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當我們逛超市的時候,我們總會看到,在新鮮的水果區(qū),會有一把一把的香蕉,但是我們卻很少見到賣芭蕉的,那么具體的原因是什么呢?為什么香蕉可以吃?但是同樣名字里還有一個嬌字的芭蕉卻不能吃呢,我相信大家一定都很好奇,那我們一起來探索一下吧!
香蕉和芭蕉的外形區(qū)別
香蕉和芭蕉是具有很大的區(qū)別的,不僅在外觀,還有他們的顏色,以及使用起來的味道等等都有很大的不同,首先,香蕉的外觀呈現的是彎曲的,然后顏色是黃色,總體來看,香蕉是一個月的形狀,但是芭蕉呢?芭蕉的彎曲度是相對于較小的,香蕉熟了以后,黃色上面會有淡淡的斑點,我們會叫她叫芝麻蕉,但是,芭蕉是成熟了以后,呈現灰黃色香蕉。
芭蕉和香蕉的營養(yǎng)價值區(qū)別
平時我們肚子不舒服,或者是怎么樣的時候?父母總會給我們買一些香蕉來吃,因為香蕉有通便潤腸的一些作用,而且香蕉的味道非常甜美,吃起來軟軟弱諾諾,所以很多人都喜歡,而且,香蕉不僅作為一種水果補充一些維生素,他也會幫助我們的身體非常健康,還有一種功效就是能夠治療高血壓。芭蕉呢,可以殺菌消毒,而且還可以治療呼吸系統等一些的疾病,比如說在天熱的時候吃一點芭蕉是可以去火清熱的。
香蕉和芭蕉的吃法區(qū)別
其實,香蕉和芭蕉外形上也有一件相似,他們都是軟軟的果皮,里面包含有果肉,所以把香蕉和芭蕉的皮剝開之后就可以吃里面的果肉了,但是呢,香蕉的皮比較柔軟起來也好波,但是芭蕉呢,它的皮卻有點硬,可能會有點不好剝。而且這兩種水果的口感也不一樣,所以這邊建議你如果選擇吃香蕉,那將會是一個非常好的體驗,因為香蕉的味道非常的甜美,吃了會讓你流連忘返。香蕉吃了以后會有甜甜的味道,但是,芭蕉要吃了之后嘴里會非常的澀。
所以根據人的不同的需要,選擇人所需要的水果也是一個非常好的選擇哦。香蕉跟芭蕉都是很適合人們食用的水果,口感上略微有些不同,大家區(qū)分著吃。
芭蕉和香蕉的區(qū)別?
香蕉作為著名的熱帶水果,早已家喻戶曉。而很多人對于芭蕉卻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或知其名,不知其物。其實,香蕉和芭蕉是芭蕉科里一對親密的姊妹。
根據細胞、遺傳學及育種學的研究,契斯曼認為香蕉和芭蕉系天然雜種,主要來源于兩個野生種,即阿加蕉和倫阿蕉。香蕉品種起源于阿加蕉的二倍體或三倍體,芭蕉品種為阿加蕉與倫阿蕉雜交而來的二倍體、三倍體或四倍體。按照西蒙斯15種主要形態(tài)特征計分法,可將食用蕉類品種分為香蕉和芭蕉兩個系統。香蕉有高腳香蕉、矮腳香蕉等17個品種;芭蕉則有貢蕉,大、小灰色芭蕉等15個品種。
從植物學特征比較,香蕉假莖有褐色斑紋,芭蕉無斑紋或極少;香蕉葉柄開張,有葉翼;芭蕉則閉合,無葉翼或極少。香蕉的穗軸有多數茸毛,芭蕉穗軸無毛。香蕉雄花分離被片多皺紋,邊不整齊,顏色乳白,柱頭深黃色無密汁;芭蕉分離被片皺紋少,邊整齊,顏色粉紅,柱頭色較淺,有密汁。香蕉果實長圓柱形,柄短,有絨毛,濃香、味甜,三室果肉能分開;芭蕉果實粗大,柄長無毛,淡香、味甜或酸(酸芭蕉),三室果肉不能分開。
香蕉是典型的熱帶植物,適應于低海拔地區(qū)種植。每畝可產鮮果6000—7000斤;芭蕉卻較為耐寒,可以種植在海拔1600米的山區(qū),北移的界限能達到北緯30o ,畝產鮮果10000多斤。芭蕉和香蕉的莖干貯水很多,一場野火可以把茂盛的蕉林燒得漆黑一片,但不用幾天,這些被燒得慘不忍睹的黑糊糊的香蕉和芭蕉就會抽生出生機勃勃的綠葉,繼續(xù)開花、結果,難怪民間有“火燒芭蕉心不死”之說。
從食用給人的感覺講,香蕉食用時,第一感覺是香氣特別濃郁,十分透人,味甜、肉細而光滑可口,芭蕉食用時,則是先有淡淡的清香撲鼻而來,味極美,肉極細,油膩可口。盡管味道有所不同,但它們二者均可加工成果干、果子露、果醬、罐頭等,還可做干糧。
香蕉和芭蕉樹身含有細長堅韌的纖維,可制取蕉麻,織成各類蕉布。輕盈菲薄的優(yōu)質品可做高級夏裝、床帳、窗簾、華麗手袋、時裝帽子、紗巾等,粗糙的則可做船舶、工礦和林場等所用的纜繩,品質較次的還可用于造紙,這種堅韌耐用的紙可用于貨幣紙、照相感光紙、蠟紙和復寫紙等30多種高級紙張。
香蕉和芭蕉的營養(yǎng)價值很高,據分析,香蕉富含維生素C和維生素B6 ,芭蕉維生素A的含量甚豐,這些都是人體所需幾種維生素的重要給源?!懊绹鴧⒆h院人體營養(yǎng)必需選擇委員會”曾推薦,香蕉和芭蕉是含脂肪、膽固醇、鹽量極低的理想食品。它具有一種特殊的價值——低鈉食物,其果實含鈉量極少,而含鉀甚高,可作為限制鈉鹽食品病良好的補充食物。另外,香蕉和芭蕉還可作肥胖病和衰老病者的食品,也曾被推薦為治療小兒腹瀉和腹腔病,以及減輕腸炎的碳水化合物的給源。
香蕉和芭蕉雖然是一對親密的姊妹,但它們又各自有著許多不同的故事。
據說,香蕉的故鄉(xiāng)是印度,公元三世紀時,亞歷山大在遠征印度時,在那里發(fā)現了香蕉。從此,香蕉就傳到了非洲和美洲?,F在,它成了環(huán)球的熱帶經濟作物了。
香蕉有綠色象牙的美譽。五十年代,全世界年產香蕉1000多萬噸,現在已增長到近4000萬噸了。洪都拉斯、巴拿馬、哥斯達黎加素有“香蕉之國”的稱號,大量出口香蕉,而巴西、赤道國厄瓜多爾和印度等更是以盛產香蕉多而聞名的國家。
非洲的盧旺達和布隆迪也是著名的香蕉之鄉(xiāng)。在那“千丘之國”的山嶺上,香蕉林連綿不斷,郁郁蔥蔥,到處懸掛著一串串沉甸甸的香蕉。座落在山腰、山頂上的各個農家茅舍,都掩映在香蕉林中。布隆迪人酷愛種植香蕉,因為香蕉是他們的主食之一,還是釀制香蕉酒的原料。香蕉酒是布隆迪人的傳統飲料,也是“國酒”。布隆迪人每天消耗的香蕉酒數量很大,這種酒濃度不高,農村每人每天都要喝上1公斤多,甚至有的還把香蕉酒當水喝。每逢節(jié)日、婚喪之時,人們更是開懷痛飲。
盧旺達人嗜飲的是一種香蕉啤酒,他們種植香蕉不是作果品食用,而是為了釀酒,所產香蕉絕大部分用來配制各種啤酒。盧旺達的香蕉啤酒,清香甘醇,可與地中海的葡萄酒相媲美,人們以此為榮,對酒懷著深厚的感情?;閱识Y儀和宗教祭典,香蕉啤酒是必不可少的佳品;賓朋臨門,斟酒碰懷,香蕉美酒的芳香更添幾分友情;節(jié)慶日子,親朋往來,香醇又是相互饋贈的禮品。一個盧旺達農民,如果沒有香蕉,就會失去自己的社會地位。城鄉(xiāng)各地,到處都有酒吧間,香蕉啤酒的銷售量很大,平均每人每天花在喝啤酒上的錢,大約占一個人全日開支的四分之一到六分之一。
香蕉和芭蕉的區(qū)別
一、外形
香蕉外形彎曲像月牙,果皮有5~6個棱;芭蕉的兩端較細,中間略粗,一面略平一面略彎,呈“圓缺狀”,果皮只有3個棱;香蕉香甜細軟,芭蕉的味道甜但回味帶酸。
1、香蕉
2、芭蕉
二、生長環(huán)境
香蕉喜濕熱氣候,在土層深、土質疏松、排水良好的地里生長旺盛;香蕉要求高溫多濕,生長溫度為20~35℃,最適宜為24~32℃,最低不宜低于15.5℃。香蕉怕低溫、忌霜雪,耐寒性比大蕉、粉蕉弱。
芭蕉是多年生的草本植物,葉子大而寬,性喜溫暖耐寒力弱,莖分生能力強,耐半蔭,適應性較強,生長較快。芭蕉在土層深厚、疏松肥沃和排水良好的土壤中生長較好。不耐寒,冬季須保持4℃以上的溫度,但也能耐短時間的0℃低溫。
耐半陰,過于蔭蔽則植株生長不良,難以開花。
擴展資料:
香蕉品種分類
1、齊尾
齊尾屬高干型香牙蕉,主要分布在廣東高州市,為高州市的優(yōu)良品種。
植株假干高300~360厘米,莖周65~80厘米,莖干上下較均勻,皮色淡綠;葉片較直立向上伸長,葉片窄長,葉柄較細長、葉鞘距疏、葉片密集成束尤其在抽蕾前后甚明顯,故名齊尾;正造果穗較長大,一般情況下果穗梳數及果數與高腳頓地雷相似。
平均果穗梳數為8~10梳,果指長18~22厘米,單果重130~140克,可溶性固形物19%~20%,品質中上;在正常的情況下單株產量可達25~30千克,最高可達50千克。
該品種產量高,果指長,是出口及適于北運的品種之一,但抗風力較差、抗寒和抗病能力差,要求水肥條件較高。
該品種有高腳齊尾和矮腳齊尾兩個品系。
2、仙人蕉
仙人蕉屬高干型香牙蕉,是從臺灣省北蕉的突變中選育出來的,其綜合性狀極似北蕉,為臺灣省的主栽品種。
植株瘦高,假莖高270~320厘米,葉片較北蕉稍長而寬、色較淡綠;果實含糖量高但品質較北蕉稍差,因果皮較厚。
果實較耐貯運;株產優(yōu)于北蕉;對束頂病的抵抗力強,適于較瘦瘠的山地粗放栽培,但生育期比北蕉長15~30天,抗風能力也較差。
此外,油蕉、云南高腳蕉、廣西高型香蕉、波約(也稱臺灣青皮)、巴西蕉等均屬高干型香牙蕉。
3、威廉斯
屬中干型香牙蕉,從澳大利亞引入。
植株假于高250~280厘米、周長47~58厘米;葉片較長達175~193厘米,葉片稍直立生長;果穗長65~80厘米,梳形較好,果指排列緊密、果指直,梳數也較多為8~10梳。
果數稍少;果指較長。
果指為19~23厘米,品質中等。
該品種果形商品性狀好,但抗風力較差,也較易感葉斑病。
在中國各產區(qū)性狀表現不一,反映也不同。
在平時,肯定有些朋友疑惑芭蕉和香蕉的區(qū)別是什么?以下實用資料欄目我為您整理芭蕉和香蕉的區(qū)別,供您參考,希望對你有所幫助,更多詳細內容請點擊查看。
? 芭蕉 芭蕉是多年生草本植物,具匍匐莖。假莖綠或黃綠,略被白粉。植株高2.5—4米。葉片長圓形,不對稱,長2—3 米,寬25—30厘米,先端鈍,基部圓形或不對稱,葉面鮮綠色,有光澤;葉柄粗壯,長達30 厘米。花序頂生, 下垂;苞片紅褐色或紫色;雄花生于花序上部,雌花生于花序下部;雌花在每苞片內約10—16 朵,排成2 列;合生花被片長4—4.5 厘米,具5 (3+2) 齒裂,離生花被片幾與合生花被片等長,頂端具小尖頭。漿果三棱狀,長圓形,長5—7 厘米,具3—5 棱,近無柄,黃色肉質果實,內具多數種子。種子黑色,具疣突及不規(guī)則棱角,寬6—8 毫米。
芭蕉是多年生草本植物,具匍匐莖。假莖綠或黃綠,略被白粉。植株高2.5—4米。葉片長圓形,不對稱,長2—3 米,寬25—30厘米,先端鈍,基部圓形或不對稱,葉面鮮綠色,有光澤;葉柄粗壯,長達30 厘米?;ㄐ蝽斏?下垂;苞片紅褐色或紫色;雄花生于花序上部,雌花生于花序下部;雌花在每苞片內約10—16 朵,排成2 列;合生花被片長4—4.5 厘米,具5 (3+2) 齒裂,離生花被片幾與合生花被片等長,頂端具小尖頭。漿果三棱狀,長圓形,長5—7 厘米,具3—5 棱,近無柄,黃色肉質果實,內具多數種子。種子黑色,具疣突及不規(guī)則棱角,寬6—8 毫米。
芭蕉科包括3屬約60余種,主要分布于亞洲及非洲的熱帶地區(qū),中國有3屬,12種。
本科植物為多年生草本,具根莖;葉大,為螺旋狀排列,葉鞘重疊包成假莖;花單性或兩性,一或二列簇生于有顏色的苞片內,下部苞片內的花為雌性或兩性花,上部苞片內的花為雄花,雄蕊5枚;果實為肉質漿果。最常見的品種為芭蕉屬的香蕉。
1978年C. Y. Wu 和 H. W. Li將地涌金蓮(Musella lasiocarpa)升格為一獨立的屬并得到國際植物界的認同。
主要種類
臺灣芭蕉 Musa formosana
香蕉 Musa paradisiaca
大蕉 Musa sapientum
紅焰蕉 Musa coccinca
磚紅蕉 Musa laterita
臘紅蕉 Musa beccarii
橘紅蕉 Musa valutina
粉紅蕉 Musa ornata
象腿蕉 Ensete glaucum
地涌金蓮 Musella lasiocarpa
營養(yǎng)價值
芭蕉葉預防瘟疫已有幾千年的歷史,中草藥可以就地取材,且現代醫(yī)學的藥理研究表明艾葉是一種廣譜抗菌抗病毒的藥物,它對好多病毒和細菌都有抑制和殺傷作用,對呼吸系統疾病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五香芭蕉花
【主料】:芭蕉花(450克)
【調料】:色拉油(70克) 雞蛋(120克)小麥面粉(10克) 鹽(3克)
【做法】:
芭蕉花放入水中煮2分鐘,撈出放入冷水中泡2分鐘,瀝干水分。
雞蛋打散,放入碗內,加入面粉,精鹽拌勻。
鍋中放油燒熱,把芭蕉花掛糊,放入鍋中炸呈金黃色,撈出瀝油即可。
藥用價值
芭蕉和香蕉同屬一科,外形相似,有一定的藥用價值。[2]
果肉
主治:便秘大便不通。
芭蕉根
【氣味】甘、大寒、無毒。
【主治】
1、一切腫毒。用芭蕉根搗爛涂患處。
2、流動性紅色風疹。治方同上。
3、風火牙痛及蟲牙痛。用芭蕉根取汁一碗,煎熱含漱。
4、消渴,骨節(jié)煩熱。用芭蕉根搗汁,隨時飲一、二合。
5、血淋澀痛。用芭蕉根、旱蓮草等分,水煎服。一天服兩次。
6、心痹痛。用芭蕉花燒存性,研末。每服二錢,鹽湯送下。
芭蕉葉
【采集】全年可采。
【性味】甘淡,寒。
①《本草再新》:味甘苦,性大寒,無毒。
②《江西草藥》:性涼,味淡。
【歸經】《本草再新》:入心、肝二經。
芭蕉【功用主治】清熱,利尿,解毒。治熱病,中暑,腳氣,癰腫熱毒,燙傷。
①《本草再新》:治心火作燒,肝熱生風,除煩解暑。
②《現代實用中藥》:利尿。治腳氣,外用消癰腫。
③《中國藥植圖鑒》:皮及葉:敷蜂、虻刺傷處,可止痛,并有止血作用。
【用法與用量】內服:煎湯。外用:搗敷或研末調敷。
【選方】
①治腫毒初發(fā):芭蕉葉研末,和生姜汁涂。(《圣惠方》)
②治燙傷:芭蕉葉適量,研末。水泡已破者,麻油調搽;水泡未破者,雞蛋清調敷。(《江西草藥》)
【營養(yǎng)價值】
芭蕉能吃,芭蕉與香蕉的營養(yǎng)價值差不多,從中醫(yī)角度講,都有潤腸通便功效,但香蕉性涼,芭蕉中性,固胃寒者不宜多吃,一般老年人宜吃芭蕉。
芭蕉葉預防瘟疫已有幾千年的歷史,它對很多病毒和細菌都有抑制和殺傷作用,對呼吸系統疾病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芭蕉花
1.治心痹痛:芭蕉花燒存性,研,鹽湯點服二錢。
2. 治反胃吐呃飲食酸痰,胃、腹疼痛,胸膈飽脹:芭蕉花二錢。水煎,點水酒服。
3. 治怔忡不安:芭蕉花一朵。煮豬心食。
4. 治肺癆:芭蕉花二兩,豬肺半斤。水燉,服湯食肺,每日一劑。
5. 治心絞痛:芭蕉花半斤,豬心一個。水燉服。
6. 治胃痛:芭蕉花、花椒樹上寄生茶各五錢。煨水服,一日二次。
香蕉香蕉,芭蕉科(Musaceae)芭蕉屬(Musa)植物,又指其果實,熱帶地區(qū)廣泛栽培食用,果實長有棱,果皮黃色,果肉白色,味道香甜。香蕉營養(yǎng)高、熱量低,含有稱為“智慧之鹽”的磷,又有豐富的蛋白質、糖、鉀、維生素A和C,同時膳食纖維也多,是相當好的營養(yǎng)食品。香蕉有清熱、潤腸、解毒、養(yǎng)陰潤燥和生津止渴的功效。香蕉的常見病害有香蕉束頂病、香蕉黃葉病、香蕉灰紋病和香蕉冠腐病。香蕉分布在東、西、南半球南北緯度30°以內的熱帶、亞熱帶地區(qū)。香蕉對土壤條件的要求不嚴格,不論平原及山地,各種類型的土壤都能生長。
植株叢生,具匐匍莖,矮型的高3.5米以下,一般高不及2米,高型的高4-5米,假莖均濃綠而帶黑斑,被白粉,尤以上部為多。葉片長圓形,長(1.5) 2-2.2 (2.5)米,寬60-70(85)厘米,先端鈍圓,基部近圓形,兩側對稱,葉面深綠色,無白粉,葉背淺綠色,被白粉;葉柄短粗,通常長在30 厘米以下,葉翼顯著,張開,邊緣褐紅色或鮮紅色。穗狀花序下垂,花序軸密被褐色絨毛,苞片外面紫紅色,被白粉,內面深紅色,但基部略淡,具光澤,雄花苞片不脫落,每苞片內有花2列?;ㄈ榘咨蚵詭\紫色,離生花被片近圓形,全緣,先端有錐狀急尖,合生花被片的中間二側生小裂片長,長約為中央裂片的1/2。最大的果叢有果360個之多,重可達32公斤,一般的果叢有果8-10段,約有果150-200個。果身彎曲,略為淺弓形,幼果向上,直立,成熟后逐漸趨于平伸,長 (10) 12-30厘米,直徑3.4-3.8厘米,果棱明顯,有4-5棱,先端漸狹,非顯著縮小,果柄短,果皮青綠色,在高溫下催熟,果皮呈綠色帶黃,在低溫下催熟,果皮則由青變?yōu)辄S色,并且生麻黑點(即“梅花點”),果肉松軟,黃白色,味甜,無種子,香味特濃。劍頭芽(即慈姑芽或竹筍芽)假莖高約50厘米,基部粗壯,肉紅色,上部細小,呈帶灰綠的紫紅色,黑斑大而顯著,葉片狹長上舉,葉背被有厚層的白粉。
香蕉品種
在4種類型的香蕉中,作為香蕉的主栽品種都不少。有人統計,全世界香蕉品種約有300多個,我國臺灣省有80個,大陸諸省區(qū)有30余個。我國以栽培香牙蕉類為最普遍,也有小面積栽培大蕉、粉蕉和龍牙蕉。
1、大種高把
大種高把香蕉屬高干型香牙蕉,又稱青身高把、高把香牙蕉,福建稱高種天寶蕉,為廣東省東莞市的優(yōu)良品種。植株高大健壯,假莖高260~360厘米,假莖莖部周長85~95厘米;葉片長大,葉鞘距較疏,葉背主脈披白粉;果穗長75~85厘米,果梳數9~11梳,果指長19.5~20厘米;果肉柔滑、味甜而香,可溶性固形物20%~30%;在一般情況下單株正造產量為20~25千克,最高可達60千克。該品種產量高、品質好、耐旱和耐寒能力都較強,受寒害后恢復生長快,但易受風害。
香蕉2、高腳頓地雷
高腳頓地雷屬高干型香牙蕉,為廣東省高州市優(yōu)良品種之一。植株最高大,假莖高300~400厘米,周長70~80厘米,假莖下粗上細明顯;葉片窄長,葉柄細長,葉色淡黃綠色,葉鞘距疏;果穗中等長大,果梳及果指數均較少但單果長且重;果指長20~24厘米,單果重150克以上,可溶性固形物為20%~22%,品質中等;在一般栽培條件下單株產量達25~30千克,高產者可達70千克。該品種果形長大、產量高,品質也較好,但對肥、水、溫的要求較高,在珠江三角洲經濟性狀表現不甚理想,抗風能力極差、受霜凍后恢復能力低,也易感染香蕉束頂病。
3、齊尾
齊尾屬高干型香牙蕉,主要分布在廣東高州市,為高州市的優(yōu)良品種。植株假干高300~360厘米,莖周65~80厘米,莖干上下較均勻,皮色淡綠;葉片較直立向上伸長,葉片窄長,葉柄較細長、葉鞘距疏、葉片密集成束尤其在抽蕾前后甚明顯,故名;正造果穗較長大,一般情況下果穗梳數及果數與高腳頓地雷相似。平均果穗梳數為8~10梳,果指長18~22厘米,單果重130~140克,可溶性固形物19%~20%,品質中上;在正常的情況下單株產量可達25~30千克,最高可達50千克。該品種產量高,果指長,是出口及適于北運的品種之一,但抗風力較差、抗寒和抗病能力弱,要求水肥條件較高。該品種有高腳齊尾和矮腳齊尾兩個品系。
4、河口高把香蕉
河口高把香蕉屬高干型香牙蕉,為云南河口縣主要栽培品種。植株高大、假莖高260~300厘米,梳形整齊、果指數較多,通常每果穗有果10梳,果指200多個,果指長15~21厘米;果實品質柔滑香甜。品質好;在一般栽培條件下單株產量為20~40千克,個別高產單株達50千克。該品種產量高,品質好十分適宜高溫多濕及肥水充足的地區(qū)栽種。
5、仙人蕉
仙人蕉屬高干型香牙蕉,是從臺灣省北蕉的突變中選育出來的,其綜合性狀極似北蕉,為臺灣省的主栽品種。植株瘦高,假莖高270~320厘米,葉片較北蕉稍長而寬、色較淡綠;果實含糖量高但品質較北蕉稍差,因果皮較厚。果實較耐貯運;株產優(yōu)于北蕉;對束頂病的抵抗力強,適于較瘦瘠的山地粗放栽培,但生育期比北蕉長15~30天,抗風能力也較差。
此外,油蕉、云南高腳蕉、廣西高型香蕉、波約(也稱臺灣青皮)、巴西蕉等均屬高干型香牙蕉。
香蕉6、矮腳頓地雷
矮腳頓地雷屬中干型香牙蕉,為廣東高州市等地的主栽良種之一。植株假莖高250~280厘米,生勢粗壯,葉片長大,葉柄較短;果穗較長、梳距密。小果多而大,果指長18~22厘米,可溶性固形物20%~22%,品質和風味優(yōu)于高腳頓地雷及齊尾,品質中上;一般單株產量為20~28千克,個別可達50千克。該品種產量穩(wěn)定,適應性強,抗風力中等,耐寒力較強,遭霜凍后恢復較快。
7、威廉斯
威廉斯屬中干型香牙蕉,從澳大利亞引入。植株假于高250~280厘米、周長47~58厘米;葉片較長達175~193厘米,葉片稍直立生長;果穗長65~80厘米,梳形較好,果指排列緊密、果指直,梳數也較多為8~10梳。果數稍少;果指較長。果指為19~23厘米,品質中等。該品種果形商品性狀好,但抗風力較差,也較易感葉斑病。在我國各產區(qū)性狀表現不一,反映也不同。
8、廣東香蕉2號(原63-1)
原名63-1,屬中干型香牙蕉,由廣東省農業(yè)科學院果樹研究所從引入的越南香蕉中芽變選育而成。植株假莖高200~265厘米,葉片長203~213厘米,葉柄長38厘米,葉片稍短闊;果穗較長大為70~85厘米,果穗梳數及果指數較多,分別為10~11梳。165~210個,果指稍細長為18~23厘米,單果重125~145克,全糖含量19.8%,品質中上;一般單株產量為22~32千克,抗風力較強近似矮干香蕉,抗寒抗病中等,耐貯性中等,受凍后恢復生長較快。該品種豐產、果型好、品質較好、適應性強,適宜各地種植,但對水分、土壤要求較高。
9、廣東香蕉1號(原名74-1)
屬矮至中干型香牙蕉,由廣東省農業(yè)科學院果樹研究所于1974年從高州市的高州矮香蕉中芽變選育而成。植株假莖高200~240厘米,假莖粗壯。上下較均勻;葉長200厘米、葉柄長36厘米,葉片較短闊;果穗中等長大,穗長68~76.3厘米,果梳數較多為10~11梳,果數較多為190~208個,果指長17~22厘米,單果重100~130克,全糖含量19.4%,品質中上;一般單株產量為18~27千克,抗風、抗寒、抗葉斑病較強,耐貯性中等。該品種豐產、穩(wěn)產、抗逆能力強,受寒后恢復生長快,是十分適合在華南地區(qū)特別是沿海多臺風地區(qū)栽培的新品種。但在栽培上對土壤、肥水條件要求較高,要注意疏松土壤、適當排灌。
此外,廣東大種矮把、東莞中把、中山牙蕉、臺灣的北蕉、云南河口中把、廣西龍州中把等品種均屬中干型香牙蕉。
10、高州矮香蕉
香蕉高州矮香蕉屬矮干型香牙蕉,是高州市地方品種之一。植株假莖矮而粗壯,假莖高150~170厘米;葉寬大、葉柄短、葉鞘距密;果槽短,果梳距密、果指數多、果型稍小、果指長16~20厘米,果實品質較優(yōu)良;一般栽培情況下,單株產量13~18千克。最高可達28千克;抗風力強、抗寒力也強,受寒害后恢復較快,也較耐瘦瘠土壤,適于矮化密植栽培但產量低、果形小、抗束頂病能力弱。
11、天寶蕉
天寶蕉屬矮干型香牙蕉,又稱矮腳蕉、本地蕉、度蕉,原產福建省天寶地區(qū),現為福建閩南地區(qū)主要栽培品種之一。假莖高160~180厘米,葉片長橢圓形,葉片基部為卵圓形,先端純平,葉柄粗短;果肉淺黃白色。肉質柔滑味甜、香味濃郁,品質甚佳;單株產量一般為10~15千克,抗風力強。該品種品質好、適宜密植、適應沿海地區(qū)栽種,為北運和外銷最佳品種之一,但耐寒力較差、抗病力弱、品種存在退化現象,在栽培中應予注意。
12、廣西矮香蕉
廣西矮香蕉屬矮干香牙蕉,又名浦北矮、白石水香蕉、谷平蕉等,為廣西主栽香蕉品種。據劉榮光報道:廣西矮香蕉植株假莖高150~175厘米、周長46~55厘米,葉長140~161厘米,葉寬65~78厘米,葉幅275~310厘米;果穗長50~56厘米,果梳9~12梳,果指數135~183個,果指長16.2~19.2厘米,品質上乘;單株產量一般為11~20千克,抗風和抗病能力強但果指較小。
此外,廣西的那龍香蕉、云南紅河矮蕉、從墨西哥引進的墨西哥香蕉等均屬矮于香牙蕉。
13、畦頭大蕉
畦頭大蕉屬大蕉類型,為廣東新會的地方品種之一。據許林兵等報道:畦頭大蕉植株假莖高350~400厘米,莖周85~99厘米。上下大小一致,果梳及果指數多,果指畏11~13.5厘米;可溶性固形物24%~25%,品質與其他大蕉相同;單株產量一般為15~27千克,抗風性好但生育期較長。
此外,廣東順德市的順德中把大蕉、廣西的牛角蕉、福建的柴蕉、四川的板蕉、云南的飯蕉等均后大蕉類型。
14、西貢蕉
西貢蕉屬粉蕉類型,又名粉沙蕉、米蕉、糯米蕉、蛋蕉,約在1932年從越南引入,為廣西南寧、龍州一帶的主栽品種,各產區(qū)均有引種。植株假莖高400~500厘米,葉柄極長達70厘米,葉色淡而有紅色斑紋。葉片背面密披蠟粉;果糟梳數多達14~18梳,果指數多,果形似龍牙蕉但較大,兩端漸尖、飽滿,果指長11~13.5厘米,果皮薄,皮色灰綠,成熟時為淡黃色且易變黑;果肉乳白色、肉質嫩滑味甚甜,可溶性固形物24%,最高達28%,香氣稍淡;一般情況下單株產量15~20千克,抗風、耐寒耐旱適應性強。該品種產量中等、品質優(yōu)、抗逆性強但皮薄易裂、不耐貯運,又易感染巴拿馬枯萎病。
此外,1982年從孟加拉引入廣東省農業(yè)科學院的孟加拉蕉、中山大粉蕉等均后粉蕉類型。
香蕉15、美蕉
美蕉屬龍牙蕉類型,又名龍牙蕉或過山香蕉,為福建省的主栽品種。植株假莖高340~400厘米,色黃綠具少數褐色斑點;葉窄長,葉柄溝深;果形紋短而略彎。果指長13.0~16.5厘米、飽滿、兩端飩尖、果皮甚薄,成熟后皮色鮮黃美觀、無斑點;果肉乳白色,果肉組織結實、肉質柔滑而香甜,可溶性固形物23%~26%;單株產量一般15~20千克,耐寒。該品種產量一般,但品質好、適應性強、抗風力弱,易感巴拿馬枯萎病。
此外, 1984年從云南景洪引入廣東省農業(yè)科學院果樹研究所的云南孟加拉等也屬龍牙蕉類型。
香蕉分類
蕉類在植物學上屬于單子葉綱,芭蕉目,芭蕉科,芭蕉屬。香蕉有兩個祖先,即尖葉蕉和長梗蕉。香蕉栽培種就是這兩個原始野生蕉種內或種間雜交后代進化而成的。香蕉是一個統稱,別名芎蕉(是因果指稍彎而得名),甘蕉(在古代已有此稱),芭蕉,農蕉。我國習慣上依據香蕉的莖、葉、花、果的形態(tài)區(qū)分為香蕉、大蕉、龍牙蕉與粉蕉。1955年西蒙氏提出了香蕉標分分類法,20世紀80年代,廣東省果樹研究所等應用同工酶、染色體、果實性狀與植物學形態(tài),對國家果樹種質廣州香蕉圃保存種植的100多個品種品系進行分類,摸出了一些規(guī)律。
西蒙氏分類法.
西蒙氏分類法是用標分法以香蕉的15項性狀作為標準,然后用與尖蕉、長梗蕉逐項比較,按其異同分別標分,凡香蕉性狀與尖蕉同者,給予1分,與長梗蕉同者給予5分,性狀介乎尖蕉、長梗蕉兩者之間的,按其相同程度,分別給予2~4分,由得分多少來確定所受尖蕉與長梗蕉影響的大小。
芭蕉和香蕉的區(qū)別
“香蕉和芭蕉同屬芭蕉科,在形、色、味上都很相近”。從外觀上看,香蕉棱少,形體長圓,果柄短,未成熟時為青綠色,成熟后轉為金黃色,果肉為黃白色,橫斷面近圓形。而芭蕉比香蕉長、粗大、棱多,一頭略大,另一頭略小,果柄較長,芭蕉果皮呈灰黃色,果肉是乳白色,橫斷面為扁圓形。從味道上分辨,香蕉味道濃甜,而芭蕉果肉細致油滑,但回味中略帶一些酸澀。
“芭蕉和香蕉相比,營養(yǎng)價值差別不大,都屬于高鉀食物,鎂的含量也很豐富?,F代醫(yī)學證實,鉀能維持正常的血壓與心跳,防止血壓上升及肌肉痙攣,而鎂則具有消除疲勞的效果,而且,香蕉中的糖分可迅速轉化為葡萄糖,立刻被人體吸收,是一種快速的能量來源,這也是很多運動員喜歡在比賽期間食用香蕉的原因。”此外,從營養(yǎng)學的角度看,芭蕉更溫性一些,含有更為豐富的膳食纖維和大量的水溶性植物纖維,所以,其潤腸通便的功效,因此吃芭蕉不會便秘,香蕉反而更偏涼性。因此,芭蕉更適合胃寒的人以及老年人。
1、看外形
香蕉彎曲呈月牙狀,果柄短,果皮上有5~6個棱。芭蕉的兩端較細,中間較粗,一面略平,另一面略彎,呈“圓缺狀”。其果柄較長,漿果三棱狀,果皮上有一般3個棱??傮w來看,香蕉個大,芭蕉較小。
2、看顏色
香蕉未成熟時為青綠色,成熟后轉為黃色,并帶有褐色斑點,果肉呈黃白色,橫斷面近圓形。芭蕉果皮呈灰黃色,成熟后無斑點,果肉呈乳白色,橫斷面為扁圓形。
3、嘗味道
香蕉香味濃郁,味道甜美。芭蕉的味道雖甜,但回味帶酸。
4、外形
香蕉和芭蕉同屬芭蕉科,在形、色、味上都很相近。
從外觀上看,香蕉棱少,形體長圓,果柄短,未成熟時為青綠色,成熟后轉為金黃色,果肉為黃白色,橫斷面近圓形。
而芭蕉比香蕉長、粗大、棱多,一頭略大,另一頭略小,果柄較長,芭蕉果皮呈灰黃色,果肉是乳白色,橫斷面為扁圓形。從味道上分辨,香蕉味道濃甜,而芭蕉果肉細致油滑,但回味中略帶一些酸澀。
5、營養(yǎng)價值
芭蕉和香蕉相比,營養(yǎng)價值差別不大,都屬于高鉀食物,鎂的含量也很豐富。
現代醫(yī)學證實,鉀能維持正常的血壓與心跳,防止血壓上升及肌肉痙攣,而鎂則具有消除疲勞的效果。
香蕉中的糖分可迅速轉化為葡萄糖,立刻被人體吸收,是一種快速的能量來源,這也是很多運動員喜歡在比賽期間食用香蕉的原因。
此外,從營養(yǎng)學的角度看,芭蕉更溫性一些,含有更為豐富的膳食纖維和大量的水溶性植物纖維,所以,其潤腸通便的功效,因此吃芭蕉不會便秘,香蕉反而更偏涼性。因此,芭蕉更適合胃寒的人以及老年人。
香蕉和芭蕉同屬于芭蕉科,其色、香、味、形均很相近,區(qū)別它們,得從外形、顏色和味道上著手。
芭蕉和香蕉的區(qū)別詳細如下
芭蕉和香蕉的區(qū)別詳細如下
1、品種不同:芭蕉是芭蕉科芭蕉種植物,而香蕉是芭蕉科香蕉種植物。
2、果實不同:芭蕉的果實短小,成熟前為灰黃色,表面干凈無斑點,而香蕉成熟前為青色,表面帶有褐色斑點。
3、原產地不同:芭蕉原產于琉球群島,香蕉原產于中國。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yinshiyingyang/665.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澄粉的做法
下一篇: 澄粉的禁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