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大腹皮具有行氣寬中、行水消腫的功效,用于濕阻氣滯、脘腹脹悶、大便不爽、水腫脹滿、腳氣浮腫、小便不利等癥。
古代醫(yī)學(xué)典籍對大腹皮的記載:
1、《本草綱目》:降逆氣,消肌膚中水氣浮腫,腳氣壅逆,瘴瘧痞滿,胎氣惡阻脹悶。
2、《開寶本草》:冷熱氣攻心腹、大腸壅毒,痰膈醋心。并以姜、鹽同煎,入疏氣藥用之,良。
3、《本經(jīng)逢原》:檳榔性沉重,泄有形之積滯;腹皮性輕浮,散無形之滯氣。故痞滿膨脹,水氣浮腫,腳氣壅逆者宜之。
大腹皮,為棕櫚科植物檳榔的干燥果皮。國外主產(chǎn)于印度尼西亞,印度、菲律賓;國內(nèi)廣東、云南、臺灣亦產(chǎn)。含檳榔堿、檳榔次堿、α-兒茶素等。
大腹皮,中藥名。為棕櫚科植物檳榔.的干燥果皮。冬季至次春采收未成熟的果實,煮后干燥,縱剖兩瓣,剝?nèi)」ぃ?xí)稱“大腹皮”;春末至秋初采收成熟果實,煮后干燥,剝?nèi)」?,打松,曬干,?xí)稱“大腹毛”。
拓展資料:
1、大腹皮:略呈橢圓形或長卵形瓢狀,長4~175px,寬2~3.125px,厚0.2~12.5px。外果皮深棕色至近黑色,具不規(guī)則的縱皺紋及隆起的橫紋,頂端有花柱殘痕,基部有果梗及殘存萼片。內(nèi)果皮凹陷,褐色或深棕色,光滑呈硬殼狀。體輕,質(zhì)硬,縱向撕裂后可見中果皮纖維。氣微,味微澀。
2、大腹毛:略呈橢圓形或瓢狀。外果皮多已脫落或殘存。中果皮棕毛狀,黃白色或淡棕色,疏松質(zhì)柔。內(nèi)果皮硬殼狀,黃棕色或棕色,內(nèi)表面光滑,有時縱向破裂。氣微,味淡。
一、大腹皮的功效
1、大腹皮,中藥名。為棕櫚科植物檳榔.的干燥果皮。
2、別名:檳榔皮、大腹毛、茯毛
3、入藥部位:植物的干燥果皮。
4、性味:味辛,性微溫。
5、歸經(jīng):歸脾、胃、大腸、小腸經(jīng)。
6、用法用量:5~l0g。
7、功效:行氣寬中,行水消腫。
二、大腹皮的作用
1、主治:用于濕阻氣滯,脘腹脹悶,大便不爽,水腫脹滿,腳氣浮腫,小便不利。
2、相關(guān)論述:
(1)《本草綱目》:降逆氣,消肌膚中水氣浮腫,腳氣壅逆,瘴瘧痞滿,胎氣惡阻脹悶。
(2)《開寶本草》:冷熱氣攻心腹、大腸壅毒,痰膈醋心。并以姜、鹽同煎,入疏氣藥用之,良。
(3)《本經(jīng)逢原》:檳榔性沉重,泄有形之積滯;腹皮性輕浮,散無形之滯氣。故痞滿膨脹,水氣浮腫,腳氣壅逆者宜之。
1、【使用禁忌】
氣虛體弱者慎服。
2、【功效與作用】
行氣寬中,行水消腫。屬利水滲濕藥下屬分類的利水消腫藥。
百度百科-大腹皮
大腹皮為棕櫚科植物檳榔的干燥果皮。功效主治下氣寬中,行水消腫。用于濕阻氣滯,胸腹脹悶,大便不爽,水腫,腳氣,小便不利。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5-10g;或入丸、散。外用:適量,煎水洗;或研末調(diào)敷。用藥禁忌氣虛體弱者慎服。藥用配伍1.胃腸氣滯,脘腹脹悶,大便不爽。該品辛能行散,主入脾胃經(jīng),能行氣導(dǎo)滯,為寬中利氣之捷藥。治食積氣滯之脘腹痞脹,噯氣吞酸、大便秘結(jié)或瀉而不爽,可與山楂、麥芽、枳實等同用;若治濕阻氣滯之脘腹脹滿,可與藿香、陳皮、厚樸等同用。2.水腫脹滿,腳氣浮腫,小便不利。該品味辛,能開宣肺氣而行水消腫。治療水濕外溢,皮膚水腫,小便不利,可與茯苓皮、五加皮等同用,如五皮飲(《麻科活人全書》);若治腳氣腫痛,二便不通,可與桑白皮、木通、牽牛子等同用。
行氣寬中,利水消腫。主治:
1、胃腸氣滯,脘腹脹悶,大便不爽:本品辛能行散,主入脾胃經(jīng),能行氣導(dǎo)滯,為寬中利氣之捷藥。
2、水腫脹滿,腳氣浮腫,小便不利:本品味辛,能開宣肺氣而行水消腫。
大腹皮,中藥名。為棕櫚科植物檳榔.的干燥果皮。冬季至次春采收未成熟的果實,煮后干燥,縱剖兩瓣,剝?nèi)」?,?xí)稱“大腹皮”;春末至秋初采收成熟果實,煮后干燥,剝?nèi)」?,打松,曬干,?xí)稱“大腹毛”。
炮制方法:
1、大腹皮:取原藥材,除去雜質(zhì),搶水洗凈,干燥松,去硬皮,切段干燥。
2、酒大皮:取黃酒加適量水與凈大腹皮拌勻,曬干。每大腹皮100kg,用灑30kg。
3、姜大腹皮:先將生姜搗爛,加適量水,壓榨取汁,姜渣再加水適量重復(fù)壓榨1次,合并汁液,加入凈大腹皮拌勻,悶潤至姜汁吸盡,置鍋內(nèi)用文火加熱,炒干出,放涼。凈大腹皮100k,用生姜10kg或干姜3kg。
百度百科-大腹皮
功效作用
大腹皮,為棕櫚科植物檳榔的干燥果皮。國外主產(chǎn)于印度尼西亞,印度、菲律賓;國內(nèi)廣東、云南、臺灣亦產(chǎn)。含檳榔堿、檳榔次堿、α-兒茶素等。具有行氣寬中、行水消腫的功效,用于濕阻氣滯、脘腹脹悶、大便不爽、水腫脹滿、腳氣浮腫、小便不利等癥。
1.下氣寬中
大腹皮辛能行散,主入脾胃經(jīng),能行氣導(dǎo)滯,為寬中利氣之捷藥。①用于濕阻腹脹,癥見脘腹脹滿,食少納呆,惡心嘔吐,大便泄瀉,舌苔白膩,與藿香、厚樸等化濕理氣藥同用。②用于妊娠惡阻,癥見惡心嘔吐,神疲嗜臥,倦怠乏力等,與茯苓、半夏、砂仁等降逆止嘔藥同用,本品可降逆止嘔。③用于飲食積滯,由于飲食不節(jié)、胃強脾弱、食傷脾胃,癥見脘腹脹滿,噯腐吞酸,大便不爽等,可與山楂、麥芽等同用。
2.利水消腫
大腹皮味辛,能開宣肺氣而行水消腫,故有利水消腫的功效,①用于腎病性水腫,癥見全身水腫,小便不利,可與茯苓皮、冬瓜皮、姜皮等同用。②用于濕腳氣,可與木瓜、蘇葉、檳榔、荊芥、烏藥、陳皮、蘇子、萊菔子、桑白皮、枳殼、沉香、生姜等同用,如大腹皮散。
大腹皮對身體有益,不僅具有促進腸胃蠕動的功能,還可以促進體內(nèi)蛋白質(zhì)的溶解,
還有刺激胃腸道平滑肌的作用。
建議:大腹皮為棕櫚科植物檳榔的干燥果皮。功效主治下氣寬中,行水消腫。用于濕阻氣滯,胸腹脹悶,大便不爽,水腫,腳氣,小便不利。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5-10g;或入丸、散。外用:適量,煎水洗;或研末調(diào)敷。用藥禁忌氣虛體弱者慎服。藥用配伍1.胃腸氣滯,脘腹脹悶,大便不爽。該品辛能行散,主入脾胃經(jīng),能行氣導(dǎo)滯,為寬中利氣之捷藥。治食積氣滯之脘腹痞脹,噯氣吞酸、大便秘結(jié)或瀉而不爽,可與山楂、麥芽、枳實等同用;若治濕阻氣滯之脘腹脹滿,可與藿香、陳皮、厚樸等同用。2.水腫脹滿,腳氣浮腫,小便不利。該品味辛,能開宣肺氣而行水消腫。治療水濕外溢,皮膚水腫,小便不利,可與茯苓皮、五加皮等同用,如五皮飲(《麻科活人全書》)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zhongyaochangshi/116631.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紅豆和大腹皮泡茶喝能減肥嗎?
下一篇: 大腹皮有什么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