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藥里有芥子這味藥,始載于《名醫(yī)別錄》
黃芥子為十字花科植物芥的成熟種子
性狀鑒別
白芥子呈球形,直徑1.5~2.5毫米
。表面灰白色或淡黃色,光滑,在放大鏡下觀察,可見細微的網(wǎng)紋,一端具一圓形淡褐色的種臍,浸水中膨脹,去種皮可見2片肥厚的子葉,油質,相互縱向摺疊,胚根包藏于其間。氣微,味辛辣,赤舌,粉碎濕潤后,有特殊的辛烈臭氣,味極辛辣。黃芥子呈球形
,直徑1~2毫米,表面黃色至棕黃色,少數(shù)呈暗紅棕色,具細網(wǎng)紋,種臍點狀。種皮薄而脆,子葉折疊,有油性。氣微顯微鏡鑒別
白芥子種子橫切面:最外為1列切向延長的表皮黏液細胞
,其外壁向外特化成黏液層;下皮1~2列細胞,壁薄;柵狀細胞1列,其內壁和側壁的1/2處增厚,外壁菲?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黃芥子種子橫切面:表皮細胞1列
,切向延長;下皮細胞1列,細胞近方形或徑向延長,寬約20微米,其內壁和側壁均增厚,外壁菲?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綜上,白芥子和黃芥子不論從功效還是從外觀多少還是有所不同
,使用時注意區(qū)別。(韓德承)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zhongyaochangshi/100307.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
上一篇:
金鈴子不是金櫻子
下一篇:
春三七和冬三七的區(qū)別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