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幾乎是我們每天必不可少的調料,但有一個問題:在吃姜之前,你確定自己適合吃姜嗎?
都說“甲之蜜糖,乙之砒霜”,對一些人來說,姜是養(yǎng)生神器,而對另一些人來說,吃錯了姜反而會雪上加霜!有人不適合吃姜嗎?
吃姜又有哪些誤區(qū)呢?快來了解一下~
這五類人別亂吃姜!
手腳心發(fā)熱的人
陰虛患者一般身體燥熱,通常手心、和腳心發(fā)熱的人都屬于陰虛體質。
因為生姜性辛辣,這類人吃姜,容易耗損津液,甚至還容易出現口干舌燥、心煩易怒、眼干皮膚干、失眠等癥狀。
因此手腳心發(fā)熱的人,不適合吃姜。
便秘人群
生姜肉性辛溫,有熱性。便秘多屬于腸熱,大量吃姜會加重便秘癥狀。
因此便秘人群吃姜一定要謹慎。如果你這幾天排便不暢,飲食注意涼性、熱性要調配,吃生姜時你就要搭配涼性食物來中和一下。
口臭的人
中醫(yī)認為口臭是由胃熱所致,生姜性溫,胃熱的人吃會加重原有的癥狀,甚至引起牙痛、頭痛、痔瘡出血等癥狀。
咳痰較黃的人
痰黃的人是因為肺熱肺燥,食用姜易加重癥狀。
患有肝炎的人
醫(yī)生一般都會告訴肝炎病人生姜是不能吃的。因為如果你長時間吃生姜,就可能造成肝火旺盛,不利于病情恢復。
如果不慎因吃生姜而引發(fā)肝火旺盛,你可以吃一些比如山楂、菊花茶這樣舒肝、理氣的食品來緩解不適感。
生姜的好處不少,但并非人人都適用!有以上癥狀的人,就要注意別再亂吃生姜了!
吃生姜有四大誤區(qū)
生姜能生發(fā)?江湖謠傳,生姜擦頭皮可以生發(fā)。究其根本是由于生姜的辛辣可以刺激頭皮,促進局部血液循環(huán),讓毛孔舒展,有利益毛發(fā)再生。但其實,國外權威機構的脫發(fā)的治療指南里從來沒有提過和姜有關的治療方法,而且也缺乏相關研究。
而至于“吃生姜生發(fā)”更是毫無根據。脫發(fā)是熱性病的一種,用熱性藥物去對抗熱性病不是等于火上澆油嗎?所以,脫發(fā)患者是不適合吃生姜的。、
腐爛的生姜也能吃民間有"爛姜不爛味"的說法。生姜爛了別不舍得扔!“爛”就意味著長了細菌或者霉菌。所以,從謹慎的角度出發(fā),發(fā)霉腐爛的姜最好還是別吃了。
另外,姜長芽之后,會有一部分營養(yǎng)成分變成了仔姜,但剩下的老姜也還是可以吃的。實際上,傳統(tǒng)上農民種姜,出芽長到一定時候,可以把土刨開,把老姜掰下來吃或者賣掉。
喝酒可以配生姜值得注意的是,喝酒時不少人喜歡搭配點生姜,認為這樣有益健康,其實這是一個誤區(qū)。
酒都是熱性的,與姜同食是非常容易上火的。長期喝酒配生姜,會在體內堆積大量熱量,不僅對眼睛不利,還更易造成便秘、誘發(fā)痔瘡。
吃姜要去皮姜皮本身就是一味很好的中藥!
中醫(yī)認為,生姜味辛、性溫,具有發(fā)汗解表、止嘔解毒的功效;而生姜皮味辛、性涼,具有利水消腫的功效,因此有“留姜皮則涼,去姜皮則熱”的說法。
這些情況,姜皮留著
? 用姜做菜應帶皮吃,這樣可以保持生姜藥性的平衡,防止上火;? 水腫時,吃生姜不去皮,有利水作用;? 便秘、口臭時,最好單獨用生姜皮,有利好。
這些情況,姜皮去掉
? 脾胃虛寒者,吃生姜最好去皮;
? 食用苦瓜、芹菜、螃蟹等寒涼食品,最好去皮平衡寒性;? 患風寒感冒時,喝生姜紅糖水可以緩解,最好去皮;? 用生姜防治脾胃虛寒引起的嘔吐、胃痛時,應去掉姜皮。
巧用生姜緩解
四種常見病
冬天容易生冷生寒,此時將姜與其他食物配伍,可以治療和緩解一些常見疾病。
姜水泡腳緩解陽氣不足
陽氣不足的人一般手腳冰涼,容易怕冷。適宜適量食用生姜或用生姜泡腳。
具體方法
生姜切片,大火煮開后,加水泡腳。一定要泡過小腿部足三里穴(小腿前外側,外膝眼下3寸的位置)?;蛘哂?~2兩生姜,煮20~30分鐘成生姜水飲用,如果嫌口感不好,可適當加點糖。
建議
除此之外,還應該保證良好的睡眠,忌熬夜;不要怕熱、怕陽光,適當曬曬太陽,少吹涼風;保持心情愉悅,不要常發(fā)怒;適當多行房事,調和陰陽。
熱敷姜片緩解關節(jié)痛
冬季陰雨天氣多,一些中老年朋友的關節(jié)對潮濕天氣異常敏感,頻頻導致腰背、關節(jié)痛。
腎主骨生髓,腰椎及骨關節(jié)疾病和腎精損耗、化生不足有關。使用生姜,咸味入腎,熱助陽氣,辛散氣結,所以對這類寒瘀凝滯的疼痛有效。
具體方法
將生姜切成1厘米厚的姜片,放在濃鹽水中煮熟,然后用熱的生姜片外敷腰部和膝關節(jié)。
建議
除此之外,常見的肩周炎,常與受風寒濕有關,同樣也可用此法。
生姜蔥白湯受涼時喝
生姜味辛性溫,長于發(fā)散風寒、溫胃止嘔、解毒三大功效。
一碗“生姜蔥白湯”就特別適用于外感風寒,肩周腰背遭受空調涼風侵襲,腹部受涼導致腹痛、腹瀉的人。
具體方法
生姜30克切細,蔥白10克,加紅糖,以開水沖泡,或煮至沸騰,趁熱飲后,蓋被臥床。
生姜橘皮水治嘔吐
寒涼侵胃,出現嘔吐等癥狀。此時不妨喝碗“生姜橘皮水”。
?生姜有散寒發(fā)汗、溫胃止吐、殺菌鎮(zhèn)痛、抗炎之用,臨床上常用于治療外感風寒及胃寒嘔逆等證;
?橘皮中含有大量的維生素C和香精油,有理氣化痰、健胃除濕、止吐、降壓等功效。
具體方法
生姜、橘子皮各12克,水煎,一日2~3次分服,有止痛止嘔之效。
建議
生姜屬辛熱燥烈之品,故陰虛有熱、內熱偏重及舌苔黃而干的人應少用。
文章來源于網絡:若涉及版權,敬請及時聯系我們,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
現在不養(yǎng)生,將來養(yǎng)醫(yī)生。千萬別贏了事業(yè),輸了健康。關注我,學點老祖宗的養(yǎng)生知識,對您有益無害!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yinshiyingyang/63838.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