,吃參是一個非常好的養(yǎng)生保健方法。
第二,保健各種器官。對于男性來說,吃參還能夠有效的保健各種身體器官,比如說肺臟、腎臟甚至是心臟,在吃參的基礎上,都能夠得到一定的保健,效果是比較突出的。
第三,緩解神經疲勞,舒緩壓力。現(xiàn)代的男性所背負的一些生活壓力也是比較大的,對于男性來說,通過吃參,也能夠緩解神經壓力,讓大腦更加的清明。
男人吃參要注意些什么?第一,注意吃參的頻率。因為這種參的滋補效果是比較強的,如果長時間的每天服用,對于身體的滋補效果太強,也有可能對身體造成一定的傷害,因此要控制頻率。
第二,注意吃參的季節(jié)。一般來講,男性吃參最好是選擇在冬天,春天也可以吃一點,但是最好不要再夏天和秋天吃參。這兩個季節(jié)吃參,很容易上火,對身體不利。
中西觀點這樣看,5大冬令進補疑難雜癥 通通有解!近年來食補養(yǎng)生成為一種新趨勢,不僅年長者重視外,就連一般成人、孩童也紛紛加入此行列。因此并不難想像每當立冬一過,大伙兒便在此時「瘋進補」的情景。不過冬日進補的療效真有那么神奇嗎?就現(xiàn)代的醫(yī)學觀點而言,進補對于現(xiàn)代人而言真有其必要性嗎? 1. 「冬令進補」真的有必要嗎? 每年「立冬」(11月7日或8日)在臺灣除了意味著冷颼颼的寒冬到來外,也宣示著「補冬」的習俗即將開始。此時每戶人家就會選在這樣的時刻,替自己或孩子「補一下」,借此強身健體、補充冬日的好元氣,但進補真有那么不可或缺嗎?
中醫(yī)觀點 營養(yǎng)攝取較足,無須刻意進補
關于冬天是否一定要進補這問題,蓮樺中醫(yī)診所醫(yī)師林育誠以中醫(yī)觀點來看,其實沒有一定要這么做,但為什么冬季進補卻如此盛行呢?這是由于古時人們對于飲食上的營養(yǎng)攝取較缺乏,再加上寒冷的冬日對于身體的耗能相對較高,因此每當冬季來臨時便會以藥膳食補的方式,取用不同中藥及各種食材(如:雞、鴨等)進行溫補,以便補充體內所需的能量及養(yǎng)分。不過現(xiàn)代人對于營養(yǎng)的攝取補給,相較于古時候來說較為足夠,因此真的無須刻意選擇在冬日進補。
營養(yǎng)觀點 大補特補OUT !熱量補給才是關鍵
中西觀點這樣看,5大冬令進補疑難雜癥 通通有解! 2. 別傻了,補得多不代表強身又體壯! 一般大眾總以為進補只對身體有益無害,因此認為只要選用最高檔的進補藥材、食材,甚至以多吃多補的方式,就能夠達到顯著的療效,但就醫(yī)學角度來看,真的是吃什么補什么、補越多越健康嗎?
中醫(yī)觀點 評估體質后再補療效才會好
進補除了能夠提供人體所需的活力外,也能夠促進體內的血液循環(huán)。不過林育誠中醫(yī)師提醒,進補雖對身體有所幫助,但并不是每個人都適合進補,最主要還是得依據(jù)中醫(yī)師評估個人的體質狀況而定。舉例來說有些人的體質比較偏溫熱,若是以溫熱性藥材進補過多時,就很容易發(fā)生口干舌燥、臉上長痘痘,甚至是流鼻血等不適癥狀。此外進補時是否選用高檔的藥材及食材,或是提高個人進補的頻率,這些在進補療效上除了并無太大幫助外,恐怕可能因為進補過度反而造成身體的額外負擔。因此還是要透過中醫(yī)師對于個人當時的體質判斷,看是否偏陰(涼或寒)或偏陽(溫或熱)后,再進一步對進補藥材做適當?shù)姆峙浼翱剂俊?/p>
營養(yǎng)觀點 攝取膳食纖維外 水份補充也是關鍵
早期的營養(yǎng)攝取較貧脊,因此每到冬日進補的時節(jié),時常在飯桌上看到的,無不是高油烹煮的料理,就是各式的大魚大肉。不過以劉怡里營養(yǎng)師的觀察,現(xiàn)代人幾乎餐餐都大魚大肉,因此冬日并不需要特別攝取高油、高熱量(如:麻油雞、姜母鴨等)的食物,以免不小心吃得太補,反而導致冬日過后體態(tài)大走樣,此外不要忘記吃蔬菜水果及攝取水份,這才是冬日飲食的關鍵。攝取蔬菜水果除了能夠均衡日常的飲食外,更可補充蛋白質之外的營養(yǎng)素(如維生素B群、膳食纖維),此外由于冬天大家比較容易忘記喝水,相對地水分攝取較少,因此較容易引發(fā)便秘的問題,此時建議冬日飲食時可多選擇清湯類食物,像是蔬菜湯、姜絲魚湯,如此便能夠補給體內所需的養(yǎng)分外,還能夠補充冬季體內缺乏的水份。
中西觀點這樣看,5大冬令進補疑難雜癥 通通有解! 3. 女性進補2 階段 關鍵調養(yǎng)這樣做! 了解自己的體質狀況后適當?shù)剡M補,絕對能夠使其療效提升,幫助身體在冬日充滿元氣。不過對于女性來說產后及日常調養(yǎng),更是進補時特別需要留意的關鍵。就讓專家以中、西不同的醫(yī)學角度來告訴您,什么樣的時機點對女性滋陰益壽而言最合適!
中醫(yī)觀點
奠定未來好體質 產后坐月子超重要
生產后的母體總是特別虛弱,因此自古以來便流傳著「坐月子」的習俗,目的就是為了讓媽媽在這段期間內能獲得充足的休息外,也能夠借由「坐月子」讓母體得到完整調養(yǎng)及修復,甚至為產后的身體奠定優(yōu)質的基礎。林育誠中醫(yī)師表示,一般來說剛生產完的婦女都會進行坐月子,因此進補時機并無季節(jié)之分,此外進補藥材及食材的選用,則會視個人當 *** 質的狀況進行調整及搭配。像是剛生產完的女性常會搭配一些讓惡露排得較順暢的藥材,像是當歸、川芎、桃仁…等,透過煎煮的方式讓產后婦女服用,以便將體內的惡露順利排出體外;若是產后胃腸功能下降,則會搭配一些增強腸胃的藥材(如:茯芩、白術…等),改善腸胃不佳的狀況。此外許多媽媽總擔心的乳汁分泌不足問題,林育誠中醫(yī)師表示除了透過服用中藥藥帖(如黨參、枸杞、通草、王不留行;木瓜、石斛、牛膝)改善外,也可透過食補的方式(如:花生豬腳湯、木瓜燉花生、黑芝麻五谷粥)也能夠有效促進產后母體的乳汁分泌。當然以上藥物都只是大方向上可能會使用到的,提醒大家若有以上情況或需求,還是要透過專業(yè)的中醫(yī)師診斷當 *** 質后,調配出最適合的藥物才能夠最有益身體健康。
女性日常調養(yǎng) 對癥下藥才有效
針對平日想幫自己進補調養(yǎng)體質的女性,建議在進補前先由專業(yè)的中醫(yī)師,為自己的身體狀況進行評估、判定是否適合進補后,再依據(jù)個別的體質狀況量身定制自己的進補方式。舉例來說體質比較偏熱的人,在進補時則盡量避免以溫補的方式大量進補,而是改用比較平性的藥材或是搭配一些寒涼藥材來調理身體,如此一來便可避免體質偏熱的人在進補過多溫熱藥材后,全身出現(xiàn)燥熱、口干舌燥等不適癥狀;若是體質比較偏寒的人,則可以較溫補的方式進補,像是冬季常見的藥膳料理,如:十全大補湯、麻油雞、姜母鴨、羊肉爐等,都是很適合此體質的人在冬日進補時適量地食用。
營養(yǎng)觀點 冬日3 類型飲食法
剛生產完的媽媽:飲食首選魚湯、雞湯
生產完的媽媽可以多補充溫熱且清淡的料理,像是:魚湯、雞湯等,由于這類型的料理可加速傷口的復原及修復,因此對于產后的媽媽而言,可說是補充元氣及回復體力的最佳首選。劉怡里營養(yǎng)師更提醒,若媽媽產后的傷口有紅腫、熱痛的情形時,建議像是生化湯或含有酒精類的料理,建議可等到出院后再補給較適宜,以免造成傷口復原狀況不佳。
正在哺喂的媽媽:多補充高蛋白攝取
對于正在哺喂的媽媽,劉怡里營養(yǎng)師建議此階段可特別補充高蛋白的攝取,像是低脂牛奶、豆?jié){、魚、蛋等,透過攝取這些食材的營養(yǎng)素,便可提高母乳中的營養(yǎng)成分。此外適時地攝取瘦肉、蛋黃、黑芝麻等食材,更對哺喂中媽媽的鐵質攝取也很有幫助!
擔心發(fā)胖的女性:
寒冷的冬日不僅熱量消耗快外,食量也是大得驚人!因此許多女性便開始擔心,會不會冬天一過,身材就大走鐘呢?對此劉怡里營養(yǎng)師有3點建議提供給大家參考:
1.日常三餐中其中兩餐是可以吃全谷米飯,一餐可以吃面或是其他五谷類。由于全谷米食除了內含膳食纖維、維生素B群外,我們更可透過咀嚼增加飽足感。
2.用餐時避免選擇,油炸類(如:炸雞、鹽酥雞)、包餡類(如:水餃、燒賣)以及炒、燴飯類。
3.由于冬季氣候偏冷,建議飲食順序可以溫沙拉、蔬菜湯為優(yōu)先,除了讓體溫提高外,膳食纖維更能夠讓飽足感提升,而后再補充蛋白質及淀粉類。
中西觀點這樣看,5大冬令進補疑難雜癥 通通有解! 4. 小孩 *** 三把火!難道幼兒不適合進補? 每年立冬總會發(fā)生全家大小一同進補,但孩子卻在進補完后發(fā)生流鼻血的突發(fā)狀況,把原本一團和氣的溫馨氣氛,瞬間搞得人心惶惶,難道幼兒真的不適合進補嗎?
中醫(yī)觀點幼兒補過頭 小心性情大變 圖6
林育誠中醫(yī)師以「陽常有余;陰常不足」這句話來形容孩子的體質,原因在于多數(shù)孩子的體質比較偏溫熱,因此隨意地替孩子進補,恐怕會造成身體的不好影響,像是口干舌燥、流鼻血,甚至連性情也會跟著毛躁起來。建議家長若真的想幫孩子進補的話,還是得請專業(yè)中醫(yī)師先針對幼兒當下的體質進形評估,再考慮用何種方式進行進補。一般來說若孩子的胃口都不錯,精神活力也十分旺盛,那么家長無須特別進補,只須注意他們的飲食狀況是否均衡即可。
正在進行哺喂的幼兒
對正在哺喂的幼兒來說,真要以吃補的方式改善體質,原則上并不會直接針對幼兒身體進行調養(yǎng),而是會以調養(yǎng)母體的方式為主。林育誠中醫(yī)師表示透過服用中藥或藥膳,讓母體借由這樣的方式調養(yǎng)體質,進而透過分泌的乳汁讓幼兒在哺喂的過程中吸收進體內,除了能讓幼兒進行養(yǎng)分的補給外,也能夠調養(yǎng)孩子的體質狀況。
有過敏體質的幼兒
過敏體質的幼兒在臺灣很常見,因此有些家庭便會透過進補的方式,試圖改善孩子的體質狀態(tài)。林育誠中醫(yī)師表示造成身體過敏的原因很多,因此必須經由詳細地看診,透過把脈、飲食及生活習慣的調整及評估后,才能夠調配出最適合過敏幼兒的進補方式,進而改變孩子的過敏體質。
體態(tài)偏瘦弱的幼兒
根據(jù)林育誠中醫(yī)師的經驗觀察,體態(tài)較瘦弱的幼兒也是家長會特別進行進補的類型。一般來說幼兒體態(tài)偏瘦,除了家庭基因的遺傳影響外,再者就是幼兒的胃口通常比較不佳,導致體內營養(yǎng)吸收較差。面對此種類型的幼兒進補時,還是建議先評估其體質后,再搭配強固胃腸的藥材以利幼兒的腸胃機能。
營養(yǎng)觀點 滿分飲食比吃補還有用!
由于現(xiàn)在的孩子在營養(yǎng)攝取及吸收上都非常充足,因此若非必要則無須替小孩進補,不過仍然有少部分家庭會特別煎煮中藥,希望幼兒透過服用后能夠改善體質,補強其身體健康。對此劉怡里營養(yǎng)師提醒,若真的要以這樣的方式替幼兒進補,在進補前一定要請合格中醫(yī)師評估孩子的體質狀況后才能夠進行,否則胡亂地喂食幼兒中藥進補,反而沒能夠讓他們更健康外,還會額外造成幼兒的健康風險。
小嬰兒階段的冬日飲食
對于還在喝母乳或配方奶的小嬰兒來說,劉怡里營養(yǎng)師表示家長是不需要替孩子特別進補的,由于此階段的孩子腸胃發(fā)展并不完全,因此爸媽只要按照寶寶日常的飲食作息正常喂食即可。
副食品階段的冬日飲食
進入副食品階段的孩子,此時便會開始嘗試一些不同的食材,補充除了母乳或配方奶外的營養(yǎng)素。對此劉怡里營養(yǎng)師表示,此階段仍然不適合對孩子過度進補,及使孩子的發(fā)展上有些成長變化,但由于腸胃功能尚未到達成熟的階段,因此食物過敏問題更是爸媽須特別留意的重點,建議還是依照孩子日常的飲食狀況,再選擇以少量的方式進行副食品給予。
幼兒階段的冬日飲食
希望孩子長得高、長得壯,其實并不是用補得就好,孩子日常飲食的均衡才是真正關鍵!由于1歲過后的幼兒,體內比較缺乏鐵質,因此建議可以瘦肉、蛋黃或是綠色蔬菜,補充體內的鐵質攝取。此外每餐能否攝取到”優(yōu)質”蛋白質,更是此階段孩子飲食時最大的關鍵,劉怡里營養(yǎng)師表示盡量避免讓孩子吃罐頭、腌制類的食品或加工肉品(如:火腿、香腸),由于加工類食品保存期限長、食材新鮮度自然也不高,因此營養(yǎng)價值更是來得較低。另一方面蔬菜水果的攝取對于幼兒而言也很重要,爸媽可以在這部分多花些巧思,建議選擇當季當令的蔬果,透過蔬果的顏色、外型(如:紅蘿卜、茄子),引發(fā)孩子從小對于食材的興趣,讓他們主動嘗試不同味道的食材,進而養(yǎng)成幼兒不挑食的好習慣。
孩子不適合吃麻油雞、姜母鴨!
劉怡里營養(yǎng)師表示,冬日常見的姜母鴨、羊肉爐,在料理時都有添加酒精烹煮,但由于酒精對嬰幼兒的大腦及成長發(fā)育等各方面發(fā)展會產生不好影響,因此并不適合嬰幼兒食用。
中西觀點這樣看,5大冬令進補疑難雜癥 通通有解! 5. 補冬禁忌多 懂得補才能恰到好處! 進補對身體的好處雖多,但若是不了解進補又胡亂地亂補,不但無法讓進補替身體加分外,反而會造成體內的健康危機。因此什么樣的禁忌及細節(jié),需要在進補前特別留意呢?
中醫(yī)觀點別把中藥材當食材!
有效進補的關鍵絕對不是考量有無稀有藥材搭配,或是提高進補次數(shù)多寡,而是在進補前是否透過合格中醫(yī)師,個別針對當 *** 質進行評估,找出體內真正缺乏及需要補給的為何,再進行補給如此才能事半功倍。林育誠中醫(yī)師更提醒大家,中藥材畢竟還是藥,千萬別認為做成藥膳料理后就能夠多吃,此外不要在網路上搜尋來歷不明的藥帖,甚至擅自前往中藥店抓藥服用,由于未經過體質評估,如此的作法恐怕對體質改善沒有幫助外,吃多了恐怕還會傷身,切記各種中藥物各有偏性,用對了即是良藥;用錯了便是毒藥。
營養(yǎng)觀點 進補觀念大更新 蔬果類第一優(yōu)先
現(xiàn)代的進補觀點與過去的進補不太相似,以往是由于營養(yǎng)攝取不足,因此每到冬日便會以澎湃的魚肉料理作為進補。不過劉怡里營養(yǎng)師表示,現(xiàn)在大多數(shù)的人每天攝取的魚肉含量相對較多,反而對于蔬果類的攝取相對較少,而這除了產生便秘的問題外,長期而言對身體更是另一負擔,像是血脂超標、體重過重等問題,因此建議大家冬日進補時,應該多攝取蔬菜水果。原因在于蔬菜水果除了能增加體內的膳食纖維及維生素B群外,更富含豐富的植化素,除了能夠解除擾人的便秘問題外,還能夠預防冬日的小感冒,增強身體的防御能力。
林育誠
現(xiàn)職:蓮樺中醫(yī)診所醫(yī)師。中山醫(yī)學大學附設醫(yī)院中西整合醫(yī)療科醫(yī)師。
學歷:中國醫(yī)藥大學學士后中醫(yī)學系。中國醫(yī)藥大學藥學系。
經歷:蓮樺中醫(yī)診所醫(yī)師。中山醫(yī)學大學附設醫(yī)院中西整合醫(yī)療科醫(yī)師。
專長:中醫(yī)內科。
劉怡里
現(xiàn)職:臺安醫(yī)院 健康發(fā)展部營養(yǎng)師
經歷:臺安醫(yī)院 預防醫(yī)學部營養(yǎng)師、健檢中心營養(yǎng)師、健康發(fā)展部營養(yǎng)師
學歷:臺北醫(yī)學大學保健營養(yǎng)學系碩士畢
專長:體重控制、代謝癥候群、三高疾病營養(yǎng)、銀發(fā)族營養(yǎng)等
現(xiàn)在不養(yǎng)生,將來養(yǎng)醫(yī)生。千萬別贏了事業(yè),輸了健康。關注我,學點老祖宗的養(yǎng)生知識,對您有益無害!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yinshiyingyang/61549.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下一篇: 冬天吃什么好?冬吃黃豆健脾潤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