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乳狀。
白色有時帶天藍
、黃
、紅色調(diào),也有無色
,條痕白色或淡黃
。
玻璃至金剛光澤,亦有油脂
、絲絹光澤。
摩氏硬度1.5
,比重3.73-3.90,解理完全,斷口貝殼狀
,性脆,溶于水
,有劇毒
6.見血封喉
見血封喉
,又名箭毒木,為?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埔娧夂韺僦参?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是世界上木本植物中最毒的一種樹。
我國見于云南的西雙版納
、廣西南部
、廣東西部和海南省等地。
見血封喉為高大的常綠喬木
,樹高可達30多米
。
它的莖桿基部具有從樹干各側(cè)向四周生長的高大板根
。
春夏之際開花,秋季結(jié)出一個個小梨子一樣的紅色果實
,成熟時變?yōu)樽虾谏?br>這種果實味道極苦
,含毒素,不能食用
。
在我國,見血封喉現(xiàn)已被列為三級珍貴保護植物
。
箭毒木的乳汁中含有弩箭子甙、見血封喉甙
、鈴蘭毒甙
、鈴蘭毒醇甙、伊夫草甙
、馬來歐甙等多種有毒物質(zhì)
。
當這些毒汁由傷口進入人體時,就會引起肌肉松弛
、血液凝固
、心臟跳動減緩,最后導致心跳停止而亡
。
人們?nèi)绻恍⌒某粤怂?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心臟也會麻痹,以致停止跳動
。
如果乳汁濺至眼里
,眼睛馬上也會失明。
人和動物若被涂有毒汁的利器刺傷即
,故叫"見血封喉"
。
當?shù)厝擞眠@種毒汁涂在箭頭上,或把箭頭插于樹干上
,取之射獸
,獸中箭三步之內(nèi)立即亡,但獸肉仍可食用
。
7.烏頭
大家還記得里長今的媽媽被灌的毒藥附子湯嗎附子就是烏頭(特指川烏頭栽培品)的旁生根.
附子是毛莨科植物
,多年生草本。
株高60-120cm
,葉互生
,革質(zhì),卵圓形
,三裂
,兩則裂片再2裂,中央裂片再3裂,邊沿有缺刻
。
5萼圓錐花序
,花瓣2,果實為長圓形
,花期6-7月
、果7-8月。
遼
、豫
、魯、甘
、陜
、浙、贛
、徽
、湘、鄂
、川
、滇、貴
、都有分布
。
烏頭這個名稱一般指的是川烏頭,還有草烏頭
,一般指的是野生種烏頭和其他多種同屬植物
,比如北烏頭(藍烏拉花)、太白烏頭(金牛七)等
,是中藥學上的名稱
。
中毒表現(xiàn)為:嘔吐、腹瀉
、昏迷
、肢體發(fā)麻、呼吸困難
、脈搏血壓體溫下降
、心率紊亂.
古時的標準軍用毒藥
,涂抹兵器
,配置火藥,關公刮骨療毒就是療得烏頭的毒.
8.情花
還記得楊過中的毒嗎情花據(jù)說就是白色曼佗羅.曼佗羅是一年生有毒草本
,夏秋開花
,花冠漏斗狀。
又名風茄花
、洋金花
、山茄花
。
宋人周去非《嶺外代答》:“廣西曼佗羅花,遍生原野
,大葉百花
,結(jié)實如茄子,而遍生山刺
,乃藥人草也
。
盜賊采干而末之,以置飲食
,使人醉悶
,則挈篋而趨。
”曼佗羅的葉
、花
、果、莖均可入藥
,含東莨菪堿
、莨菪堿及少許阿托品等生物堿,其中以花的含量最高
,約0.34%
。
南宋竇材《扁鵲心書》記“睡圣散”一方:“人難忍艾火灸痛,服此即昏不知痛
,亦不傷人
,山茄花、火麻花共為末
,每服三錢
,小兒只一錢,一服后即昏睡
。
”曼佗羅花全株有毒
,以果實以及種子毒性最大,干葉的毒性則比鮮葉小
,其葉
、花、籽果
、莖均可入藥
,含東莨菪堿、莨菪堿及少許阿托品等生物堿
,其中以花的含量最高
,約0.34%。
。
追問:
還有更多一點的嗎
回答:
一
、含甙類的植物
1
、夾竹桃:常綠灌木,開桃紅色或白色花
,分布廣泛
,其葉、花及樹皮均有毒
。
(我親見過
,小時候喜歡采它的花玩,現(xiàn)在學習的地方有好多夾竹桃
,只能欣賞再不敢動手了)
2
、洋地黃:亦稱紫花毛地黃,草本植物
,各地均有栽培
。
全柱覆蓋短毛,葉卵形
,初夏開花
,朝向一側(cè),其葉有毒
。
3
、鈴蘭:草本植物,東北及北部山林中野生
,花為鐘狀
,白色有香氣,全草有毒
。
4
、毒毛旋花:亦稱箭毒羊角拗,灌木
,我國云南
、廣東有栽培,花為黃色
,有紫色斑點
,白色乳汁,全株有毒
。
5
、毒箭樹:亦稱“見血封喉”,落葉喬木
,分布于廣西
、海南等地,高20~25米
,葉卵狀橢圓形
,果實肉質(zhì)呈紫紅色,其液汁有毒
。
6
、其他:高梁苗、木薯
、杏桃李梅的仁
、遠志、桔梗
、皂莢等
。
二、含生物堿類的植物
1
、曼陀羅:草本植物
,高1~2米,莖直立
,葉卵圓形
,夏季開花,花筒狀
,花冠漏斗狀
,白色,全株有毒
,種子毒性最強
。
(也是我小時候經(jīng)常采摘的一種花,哈哈)
2
、顛茄:多年生草本植物
,葉子互生,一大一小
,夏季開花
,鐘狀,淡紫色
,果實為漿果球形
,成熟時黑紫色,其葉和根有毒
。
(吃過它的果實)
3
、天仙子:草本植物,我國東北
、河北
、甘肅等地有野生
,全株有毛,味臭
,夏季開花
,漏斗狀呈黃色,全株有毒
。
4
、烏頭:草本植物,分布于我國中部及東部山地丘陵
,莖直立
,秋季開花,其根有毒
。
5
、毒芹:草本植物,分布于東北
、華北
、西北及內(nèi)蒙一帶,根狀莖肥大有香氣和甜味
,秋季莖中空
,花為白色,全草有毒
。
6
、鉤吻:亦稱斷腸草,常綠灌木
,夏季開花
,我國云南、廣東
、廣西
、福建有分布,其根
、莖
、葉均有毒,民間用來殺蟲
。
(聽過斷腸草的大名
,還沒有親見過。
)
7
、其他:雷公藤(根有毒)
、馬錢子(番木鱉)種子劇毒。
三
、含毒蛋白類的植物
1
、相思豆
,亦稱紅豆,分布于我國南方廣東
、廣西
、云南等地,為木質(zhì)藤本
,枝細弱,春夏開花
,種子米紅色
。
其根
、葉
、種子均有毒,種子最毒
。
(當翻資料看到這些時
,偶不愿意相信
,呵呵。
)
2
、巴豆樹:喬木
,分布于云南、四川
、廣東
、臺灣等地,夏季開花
,種子有毒
。
四、含酚類的植物
1
、常春藤:常綠木質(zhì)藤本
,各地均有分布,葉橢圓形
,晚秋開花
,果實球形,橙色
。
全株有毒
。
2、毒魚藤:亦稱毛魚藤
,分布于我國沿海地區(qū)
,葉小,夾果
,根莖葉均有毒
。
主要對魚類毒性大
。
3、其他:櫟樹
、野葛
、漆樹、地薯
、檳榔等
。
特別說明:嚼檳榔可以增大口腔癌的發(fā)病幾率。
五
、其他
1
、蘑菇:種類繁多,屬于真菌類
,此處不多螯述
。
2、其他常見有毒植物:龍葵
、黃楊
、蓖麻、菊花
、升麻
、冬青、風信子
、仙人球
、芒果(皮和種子)、榭寄生
、桑椹
、一品紅、鳶尾
、接骨木
、杜鵑花、萬年青等
。
川烏頭對于癲癇的作用有哪些
?:川烏頭屬于名貴的中醫(yī)藥材,你老爸的欣喜是可以理解的
。
這個藥材的使用非常廣泛
,而且藥材稀少,市場價格比較高
,它的主要用途就是強心作用
,對血壓、血管的影響
,消炎作用
,對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的影響
,半身不遂,頭風頭痛
,心腹冷痛都有顯著的療效
。
:川烏頭的功效與作用是相當廣泛的,在治療祛風除濕
,溫經(jīng)
,散寒止痛。
主風寒濕痹
,關節(jié)疼痛
,肢體麻木,寒疝作痛
,跌打瘀痛
;陰疽腫毒
,并可用于麻醉止痛具有很高的醫(yī)藥價值
,而且市場上非常稀少,所以價格不菲
。
川烏頭可以用于風寒濕痹
、拘急疼痛的病癥.此藥辛熱升散苦燥,有明顯的止痛作用,是治療風寒濕痹的要藥,尤其適宜治療寒邪偏盛的病癥.在治療寒濕頭痛、身體
、歷節(jié)疼痛不可屈伸的患者時,常配伍麻黃
、白芍等藥物,如烏頭湯;在治療中風手足不仁、筋脈攣痛的患者時,常配伍乳香
、地龍等藥物,如小活絡丹.2.
川烏頭也可以用于諸寒疼痛的病癥.此藥散寒止痛的功效比較強.在治療心腹冷痛
、寒疝腹痛以及手足厥冷的患者時,可以單獨使用川烏頭濃煎加蜜服用,如大烏頭湯.3.
川烏頭還可以用于手術局部麻醉或者是外傷瘀痛的病癥,常配伍蟾酥、生南星等藥物,如外敷麻藥方
中藥川烏頭散適用于哪些病癥
,又有哪些功效與作用呢
?中藥川烏頭散適用于哪些病癥,又有哪些功效與作用呢
?川烏頭主要用于風寒濕痹
、肢體拘急疼痛的病癥,川烏頭具有鎮(zhèn)痛
、鎮(zhèn)靜
、抗炎、局麻等作用
,能增加冠狀動脈血流量
,使心率減慢。
?
川烏粥應有哪些功效
?川烏粥:材料:生川烏頭3~5克
,粳米50克
,姜汁約10滴,蜂蜜適量
。
操作:(1)把川烏頭搗碎
,碾為極細的粉末。
(2)先煮粳米粥
,煮沸后加入川烏粉改用小火慢煎
,煮熟后加入生姜汁及蜂蜜,攪勻
,稍煮沸即可
。
功效:祛散寒濕,通利關節(jié)
。
可治風濕性關節(jié)炎
。
川烏的功效與作用及禁忌川烏的功效與作用及禁忌
川烏的功效與作用及禁忌,川烏是一種特殊的中藥植物
,有人認識川烏有人不認識川烏
,這種藥材最大的功效就在于改善身體狀況,對這些功效和作用還不要了解的話
,就一起來了解川烏的功效與作用及禁忌
。
川烏的功效與作用及禁忌1
川烏的作用:
1、治病歷節(jié)不可屈伸疼痛亦治腳氣疼痛不可屈伸:麻黃
、白芍藥
、黃芪各150克,甘草150克(炙)川烏五枚(口父咀以蜜二升煎取一升即出烏頭)
、上五味口父咀四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渣納蜜煎中更煎之
、服七合不知盡服之、(《金匱要略》)
2
、治風痹榮衛(wèi)不行四肢疼痛:川烏頭100克(去皮切碎以大豆同炒候豆汁出即?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尚?5克(微炒)、上件藥搗羅為末以釅醋一中盞熬成膏可丸即丸如綠豆大
、每服不計時候以溫酒下七丸
、(《圣惠方》)
3、治風寒濕痹攣痛不能步握:五靈脂
、川烏(炮去皮
、臍)、蒼術(薄切酒浸干)各100克
,自然銅(燒熟)50克
、上為細末水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七丸溫酒下漸加丸數(shù)服之病除、(《普濟方》烏術丸)
4
、治風寒濕痹麻木不仁:川烏頭(生)去皮
、尖為末用香熟白米半碗藥末20克同用慢火熬熟稀薄不要稠下姜汁一茶腳許蜜三大匙攪勻、空腹啜之溫為佳
、如是中濕更入薏苡仁末10克增米作一中碗
、(《本事方》川烏粥法)
5、治丈夫元臟氣虛婦人睥血久冷諸般風邪濕毒之氣留滯經(jīng)絡流注腳手筋脈攣拳或發(fā)赤腫行步艱辛腰腿沉重腳心吊痛及上沖腹脅膨脹胸膈痞悶不思飲食沖心悶亂及一切痛風走注渾身疼痛:川烏(炮去皮
、臍)
、草烏(炮去皮、臍)
、地龍(去土)
、天南星(炮)各六兩乳香(研)、沒藥(研)各二兩二錢
、上為細末入研藥和勻酒面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二十九空心日午冷酒送下荊芥茶下亦得、(《局方》活絡丹)
6
、治風腰腳冷痹疼痛:宜用貼焙川烏頭三分(去皮
、臍生用)、搗細羅為散以釅醋調(diào)涂于故帛上敷之須臾痛止
、(《圣惠方》)
7
、治癱緩風手足撣曳口眼喁斜語言蹇澀履步不正:川烏頭(去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