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種植半夏,但不知道它產(chǎn)量,價值.那里銷售。
旱半夏喜溫和濕潤氣候,耐寒耐陰,適合山坡、平地栽培??膳c果樹間套種,也可與玉米、油菜、小麥等高稈植物間作。以沙質(zhì)土壤種植最佳,重粘土,低洼積水地塊不宜種植。旱半夏以冬季11月至次年春季4月為播種適宜期,播前結(jié)合整地,每667米。施廄肥或堆肥2000千克、過磷酸鈣25千克,翻入土中作基肥,播種時再耕翻1次,然后整細耙平作畦。早半夏主要用塊莖和主芽繁殖。采用塊莖繁殖最好隨挖隨栽種,按行距17~20厘米、株距7~10厘米挖穴,每穴栽2~3個塊莖,每667米。用40~50千克塊莖,蓋土不要過厚,以1~2厘米為宜,覆土后如土壤干旱要及時澆水。采用株芽繁殖的則應(yīng)在夏秋間老葉將要枯萎、葉柄下的株芽已發(fā)育成熟時,采取成熟株芽進行條栽,行株距問塊莖繁殖一樣。
土壤處理,品種選擇,中期管理是關(guān)鍵,畝用種120斤,大貨產(chǎn)量1200以上,每年都在擴種,小貨沒計算過,真心想種可以到實地考察,別人說啥都沒用,真實看到了才會放心
旱半夏喜溫和濕潤氣候,耐寒耐陰,適合山坡、平地栽培??膳c果樹間套種,也可與玉米、油菜、小麥等高稈植物間作。以沙質(zhì)土壤種植最佳,重粘土,低洼積水地塊不宜種植。
旱半夏以冬季11月至次年春季4月為播種適宜期,播前結(jié)合整地,每667米。施廄肥或堆肥2000千克、過磷酸鈣25千克,翻入土中作基肥,播種時再耕翻1次,然后整細耙平作畦。早半夏主要用塊莖和主芽繁殖。采用塊莖繁殖最好隨挖隨栽種,按行距17~20厘米、株距7~10厘米挖穴,每穴栽2~3個塊莖,每667米。用40~50千克塊莖,蓋土不要過厚,以1~2厘米為宜,覆土后如土壤干旱要及時澆水。采用株芽繁殖的則應(yīng)在夏秋間老葉將要枯萎、葉柄下的株芽已發(fā)育成熟時,采取成熟株芽進行條栽,行株距問塊莖繁殖一樣。
畝產(chǎn)量的多少與每畝投入的數(shù)量是有絕對關(guān)系的。經(jīng)驗之談,每畝投入500~700斤種子,產(chǎn)出在1800~2500斤左右。但是種植經(jīng)驗必不可少
近幾年半夏一般畝產(chǎn)量為180~300公斤,按市價每公斤40元計算,畝效益為7200元以上,若是管理得當(dāng),畝產(chǎn)量可達300公斤以上,去掉種子、人工費、水藥費,種植半夏利潤在每畝5500元-9500元之間。
旱半夏形態(tài)特征
半夏為天南星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高15~35cm,塊莖近球形,直徑0.5~3.0cm,基生葉1~4枚,葉出自塊莖頂端,葉柄長5~25cm,葉柄下部有一白色或棕色珠芽,直徑3~8cm,偶見葉片基部亦具一白色或棕色小珠芽,直徑2~4mm.實生苗和珠芽繁殖的幼苗葉片為全緣單葉,卵狀心形,長2~4cm,寬1.5~3cm;成株葉3全裂,裂葉片卵狀橢圓形、披針形至條形,中裂片長3~15cm,寬1~4cm,基部楔形,先端稍尖,全緣或稍具淺波狀,圓齒,兩面光滑無毛,葉脈為羽狀網(wǎng)脈,肉穗花序頂生,花序梗常較葉柄長;佛焰苞綠色,邊緣多見紫綠色,長6~7cm;內(nèi)側(cè)上部常有紫色斑條紋.花單性,花序軸下著生雌花,無花被,有雌蕊20~70個,花柱短,雌雄同株;雄花位于花序軸上部,白色,無被,雄蕊密集成圓筒形,與雌花間隔3~7mm,其間佛焰苞合圍處有一直徑為1mm的小孔,連通上下,花序末端尾狀,伸出佛焰苞,綠色或表紫色,直立,或呈“S”形彎曲.漿果卵狀形,綠色或綠白色,長4~5mm,直徑2~3mm,內(nèi)有種子1枚,橢圓形,灰白色,長2~3mm,寬1.5~3mm,千粒重(鮮)9.88g.花期5~9月,花葶高出于葉,長約30cm,花粉粒球形,無孔溝,電鏡下可見花粉粒表面具刺狀紋飾,刺基部寬,末端銳尖.果期6~10月,漿果多數(shù),成熟時紅色,果內(nèi)有種子1粒。
生長環(huán)境
半夏根淺,喜溫和、濕潤氣候,怕干旱,忌高溫.夏季宜在半陰半陽中生長,畏強光;在陽光直射或水分不足條件下,易發(fā)生倒苗.耐陰,耐寒,塊莖能自然越冬.要求土壤濕潤、肥沃、深厚,土壤含水量在20%~30%、pH值6~7呈中性反應(yīng)的沙質(zhì)壤土較為適宜.一般對土壤要求不嚴,除鹽堿土、礫土、過沙、過粘以及易積水之地不宜種植外,其他土壤基本均可,但以疏松肥沃沙質(zhì)壤土為好.野生于山坡、溪邊陰濕的草叢中或林下。
半夏在我國分布廣,海拔2500米以下都能生長,常見于玉米、小麥地、草坡、田邊和樹林下.朝鮮、日本也有分布.這就意味著半夏對溫度和水分變化有較大的適應(yīng)性,而這種適應(yīng)性正是雜草所必需的先決條件.我國長江流域各省以及東北、華北等地區(qū)均可種植,主產(chǎn)區(qū)為四川、湖北、安徽、江蘇、河南、浙江等地.半夏可與果樹或高桿作物間作。
根據(jù)半夏一年內(nèi)有多次出苗的習(xí)性,有人設(shè)計了春、秋、冬季的播種期試驗.試驗材料用直徑1.5~2cm,重3~5g的半夏作種,小區(qū)播種量為168~189g,小區(qū)面積1m×1m,拉丁方排列,重復(fù)三次.結(jié)果表明,隨半夏在地時間的增長,單位面積產(chǎn)量逐漸增加,冬、春季播種較秋季播種增產(chǎn)。
分布范圍
半夏主要分布于湖北、河南、安徽、山東、四川、甘肅;浙江、湖南、湖北、江蘇、河北、江西、陜西、山西、福建、廣西、貴州、云南亦有分布。
主產(chǎn)于湖北武昌、老河口、襄陽、陽新、天門;河南汝南、靈寶、盧氏、澠池、息縣、淮濱、固始、唐河;安徽懷寧、宣城、寧國、阜南、潁上;山東金鄉(xiāng)、巨野、膠南、五蓮、萊陽;四川遂寧、安岳、萬縣、昭覺、岳池、壁山、隆昌、榮昌、忠縣、營山。
主要價值
半夏味辛,性溫,有毒。歸脾、胃、肺經(jīng)。具有降逆止嘔,溫和中胃,燥濕化痰,消痞散結(jié)的功效。主治痰多咳喘,風(fēng)痰眩暈,痰飲眩悸,痰厥頭痛,嘔吐反胃,胸脘痞悶,梅核氣癥。并生用外治癰腫痰核。姜半夏多用于降逆止嘔;法半夏多用于燥濕化痰。旱半夏為常用中藥,飲片配方和中成藥生產(chǎn)用較大,屬較好的溫寒化痰藥,其它藥很難替代。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zhongyaochangshi/115627.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法半夏、和姜半夏有什么不同?
下一篇: 半夏怎么除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