蒼耳蟲又名蒼耳蠹蟲、麻蟲。載《圣濟總錄》,系寄居于菊科植物蒼耳Xanthium sibiricum Patr.ex Widd.莖中的一種昆蟲的幼蟲。在夏、秋間,尋覓蒼耳草梗上有蛀孔者,其內(nèi)都有蠹蟲,用小刀剖取,隨用或焙干后密閉封藏,或油浸備用。
【炮制方法】《圣濟總錄》:“炒黃色,為末。”《本草綱目》:“捶碎,入人言少許,捶成塊?!爆F(xiàn)行,取原藥材,用文火焙干或用油浸制。
【飲片性狀】干燥的本品表面皺縮,形如小蠶,質(zhì)脆,具焦香氣。
【炮制作用】蒼耳蟲有小毒,焙后可降低毒性和腥臭氣味,便于粉碎。用于疔腫,痔瘡。如配伍白僵蠶、江茶治一切疔腫及無名腫毒惡瘡(《圣濟總錄》);泡油外敷治痔瘡(《民間常用草藥匯編》)。
【炮制研究】蒼耳蟲在宋代有炒黃(《圣濟總錄》),近代有油浸制(《民問常用草藥匯編》)?,F(xiàn)行,有焙制、油浸制等炮制方法。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zhongyaochangshi/102007.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羊肝的炮制方法
下一篇: 龜甲的炮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