蕪荑又名白蕪荑。載《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系榆科植物大果榆Ulmus macrocarpa Hance的果實(shí)經(jīng)加工而成。夏季當(dāng)果實(shí)成熟時(shí)采下,曬干,搓去膜翅,取出種子。將種子55kg浸入水中,待發(fā)酵后,加入家榆樹皮面5kg,紅土15kg,菊花束2.5kg,加適量溫開水混合均勻,如糊狀,放板上攤平約1.3cm厚,切成直徑約6.7cm的方塊,曬干。
【炮制方法】《太平圣惠方》:“微炒?!薄缎盒l(wèi)生總微論方》:“揀凈?!薄镀諠?jì)方》:“炒?!爆F(xiàn)行,取原藥材,除去雜質(zhì),刷去灰污。用時(shí)掰成小塊。
【飲片性狀】呈扁平方塊狀,表面黃棕色或褐黃色,有多數(shù)小孔和空隙,雜有纖維和種子。體輕,質(zhì)松脆。斷面黃黑色,易成鱗片狀剝離。氣特異,味微酸、澀。
【炮制作用】蕪荑性味苦、辛,溫。歸脾、胃經(jīng)。具有殺蟲消積,除濕止痢功能。本品經(jīng)凈制后多生用。用于蟲積腹痛,小兒疳積,久瀉久痢,瘡瘍,疥癬。如治大人、小兒蛔咬心痛的蕪荑散(《奇效良方》);治小兒蛔蟲病的蕪荑仁散(《太平圣惠方》);治小兒疳蟲的化蟲丸(《圣濟(jì)總錄》)。古代亦有用炒蕪荑,如治久痢不瘥,有蟲的蕪荑丸(《太平圣患方》);治驚風(fēng)后失音的肥兒丸(《普濟(jì)方》)。炮制后提高藥物潔凈度。
根、根莖類
人參 /2
人參、人參片
人參須
紅參、紅參片
紅參須
模加工紅參
觀賞人參
九節(jié)菖蒲 /3
三七 /4
三七
三七粉
油炸三七
三棱 /5
三棱
醋三棱
干姜 /5
干姜、干姜片
干姜炭、干姜片炭
炮姜、炮姜片
土三七(菊三七) /6
土貝母 /7
土茯苓 /7
大黃 /7
大黃
大黃炭
酒大黃
醋大黃
熟大黃(酒蒸大黃)
熟大黃(酒燉大黃)
山豆根(廣豆根) /9
山藥 /9
山藥(光山藥、毛山藥)
麩山藥
土山藥
山柰 /10
山慈菇(毛慈菇) /10
山慈菇(光慈菇) /11
千年健 /11
川木香 /12
川木香
麩川木香
川貝母 /12
松貝
青貝
爐貝
川牛膝 /13
川牛膝
酒川牛膝
鹽川牛膝
川烏 /14
川烏
制川烏
川芎 /15
川芎
酒川芎
炒川芎
王瓜根 /16
天冬(天門冬) /16
天花粉 /16
天南星 /17
天南星
制天南星
膽南星
天麻 /18
天麻
天麻片
鮮天麻
天葵子 /19
云木香 /19
云木香
麩云木香
太子參(孩兒參) /20
水菖蒲 /20
牛膝(懷牛膝) /21
牛膝
酒牛膝
鹽牛膝
升麻 /22
升麻
蜜升麻
升麻炭
片姜黃 /22
丹參 /23
丹參
酒丹參
烏藥 /23
巴戟天 /24
巴戟肉
鹽巴戟天
制巴戟天
玉竹 /25
甘松 /25
甘草 /25
甘草
炙甘草
炒甘草
甘遂 /26
甘遂
醋甘遂
醋煮甘遂
石菖蒲(菖蒲) /27
龍膽(龍膽草) /28
龍膽
酒龍膽
北豆根 /29
北沙參 /29
北沙參
蜜沙參
生姜 /30
生姜
煨姜、烤制姜
仙茅 /31
仙茅
酒仙茅
白術(shù) /31
白術(shù)
炒白術(shù)
焦白術(shù)
麩白術(shù)
土白術(shù)
白頭翁 /32
白芍 /33
白芍
炒白芍
酒白芍
麩白芍
醋白芍
土白芍
白芍炭
白芨(白及) /34
白芷 /35
白附子(禹白附) /36
白附子
制白附子
白茄根 /36
白茅根 /37
白茅根
茅根炭
白藥子 /37
白前 /37
白前
蜜白前
白蘞 /38
白薇 /38
白薇
蜜白薇
玄參(元參) /39
半夏 /39
生半夏
清半夏
法半夏
姜半夏
托盤根 /41
地黃 /41
生地黃
生地炭
熟地黃
熟地炭
地榆 /43
地榆
地榆炭
西洋參 /43
西洋參
西洋參片
西洋參粉
百合 /44
百合
蜜百合
百部 /45
百部
蜜百部
當(dāng)歸 /46
當(dāng)歸
酒當(dāng)歸
土當(dāng)歸
當(dāng)歸炭
竹節(jié)參(竹節(jié)七) /47
延胡索(元胡) /47
延胡索
醋延胡索
酒延胡索
伊貝母 /48
祁州漏蘆 /49
防己(粉防己) /49
防風(fēng) /49
防風(fēng)
炒防風(fēng)
紅大戟 /50
紅大戟
醋紅大戟
紅藥子(血三七) /50
麥冬 /51
麥冬
朱麥冬
遠(yuǎn)志 /51
遠(yuǎn)志
蜜遠(yuǎn)志
制遠(yuǎn)志
朱遠(yuǎn)志(朱砂拌)
赤芍 /52
赤芍
酒赤芍
炒赤芍
蒼術(shù) /53
蒼術(shù)
麩蒼術(shù)
焦蒼術(shù)
制蒼術(shù)
苧麻根 /54
苧麻根
苧麻根炭
蘆根 /55
鮮蘆根
蘆根
兩頭尖(竹節(jié)香附) /55
何首烏 /56
何首烏
制何首烏
佛手參(手掌參) /57
羌活 /57
附子 /58
白附片
黑順片
淡附片
炮白附片、炮淡附片
鹽附片
苦參 /59
苦參
苦參炭
板藍(lán)根 /60
郁金 /60
郁金
醋郁金
虎杖 /61
明黨參 /61
知母 /62
知母
鹽知母
金果欖 /63
狗脊 /63
狗脊
燙狗脊
熟狗脊(蒸狗脊)
京大戟 /64
澤瀉 /64
澤瀉
麩澤瀉
鹽澤瀉
細(xì)辛 /65
細(xì)辛
蜜細(xì)辛
貫眾 /66
貫眾
炒貫眾
貫眾炭
茜草 /67
茜草
茜草炭
草烏 /68
草烏
制草烏
胡黃連 /69
南沙參 /69
威靈仙 /69
威靈仙
酒威靈仙
醋威靈仙
骨碎補(bǔ) /70
骨碎補(bǔ)
燙骨碎補(bǔ)
香附 /71
香附、香附片、香附米
香附炭
醋香附、醋香附片、醋香附米
酒香附、酒香附片、酒香附米
四制香附
重樓 /73
禹州漏蘆 /73
獨(dú)活 /73
姜黃 /74
前胡 /74
前胡
蜜前胡
穿山龍(山常山) /75
秦艽 /75
莪術(shù) /75
莪術(shù)
醋莪術(shù)
桔梗 /76
柴胡 /76
柴胡
醋柴胡
鱉血柴胡
黨參 /77
黨參
炒黨參
米黨參
蜜黨參
射干 /78
徐長卿 /79
狼毒 /79
生狼毒
醋狼毒
高良姜 /80
拳參 /80
浙貝母 /80
浙貝母
浙貝母片
黃芩 /81
黃芩
酒黃芩
黃芩炭
黃芪 /82
黃芪
蜜黃芪
黃連 /83
黃連
炒黃連
酒黃連
萸黃連
姜黃連
黃連炭
黃藥子 /84
黃精 /85
黃精
酒黃精
菝葜 /86
常山 /86
常山
酒常山
炒常山
銀柴胡 /87
貓爪草 /87
麻黃根 /87
商陸 /88
商陸
醋商陸
續(xù)斷 /89
續(xù)斷
酒續(xù)斷
鹽續(xù)斷
綿萆薢 /89
葛根 /90
野葛
粉葛
麩葛根
萱草根 /91
紫草 /91
紫菀 /92
紫菀
蜜紫菀
墓頭回 /92
薤白 /93
藁本 /93
藕節(jié) /94
藕節(jié)
炒藕節(jié)
藕節(jié)炭
藕節(jié)片
藕節(jié)片炭
果實(shí)、種子類
八角茴香 /97
八角茴香
鹽八角茴香
刀豆 /97
大風(fēng)子 /98
大風(fēng)子
大風(fēng)子仁
大風(fēng)子霜
大豆黃卷 /99
大豆黃卷
炒大豆黃卷
制大豆黃卷
大皂角 /100
大棗 /100
大腹皮 /100
小茴香 /101
小茴香
炒小茴香
鹽小茴香
山茱萸 /101
山萸肉
酒萸肉
蒸萸肉
山楂 /102
山楂
炒山楂
焦山楂
山楂炭
千金子(續(xù)隨子) /103
千金子
千金子仁
千金子霜
川楝子 /104
川楝子
炒川楝子
焦川楝子
鹽川楝子
女貞子 /105
女貞子
酒女貞子
馬錢子(番木鱉) /106
馬錢子
制馬錢子(沙燙)
馬兜鈴 /107
馬兜鈴
蜜馬兜鈴
馬藺子 /107
王不留行 /108
王不留行
炒王不留行
王瓜子 /108
天仙子(莨菪子) /109
木瓜片 /109
木腰子(過崗龍子) /110
木蝴蝶(千張紙) /110
木鱉子 /110
木鱉子
木鱉子仁
木鱉子霜
五味子 /111
五味子
酒五味子
醋五味子
蜜五味子
車前子 /112
車前子
炒車前子
鹽車前子
水紅花子 /113
水紅花子
炒水紅花子
牛蒡子 /114
牛蒡子
炒牛蒡子
烏梅 /114
烏梅
烏梅炭
鳳眼草 /115
火麻子 /115
火麻子
炒火麻子
火麻仁 /116
火麻仁
炒火麻仁
巴豆 /116
巴豆
巴豆仁
巴豆霜
石蓮子(甜石蓮) /117
石榴皮 /118
石榴皮
石榴皮炭
龍眼肉(桂圓肉) /118
白花菜子 /119
白豆蔻 /119
白果(銀杏) /120
白果
炒白果
白果仁
炒白果仁
白胡椒 /121
白扁豆 /121
白扁豆
炒白扁豆
白扁豆
炒白扁豆
白扁豆衣 /123
白扁豆衣
炒白扁豆衣
瓜蔞 /123
瓜蔞
蜜瓜蔞
瓜蔞子 /124
瓜蔞子
蜜瓜蔞子
炒瓜蔞子
瓜蔞子仁霜
瓜蔞皮 /125
瓜蔞皮
炒瓜蔞皮
蜜瓜蔞皮
冬瓜子 /126
冬瓜子
炒冬瓜子
冬瓜皮 /127
冬葵子 /128
母丁香 /128
絲瓜絡(luò) /128
絲瓜絡(luò)
炒絲瓜絡(luò)
絲瓜絡(luò)炭(炒炭)
絲瓜絡(luò)炭(燜煅)
地膚子 /129
亞麻子(大胡麻) /130
亞麻子
炒亞麻子
肉豆蔻 /130
肉豆蔻
煨肉豆蔻
決明子 /131
決明子
炒決明子
紅豆蔻 /132
麥芽 /132
麥芽
炒麥芽
焦麥芽
赤小豆 /133
芫荽子 /134
蕓苔子 /134
花椒 /134
花椒
炒花椒
芥子 /135
芥子
炒芥子
蒼耳子 /136
蒼耳子
炒蒼耳子
芡實(shí) /136
芡實(shí)
麩芡實(shí)
炒芡實(shí)
連翹 /137
吳茱萸 /137
吳茱萸
制吳茱萸
鹽吳茱萸
連吳茱萸
佛手 /139
谷芽(粟芽) /139
谷芽
炒谷芽
焦谷芽
沙苑子 /140
沙苑子
鹽沙苑子
訶子 /140
訶子
訶子肉
炒訶子肉
煨訶子肉
補(bǔ)骨脂 /141
補(bǔ)骨脂
炒補(bǔ)骨脂
鹽補(bǔ)骨脂
陳皮 /142
陳皮
陳皮炭
土陳皮
青皮 /143
青皮
醋青皮
麩青皮
青葙子 /144
青葙子
炒青葙子
苦石蓮 /144
苦杏仁 /145
苦杏仁
炒苦杏仁
炒苦杏仁
蒸苦杏仁
苦杏仁霜
苘麻子 /147
郁李仁 /147
郁李仁
炒郁李仁
羅漢果 /148
使君子 /148
使君子
使君子仁
炒使君子仁
金櫻子 /149
金櫻子肉
蜜金櫻子肉
蓽茇 /150
蓽澄茄 /150
草豆蔻 /151
草果 /151
草果
炒草果
草果仁
炒草果仁
姜草果仁
茺蔚子 /152
茺蔚子
炒茺蔚子
胡蘆巴 /153
胡蘆巴
炒胡蘆巴
鹽胡蘆巴
荔枝核 /154
荔枝核
鹽荔枝核
南山楂 /154
相思子 /155
枳殼 /155
枳殼
麩枳殼
枳實(shí) /156
枳實(shí)
炒枳實(shí)
麩枳實(shí)
枳椇子 /157
柏子仁 /157
柏子仁
炒柏子仁
柏子仁霜
梔子 /158
梔子
炒梔子
焦梔子
梔子炭
枸杞子 /160
柿蒂 /161
砂仁 /161
砂仁
鹽砂仁
牽牛子 /162
牽牛子
炒牽牛子(白丑、黑丑)
鴉膽子 /163
韭菜子 /164
韭菜子
鹽韭菜子
香櫞 /164
香櫞
炒香櫞
麩香櫞
胖大海 /165
急性子 /166
萊菔子 /166
萊菔子
炒萊菔子
蓮子 /166
蓮子
蓮子肉
炒蓮子肉
蓮子心 /167
蓮子心
朱蓮子心
蓮房 /168
蓮房
炒蓮房炭
煅蓮房炭
桃仁 /169
桃仁
炒桃仁
蒸桃仁
桃仁
炒桃仁
核桃仁 /170
益智仁 /171
益智仁
炒益智仁
鹽益智仁
娑羅子 /172
浮小麥 /172
浮小麥
炒浮小麥
預(yù)知子(八月札) /173
桑椹 /173
菟絲子 /174
菟絲子
鹽菟絲子
菟絲子餅
梧桐子 /174
蛇床子 /175
甜瓜子 /175
甜瓜子
炒甜瓜子
甜瓜蒂 /176
甜杏仁 /176
稆豆衣(黑豆衣) /177
豬牙皂 /177
豬牙皂
炒豬牙皂
蜜豬牙皂
淡豆豉 /178
綠豆衣 /178
蔥子 /179
蔥子
炒蔥子
葶藶子 /179
葶藶子
炒葶藶子
楮實(shí)子 /180
椒目 /180
棕櫚子 /180
紫蘇子 /181
紫蘇子
炒紫蘇子
蜜紫蘇子
紫蘇子霜
黑芝麻 /182
黑芝麻
炒黑芝麻
蓖麻子 /182
蒺藜 /183
蒺藜
鹽蒺藜
槐角 /183
槐角
炒槐角
蜜槐角
槐角炭
路路通 /184
路路通
炒路路通
錦燈籠 /185
蔓荊子 /185
蔓荊子
炒蔓荊子
焦蔓荊子
蔓荊子炭
榧子 /186
榧子仁
炒榧子仁
檳榔 /187
檳榔
炒檳榔
焦檳榔
鹽檳榔
酸棗仁 /188
酸棗仁
炒酸棗仁
罌粟殼 /188
罌粟殼
醋罌粟殼
蜜罌粟殼
蕤仁 /189
蕤仁
炒蕤仁
櫻桃核 /190
稻芽 /190
稻芽
炒稻芽
焦稻芽
鶴虱(南鶴虱) /191
鶴虱(北鶴虱) /192
薏苡仁 /192
薏苡仁
炒薏苡仁
麩薏苡仁
土薏苡仁
橘紅 /193
橘絡(luò) /194
橘核 /194
橘核
炒橘核
鹽橘核
藏青果 /195
覆盆子 /195
覆盆子
鹽覆盆子
全草類
大薊 /197
大薊
大薊炭
小薊 /197
小薊
小薊炭
廣金錢草 /198
廣藿香 /198
馬齒莧 /199
馬鞭草 /199
木賊 /199
車前草 /200
瓦松 /200
鳳尾草 /201
石葦 /201
石斛 /201
龍葵 /202
田基黃(地耳草) /202
仙鶴草 /203
白花蛇舌草 /203
半邊蓮 /203
半枝蓮 /204
老鸛草 /204
地錦草 /204
肉蓯蓉 /205
肉蓯蓉
酒蓯蓉
劉寄奴 /206
燈心草 /206
燈心草
燈心草炭
朱燈心草
青黛燈心草
農(nóng)吉利 /207
尋骨風(fēng) /207
伸筋草 /208
青蒿(黃花蒿) /208
苦地丁 /208
敗醬草 /209
佩蘭 /209
金牛草 /209
金沸草 /210
金錢草 /210
魚腥草 /211
卷柏 /211
卷柏
卷柏炭
澤蘭 /212
荊芥 /212
荊芥
炒荊芥
荊芥炭
荊芥穗 /213
荊芥穗
炒荊芥穗
荊芥穗炭
茵陳 /214
香薷 /214
穿心蓮 /214
絞股藍(lán) /215
荷梗 /215
鴨跖草 /215
透骨草 /216
益母草 /216
益母草
益母草炭
浮萍 /217
甜地丁 /217
貓眼草(澤漆) /218
麻黃 /218
麻黃
蜜麻黃
鹿銜草 /219
淡竹葉 /219
扁蓄 /219
紫花地丁 /220
紫蘇 /220
紫蘇梗 /221
紫珠草 /221
蛤蟆草 /222
鎖陽 /222
鵝不食草 /222
蒲公英 /223
零陵香 /223
鼠曲草(佛耳草) /223
豨薟草 /224
墨旱蓮(旱蓮草) /224
薄荷 /224
薄荷
蜜薄荷
瞿麥 /225
翻白草 /226
葉類
大青葉 /228
艾葉 /228
艾葉
艾葉炭
醋艾葉
醋艾炭
艾絨
石楠葉 /229
芙蓉葉 /230
苦丁茶 /230
枇杷葉 /231
枇杷葉
蜜枇杷葉
側(cè)柏葉 /231
側(cè)柏葉
側(cè)柏葉炭
參葉 /232
枸骨葉 /232
荷葉 /233
荷葉
荷葉炭
臭梧桐 /233
桑葉 /234
桑葉
蜜桑葉
銀杏葉(白果葉) /234
淫羊藿 /235
淫羊藿
炙淫羊藿
棕櫚 /235
棕櫚
棕櫚炭
紫蘇葉 /236
番瀉葉 /237
橘葉 /237
花類
丁香(公丁香) /239
木槿花 /239
月季花 /239
白扁豆花 /240
西紅花(藏紅花) /240
合歡花 /241
紅花 /241
芫花 /242
芫花
醋芫花
谷精草 /242
辛夷 /243
雞冠花 /243
雞冠花
雞冠花炭
玫瑰花 /244
金銀花 /244
金銀花
炒金銀花
金銀花炭
鬧羊花(羊躑躅) /245
代代花 /246
厚樸花 /246
洋金花 /246
蓮須 /247
荷花(蓮花) /247
夏枯草 /248
凌霄花 /248
菊花 /248
菊花
菊花炭
野菊花 /249
旋覆花 /249
旋覆花
蜜旋覆花
密蒙花 /250
款冬花 /250
款冬花
蜜款冬花
葛花 /251
蒲黃 /251
蒲黃
蒲黃炭
槐米 /252
槐米
炒槐米
焦槐米
槐米炭
蜜槐米
槐花 /253
槐花
炒槐花
槐花炭
薔薇花 /254
皮類
土荊皮 /256
川黃柏(黃柏) /256
川黃柏
鹽川黃柏
酒川黃柏
川黃柏炭
木槿皮(川槿皮) /257
五加皮 /258
白鮮皮 /258
地楓皮 /259
地骨皮 /259
肉桂 /259
合歡皮 /260
關(guān)黃柏 /260
關(guān)黃柏
鹽關(guān)黃柏
酒關(guān)黃柏
關(guān)黃柏炭
杜仲 /261
杜仲
鹽杜仲
杜仲炭
牡丹皮 /262
牡丹皮
炒牡丹皮
牡丹皮炭
苦楝皮 /263
厚樸 /263
厚樸
姜厚樸
香加皮 /264
秦皮 /265
海桐皮 /265
桑白皮 /265
桑白皮
蜜桑白皮
紫荊皮 /266
椿皮 /266
椿皮
炒椿皮
麩椿皮
椿皮炭
藤木類
丁公藤 /269
大血藤(紅藤) /269
小通草 /269
川木通 /270
天仙藤(馬兜鈴藤) /270
石楠藤 /270
西河柳(檉柳) /271
竹茹 /271
竹茹
炒竹茹
姜竹茹
蘇木 /272
皂角刺 /273
沉香 /273
忍冬藤 /274
雞血藤 /274
青風(fēng)藤 /274
油松節(jié) /275
首烏藤(夜交藤) /275
降香 /276
鉤藤 /276
鬼箭羽 /277
絡(luò)石藤 /277
桂枝 /278
桂枝
蜜桂枝
海風(fēng)藤 /278
通草 /279
桑枝 /279
桑枝
炒桑枝
酒桑枝
桑寄生 /280
槲寄生 /281
樟木 /281
檀香 /282
菌、藻類
馬勃 /284
木耳 /284
冬蟲夏草 /284
靈芝 /285
昆布 /285
金蟬花(蟬花) /286
茯苓 /286
茯苓
朱茯苓
朱茯苓丁
茯苓皮
茯神 /287
茯神
朱茯神
海藻 /288
銀耳 /288
豬苓 /289
雷丸 /289
糠谷老 /290
樹脂類
干漆 /292
干漆
干漆炭
血竭 /292
安息香 /293
蘆薈 /293
沒藥 /294
沒藥
醋沒藥
炒沒藥
阿魏 /295
松香 /295
松香
制松香
楓香脂(白膠香、蕓香) /296
乳香 /296
乳香
炒乳香
醋乳香
藤黃 /297
藤黃
制藤黃
動物類
人中白 /300
人中白
煅人中白
人指甲 /300
人指甲
燙人指甲
九香蟲 /301
九香蟲
炒九香蟲
干蟾 /301
干蟾
燙干蟾
土鱉蟲( 蟲) /302
土鱉蟲
炒土鱉蟲
廣角(禁獵) /303
馬寶 /303
五靈脂 /304
五靈脂
醋五靈脂
瓦楞子 /304
瓦楞子
煅瓦楞子
水牛角 /305
水蛭 /306
水蛭
燙水蛭
油酥水蛭
牛黃 /306
烏梢蛇 /307
烏梢蛇
酒烏梢蛇
鳳凰衣 /308
石決明 /308
石決明
煅石決明
地龍 /309
地龍
炒地龍
血余炭 /309
全蝎 /310
紅娘子 /310
生紅娘子
米紅娘子
牡蠣 /311
牡蠣
煅牡蠣
龜甲 /312
龜甲
醋龜甲
雞內(nèi)金 /313
雞內(nèi)金
炒雞內(nèi)金
燙雞內(nèi)金
醋雞內(nèi)金
刺猬皮 /314
刺猬皮
燙刺猬皮
炒刺猬皮
金錢白花蛇(銀環(huán)蛇) /314
魚腦石 /315
魚腦石
煅魚腦石
魚鰾 /316
魚鰾
燙魚鰾
油炸魚鰾
狗鞭(狗腎) /316
夜明砂 /317
玳瑁(禁獵) /317
玳瑁
燙玳瑁
珍珠 /318
珍珠
珍珠粉
珍珠母 /319
珍珠母
煅珍珠母
珊瑚 /319
虻蟲 /320
虻蟲
炒虻蟲
焙虻蟲
穿山甲 /320
穿山甲
炮山甲
醋山甲
蠶沙 /321
蠶蛾 /322
海馬 /322
海龍 /323
海狗鞭(海狗腎) /323
海螵蛸 /324
海螵蛸
炒海螵蛸
桑螵蛸 /324
桑螵蛸
鹽桑螵蛸
蛇蛻 /325
蛇蛻
酒蛇蛻
象皮(禁獵) /325
象皮
燙象皮
鹿角(片) /326
鹿角霜 /327
鹿尾 /327
鹿茸 /328
鹿茸片
鹿茸粉
鹿鞭(鹿腎) /330
望月砂 /330
羚羊角 /331
斑蝥 /332
生斑蝥
米斑蝥
紫貝齒 /332
紫貝齒
煅紫貝齒
紫河車(胎盤) /333
紫草茸 /333
紫梢花 /334
蛤士蟆油(蛤蟆油) /334
蛤殼 /335
蛤殼
煅蛤殼
蛤蚧 /335
蛤蚧
油酥蛤蚧
蠐螬 /336
犀角(禁獵) /336
蜈蚣 /337
蜈蚣
酒蜈蚣
焙蜈蚣
蜂房 /338
蜂房
炒蜂房
蜂房炭(燜煅)
蜂蠟(黃蠟) /339
蜣螂(大將軍) /339
蟬蛻 /340
熊膽粉(膽汁干燥品) /340
蘄蛇 /341
螻蛄 /341
螻蛄
焙螻蛄
僵蠶 /342
僵蠶
炒僵蠶
麩僵蠶
燕窩 /342
壁錢幕 /343
壁錢幕
焙壁錢幕
蟋蟀 /343
鱉甲 /344
鱉甲
醋鱉甲(醋淬)
麝香(禁獵) /345
麝香囊
麝香仁
礦物類
大青鹽 /347
無名異 /347
無名異
煅無名異
云母石 /347
云母石
煅云母石
石膏 /348
石膏
煅石膏
石燕 /349
石燕
煅石燕
石蟹、石蟹爪 /349
龍齒 /350
龍齒
煅龍齒
龍骨 /351
龍骨
煅龍骨
代赭石(赭石) /352
代赭石
煅代赭石
白石英 /352
白石脂 /353
白石脂
煅白石脂
白礬(明礬) /353
白礬
煅白礬(枯礬)
白降丹 /354
玄精石 /355
芒硝 /355
芒硝
玄明粉
朱砂 /356
朱砂
朱砂粉
自然銅 /356
自然銅
煅自然銅
陽起石 /357
陽起石
煅陽起石
陰起石 /358
陰起石
煅陰起石
紅升丹 /358
瑪瑙 /359
赤石脂 /359
赤石脂
煅赤石脂
花蕊石 /360
花蕊石
煅花蕊石
皂礬(綠礬) /360
皂礬
煅皂礬
青礞石 /361
青礞石
煅青礞石
金礞石 /361
金精石 /362
金精石
煅金精石
爐甘石 /362
爐甘石
煅爐甘石
制爐甘石
鐘乳石 /363
鐘乳石
煅鐘乳石
秋石 /364
信石(紅砒) /364
禹糧石 /365
禹糧石
煅禹糧石
膽礬 /365
鐵落 /366
鐵落
煅鐵落
海浮石(浮石) /366
浮石、海浮石
煅浮石、煅海浮石
蛇含石 /367
蛇含石
煅蛇含石
銅綠 /368
銀精石 /368
銀精石
煅銀精石
密陀僧 /369
琥珀 /369
硝石(火硝) /370
硝石
制硝石
硫黃 /371
硫黃
制硫黃
雄黃 /371
雄黃
雄黃粉
紫石英 /372
紫石英
煅紫石英
紫硇砂 /373
紫硇砂
制紫硇砂
鵝管石 /373
鵝管石
煅鵝管石
滑石 /374
滑石
滑石粉
寒水石(南寒水石、北寒水石) /375
寒水石
煅寒水石
硼砂(月石) /376
硼砂、硼砂墜
煅硼砂、煅硼砂墜
磁石 /377
磁石
煅磁石
雌黃 /378
雌黃
雌黃粉
樟丹(鉛丹) /378
其他類
人中黃 /380
兒茶 /380
天竺黃 /380
五倍子 /381
六神曲 /382
六神曲
炒六神曲
焦六神曲
六神曲炭
麩六神曲
半夏曲 /383
半夏曲
炒半夏曲
麩半夏曲
焦半夏曲
百草霜 /384
伏龍肝(灶心土) /384
冰片 /385
紅曲 /385
紅曲
紅曲炭
蕪荑 /386
龜甲膠 /386
沒食子 /387
阿膠 /387
阿膠
阿膠珠
青黛 /388
建神曲 /388
建神曲
炒建神曲
焦建神曲
麩建神曲
柿霜 /389
柿霜
柿霜餅
輕粉 /390
海金沙 /391
黃明膠 /391
黃明膠
黃明膠珠
鹿角膠 /392
鹿角膠
鹿角膠珠
蟾酥 /392
鱉甲膠 /393
鱉甲膠
鱉甲膠珠
參考文獻(xiàn)
索引
目錄 1 拼音 2 豬肚丸的別名 3 處方 4 制法 5 功能主治 6 豬肚丸的用法用量 7 摘錄 8 《普濟(jì)方》卷二一六引《經(jīng)驗(yàn)良方》 8.1 方名 8.2 組成 8.3 主治 8.4 豬肚丸的用法用量 8.5 制備方法 9 《何氏濟(jì)生論》卷二 9.1 方名 9.2 組成 9.3 主治 9.4 豬肚丸的用法用量 9.5 制備方法 9.6 豬肚丸的臨床應(yīng)用 10 《履霜集》卷一 10.1 方名 10.2 組成 10.3 主治 10.4 豬肚丸的用法用量 10.5 制備方法 11 《醫(yī)述》卷十三 11.1 方名 11.2 組成 11.3 主治 11.4 豬肚丸的用法用量 11.5 制備方法 12 《集驗(yàn)良方拔萃》卷二 12.1 方名 12.2 組成 12.3 主治 12.4 豬肚丸的用法用量 12.5 制備方法 12.6 用藥禁忌 12.7 附注 13 《北京市中藥成方選集》 13.1 方名 13.2 組成 13.3 功效 13.4 主治 13.5 豬肚丸的用法用量 13.6 制備方法 14 《準(zhǔn)繩·幼科》卷八 14.1 方名 14.2 組成 14.3 主治 14.4 豬肚丸的用法用量 14.5 制備方法 15 《幼幼新書》卷二十引《張氏家傳》 15.1 方名 15.2 組成 15.3 功效 15.4 主治 15.5 豬肚丸的用法用量 15.6 制備方法 16 《千金》卷二十一 16.1 方名 16.2 豬肚丸的別名 16.3 組成 16.4 主治 16.5 豬肚丸的用法用量 16.6 制備方法 16.7 附注 17 《千金翼》卷十九 17.1 方名 17.2 豬肚丸的別名 17.3 組成 17.4 主治 17.5 豬肚丸的用法用量 17.6 制備方法 17.7 各家論述 17.8 附注 18 《圣惠》卷二十六 18.1 方名 18.2 組成 18.3 主治 18.4 豬肚丸的用法用量 18.5 制備方法 19 《圣濟(jì)總錄》卷五十二 19.1 方名 19.2 組成 19.3 主治 19.4 豬肚丸的用法用量 19.5 制備方法 20 《慎齋遺書》卷八 20.1 方名 20.2 組成 20.3 主治 20.4 制備方法 21 《圣濟(jì)總錄》卷一七九 21.1 方名 21.2 組成 21.3 主治 21.4 豬肚丸的用法用量 21.5 制備方法 22 《普濟(jì)方》卷二二七 22.1 方名 22.2 組成 22.3 主治 22.4 豬肚丸的用法用量 22.5 制備方法 23 《幼幼新書》卷二十一引《張氏家傳》 23.1 方名 23.2 組成 23.3 功效 23.4 主治 23.5 豬肚丸的用法用量 23.6 制備方法 24 《幼幼新書》卷二十五引《趙氏家傳》 24.1 方名 24.2 組成 24.3 功效 24.4 主治 24.5 豬肚丸的用法用量 24.6 制備方法 25 《楊氏家藏方》卷十 25.1 方名 25.2 組成 25.3 主治 25.4 豬肚丸的用法用量 25.5 制備方法 25.6 用藥禁忌 26 《魏氏家藏方》卷十 26.1 方名 26.2 組成 26.3 主治 26.4 豬肚丸的用法用量 26.5 制備方法 27 《朱氏集驗(yàn)方》卷六 27.1 方名 27.2 組成 27.3 主治 27.4 豬肚丸的用法用量 27.5 制備方法 28 《御藥院方》卷六 28.1 方名 28.2 豬肚丸的別名 28.3 組成 28.4 功效 28.5 主治 28.6 豬肚丸的用法用量 28.7 制備方法 28.8 用藥禁忌 28.9 附注 29 《圣濟(jì)總錄》卷八十九 29.1 方名 29.2 組成 29.3 主治 29.4 豬肚丸的用法用量 29.5 制備方法 附: 1 古籍中的豬肚丸 1 拼音 zhū dù wán
2 豬肚丸的別名 黃連豬肚丸(《三因極一病證方論》卷十)。
3 處方 豬肚1具(制如食法)黃連 粱米各150克 栝樓根 茯神各120克 知母90克 麥門冬60克
4 制法 上七味,為末,納入豬肚中縫塞,安甑中蒸之極爛,乘熱子木臼中搗爛,蜜和為丸,如梧桐子大。
5 功能主治 養(yǎng)陰生津,清熱止渴。治消渴,強(qiáng)中。
6 豬肚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30丸,日二服,漸加至50丸,隨渴即服之。
7 摘錄 《備急千金要方》卷二十一
8 《普濟(jì)方》卷二一六引《經(jīng)驗(yàn)良方》
9 《何氏濟(jì)生論》卷二
10 《履霜集》卷一
11 《醫(yī)述》卷十三
12 《集驗(yàn)良方拔萃》卷二
13 《北京市中藥成方選集》
14 《準(zhǔn)繩·幼科》卷八
15 《幼幼新書》卷二十引《張氏家傳》
16 《千金》卷二十一
17 《千金翼》卷十九
18 《圣惠》卷二十六
19 《圣濟(jì)總錄》卷五十二
20 《慎齋遺書》卷八
21 《圣濟(jì)總錄》卷一七九
22 《普濟(jì)方》卷二二七
23 《幼幼新書》卷二十一引《張氏家傳》
24 《幼幼新書》卷二十五引《趙氏家傳》
25 《楊氏家藏方》卷十
26 《魏氏家藏方》卷十
27 《朱氏集驗(yàn)方》卷六
28 《御藥院方》卷六
人體體表面積計(jì)算器 BMI指數(shù)計(jì)算及評價(jià) 女性安全期計(jì)算器 預(yù)產(chǎn)期計(jì)算器 孕期體重增長正常值 孕期用藥安全性分級(FDA) 五行八字 成人血壓評價(jià) 體溫水平評價(jià) 糖尿病飲食建議 臨床生化常用單位換算 基礎(chǔ)代謝率計(jì)算 補(bǔ)鈉計(jì)算器 補(bǔ)鐵計(jì)算器 處方常用拉丁文縮寫速查 藥代動力學(xué)常用符號速查 有效血漿滲透壓計(jì)算器 乙醇攝入量計(jì)算器
醫(yī)學(xué)百科,馬上計(jì)算!
29 《圣濟(jì)總錄》卷八十九
古籍中的豬肚丸 《普濟(jì)方》:[卷一百七十八消渴門]消中 )輕粉上搜勻。每服二錢。長流水調(diào)下。齒浮是效。投豬肚丸補(bǔ)。黃柏丸(出圣濟(jì)總錄)治消中。黃柏(二兩去粗...
《醫(yī)學(xué)入門》:[外集·卷六]雜病用藥賦 粟米飲下。治臟腑枯燥,口干引飲,小便如脂。黃連豬肚丸黃連、粱米、栝蔞根、茯神各四兩,麥門冬、知母各...
《普濟(jì)方》:[卷一百七十六消渴門]辨六經(jīng)渴病并治 干葛枇杷葉黃栝蔞子麥門冬五味子(各一兩)檀香(豬肚丸(出千金方)治諸渴疾。川黃連(五兩)凈白干葛知...
《本草經(jīng)解》:[卷一草部上]【術(shù)】 酒煎。治產(chǎn)后嘔逆。同陳皮。治脾虛脹滿。同谷芽、豬肚丸。治脾虛少食而瘦。同白芍、肉果炮姜暑瀉。同苦參...
《醫(yī)方證治匯編歌訣》:通治方
蕪荑的讀音是wú yí。
蕪荑,中藥名。榆科榆屬植物大果榆Ulmus macrocarpa?Hance的種子經(jīng)加工后的成品。藥材加工品呈扁平方塊狀。表面棕黃色或棕褐色,有多數(shù)孔洞和孔隙,雜有纖維和種子。質(zhì)地松脆而粗糙,斷面黃黑色,易起層剝離。氣特異,味微酸澀。主產(chǎn)于東北、華北及陜西、甘肅等地。
蕪荑的炮制方法
1、夏季果實(shí)成熟采下,曬干,搓去膜翅取出種子。取種子55kg浸入溫水中,待發(fā)酵后,加入榆樹皮面5kg,紅土15kg,菊花末2.5kg,加適量溫開水混合均勻,如糊狀,攤平約1.3cm厚,切成徑約6.7cm的方塊,曬干,即為成品。
2、5~6月間采果取仁,用種子60%,異葉敗醬20%,加榆樹皮10%,混合制成扁平方形,曬干。
蕪,部首是艸,上下結(jié)構(gòu),共7畫,筆順為橫、豎、豎、橫、橫、撇、豎彎鉤?;踞屃x:草長得雜亂;亂草叢生的地方;喻雜亂(多指文辭)。
荑,漢語二級字,指的是植物初生嫩芽。形聲。從艸,夷聲。舊時(shí)多用來比喻女子柔嫩潔白的手,故借指女子的手。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zhongyaochangshi/102036.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hù)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shí)真實(shí)出處,未能及時(shí)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cuò)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shí),我們會第一時(shí)間予以刪除,并同時(shí)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紅曲的炮制方法
下一篇: 沉香曲的炮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