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樹脂、鞣質(zhì)等
。(2)從月腺大戟根中分得7個結晶性成分
,其中狼毒甲素[雙(5-甲酰基-糠基)-醚]
、狼毒乙素(2
,4-二羥基-6-甲氧基-3-甲基-l-苯乙酮)及三萜酸對結核桿菌有明顯抑制作用。日本學者曾分得24-次甲基-環(huán)木菠蘿烷醇()
、β-谷甾醇
、菜油甾醇
、豆甾醇等甾醇類成分。
【中藥化學鑒定】
薄層層析:取本品粗粉1g
,加95%乙醇10ml
,冷浸24h,濾過
,濾液濃縮至1ml
,供點樣,另以24-次甲基-環(huán)木菠蘿烷醇及β-谷甾醇作對照品
,點樣在同一硅膠G薄層板上
,以石油醚-醋酸乙酯(8:2)展開,20%硫酸溶液噴霧
,105℃加熱5min顯色
,24-次甲基-環(huán)木菠蘿烷醇顯紅褐色,β-谷醇顯紫紅色
。Rf值分別為0.45與0.32左右
。取本品粗粉2g,加乙醇10ml
,回流浸出15分鐘
,濾過,濾液加鹽酸數(shù)滴及鎂粉少許
,水浴中加熱3-5分鐘
,顯紅色。(檢查黃酮)
狼毒這東西
,問我就對了~~~~~
【釋名】李時珍說:觀其名
,知其毒矣。
【集解】馬志說:狼毒葉似商路及大黃
,莖葉上有毛
,根皮黃、肉白
。以實重者為良
,輕者為力劣?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秳e錄》記載:二月
、八月采根,陰干
,陳而沉水者良
。
【氣味】(根)辛、平
、有大毒
。
【主治】咳逆上氣
,破積聚飲食,寒熱水氣
,惡瘡鼠痿疽蝕
,鬼精蠱毒,殺飛鳥走獸
。(《本經(jīng)》)
【附方】積年干癬生痂
,搔之黃水出,每逢陰雨即癢
;用狼毒末涂之。(《圣惠方》)
最近我也得了腳癬
,媽媽居然給我擦狼毒(一般藥店都有賣
,藍色包裝,上面寫兩個大字“狼毒”
,下面有一排小字“菌一凈”
,是一種水,有一點點類似酒精的味)
,剛開始沒什么
,涂到后面越來越辣,
比酒精還辣
而且
一辣就要辣您半個多小時
還不能壓他
,
早一回
,晚一回,辣不欲生啊~~~~~~
如果您想要用狼毒來治病的話
,買了這個水后
,
一定要看說明書
!?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
。?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不然腳丫子會腐蝕得很厲害?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
。
。?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也會
辣得很厲害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
《*辭典》:狼毒【出處】《本經(jīng)》【拼音名】LánɡDú【別名】續(xù)毒(《本經(jīng)》)
,川狼毒(《集效方》)?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緛碓础繛槿鹣憧浦参锶鹣憷嵌净虼箨浦参锢嵌敬箨?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月腺大戟的根。春
、秋采挖
,去莖葉、泥沙【性狀】①狼毒又名:綿大戟
、山蘿卜(《滇南本草》)
,大將軍、紅狼毒
、西北狼毒
。為瑞香狼毒的干燥根,呈圓錐形至長圓柱形
,稍扭曲
,長7~30厘米,直徑2~7厘米
;根頭部留有地上莖殘基
;外表棕色至棕褐色,有縱皺及橫生的細長皮孔
,有時殘留細根
。栓皮剝落后,露出柔軟的纖維
。體輕
,質(zhì)韌,不易折斷
,斷面中心木質(zhì)部黃白色
,外圈韌皮部白色,呈纖維狀
。氣微
,味微甘、微苦而辣
。產(chǎn)內(nèi)蒙古
、山西、河南
、青海
、甘肅、陜西、四川等地
。②白狼毒為狼毒大戟
、月腺大戟的干燥根,都切成類圓形的塊片
。狼毒大戟又名:貓眼花根
、東北狼毒。直徑約4~7厘米
,厚0.5~3厘米
,偶有厚達7厘米者。表面黃棕色或淡棕色
。栓皮成重疊的薄片狀
,易剝落。切面不平坦
,有暗棕色與黃白色相間的明顯同心環(huán)
,偶有環(huán)紋不顯著者。質(zhì)輕
,易折斷
,斷面粉性
,水濕之有粘性
,撕開時可見粘絲。氣微
,味甘
,并有刺激性辣味。產(chǎn)遼寧
、吉林
、黑龍江、內(nèi)蒙古
、河北
。月腺大戟的根性狀與上種相似,唯切面的同心環(huán)紋顏色較淺
,不如狼毒大戟根的明顯
。以水濕之不顯粘性。產(chǎn)河南
、山東
、江蘇、安徽
、湖北等地
。《本草》所載的狼毒
,系瑞香科瑞香狼毒
,故應以此為正品
,但目前多數(shù)地區(qū)所用的狼毒,為大戟科的白狼毒
?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舅幚碜饔谩繌娜鹣憷嵌靖刑岬靡环N狼毒甙,原稱川狼毒素的抗菌物質(zhì)
,并稱其毒性很低
。狼毒煎劑灌胃6克(生藥)/公斤,可提高小鼠痛閾20~50%(電擊小鼠尾法及熱板法)
。葉
、根中可能含有蒽甙,能增強小腸蠕動
,可治療便秘
。狼毒大戟的根可用以殺蛆,滅孑孓
。20%的煎劑對麻醉犬的呼吸、血壓及離體蛙心
、腸管均無甚作用
。【炮制】生狼毒:用水洗凈
,潤透
,切片曬干。醋狼毒:取狼毒片加醋拌勻
,稍悶
,待醋吸盡,置鍋內(nèi)用文火炒至微干
,取出曬干
。(每100斤狼毒片,用米醋20~30斤)【性味】苦辛
,平
,有毒。①《本經(jīng)》:"味辛
,平
。"②《別錄》:"有大毒。"③《藥性論》:"味苦辛
,有毒
。"④《本經(jīng)逢原》:"苦辛,寒,大毒
。"【歸經(jīng)】《得配本事》:"入手太陰
,兼少陰經(jīng)氣分。"【功能主治】逐水祛痰
,破積殺蟲
。治水腫腹脹,痰
、食
、蟲積,心腹疼痛
,慢性氣管炎
,咳嗽,氣喘
,淋巴結
、皮膚、骨
、副睪等結核
,疥癬,痔瘺
。①《本經(jīng)》:"主咳逆上氣
,破積聚,飲食
,寒熱
,水氣
,惡瘡
,鼠瘺疽蝕,蠱毒
。"②《別錄》:"療脅下積癖
。"③《藥性論》:"治痰飲,癥瘕
。"④《滇南本草》:"治胃中年深日久飲食結住
,積久稠痰,狀粘如膠
。攻蟲積
,利水道,下氣
,消水腫
,吐痰涎。"⑤《本草通玄》:"主咳逆,治蟲疽
,瘰疬
,結痰,驅(qū)心痛
。"⑥《高原中草藥治療手冊》:"下氣殺蟲
。治痰飲停留,骨膜發(fā)炎
,結核頑瘡
,酒齄鼻。"【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
,3~8分
;或入丸、散
。外用:磨汁涂或研末調(diào)敷
。【注意】本品有毒
,內(nèi)服宜慎
;體弱及孕婦忌服。①《本草經(jīng)集注》:"大豆為之使
。惡麥句姜
。"②《藥對》:"畏占斯、密陀僧
。"③《本草匯言》:"脾元不足
,真氣日乏者,不可妄施
。"④《得配本草》:"畏醋
。"⑤《高原中草藥治療手冊》:"孕婦忌用,慢性胃腸潰瘍慎用
。"【附方】①治積聚
,心腹脹如故者:狼毒四兩(銼碎,醋拌炒干)
,附子三兩(炮裂
,去皮臍),防葵三兩
。上藥搗羅為末
,煉蜜和搗三、二百杵
,丸如梧桐子大
。每于食前
,以粥飲下五丸,以利為度
。(《圣惠方》狼毒丸)②治卒心腹癥堅
,兩脅下有氣結者:狼毒二兩,旋覆花一兩
,附子二兩(炮)
。搗篩,蜜和丸如梧子大
。服二丸
,稍加至三丸。③治心腹相連脹痛:狼毒二兩
,附子半兩
。搗篩,蜜丸如梧子大
。日一服一丸
,二日二丸,三日后服三丸
,再一九
,至六日,服三丸
,自一至三以常服
。④治陰疝,陰丸卒縮入腹
,急痛欲死:狼毒四兩
,防風二兩,附子三兩(燒)
。蜜丸如桐子大
,服三丸,日夜三度
。(②方以下出《補缺肘后方》)⑤治水腫:綿大戟細末
,每股五分
,滾水服
。忌鹽一百日,乃瀉去黃水
,其腫自消
,如瀉不止,冷粥補之
。(《滇南本草》)⑥治一切食積
、痰積
、蟲積、氣積
、痞塊疼痛
,胸膈肚腹膨脹,飲食不消
,面皮黃瘦
,單腹脹:綿大戟為末,米糊為丸
。如馬豆子大
,每服七丸,滾水送下
,以利為度
。(《滇南本草》)⑦治淋巴結結核:一未潰或已潰者:狼毒切片,用水煮爛
,除渣取藥液
,加熱濃縮成膏,洗凈傷口
,外敷
。二已潰者拔膿毒:狼毒一斤,蛇蛻八分
,花椒一兩
,松香五錢。將狼毒煎制成膏
,其他藥研成細末
,撒入并攪拌均勻。外敷
。三愈合淋巴結結核傷口:狼毒一兩
,蒲公英根一兩。煎成膏外敷
。(內(nèi)蒙古《中草藥新醫(yī)療法資料選編》)⑧治睪丸結核:狼毒
、核桃、白礬各等量
。燒存性
,共研細末。每日一次
,每次一錢三分
,開水送服。(內(nèi)蒙古《中草藥新醫(yī)療法資料選編》)⑨治癘風癩瘡:狼毒
,童便浸炒
,研末
。每早晚各服五分,溫酒下
。(《
張三豐仙傳方》)⑩治干癬積年生痂
,搔之黃水出,每逢陰雨即癢
;狼毒
,醋磨涂之。(《圣惠方》)⑾治久年干疥干癬及一切癩瘡:狼毒(微炒研細末)
,輕粉減半
。和勻,干疥癬癩瘡
,搔破搽之
;濕者干摻,數(shù)次效
。(《永類鈐方》)⑿治臟腑內(nèi)一切蟲?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捍ɡ嵌捐颇糠淮箦X
,用餳一皂子大
,沙糖少許,以水同化
,臨臥空腹服之
,來日早取下蟲效。(《集效方》)⒀治外傷出血:綿大戟研末撒于傷口
。(《云南中草藥選》)【各家論述】《本經(jīng)逢原》:"狼毒大毒
,非恒用之品?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侗窘?jīng)》主咳逆上氣
,惟質(zhì)實氣壯暴咳者宜之。"【摘錄】《*辭典》《中華本草》:狼毒【出處】出自《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拼音名】LánɡDú【英文名】
,o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