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指出,子宮脫垂患者在日常生活中的任何時候任何地方都可以遇到的,一旦女性朋友患有子宮脫垂就會苦不堪言。不過日常生活中的子宮脫垂患者可以采用哪些藥膳呢?
子宮脫垂食療藥膳:
①取豬大腸250克、黑芝麻100克、升麻9克。先將豬大腸洗凈,升麻用紗布包好。同黑芝麻一起放入腸中,置砂鍋內(nèi)放水燉爛熟,去升麻加調(diào)料,分2次吃喝
湯。每周2--3次。
②用荔枝1000克,黃酒1000毫升。共浸7天后,每日早晚各飲酒30毫升。
③取團魚(水魚)頭5--10個,洗凈切碎,置鍋內(nèi)炒黃,研末,每晚臨睡前服3克,用米酒或黃酒送服。
④用雞蛋1只、何首烏30克。以水煎首烏,取濃汁,再入雞蛋共煮至熟,吃蛋喝湯,每日2次。
子宮脫垂的手術(shù)方式雖很多,主要可歸納為下列幾種:
(一)縮短松弛的主韌帶,以改進子宮的支持力量。
(二)糾正子宮形態(tài)異常。如子宮頸已延長肥大者,必須切除部分子宮頸,以恢復(fù)宮頸正常長度。
(三)縮短恥骨膀胱宮頸筋膜,加強前陰道壁的支持力。
黃芪屬豆科植物黃芪的根。黃芪古稱黃耆、戴椹、芰草、百本、王孫。黃芪又為黃耆。其處方用名為黃芪、北芪、生黃芪、炙黃芪、綿黃芪。
性能黃芪味甘性溫,入脾、肺經(jīng)。其成分含蔗糖、葡萄糖、黏液質(zhì)、氨基酸、膽堿、甜菜堿、葉酸。其作用:①黃芪能補氣固表,用于表虛自汗易外感者的補益。黃耆有明顯提高細胞和單核巨噬細胞系統(tǒng)吞噬功能的作用,能增加抗體,故可增強人體抵抗能力。②補氣養(yǎng)血,治療氣血兩虛之證,亦治療貧血和白細胞減少。③補氣益臟,用于治療心氣虛的心悸,治療肺氣虛的呼吸微弱、聲低、氣短,治療脾胃氣虛的消化不良、腹瀉、消瘦。有很好強心、保肝作用。④補氣升提,治療中氣下陷所致的胃下垂、子宮下垂、脫肛,治療宗氣下陷所致的呼吸微弱。⑤生肌托毒,治療瘡瘍久不愈、瘡口不易收口等癥。⑥補中利水,治療氣虛水腫。
注意和禁忌①黃芪以條長而細,皺紋少、肉色黃白、質(zhì)堅韌、味甜、無空心者為佳。②藥物制法不同,作用有異,對此選用時需注意。生黃芪走表、生肌,炙黃耆補內(nèi)臟。③高熱屬實熱者忌用。
配方和用法
(1)黃芪當歸大棗湯:黃芪30克,當歸9克,大棗10枚。三味水煎服,1日1劑。黃芪、當歸、大棗三味同用補氣養(yǎng)血,適用于氣血不足的補養(yǎng)和貧血的治療。
(2)黃芪燉烏骨雞:黃芪30克,烏骨雞半只。將烏骨雞去毛和內(nèi)臟,切半只,再切塊。放砂鍋中與黃芪共燉。雞肉熟爛后,加調(diào)味品,飲湯食肉,可分作3~4次服食。黃芪、烏骨雞肉味同用補益氣血、調(diào)和血脈,適用于氣血不足的心悸氣短、頭暈、月經(jīng)不調(diào)等病癥。
(3)黃芪升舉湯:黃芪24~30克,黨參15克,升麻6~9克,柴胡3~6克,炒枳殼6克,炙甘草6克。以上六味共水煎,每日1劑,煎2次,分2次服用。黃芪、黨參補中益氣,升麻、柴胡升舉清陽,炒枳殼調(diào)理氣機且增強平滑肌肌力,炙甘草補氣且調(diào)和諸藥。六味同用補氣升舉,適用于氣虛所致的子宮脫垂、脫肛、胃下垂。
(4)黃芪白術(shù)云苓湯:黃芪20~24克,白術(shù)12克,云苓15~30克。澤瀉10克,防己9克,桂枝9克。以上六味共水煎,水沸1小時后取湯溫服;1日1劑,煎2次分2次服。黃芪益氣健脾,運化水濕;白術(shù)、云苓、澤瀉,利尿去水消腫;防己利尿消腫,通絡(luò);桂枝溫陽加強膀胱氣化,以利尿。六味共用,益氣利尿消腫,適用于氣虛水停所致的水腫、小便短少。
(5)黃芪淮山玄參湯:黃芪18~24克,淮山藥30克,玄參15克,麥冬15克,生地30克,‘天花粉15克,五味子9克。以上七味共水煎,每日1劑,煎2次,分早晚空腹服用。黃芪、淮山藥、補氣健脾、止渴;玄參養(yǎng)益肝;麥冬、生地、天花粉,滋陰液,止渴;五味子益腎縮尿。幾味同用益氣養(yǎng)陰、止渴縮尿,適用于消渴病具口渴思飲、尿多、乏力者。
(6)黃芪萸肉湯:炙黃芪24~30克,山萸肉10克,淮山藥30克,當參15克,芡實15克。以上五味共水煎,1日1次,煎2次,分2次服用。炙黃芪、黨參、淮山藥補氣健胃,升清去濁;山萸肉補腎肝,斂腎氣;芡實補脾腎,止遺泄。幾味同用補脾胃、固精氣、化濁氣,適用于慢性腎小球腎炎具脾腎虛而有蛋白尿者。
(7)黃芪龜版薏米湯:炙黃芪24~30克,炙龜版60克,薏苡仁30克,杜仲10克。先水煎炙龜版,水沸1小時以后下其他藥同煎,再煎1小時,取湯溫服,可再煎1次,飲用,1日1劑。黃芪、薏米補氣健脾,去濕利尿:炙龜版、杜仲補益腎氣。四味共用健脾益腎消腫,適用于慢性腎小球腎炎具脾腎虛證有蛋白尿者。
(8)芪附生脈湯:黃耆24克,炮附子9克,人參9克,麥冬12克,五味子9克。以上五味共水煎,濃煎后取湯應(yīng)用。炙黃芪、附子補氣溫陽,人參、麥冬、五味子補氣陰,五味共用補陰陽、斂陰氣。適用于陰陽兩虛的厥證及陰虛所致的休克。
(9)黃芪升麻防風(fēng)湯:黃芪24克,白術(shù)12克,升麻6克,防風(fēng)6克。以上四味同水煎,水沸1小時后,取湯溫服,1日1劑。黃芪、白術(shù),補脾益氣;升麻、防風(fēng),升舉清陽。四味同用補中益氣升陽,適用于氣虛所致的胃下垂、脫肛等病癥。
(10)黃芪健中湯加減:炙黃芪18~24克,桂枝6~9克,杭白芍12克,炙甘草6克,瓦楞子15克,飴糖2~3匙。先水煎瓦楞子,后入黃芪、白芍、桂枝、炙甘草,待藥煎好取湯,再把飴糖放人藥湯中溶化,服用,1日1劑。黃芪補氣健中,桂枝、炙甘草溫中散寒,白芍和營緩?fù)础M呃阕又扑?,飴糖補中緩急生肌。幾味共用補氣溫中緩急止酸,適用于脾胃虛寒所致的胃痛,亦治胃及十二指腸潰瘍具虛寒證者。
(12)黃芪鯉魚:黃芪30克,鯉魚500克。將鯉魚去鱗、鰓和內(nèi)臟。加清水于砂鍋中,黃芪、鯉魚放內(nèi),共水煎,加少量調(diào)味品,魚熟爛后飲湯食魚。黃芪、鯉魚兩味同用補益脾胃,適用于脾胃虛弱的消瘦、乏力、營養(yǎng)不良性水腫等病癥。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yinshiyingyang/71139.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閉經(jīng)后可以吃的藥膳有哪些?
下一篇: 治療胃潰瘍的推薦食療藥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