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貝母和川貝母來源于百合科植物,土貝母來源于葫蘆科植物,三者的性狀、加工方法和功能主治都不相同。
浙貝母:來源于百合科植物浙貝母的鱗莖。分為元寶貝和珠貝兩種。元寶貝為鱗莖外層單瓣鱗片,形如元寶狀。直徑2~3.5cm,外表面類白色至淡黃色,內(nèi)表面白色或淡棕色,易折斷,斷面白色至黃白色,富粉性。氣微,味微苦。珠貝為未挖去心芽的小形整個鱗莖,全體呈扁珠形。浙貝加工方法為新鮮藥材除去表皮,拌以貝殼粉或熟石碳粉,吸去漿液曬干。浙貝母功能清熱散結(jié),化痰止咳,用于痰火咳嗽、肺癰、乳癰、瘰疬、瘡毒。
川貝母:為百合科植物松貝母、卷葉貝母的鱗莖。松貝呈圓錐形,高0.3~0.8cm,直徑0.3~0.9cm,表面類白色,外層鱗葉2瓣,大小懸殊,大瓣抱小瓣,習(xí)稱“懷中抱月”,頂部閉合,內(nèi)有心芽和小鱗葉1~2枚。質(zhì)硬而脆,斷面白色,富粉性。氣微,味微苦。川貝母還有青貝、爐貝,這兩種川貝外層鱗葉大小相近。川貝母加工方法為:7~9月苗枯萎時采挖,將帶泥的鱗貝攤在烈日下暴曬,當(dāng)曬至貝母表面現(xiàn)粉白色時,將泥土篩去,將貝母裝入麻袋,除去附土及外皮,過篩曬干。川貝母功效為清熱潤肺、化痰止咳,用于肺熱燥咳、干咳少痰、陰虛勞嗽、咳痰帶血。
土貝母:又稱為假貝母,為葫蘆科土貝母的鱗莖。采收加工多在秋冬季節(jié),洗凈,蒸透,曬干。藥材為不規(guī)則的塊,大小不等,表面淡紅棕色或暗棕色,凹凸不平,質(zhì)堅硬,不易折斷,斷面角質(zhì)樣,光亮而平滑,氣微,味微苦,功效為散結(jié)消腫解毒,用于乳癰、瘰疬、乳腺炎、頸淋巴結(jié)結(jié)核、慢性淋巴炎、肥厚性鼻炎。
浙貝母和川貝母于百合科植物,土貝母于葫蘆科植物,三者的性狀、加工方法和功能主治都不相同。浙貝母:于百合科植物浙貝母的鱗莖。分為元寶貝和珠貝兩種。元寶貝為鱗莖外層單瓣鱗片,形如元寶狀。直徑2~3.5cm,外表面類白色至淡黃色,內(nèi)表面白色或淡棕色,易折斷,斷面白色至黃白色,富粉性。氣微,味微苦。珠貝為未挖去心芽的小形整個鱗莖,全體呈扁珠形。浙貝加工方法為新鮮藥材除去表皮,拌以貝殼粉或熟石碳粉,吸去漿液曬干。浙貝母功能清熱散結(jié),化痰止咳,用于痰火咳嗽、肺癰、乳癰、瘰疬、瘡毒。川貝母:為百合科植物松貝母、卷葉貝母的鱗莖。松貝呈圓錐形,高0.3~0.8cm,直徑0.3~0.9cm,表面類白色,外層鱗葉2瓣,大小懸殊,大瓣抱小瓣,習(xí)稱“懷中抱月”,頂部閉合,內(nèi)有心芽和小鱗葉1~2枚。質(zhì)硬而脆,斷面白色,富粉性。氣微,味微苦。川貝母還有青貝、爐貝,這兩種川貝外層鱗葉大小相近。川貝母加工方法為:7~9月苗枯萎時采挖,將帶泥的鱗貝攤在烈日下暴曬,當(dāng)曬至貝母表面現(xiàn)粉白色時,將泥土篩去,將貝母裝入麻袋,除去附土及外皮,過篩曬干。川貝母功效為清熱潤肺、化痰止咳,用于肺熱燥咳、干咳少痰、陰虛勞嗽、咳痰帶血。土貝母:又稱為假貝母,為葫蘆科土貝母的鱗莖。采收加工多在秋冬季節(jié),洗凈,蒸透,曬干。藥材為不規(guī)則的塊,大小不等,表面淡紅棕色或暗棕色,凹凸不平,質(zhì)堅硬,不易折斷,斷面角質(zhì)樣,光亮而平滑,氣微,味微苦,功效為散結(jié)消腫解毒,用于乳癰、瘰疬、乳腺炎、頸淋巴結(jié)結(jié)核、慢性淋巴炎、肥厚性鼻炎。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zhongyaochangshi/109268.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浙貝母有哪些特征?
下一篇: 浙貝母哪些人不能吃有什么用藥搭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