澤瀉
(一)概述
別名水澤、天鵝蛋、一枝花、如意花。
為澤瀉科植物澤瀉[(Sam.)Juzep.〕,以塊莖入藥,有清熱、滲濕、利尿等作用。
(二)植物特性
多年生草本,高可達(dá)100厘米,地下莖球形或卵圓形,密生多數(shù)須根。單生葉、數(shù)片單生基部,葉片橢圓形,有明顯弧形脈5~7條。花叢自葉叢中生出,為大型輪生狀的同錐花序,小花梗長短不一。果環(huán)狀排列,扁平倒卵形,褐色。
(三)生長特性
澤瀉為水生植物,喜生長在溫暖地區(qū),耐高濕,怕寒冷,土壤以肥沃而稍帶黏性的土質(zhì)為宜,幼苗期喜蔭蔽,移栽后則喜陽光充足,通常栽培于水田或爛泥田里,前作多為早稻。
(四)栽培技術(shù)
1.選地整地澤瀉喜歡生長在光源充足,氣候溫和、濕潤,日光充足(苗期喜蔭蔽)壩區(qū)、山區(qū)、土質(zhì)肥沃的稍黏壤土。
2.繁殖方法用種子繁殖、育苗移栽。澤瀉優(yōu)質(zhì)高產(chǎn)關(guān)鍵是培育良種,施足基肥,淺栽密植,加強(qiáng)管理。
(1)培育良種收澤瀉時選健壯、球莖肥大、葉柄基部呈三棱形無病蟲害的作種栽,第二年春種于肥沃秧田,株行距30~40厘米,每年追肥2次,種子皇金黃色時采種子,不能采種過早,否則發(fā)芽率低,過遲雖發(fā)芽率高,產(chǎn)量低。采下后裝罐中貯藏,禁煙熏,備育苗。
(2)育苗選排灌方便的地,作育苗田,翻耕后施人糞尿500~1000千克,耙平做100厘米寬的苗床,溝寬30厘米,6月末7月初播種。把種子浸泡濕水中24小時,晴天用灰拌種,均勻撒播。每公頃用種約7.5千克,播后用掃帚在畔面輕拍一次,使種和泥土混合,日光強(qiáng)的地方,插枝條遮蔭,并立即澆水3厘米深。2月后排水,待苗出后,早排水曬苗。苗高5厘米,保持3厘米淺水,苗高6厘米間去弱苗、密苗、缺苗、補(bǔ)苗,株距3厘米,并除草追一次肥,播后25天,拔掉遮蔭物,35-40天即可定植。
(3)定植早稻收后,翻耕土地,施腐熟的綠肥并廄肥,每公頃7500千克,人糞尿~千克,于8月下旬至9月上旬定植,搶早定植是增產(chǎn)的關(guān)鍵,帶上栽壯苗,一苗一穴,按株行距30厘米密植,栽時以接觸泥土栽穩(wěn)為宜,禁栽深否則球莖呈細(xì)長,不要摘去綠葉,免生過多的側(cè)苗,栽后保持淺水,勤灌水,水不能超過葉面。
3.田間管理栽2~3天后,浮在水面上沒栽好,再栽上,并補(bǔ)苗。澤瀉共施4次肥,除施足基肥外,早追肥,人糞尿、草木炭、餅肥、硫酸按第一次栽后10~20天。以后每隔10天一次,每次量逐漸增加,施肥前放水,第一、二次追肥時把苗根部泥土撬松,拔掉雜苗灌水。
打基:抽薹長芽,及時打薹摘芽,從基部摘掉,加速根部生長。11月下旬放干田水,備收獲。
4.病蟲害防治
(1)白斑病危害葉和葉柄,發(fā)生紅褐色病斑。
防治方法:播種前40%福爾馬林80倍液浸種5分鐘,晾干播種,發(fā)病用65%代森鋅500~600倍液或50%硝散200倍液噴霧,連打2~3次,7~10天1次。
(2)蚜蟲危害葉和葉柄,吸食汁液。
防治方法:栽苗時用煙草,石灰水(煙草0.5千克,生石灰0.25千克,兌水30千克)噴射,葉背蚣蟲可用水沖洗。
(五)采收加工
澤瀉11月末至第二年1月采收,除去莖葉,洗凈泥土?xí)窀桑幱晏旌娓?,勤翻忌烤焦。干后在地面鋪稻草,把澤瀉倒入,用火燒會須毛,把澤瀉裝入有碎磁碗片的撞籠內(nèi)。撞擊須根和粗皮,色白為止,50千克鮮貨可出12.5千克干品。
植物形態(tài)多年生沼生草本。葉基生,長橢圓形至廣卵形,長3~8cm,寬1~9cm,先端短尖,基部楔形或心形,葉脈5~7條;有長柄;葉鞘邊緣膜質(zhì)?;ㄇo高達(dá)1m,花集成輪生狀圓錐花序;萼片3,廣卵形,綠色或稍帶紫色,宿存;花瓣3,倒卵形,白色,膜質(zhì);雄蕊6,心皮多數(shù),離生。瘦果倒卵形,扁平。花期6~8月,果期7~10月。
藥材干燥塊莖類圓球形、長圓球形或倒卵形;表面黃白色,未去盡粗皮者呈淡棕色;有不規(guī)則的橫向環(huán)狀凹陷,并散有無數(shù)突起的須根痕跡,在底部尤密;質(zhì)堅實,破折面黃白色,帶顆粒性。以個大、質(zhì)堅、色黃白、粉性足者為佳。
【拼音名】
【別名】
水瀉、芒芋、鵠瀉(《本經(jīng)》)、澤芝(《典術(shù)》)、及瀉(《別錄》)、天鵝蛋、天禿(《藥材資料匯編》)、禹孫、禹瀉、蘭江、牛耳菜、酸惡俞(《和漢藥考》)、如意菜《本草綱目》又名:荬(《詩經(jīng)》)、蕍、藛、牛唇(《爾雅》)、水沓菜(《救荒本草》)、水澤、耳澤
【英文名】
【拉丁名】
藥材原植物澤瀉.Var.
【處方名】
澤瀉、澤泄、澤夕、炒澤瀉、鹽澤瀉、鹽水澤瀉、建澤瀉等處方中寫澤瀉、澤泄、澤夕指生澤瀉。為原藥去雜質(zhì)切片生用入藥者。炒澤瀉為澤瀉片經(jīng)麩炒或清炒后入藥者。鹽澤瀉又名鹽水澤瀉。為澤瀉片用鹽水噴淋,待吸盡,再用文火炒至微黃入藥者。
【商品名】
建澤瀉,又名福澤瀉,為產(chǎn)于福建、江西者。個大,皮光滑呈圓形。品質(zhì)優(yōu)良,為本品地道藥材。川澤瀉:為產(chǎn)于四川者。個小,皮粗糙。光澤瀉:除去細(xì)毛根,并用竹籠撞去須毛及粗皮而得的加工品。以上商品以個大質(zhì)堅、色黃白、粉性足者為佳。
【中藥配伍】
《本草經(jīng)集注》:“畏海蛤、文蛤?!迸滠蜍?,利水除濕;配豬苓,利水滲濕;配白術(shù),利水健脾。
【藥性說明】
澤瀉淡滲利濕,性寒泄熱,善泄腎經(jīng)虛火,利膀胱濕熱,故為泄熱利濕之品。凡水濕內(nèi)停之證,均為常用。
【功效】
1.利水滲濕本品甘淡能滲利水濕,可用于水濕內(nèi)停所致的小便不利、泄瀉、水腫等。常與茯苓等同用。2.瀉腎火本品入腎經(jīng)而瀉腎火,常用于腎火亢盛的頭暈、耳鳴、心煩等癥狀。
【用途】
利水滲濕泄熱:主治水濕停滯引起的水腫小便不利,痰飲頭目眩暈,婦女白帶過多及濕熱淋痛,水走大腸等證。此外,配補(bǔ)陰藥可治陰虛火旺所致諸癥。
【主治】
治小便不利,水腫脹滿,嘔吐,瀉痢,痰飲,腳氣,淋病,尿血。
【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煎湯,2~4錢:或入丸、散。
【臨床應(yīng)用】
1.治療內(nèi)耳眩暈?。阂詽蔀a、白術(shù)各60g,加水500ml煎至100ml,每日1劑。(《陜西中醫(yī)》,1989;10(12):534)2.治療美尼爾綜合征:以澤瀉60~120g,法半夏18~30g,白術(shù)10g,鉤藤10g。日1劑,分3次服。(《貴陽中醫(yī)學(xué)院學(xué)報》1989(4):4)3.治療高血脂癥由澤瀉、何首烏、決明子各30g,炒白術(shù)15g,生大黃6g。每日1劑,水煎服3次服,連服1個半月為1療程。(《中醫(yī)藥研究》1988;(4):28)4.治療室性早搏:以澤瀉、炙甘草、生甘草各30g,黃芪15g。每日1劑,水煎服。(《陜西中醫(yī)》1989;10(6);247)5.治療脂肪肝:澤瀉20~30g,生首烏、草決明、丹參、黃精各15~20g,生山楂30g,虎杖12~15g,荷葉15g。每日1劑,連服4個月。(《中醫(yī)雜志》1989;30(4):24)1.水腫、小便不利;濕熱淋癥:澤瀉、茯苓皮各15g,車前子、白術(shù)、豬苓各12g,水煎服。2.腸炎、腹泄:澤瀉、白術(shù)各12g,神曲、茯苓各9g,甘草6g水煎服。3.眩暈、腰痛、遺精:澤瀉、山茱萸、丹皮各9g,熟地、杜仲、菟絲子各12g,水煎服。4.高血壓、動脈硬化:可與其他藥配伍應(yīng)用。
【注意事項】
無濕熱及腎虛精滑者忌服?!秳e錄》:“扁鵲云,多服病人眼。”《醫(yī)學(xué)入門》:“凡淋、渴,水腫,腎虛所致者,不可用。”《本草經(jīng)疏》:“病人無濕無飲而陰虛,及腎氣乏絕,陽衰精自流出,腎氣不固精滑,目痛,虛寒作泄等候,法咸忌之?!?.用量過大澤瀉是臨床常用的利水藥,服后可使尿量增加,大劑量使用可使實驗動物肝細(xì)胞和腎近曲小管細(xì)胞有不同程度的濁腫和變性,大劑量比小劑量組明顯。臨床上大劑量服用會出現(xiàn)惡心、嘔吐、腹痛大便次數(shù)增多,肝功異常。2.過敏反應(yīng)口服澤瀉煎劑亦有過敏的報道,出現(xiàn)皮疹、瘙癢。外敷可導(dǎo)致發(fā)泡性皮炎。3.使用不當(dāng)新近研究,澤瀉能治療高脂血癥及脂肪肝。臨床上可見到長期且較大劑量服用澤瀉治療這些與利尿無關(guān)的疾病。這種治法容易出現(xiàn)不良反應(yīng)。澤瀉的主要作用是利尿,長期服用會導(dǎo)致水電解質(zhì)紊亂,并且對肝腎造成損害。另外,澤瀉性寒能瀉腎火,久服可造成腎虛體弱。如李時珍的《本草綱目》記載:或久服降令太過,清氣不升,真陰潛耗,安得不目昏耶?這些損害常易被人們忽視。
【來源】
為澤瀉科多年生沼生植物澤瀉(sam.)Suzep.的塊莖。
【產(chǎn)地分布】
分布黑龍江、吉林、遼寧、河北、河南、山東、江蘇、浙江、福建、江西、四川、貴州、云南、新疆等地。四川、福建有大面積的栽培。藥材主產(chǎn)福建、四川、江西,此外貴州、云南等地亦產(chǎn)。商品中以福建、江西產(chǎn)者稱“建澤瀉”,個大,圓形而光滑;四川、云南、貴州產(chǎn)者稱“川澤瀉”,個較小,皮較粗糙。
【化學(xué)成分】
塊莖中分出五種三萜類化合物:澤瀉醇A()、澤瀉醇B、乙酸澤瀉醇A酯(te)、乙酸澤瀉醇B酯和表澤瀉醇A();另含揮發(fā)油(內(nèi)含糠醛)、小量生物堿、天門冬素、一種植物甾醇、一種植物甾醇甙、脂肪酸(棕櫚酸、硬脂酸、油酸、亞油酸);還含樹脂、蛋白質(zhì)和多量淀粉(23%)。中國藥材學(xué):塊莖含揮發(fā)油與樹脂等,并含澤瀉萜醇A()、澤瀉萜醇A乙酸酯(te)、澤瀉萜醇B()、澤瀉萜醇B乙酸酯(te)、表澤瀉萜醇A()以及澤瀉萜醇C乙酸酯()。還含澤瀉醇()、環(huán)氧澤瀉烯()、2-糠醛()、膽堿、卵磷脂。預(yù)試還生物堿、甙、黃酮、有機(jī)酸、氨基酸及多糖反應(yīng)。
【制劑】
澤瀉有顯著利尿作用,其作用可能與所含大量鉀鹽有關(guān)。澤瀉的多種成分都可影響與膽固醇酯代謝有關(guān)的酶,并抑制肝內(nèi)甘油三酯的合成而降血脂,對實驗性高膽固醇血癥有明顯的降血清膽固醇的作用和抗動脈粥樣硬化作用。此外,澤瀉還有保肝、降血糖、抗炎及輕度降壓作用,并能降低細(xì)胞免疫功能。
【藥理知識】
澤瀉、澤泄、澤夕、炒澤瀉、鹽澤瀉、鹽水澤瀉、建澤瀉等處方中寫澤瀉、澤泄、澤夕指生澤瀉。為原藥去雜質(zhì)切片生用入藥者。炒澤瀉為澤瀉片經(jīng)麩炒或清炒后入藥者。鹽澤瀉又名鹽水澤瀉。為澤瀉片用鹽水噴淋,待吸盡,再用文火炒至微黃入藥者。
【采收】
冬季采挖,除去莖葉、須根,削去粗皮,洗凈,炕干;或裝入竹筐中撞去須根及粗皮,用硫磺熏白,曬干。
【加工炮制】
除去莖葉及須根,洗凈,用微火烘干,再撞去須根及粗皮。澤瀉:揀去雜質(zhì),大小分檔,用水浸泡,至八成透撈出,曬晾,悶潤至內(nèi)外濕度均勻,切片,曬干。鹽澤瀉:取澤瀉片,用鹽水噴灑拌勻,稍悶潤,置鍋內(nèi)用文火微炒至表面略現(xiàn)黃色取出,晾干。(每澤瀉片100斤,用鹽二斤八兩,加適量開水化開澄清)《雷公炮炙論》:“細(xì)銼,酒浸一宿,漉出,暴干任用?!丙熤疲喝←熎?,撒入鍋內(nèi),待起煙時,加入澤瀉片,拌炒至黃色,取出,篩去麩皮,放涼。每澤瀉片100公斤,用麩皮10公斤。鹽麩制:取澤瀉片,用鹽勻潤濕,曬干,再加入蜜制麩皮,按麩炒制法炮制,每澤瀉500公斤,用鹽6公斤;用麥麩60公斤。水適量。酒制:在100度熱鍋中加澤瀉片,翻炒數(shù)次,用酒噴勻,炒干,取出放冷即可。每澤瀉100公斤,用酒5公斤。澤瀉原藥揀去雜質(zhì),按大小個分開,用清水浸泡至七成透,洗凈,取出用麻袋蓋悶一日,使?jié)櫷?,稍晾,?.3cm厚圓片,曬干,又稱“澤瀉片”。飲片呈圓形片狀,有海綿樣細(xì)孔及縱橫散走的筋脈紋,周邊金黃色。炒澤瀉取谷殼100公斤先行入鍋中用文火炒至冒白煙,噴灑蜜水(煉蜜10公斤加等量涼開水稀釋),繼續(xù)炒至谷殼不粘手,將谷殼在鍋內(nèi)鋪開,中留一穴,傾入澤瀉片100公斤,速鏟谷殼密蓋半分鐘后,迅速翻炒至片顯金黃色,起鍋,篩去谷殼,晾晾。炒制后可減其寒性,不傷脾胃。鹽澤瀉取澤瀉片于容器內(nèi),噴淋食鹽水溶液(澤瀉片100公斤,用食鹽2.5公斤,先用3倍量清水將鹽化開)拌和均勻,置炒藥鍋內(nèi)用微火加熱,翻炒至顯微黃火色,取出,攤晾。鹽水制后可增其利水作用。
【儲藏】
置通風(fēng)干燥處,防潮、防蛀。霉雨季節(jié)及時用硫磺熏蒸。
【來源考證】
出自《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
【入藥部位】
本植物的葉(澤瀉葉)、果實(澤瀉實)亦供藥用,各詳專條。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zhongyaochangshi/108242.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hù)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北沙參有什么營養(yǎng)嗎?
下一篇: 澤瀉、荷葉泡茶喝可以起到減肥作用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