枳殼怎么泡酒
很多人都愿意用枳殼來進行泡酒,將枳殼泡成酒進行服用的話
,確實對于我們的身體起到的保健效果是很好的
,是很多人不知道枳殼該如何進行泡酒
,接下來本文將為大家講述具體的枳殼泡酒方法
。
枳殼怎么泡酒

1
、枳殼泡酒用料
要想把枳殼用來泡酒的話
,那么需要準備一斤左右的枳殼和十斤白酒,枳殼一定要選擇優(yōu)質(zhì)上等的那一種只有品質(zhì)好的枳殼泡出來的酒才夠正宗
,所選用的酒一定要選擇度數(shù)高的高粱酒度數(shù)越高越好
,這樣的話才能夠發(fā)揮其最大的效果,另外還需要準備一個密封容器
。將這些準備好以后就可以動手了
。
2
、枳殼泡酒方法
先把枳殼在水中稍微浸泡一下,清洗干凈
,洗干凈以后從水中撈出來
,放入盆里面,把水分完全的瀝干
,將準備的高粱酒全部都倒入到密封容器中
,然后再把枳殼也放進去,最后將容器的蓋子蓋好
,確保密封,再將其放到陰涼干燥的地方放置就可以了
,浸泡的時間大概在兩周左右
,兩周以后就可以喝了。
3
、枳殼泡酒的功用
將枳殼用來泡酒的話
,確實是很不錯的一種做法,泡好的酒不僅非常的清香
,酒香味是很濃的
,而且具有良好的滋補良效。尤其是對于體質(zhì)虛弱或者是陰虛陽衰的人
,是非常適合服用這道枳殼酒來進行滋補調(diào)理的
,效果是比較理想的。但是服用黃啤酒一定要注意
,千萬不宜過量
,雖然這是一種保健酒,但是所飲用的量一定要有所控制才行
,如果喝太多的話
,也是會傷及肝臟的。
枳殼泡酒的方法相信大家應(yīng)該比較熟悉了
,如果想自己動手把枳殼泡成酒的話
,那么就可以參考以上介紹的方法來進行操作了,做好的黃啤酒保健功效幾家
,但要注意飲用量要適中
。
新鮮枳殼怎么吃
枳殼是生活當(dāng)中常用的中藥材,枳殼能殺菌消炎也能止瀉
,對女性出現(xiàn)子宮脫垂也有很好的治療作用
。使用的時候先用水煎好之后再與烏雞湯放在一起調(diào)勻,中藥積殼還可以治療牙痛
,治療時可以把積殼放在白酒中泡子
,每天使用兩到三次
,能夠消除牙齦炎,快速的緩解疼痛
。枳殼是蕓香科植物酸橙的干燥未成熟果實
,味苦、辛
、酸
,性微寒,歸脾
、胃經(jīng)
,主要有著理氣寬中、行滯消脹的功效
。枳殼的食用一般都是與其他藥物配伍煎服
,用量在三到十克之內(nèi),注意懷孕的女性謹慎服用
。
馬蜂泡酒要加哪些藥材最好,分量怎么把握
。
需加入草藥為:丁公藤、五靈脂
、當(dāng)歸
、乳香、厚樸
、白術(shù)
、蠶砂、桂枝
、川芎
、豬牙皂、山藥
、苦杏仁
、牡丹皮、麻黃
、白芷
、黃精、澤瀉
、羌活
、補骨脂、枳殼、菟絲子等等
。草藥為輔助
,用量適度就好。
馬蜂酒選用含有高營養(yǎng)物質(zhì)的天然野土蜂蛹為主
,以養(yǎng)生之法
,通過扶正固本,調(diào)整陰陽
,調(diào)理臟腑
、氣血,從而達到增強體力
,消除或緩解體力疲勞的功效
。
枳殼如何種植_枳殼的種植技術(shù)
枳殼是常見的重要,那么枳殼應(yīng)該怎么種植才好呢
?下面一起來看看我為大家精心推薦的枳殼的種植技術(shù)
,希望能夠?qū)δ兴鶐椭?br>枳殼的種植技術(shù)
枳(zhǐ)殼,別名枳實
、鐵籬寨、臭橘
、枸橘李
、枸橘、臭杞
。落葉灌木或小喬木
。多栽培于荒地、路旁
,或作庭園綠籬
。陜西、甘肅
、河北
、山東、江蘇
、安徽
、浙江、江西
、福建
、臺灣、河南
、湖北
、湖南、廣東、廣西
、四川
、貴州、云南等地均有栽培
。廣泛栽種作綠籬
。果供藥用,能破氣消積
,并治脫肛等癥
,也可提有機酸;種子可榨油;葉、花及果皮可提芳香油
。枳味苦
,可作中藥,中國《晏子春秋》中有“南橘北枳”的寓言
,晏嬰以此故事來說明環(huán)境的作用
。但事實上,橘
、枳為不同屬的植物
。
枳殼的形態(tài)特征
落葉灌木或喬木,高1-5m
,樹冠傘形或圓頭形
。全株無毛;枝綠色,分枝多
,稍扁平
,有棱角,密生粗壯棘刺
,刺長1–7厘米
,基部扁平。3小葉復(fù)葉
,互生;葉柄長1–3厘米
,有翅;小葉紙質(zhì)或近革質(zhì),卵形
、橢圓形或倒卵形
,長1.5–5厘米,寬1–3厘米
,先端圓而凹缺
,基部楔形,具鈍齒或近全緣
,近于無毛
。花單生或成對腋生,常先葉開放
,有完全花及不完全花
,后者雄蕊發(fā)育;花有大、小二型
,花徑3.5-8cm;黃白色
,有香氣;萼片5,長5–6毫米;花瓣5
,長1.8–3厘米;雄已8–20
,長短不等。果扁圓形
,或蒂部隆起呈短頸狀的闊圓錐形
,頂部平而寬,中央凹
,有淺放射溝
,縱橫徑5.1—6.1厘米×6.1—7.8厘米,重136—187克
。也有較小或更大的
,橙黃至橙紅色,油胞大
,油量多
,皮粗糙,松脆
,厚2.7—3.5毫米,甚易剝離
,瓤囊10—12瓣
,果肉嫩,汁多
,爽脆
,化渣,味甜;種子少或無
,子葉淡綠色
,多胚?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ㄆ?-6月
,果期10-11月。
枳殼 - 栽培技術(shù)為蕓香科植物酸橙(Citrus aurantium L.)(稱川枳殼或江枳殼)
、代代(C.aura-ntium L
,var.amala Engl.)(稱蘇枳殼)、香圓(C.wilsonii anaka)以近成熟的果實入藥。治胸隔痰泄
、心腹氣 結(jié)
,兩助腋痛,宿食不消
,消膿止痛等作用
。分布于江蘇、湖北
、湖南
、浙江、江西
、廣東
、貴州、四川
、西藏等省區(qū)
。
枳殼的植物特性
1.酸橙
常綠小喬木或灌木,枝條有針刺
,幼枝三棱形
。單葉互生,長卵橢圓形
,葉柄有小翼形成箭葉
。花白色
,芳香
,單生或數(shù)葉腋著生,花瓣五片
。果實球形或略扁
,熟時橙黃色,花期3~4月
,果熟期10月
。
2.元江枳殼
葉柄的翅在,較上方的正式葉身還略為長亦較寬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ò晁钠ぬ睾?肉厚)
,瓤小
。
生長特性
生長快,管理要求不高
,萌芽力強
,耐修剪
。宜生長在氣候溫暖,陽光充足
,雨量充沛
,排水良好的沙質(zhì)或礫質(zhì)壤土。多栽于林旁路邊
、房前屋后或山坡
。
形態(tài)特征
落葉灌木或小喬木,高6米
。枝干綠色
,莖干上有刺。葉互生
,掌狀復(fù)葉
,小葉三片,小葉無葉柄
,最上面一片橢圓形或倒卵形
,先端微凹;側(cè)生的2片小葉橢圓狀卵形,基部偏斜
,葉邊緣有波狀鋸齒;葉革質(zhì)
。花兩性
,單生
,白色,徑3.5-5cm
,先葉開放
,花期4-5月。果球形
,徑達五厘米
,密生絨毛,有香氣
,10月成熟,黃色
。
枳殼的栽培技術(shù)
1.繁殖
(1)育苗移栽
選壯年樹上結(jié)的成熟果實采籽
,陰干混沙三成,埋于沙坑中備用
,苗床選沙質(zhì)壤土作畦
,驚蟄前后按行距8厘米條播,覆土約半厘米
,輕壓使種子與土接合
,并蓋麥稈澆水
,出苗后,可揭去蓋草并鋤草
,施稀糞水肥
。秋天按株距7~8厘米間苗或補苗。待苗生長3~4年后
,選無病蟲害的壯苗
,在夏季按株行距15厘米移栽定植。
(2)芽接(枝接成活較差)
在寒露節(jié)前后選2~3年生無病蟲害的良種壯枝
,摘葉留柄
,再把枝睥芽和一小塊木質(zhì)部一齊削成盾形的接穗,然后在砧木(帶根的苗木)的樹干橫向割斷樹皮(不割進木質(zhì)部)
,再在其中央向下割一刀
,使成丁字形。把接穗的木質(zhì)部去掉以后
,立即嵌到砧木的割口里
,捆扎固定。接活后把接部以上的砧木割去
,只讓接穗生長
。在接后第2~3年,按株行距45厘米定植
,先挖抗
,將苗木放上,理好根后填土
,隨后輕輕往上提苗木
,使須根舒展,再填土踏實
。
(3)高枝壓條法
在12月前后
,選壯樹上2~3年生的枝,環(huán)切一條寬約1厘米的縫
,剝?nèi)淦?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并繳濕泥,外用稻草包好
,每天或隔天澆水一次
,半個多月可生根,壯樹每樹可接6~10枝
,約2個月后切斷
,栽于地里,5~6月再定植
。
2.田間管理
(1)中耕除草
每年三四次
,過干灌水
,過濕則排水。
(2)施肥
采用環(huán)狀施肥法
,在樹冠下挖一條寬約7~8厘米
,深約3厘米的圓溝,于開花前
,果如指大生理落果已定后)和采果后各施肥一次
,可用人糞尿、塘泥
、草木及
、骨粉、廄肥等
,每株每次約25~35千克
。
(3)修枝
成樹多在冬季進行,可剪去下垂枝(衰老)
、刺
、殘留果柄、枯枝及分布不勻的密生側(cè)枝
、重疊枝
、交叉枝和病蟲害枝等。
3.病蟲害防治
(1)潰瘍病
危害枝葉果實
,葉首先見黃色針狀小斑
,漸隆起破裂,海綿狀帶灰白色
,常落葉
,畸形。應(yīng)及時修剪病枝燒毀
,春芽前噴200倍波爾多液
。
(2)瘡癡病
危害葉、枝梢
、果實
,初起病斑棕紅色,后擴大變暗
,成疣狀突起
,防治方法同上。
(3)煤病
介殼蟲
、蚜蟲等寄生后誘發(fā),葉面現(xiàn)煤灰樣的小病斑
,后擴大
,葉面被黑膜
,應(yīng)注意排水,修剪
,通風(fēng)透光
,撲滅害蟲。
天牛
、紅蜘蛛
、介殼蟲、潛葉蛾
、柑桔大頭蠅等
,用適當(dāng)殺蟲劑處理。
枳殼的采收加工
宜在大暑前后采摘
,過早則果小
,過遲則果瓤過大,肉薄
,影響質(zhì)量
。選采綠色尚未成熟的果,在晴天橫切對開
,一片一片鋪開(一般可在草席上)
,曬時瓤肉(切口)向上,切勿沾灰
、沾水
,曬至半干后,再反轉(zhuǎn)曬皮至全干
。若陰雨天
,可用火炕,切口向下
,被炕火力稍大點
,半干后,小火炕至全干
。
枳殼的種植管理方法
1
、培土追肥:每年9~11月按樹的大小,大樹培土1000kg
,小樹培土500kg
,第2年2月間扒開培土,初春和秋初各施肥1次
,春初用較稀薄的水糞
,秋季宜于堆肥、湖草或其他遲效肥料
。
2
、修剪整枝:修剪披枝每年2次
,未開花前1次,采果后1次
,修去枝權(quán)椏
、它椏、不接收陽光的椏枝和蓀子
,總之以修得空疏為原則
。
3、病蟲害防治:
(1)病害:
①柑橘潰瘍?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簽樗岢?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甜橙的主要病害之一。葉
、枝梢和果實均可受害
。該病由一種細菌引起。病菌主要在枝葉病組織內(nèi)越冬
,第2年風(fēng)雨
、昆蟲和樹枝接連傳播。高溫(25℃~30℃)是發(fā)病的主要條件
。南方一般在3月底至10月初開始發(fā)生
,5~7月盛發(fā)。幼齡樹比老年樹更易感病
。此外
,潛葉蛾的危害,也易使?jié)儾“l(fā)生
。防治方法:在冬季或早春發(fā)病前
,剪除病枝、病葉并就地?zé)龤?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在春芽萌動前開始
,每隔15天噴射1:2:200波爾多液1次,共噴5~6次;冬前施足基肥
,春
、秋及時追肥,避免夏至前施肥過多;適勢中耕排灌
,增強樹勢
,并防治潛葉蛾。
②柑橘瘡痂?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何:θ~
、果和新梢等幼嫩組織。一般5月下旬至6月中旬發(fā)病嚴重,嫩葉最易感病
。防治方法:剪除病枝
、病葉,集中燒毀
。加強培養(yǎng)管理,使樹勢健壯
,增強抗病力
。春芽萌發(fā)和落花時,各噴灑0.8:1:100波爾多液1次
,或噴射50%退菌靈500倍液
。
③柑橘真菌病:發(fā)病時葉
、果實和枝梢上生暗褐色很薄的霉斑
,最后形成絨狀黑色霉層,影響光合作用
,病樹日漸衰弱
、開花少、果形小
、品質(zhì)差
、易腐爛。病菌依靠蚧
、粉虱和蚜蟲等分泌物為營養(yǎng)
,在病部越冬,第2年借氣流傳播落于蚜蟲
、蚧類等分泌物上
,再度引起發(fā)病。管理不良
、蔽蔭
、潮濕和生蟲多的果園易發(fā)生此病。防治方法:積極消除蚧類
、粉虱
、蚜蟲滋生條件,適當(dāng)整枝
,以利通風(fēng)透光
,增強樹勢。
(2)蟲害:
①柑橘天牛
、柑橘褐天牛:以幼蟲蛀食枝干成樹根
,嚴重的蛀成孔道、造成整枝或全株枯死,甚至造成毀園
。防治方法:注意捕殺病蟲
、消滅蟲卵,對蛀入樹干后的幼蟲采用藥殺;先掏盡所有蛀洞中的蟲糞
,依蛀洞大小用藥棉蘸40%樂果乳劑或90%敵百蟲液塞入蛀洞內(nèi)
,用泥封死所有洞口悶殺,效果較好
。
②蚧殼蟲為害:成蟲和若蟲
、幼蟲在枝葉上吸食樹葉,使枝葉變黃而導(dǎo)致枝枯
、落葉
、落果,甚至使枝條和全樹枯死
。防治方法:冬
、春季節(jié)整枝修剪,剪除蟲枝
,運出園外燒毀
。掌握蟲卵孵化期若蟲集中在樹梢時(約在6月中旬),每隔半月用茶枯松堿合劑
,夏季加水10~15倍
,春、冬季加水8~10倍噴射
,直至消滅為止
。也可用90%敵百蟲500倍液或40%樂果乳劑500倍噴灑殺滅。
③潛葉蛾:為害夏秋梢
。防治方法:冬
、春季清園,掃除落葉
,摘除被害葉片
,殺滅越冬蟲蛹;在盛發(fā)期,用25%亞胺硫磷800倍或50%磷胺1000倍液噴殺保梢
。一般在夏秋新梢不超過2mm時
,噴藥1次,隔5~7天1次;若繼續(xù)為害
,再每隔7天噴藥2或3次
。
影響酸橙樹的害蟲很多,還有其他蟲害
,應(yīng)注意防治
。
枳殼的繁殖方法
1
、種子繁殖:
(1)采種整地:在冬至前后采種
,留蓄種時應(yīng)選擇無病蟲害的壯年樹所結(jié)果實作種
。將采收的果實
,剝?nèi)テと浚逊N子表皮水分陰干或曬干
,用沙拌和窖藏
。苗地選擇土壤疏松的沙質(zhì)壤土,先年進行秋耕
,整地作畦
,并施基肥,在雨水
、春分期間進行播種。采用條播
,每畦播1行或3行
,行距20~27cm,播種時要均勻撒播
,播后覆土
,并輕鎮(zhèn)壓,使種子與土壤結(jié)合
。
(2)育苗:播種后
,可覆蓋一些茅草或稻草,并須經(jīng)常灑水
,保持苗床適量水分
,以利幼苗生長。發(fā)現(xiàn)畦面有硬殼時即進行中耕除草
,并施用硫酸銨等肥料;苗長葉后將密的拔稀
,缺苗補植,當(dāng)年秋天可進行間苗移植
,保持23~27cm株距
。每667㎡植4000~5000株。
(3)栽種:幼苗長至3年后
,選擇排水良好的沙質(zhì)沃土的田園周圍栽種(一般多栽于橘園的四周)
,按株距5~6m挖穴,挖穴時表土中心分開放
,并施以肥泥或其他遲效肥作基肥
。栽時根部要伸展開,使根部接地面土壤處
,一般低于地表面1.5cm左右
,旱地應(yīng)稍深栽,使根部接觸濕土為度,再把較肥表土撒在穴內(nèi)
,待覆上1/2時輕輕提一提苗木
,使根系舒展與土壤結(jié)合,填人心土捶緊
,然后澆水
。
2、壓條繁殖:立夏后選擇壯年無病蟲害2~3年的枝條
,先在樹枝基部用刀橫切深樹干的1/2
,再用力縱向拉開10~13cm,然后將切斷的一部分用竹筒或瓦罐裝著
,里面筑滿菜園泥土
,竹筒或瓦罐下面須打一眼濾水。壓條后2~3個月檢查生根后
,即可下樹假植(但也有不假植的)
,到秋末冬初就可以按前法(種子繁殖)定植。
這兩種方法的優(yōu)缺點是:種子繁殖需10年才能結(jié)果
,但壽命長
,可生活100~120年,同時根深抗寒
、防風(fēng)力強
。壓根繁殖只5年左右即可結(jié)果,但壽命較短
,可活70~80年
,根系淺、抗寒
、防風(fēng)力較弱
。由于壓根法的收益快,故過去多采用此法繁殖
。
我想用薏苡仁泡酒,但我不清楚是弄熟了再磨碎泡酒
,還是生的直接磨碎泡酒了。如果要弄熟的話
,那怎么弄熟
?
就用生的薏苡仁直接磨碎后,裝入布口袋中
,扎緊袋口泡酒
薏苡仁酒(一)-----去風(fēng)濕
配料:
薏苡仁4克 白砂糖20克 蜂蜜30克 白酒500克。
·特色:去風(fēng)濕
,強筋堅骨
。
操作:
1.先將薏苡仁放入石磨內(nèi),用小石臼將薏苡仁搗碎或碾成粉狀
,然后裝入布口袋中
,扎緊袋口,待用
。
2.取干凈容器
,將糖、蜂蜜放入
,加少量沸水
,使其充分溶解,然后將裝有薏苡仁的布袋放入
,再將白酒放入
,浸泡30分鐘,攪拌均勻
。
3.將容器蓋蓋緊,放在陰涼處儲存30天
,然后即可啟封飲用
。
薏苡仁酒(二)——(痹證)
【配方】薏苡仁、牛膝各二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