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jīng)常吃蒲公英對身體很有好處。有很好的藥用價(jià)值。
藥用價(jià)值:
蒲公英又稱尿床草,為菊科植物蒲公英.Mazz.、堿地蒲公英.或同屬數(shù)種植物的干燥全草。對于利尿可是有非常好的效果,它具有豐富的胡蘿卜素和C及礦物質(zhì),對消化不良、便秘都有改善的作用,另外葉子還有改善濕疹、舒緩皮膚炎、關(guān)節(jié)不適的凈血功效,根則具有消炎作用,可以治療膽結(jié)石、風(fēng)濕,不過在沒有專業(yè)醫(yī)師指導(dǎo)下還是不要擅自使用為佳,花朵煎成藥汁可以去除去雀斑,可說是非常有用的一種香藥草,新鮮蒲公英要選擇葉片干凈、略帶香氣者,干燥蒲公英則選顏色灰綠、無雜質(zhì)、干燥者。
蒲公英屬菊科屬多年生草本植物。是藥食兼用的植物。據(jù)《本草綱目》記載,它性平味甘微苦,有清熱解毒、消腫散結(jié)及催乳作用,對治療乳腺炎十分有效。無論煎汁口服,還是搗泥外敷,皆有效驗(yàn)。此外,蒲公英還有利尿、緩瀉、退黃疸、利膽等功效,被廣泛應(yīng)用于臨床?!侗静菥V目》有句云:“蒲公英嫩苗可食,生食治感染性疾病尤佳?!薄?a href="/ddjy_99/221.html">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唐本草》、《中藥大辭典》等歷代醫(yī)學(xué)專著均給以高度評價(jià)。
好,可以敗火.|||能吃嗎?理論上來說,是有機(jī)物。應(yīng)該能吃。估計(jì)無害也無利。|||蒲公英蒲公英學(xué)名:la蒲公英英文名:蒲公英拼音名:蒲公英拉丁名:蒲公英科別:菊科蒲公英別名:蒲公草、食用蒲公英、尿床草、西洋蒲公英,鳧公英(《千金方》)、蒲公草、耩褥草(《唐本草》)、仆公英(《千金翼方》)仆公罌(《本草圖經(jīng)》)、地丁(《本草衍義》)、金簪草(《士宿本草》)、孛孛丁菜、黃花苗、黃花郎(《救荒本草》)、鵓鴣英(《庚辛玉冊》)、婆婆丁(《滇南本草》)、白鼓丁(《野菜譜》)、黃花地丁、蒲公丁、真痰草、狗乳草(《綱目》)、奶汁草(《本經(jīng)逢原》)、殘飛墜(《生草藥性備要》)、黃狗頭(《植物名實(shí)圖考》)、卜地蜈蚣、鬼燈籠(《草木便方》)、羊奶奶草(《本草正義》)、雙英卜地(《貴>>民間方藥集》)、黃花草、古古丁(《江蘇植藥志》)、茅蘿卜(《四川中藥志》)、黃花三七(《杭州藥植志》)蒲公英花期-3~8月使用部位-花、葉、莖、根蒲公英介紹蒲公英又稱尿床草,對于利尿可是有非常好的效果,它具有豐富的維生素A和C及礦物質(zhì),對消化不良、便秘都有改善的作用,另外葉子還有改善濕疹、舒緩皮膚炎、關(guān)節(jié)不適的凈血功效,根則具有消炎作用,可以治療膽結(jié)石、風(fēng)濕,不過在沒有專業(yè)醫(yī)師指導(dǎo)下還是不要擅自使用為佳,花朵煎成藥汁可以去除去雀斑,可說是非常有用的一種香藥草,新鮮蒲公英要選擇葉片干凈、略帶香氣者,干燥蒲公英則選顏色灰綠、無雜質(zhì)、干燥者蒲公英植物形態(tài)多年生草本,高10~25cm,含白色乳汁。根深長,單一或分枝,外皮黃棕色。葉根生,排成蓮座狀,狹倒披針形,大頭羽裂或羽裂,裂片三角形,全緣或有數(shù)齒,先端稍鈍或尖,基部漸狹成柄,無毛蔌有蛛絲狀細(xì)軟毛。花莖比葉短或等長,結(jié)果時(shí)伸長,上部密被白色珠絲狀毛。頭狀花序單一,頂生,長約3.5cm;總苞片草質(zhì),綠色,部分淡紅色或紫紅色,先端有或無小角,有白色珠絲狀毛;舌狀花鮮黃色,先端平截,5齒裂,兩性。瘦果倒披針形,土黃色或黃棕色,有縱棱及橫瘤,中產(chǎn)以上的橫瘤有刺狀突起,先端有喙,頂生白色冠毛。花期早春及晚秋。生于路旁、田野、山坡。產(chǎn)于全國各地。蒲公英藥材皺縮卷曲的團(tuán)塊,根圓柱形,多彎曲長3-7cm,棕褐色,根頭部有茸毛,葉破碎,完整葉片為倒披針形,暗灰綠色或綠褐色,邊緣淺裂或具有羽狀缺刻,基部下延成柄狀,下表面主脈明顯,花葶1至數(shù)條,頭狀花序頂生,黃褐色或淡黃白色,有的可見多數(shù)具有白色冠毛的長橢圓形瘦果,氣微,味微苦.藥用部位干燥的全草。性味功能甘,微苦,寒。清熱解毒,消腫散結(jié)。主治上呼吸道感染,眼結(jié)膜炎,流行性腮腺炎,乳腺炎,乳癰腫痛,胃炎,痢疾,肝炎,膽襄炎,急性闌尾炎,泌尿系感染。盆腔炎,癰癤疔瘡。咽炎、急性扁桃體炎.應(yīng)用參考1.流行性腮腺炎,乳腺炎:鮮蒲公英搗爛敷患處。2.慢性骨炎:蒲公英15克,酒釀1食匙,水煎混合飯后服。3.癰癤疔瘡:蒲公英,野菊花,金銀花,地丁草各30克,水煎服?;ㄕZ蒲公英:有著充滿朝氣的黃色花朵,花語是“停不了的愛”。紫蒲公英:呈淡紫色的蒲公英,花語是‘傳說的紫色’,屬性暗。飛箭蒲公英:冠以飛箭之名的蒲公英,花語是‘瞄準(zhǔn)彈珠’,屬性風(fēng)。--蒲公英茶材料:干燥蒲公英75克、水作法:1.將蒲公英洗凈,放入鍋中,加水淹過蒲公英2.大火煮沸后蓋上鍋蓋,小火熬煮一小時(shí)3.濾除茶渣,待涼后即可飲用--蒲公英、公英、鮮公英、黃花地丁。蒲公英中藥配伍:配夏枯草:清熱;配地丁:清熱解毒;配金銀花:消癰化瘍;配決明子:清熱瀉火。蒲公英藥性說明:甘寒清解,苦以開泄,功專解毒消腫,為治乳癰要藥。兼有利濕之功。蒲公英功效:1.清熱解毒可用于熱毒證,尤善清肝熱,治療肝熱目赤腫痛,以及多種感染、化膿性疾病。2.消癰散結(jié)治療熱毒壅結(jié)于肌肉所致的癰腫瘡毒,高熱不退。對乳癰有良效,能解毒散結(jié)通乳,可內(nèi)服或外敷,常配金銀花等同用。另外還可配大黃、丹皮治療腸癰。
蒲公英蒲公英學(xué)名:Taraxacumofficnala蒲公英英文名:Dandelion蒲公英拼音名:Pugongying蒲公英拉丁名:HerbaTaraxaci蒲公英科別:菊科Compositae蒲公英別名:蒲公草、食用蒲公英、尿床草、西洋蒲公英,鳧公英(《千金方》)、蒲公草、耩褥草(《唐本草》)、仆公英(《千金翼方》)仆公罌(《本草圖經(jīng)》)、地丁(《本草衍義》)、金簪草(《士宿本草》)、孛孛丁菜、黃花苗、黃花郎(《救荒本草》)、鵓鴣英(《庚辛玉冊》)、婆婆丁(《滇南本草》)、白鼓丁(《野菜譜》)、黃花地丁、蒲公丁、真痰草、狗乳草(《綱目》)、奶汁草(《本經(jīng)逢原》)、殘飛墜(《生草藥性備要》)、黃狗頭(《植物名實(shí)圖考》)、卜地蜈蚣、鬼燈籠(《草木便方》)、羊奶奶草(《本草正義》)、雙英卜地(《貴>>民間方藥集》)、黃花草、古古丁(《江蘇植藥志》)、茅蘿卜(《四川中藥志》)、黃花三七(《杭州藥植志》)蒲公英花期-3~8月使用部位-花、葉、莖、根蒲公英介紹蒲公英又稱尿床草,對于利尿可是有非常好的效果,它具有豐富的維生素A和C及礦物質(zhì),對消化不良、便秘都有改善的作用,另外葉子還有改善濕疹、舒緩皮膚炎、關(guān)節(jié)不適的凈血功效,根則具有消炎作用,可以治療膽結(jié)石、風(fēng)濕,不過在沒有專業(yè)醫(yī)師指導(dǎo)下還是不要擅自使用為佳,花朵煎成藥汁可以去除去雀斑,可說是非常有用的一種香藥草,新鮮蒲公英要選擇葉片干凈、略帶香氣者,干燥蒲公英則選顏色灰綠、無雜質(zhì)、干燥者蒲公英植物形態(tài)多年生草本,高10~25cm,含白色乳汁。根深長,單一或分枝,外皮黃棕色。葉根生,排成蓮座狀,狹倒披針形,大頭羽裂或羽裂,裂片三角形,全緣或有數(shù)齒,先端稍鈍或尖,基部漸狹成柄,無毛蔌有蛛絲狀細(xì)軟毛?;ㄇo比葉短或等長,結(jié)果時(shí)伸長,上部密被白色珠絲狀毛。頭狀花序單一,頂生,長約3.5cm;總苞片草質(zhì),綠色,部分淡紅色或紫紅色,先端有或無小角,有白色珠絲狀毛;舌狀花鮮黃色,先端平截,5齒裂,兩性。瘦果倒披針形,土黃色或黃棕色,有縱棱及橫瘤,中產(chǎn)以上的橫瘤有刺狀突起,先端有喙,頂生白色冠毛?;ㄆ谠绱杭巴砬铩I诼放?、田野、山坡。產(chǎn)于全國各地。蒲公英藥材皺縮卷曲的團(tuán)塊,根圓柱形,多彎曲長3-7cm,棕褐色,根頭部有茸毛,葉破碎,完整葉片為倒披針形,暗灰綠色或綠褐色,邊緣淺裂或具有羽狀缺刻,基部下延成柄狀,下表面主脈明顯,花葶1至數(shù)條,頭狀花序頂生,黃褐色或淡黃白色,有的可見多數(shù)具有白色冠毛的長橢圓形瘦果,氣微,味微苦.藥用部位干燥的全草。性味功能甘,微苦,寒。清熱解毒,消腫散結(jié)。主治上呼吸道感染,眼結(jié)膜炎,流行性腮腺炎,乳腺炎,乳癰腫痛,胃炎,痢疾,肝炎,膽襄炎,急性闌尾炎,泌尿系感染。盆腔炎,癰癤疔瘡。咽炎、急性扁桃體炎.應(yīng)用參考1.流行性腮腺炎,乳腺炎:鮮蒲公英搗爛敷患處。2.慢性骨炎:蒲公英15克,酒釀1食匙,水煎混合飯后服。3.癰癤疔瘡:蒲公英,野菊花,金銀花,地丁草各30克,水煎服?;ㄕZ蒲公英:有著充滿朝氣的黃色花朵,花語是“停不了的愛”。紫蒲公英:呈淡紫色的蒲公英,花語是‘傳說的紫色’,屬性暗。飛箭蒲公英:冠以飛箭之名的蒲公英,花語是‘瞄準(zhǔn)彈珠’,屬性風(fēng)。----------------------------------蒲公英茶材料:干燥蒲公英75克、水1000cc作法:1.將蒲公英洗凈,放入鍋中,加水淹過蒲公英2.大火煮沸后蓋上鍋蓋,小火熬煮一小時(shí)3.濾除茶渣,待涼后即可飲用----------------------------------蒲公英、公英、鮮公英、黃花地丁。蒲公英中藥配伍:配夏枯草:清熱;配地?。呵鍩峤舛?配金銀花:消癰化瘍;配決明子:清熱瀉火。蒲公英藥性說明:甘寒清解,苦以開泄,功專解毒消腫,為治乳癰要藥。兼有利濕之功。蒲公英功效:1.清熱解毒可用于熱毒證,尤善清肝熱,治療肝熱目赤腫痛,以及多種感染、化膿性疾病。2.消癰散結(jié)治療熱毒壅結(jié)于肌肉所致的癰腫瘡毒,高熱不退。對乳癰有良效,能解毒散結(jié)通乳,可內(nèi)服或外敷,常配金銀花等同用。另外還可配大黃、丹皮治療腸癰。蒲公英用途:1,清熱解毒,消腫散結(jié):主治熱毒瘡癰。a.實(shí)火熱毒上攻,目赤咽腫,口舌生瘡。b.熱毒瘡瘍,乳癰腫痛,疔毒內(nèi)攻。c.肺癰咳吐膿血,腸癰腹痛發(fā)熱。2,利濕:可治熱淋澀痛,及濕熱發(fā)黃。蒲公英主治:治急性乳腺炎,淋巴腺炎,瘰癘,疔毒瘡腫,急性結(jié)膜炎,感冒發(fā)熱,急性扁桃體炎,急性支氣管炎、胃炎,肝炎,膽囊炎,尿路感染。蒲公英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0.3~l兩(大劑2兩);搗汁或入散劑。外用:搗敷。蒲公英臨床應(yīng)用:1.用于燒傷合并感染:以鮮蒲公英搗爛,加入少許75%酒精調(diào)敷患處。(《中西醫(yī)結(jié)合雜志》1987;(5):301)2.治療胃痛:蒲公英20~30g,丹參25~30g,白芍15~30g,甘草10~30g,日1劑水煎服,1個(gè)月為1療程。(《上海中醫(yī)藥雜志》1984(2):33)3.治療急性膽道感染:蒲公英30g,柴胡10g,郁金12g,川楝6g,刺針草30g。水煎服。(《新編常用中草藥手冊》第33頁)4.治療腮腺炎:以鮮蒲公英30g搗碎,加入1個(gè)雞蛋清中攪勻,加冰糖適量,搗成糊狀,外敷患處。日換藥1次。(《中藥現(xiàn)代臨床應(yīng)用手冊》1993;12)1.急性熱病、上呼吸道感染、扁桃體炎等:蒲公英、大青葉、板藍(lán)根、金銀花各12g,水煎服。2.乳腺炎、闌尾炎、瘡癤療腫:蒲公英、金銀花、連翹各15g,山甲、當(dāng)歸、赤芍各10g,水煎服,或單用其鮮品搗爛局部外敷。3.目赤紅腫:蒲公英30g,黃芩10g,水煎,熏洗患眼。4.尿路感染:蒲公英30g,萆解、生蒲黃、木通、車前子各10g,水煎服。注意事項(xiàng):陽虛外寒、脾胃虛弱者忌用。1.用量過大常規(guī)用量煎服后,偶見有胃腸道反應(yīng),如惡心、嘔吐、腹部不適及輕度泄瀉。大劑量(30g/kg)灌服煎劑3天,可見實(shí)驗(yàn)兔子肝細(xì)胞及腎小管上皮細(xì)胞輕度濁腫,腎小管變窄,其它無明顯改變。小鼠和兔亞急性毒性試驗(yàn),尿中可出現(xiàn)少量管型,腎小管上皮細(xì)胞濁腫。2.過敏反應(yīng)服用蒲公英煎劑、蒲公英酒浸劑后,個(gè)別人會(huì)出現(xiàn)蕁麻疹、全身瘙癢等過敏反應(yīng)。蒲公英注射劑靜脈滴注后,亦偶有寒戰(zhàn)、面色蒼白、青紫或精神癥狀。3.藥不對證主要是寒熱不分,不加辨證而濫用蒲公英治療各種感染。臨床上所見的感染多數(shù)為熱證,用蒲公英一般不會(huì)有不良反應(yīng)。但少數(shù)感染屬于陰寒證,無熱象,病程多較長,病人體質(zhì)虛弱。筆者普見有人用大劑量蒲公英治療陰寒證,結(jié)果病人出現(xiàn)食欲減退、倦怠、疲乏、出虛汗、面色蒼白。感染灶并無好轉(zhuǎn)之象。將蒲公英清熱解毒的作用簡單地看成能抗菌消炎而加以濫用,會(huì)產(chǎn)生不良反應(yīng)。:為菊科多年生草木植物蒲公英TaraxacummongolicumHand-Mazz的全草。蒲公英產(chǎn)地分布:全國大部地區(qū)均有分布。蒲公英化學(xué)成分:蒲公英全草含蒲公英甾醇(Taraxasterol)、膽堿(Choline)、菊糖(Inulin)和果膠(Pectin)等。同屬植物藥用蒲公英(Taraxacumofficinale)的根中含蒲公英醇(Taraxol)、蒲公英賽醇(Taraxerol)、φ-蒲公英甾醇、蒲公英甾醇、β-香樹脂醇(βAmyrin)、豆甾醇(Stig-masterol)、β-谷甾醇(β-Sitosterol)、膽堿、有機(jī)酸、果糖、蔗糖、葡萄糖、葡萄糖甙以及樹脂、橡膠等。葉含葉黃索(Lutein)、蝴蝶梅黃索(Violaxanthin)、葉綠醌(Plastoquinone)、維生素C50~70毫克/100克和維生素D5~9毫克/100克?;ㄖ泻浇疖嚩?Arnidiol)、葉黃素和毛莨黃索(Flavoxanthin)?;ǚ壑泻?谷甾醇、5α-豆甾-7-烯-3β-醇(5α-Stigmast-7-en-3β-ol)、葉酸(Folicacid)和維生素C。綠色花萼中含葉綠醌?;ㄇo中含β-谷甾醇和β-香樹脂醇。又本品含考邁斯托醇(Coumestrol)、核黃素1.43微克/克和胡蘿卜素7.7~8.8%。全草含蒲公英甾醇(taraxasterol)、蒲公英素(taraxo-cerin)、蒲公英苦素(taraxicin)、菊糖、果膠及膽堿等。蒲公英制劑:對金黃色葡萄球菌和溶血性鏈球菌有較強(qiáng)殺滅作用;對肺炎雙球菌、腦膜炎球菌、白喉?xiàng)U菌、綠膿桿菌、變形桿菌、痢疾桿菌、傷寒桿菌及卡他球菌等亦有一定殺滅作用;對某些病毒,真菌以及鉤端螺旋體也有抑制作用。此外,尚有利膽、利尿及苦味健胃、輕度瀉下等作用。蒲公英采收:春、夏開花前或剛開花時(shí)連根挖取,除凈泥土,曬干。加工炮制:揀去雜質(zhì),洗凈泥土,切段,曬干。原藥揀凈,搶水洗去泥屑,撈出攤開晾干,切1-1.5mm段片,曬干,篩去灰屑。蒲公英儲(chǔ)藏:放箱內(nèi)或其他容器內(nèi),置干燥處,防霉蛀。考證:出自《唐本草》;①《唐本草》:“蒲公英,葉似苦苣,花黃,斷有白汁,人皆啖之。”②《綱目》:“地丁,江之南北頗多,他處亦有之,嶺南絕無。小科布地,四散而生。莖葉花絮并如苦苣,但小耳,嫩苗可食?!雹邸侗静菪戮帯罚骸捌压⒓甯啵葎儆谏?。煎冒之法,每次須百斤,石臼內(nèi)搗爛,鐵鍋內(nèi)用水煎之。一鍋水煎至七分,盛于布袋之內(nèi),瀝取清汁;每大鍋可煮力‘斤,十次煮完,俱取清計(jì),入于大鍋內(nèi),再煎至濃汁;然后取入砂瓶內(nèi)盛之,再用重湯煮之,侯其汁如蜜,將汁傾在盆內(nèi),用中皮膏化開入之,攪均勻?yàn)橹?,曬之自干矣。大約濃汁一廳,人中皮膏一兩,便可成膏而切片矣。一百斤蒲公英可取膏七斤,存之藥籠中,以治瘡毒火毒最妙。凡前藥內(nèi)該用草一兩者,止消用二錢,最簡妙法也。無鮮草可用干草,干則不必百斤,三十斤便可熬膏取七斤也?!?/p>
蒲公英
蒲公英學(xué)名:la
蒲公英英文名:
蒲公英拼音名:
蒲公英拉丁名:
蒲公英科別:菊科
蒲公英別名:蒲公草、食用蒲公英、尿床草、西洋蒲公英,鳧公英(《千金方》)、蒲公草、耩褥草(《唐本草》)、仆公英(《千金翼方》)仆公罌(《本草圖經(jīng)》)、地丁(《本草衍義》)、金簪草(《士宿本草》)、孛孛丁菜、黃花苗、黃花郎(《救荒本草》)、鵓鴣英(《庚辛玉冊》)、婆婆丁(《滇南本草》)、白鼓丁(《野菜譜》)、黃花地丁、蒲公丁、真痰草、狗乳草(《綱目》)、奶汁草(《本經(jīng)逢原》)、殘飛墜(《生草藥性備要》)、黃狗頭(《植物名實(shí)圖考》)、卜地蜈蚣、鬼燈籠(《草木便方》)、羊奶奶草(《本草正義》)、雙英卜地(《貴>>民間方藥集》)、黃花草、古古丁(《江蘇植藥志》)、茅蘿卜(《四川中藥志》)、黃花三七(《杭州藥植志》)
蒲公英花期-3~8月
使用部位-花、葉、莖、根
蒲公英介紹
蒲公英又稱尿床草,對于利尿可是有非常好的效果,它具有豐富的維生素A和C及礦物質(zhì),對消化不良、便秘都有改善的作用,另外葉子還有改善濕疹、舒緩皮膚炎、關(guān)節(jié)不適的凈血功效,根則具有消炎作用,可以治療膽結(jié)石、風(fēng)濕,不過在沒有專業(yè)醫(yī)師指導(dǎo)下還是不要擅自使用為佳,花朵煎成藥汁可以去除去雀斑,可說是非常有用的一種香藥草,新鮮蒲公英要選擇葉片干凈、略帶香氣者,干燥蒲公英則選顏色灰綠、無雜質(zhì)、干燥者
蒲公英植物形態(tài)
多年生草本,高10~25cm,含白色乳汁。根深長,單一或分枝,外皮黃棕色。葉根生,排成蓮座狀,狹倒披針形,大頭羽裂或羽裂,裂片三角形,全緣或有數(shù)齒,先端稍鈍或尖,基部漸狹成柄,無毛蔌有蛛絲狀細(xì)軟毛?;ㄇo比葉短或等長,結(jié)果時(shí)伸長,上部密被白色珠絲狀毛。頭狀花序單一,頂生,長約3.5cm;總苞片草質(zhì),綠色,部分淡紅色或紫紅色,先端有或無小角,有白色珠絲狀毛;舌狀花鮮黃色,先端平截,5齒裂,兩性。瘦果倒披針形,土黃色或黃棕色,有縱棱及橫瘤,中產(chǎn)以上的橫瘤有刺狀突起,先端有喙,頂生白色冠毛?;ㄆ谠绱杭巴砬铩I诼放?、田野、山坡。產(chǎn)于全國各地。
蒲公英藥材
皺縮卷曲的團(tuán)塊,根圓柱形,多彎曲長3-7cm,棕褐色,根頭部有茸毛,葉破碎,完整葉片為倒披針形,暗灰綠色或綠褐色,邊緣淺裂或具有羽狀缺刻,基部下延成柄狀,下表面主脈明顯,花葶1至數(shù)條,頭狀花序頂生,黃褐色或淡黃白色,有的可見多數(shù)具有白色冠毛的長橢圓形瘦果,氣微,味微苦.
藥用部位干燥的全草。
性味功能甘,微苦,寒。清熱解毒,消腫散結(jié)。
主治
上呼吸道感染,眼結(jié)膜炎,流行性腮腺炎,乳腺炎,乳癰腫痛,胃炎,痢疾,肝炎,膽襄炎,急性闌尾炎,泌尿系感染。盆腔炎,癰癤疔瘡。咽炎、急性扁桃體炎.
應(yīng)用參考
1.流行性腮腺炎,乳腺炎:鮮蒲公英搗爛敷患處。2.慢性骨炎:蒲公英15克,酒釀1食匙,水煎混合飯后服。3.癰癤疔瘡:蒲公英,野菊花,金銀花,地丁草各30克,水煎服。
花語
蒲公英:有著充滿朝氣的黃色花朵,花語是“停不了的愛”。
紫蒲公英:呈淡紫色的蒲公英,花語是‘傳說的紫色’,屬性暗。
飛箭蒲公英:冠以飛箭之名的蒲公英,花語是‘瞄準(zhǔn)彈珠’,屬性風(fēng)。
--
蒲公英茶
材料:
干燥蒲公英75克、水
作法:
1.將蒲公英洗凈,放入鍋中,加水淹過蒲公英
2.大火煮沸后蓋上鍋蓋,小火熬煮一小時(shí)
3.濾除茶渣,待涼后即可飲用
--
蒲公英、公英、鮮公英、黃花地丁。
蒲公英中藥配伍:
配夏枯草:清熱;配地?。呵鍩峤舛?;配金銀花:消癰化瘍;配決明子:清熱瀉火。
蒲公英藥性說明:
甘寒清解,苦以開泄,功專解毒消腫,為治乳癰要藥。兼有利濕之功。
蒲公英功效:
1.清熱解毒可用于熱毒證,尤善清肝熱,治療肝熱目赤腫痛,以及多種感染、化膿性疾病。2.消癰散結(jié)治療熱毒壅結(jié)于肌肉所致的癰腫瘡毒,高熱不退。對乳癰有良效,能解毒散結(jié)通乳,可內(nèi)服或外敷,常配金銀花等同用。另外還可配大黃、丹皮治療腸癰。
蒲公英用途:
1,清熱解毒,消腫散結(jié):主治熱毒瘡癰。a.實(shí)火熱毒上攻,目赤咽腫,口舌生瘡。b.熱毒瘡瘍,乳癰腫痛,疔毒內(nèi)攻。c.肺癰咳吐膿血,腸癰腹痛發(fā)熱。2,利濕:可治熱淋澀痛,及濕熱發(fā)黃。
蒲公英主治:
治急性乳腺炎,淋巴腺炎,瘰癘,疔毒瘡腫,急性結(jié)膜炎,感冒發(fā)熱,急性扁桃體炎,急性支氣管炎、胃炎,肝炎,膽囊炎,尿路感染。
蒲公英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煎湯,0.3~l兩(大劑2兩);搗汁或入散劑。外用:搗敷。
蒲公英臨床應(yīng)用:
1.用于燒傷合并感染:以鮮蒲公英搗爛,加入少許75%酒精調(diào)敷患處。(《中西醫(yī)結(jié)合雜志》1987;(5):301)2.治療胃痛:蒲公英20~30g,丹參25~30g,白芍15~30g,甘草10~30g,日1劑水煎服,1個(gè)月為1療程。(《上海中醫(yī)藥雜志》1984(2):33)3.治療急性膽道感染:蒲公英30g,柴胡10g,郁金12g,川楝6g,刺針草30g。水煎服。(《新編常用中草藥手冊》第33頁)4.治療腮腺炎:以鮮蒲公英30g搗碎,加入1個(gè)雞蛋清中攪勻,加冰糖適量,搗成糊狀,外敷患處。日換藥1次。(《中藥現(xiàn)代臨床應(yīng)用手冊》1993;12)1.急性熱病、上呼吸道感染、扁桃體炎等:蒲公英、大青葉、板藍(lán)根、金銀花各12g,水煎服。2.乳腺炎、闌尾炎、瘡癤療腫:蒲公英、金銀花、連翹各15g,山甲、當(dāng)歸、赤芍各10g,水煎服,或單用其鮮品搗爛局部外敷。3.目赤紅腫:蒲公英30g,黃芩10g,水煎,熏洗患眼。4.尿路感染:蒲公英30g,萆解、生蒲黃、木通、車前子各10g,水煎服。
注意事項(xiàng):
陽虛外寒、脾胃虛弱者忌用。1.用量過大常規(guī)用量煎服后,偶見有胃腸道反應(yīng),如惡心、嘔吐、腹部不適及輕度泄瀉。大劑量(30g/kg)灌服煎劑3天,可見實(shí)驗(yàn)兔子肝細(xì)胞及腎小管上皮細(xì)胞輕度濁腫,腎小管變窄,其它無明顯改變。小鼠和兔亞急性毒性試驗(yàn),尿中可出現(xiàn)少量管型,腎小管上皮細(xì)胞濁腫。2.過敏反應(yīng)服用蒲公英煎劑、蒲公英酒浸劑后,個(gè)別人會(huì)出現(xiàn)蕁麻疹、全身瘙癢等過敏反應(yīng)。蒲公英注射劑靜脈滴注后,亦偶有寒戰(zhàn)、面色蒼白、青紫或精神癥狀。3.藥不對證主要是寒熱不分,不加辨證而濫用蒲公英治療各種感染。臨床上所見的感染多數(shù)為熱證,用蒲公英一般不會(huì)有不良反應(yīng)。但少數(shù)感染屬于陰寒證,無熱象,病程多較長,病人體質(zhì)虛弱。筆者普見有人用大劑量蒲公英治療陰寒證,結(jié)果病人出現(xiàn)食欲減退、倦怠、疲乏、出虛汗、面色蒼白。感染灶并無好轉(zhuǎn)之象。將蒲公英清熱解毒的作用簡單地看成能抗菌消炎而加以濫用,會(huì)產(chǎn)生不良反應(yīng)。
:
為菊科多年生草木植物蒲公英—Mazz的全草。
蒲公英產(chǎn)地分布:
全國大部地區(qū)均有分布。
蒲公英化學(xué)成分:
蒲公英全草含蒲公英甾醇()、膽堿()、菊糖()和果膠()等。同屬植物藥用蒲公英(ale)的根中含蒲公英醇()、蒲公英賽醇()、φ-蒲公英甾醇、蒲公英甾醇、β-香樹脂醇(β)、豆甾醇()、β-谷甾醇(β)、膽堿、有機(jī)酸、果糖、蔗糖、葡萄糖、葡萄糖甙以及樹脂、橡膠等。葉含葉黃索()、蝴蝶梅黃索()、葉綠醌()、維生素C50~70毫克/100克和維生素D5~9毫克/100克?;ㄖ泻浇疖嚩?)、葉黃素和毛莨黃索()。花粉中含β-谷甾醇、5α-豆甾-7-烯-3β-醇(5αβ-ol)、葉酸()和維生素C。綠色花萼中含葉綠醌?;ㄇo中含β-谷甾醇和β-香樹脂醇。又本品含考邁斯托醇()、核黃素1.43微克/克和胡蘿卜素7.7~8.8%。全草含蒲公英甾醇()、蒲公英素()、蒲公英苦素()、菊糖、果膠及膽堿等。
蒲公英制劑:
對金黃色葡萄球菌和溶血性鏈球菌有較強(qiáng)殺滅作用;對肺炎雙球菌、腦膜炎球菌、白喉?xiàng)U菌、綠膿桿菌、變形桿菌、痢疾桿菌、傷寒桿菌及卡他球菌等亦有一定殺滅作用;對某些病毒,真菌以及鉤端螺旋體也有抑制作用。此外,尚有利膽、利尿及苦味健胃、輕度瀉下等作用。
蒲公英采收:
春、夏開花前或剛開花時(shí)連根挖取,除凈泥土,曬干。
加工炮制:
揀去雜質(zhì),洗凈泥土,切段,曬干。原藥揀凈,搶水洗去泥屑,撈出攤開晾干,切1-1.5mm段片,曬干,篩去灰屑。
蒲公英儲(chǔ)藏:
放箱內(nèi)或其他容器內(nèi),置干燥處,防霉蛀。
考證:
出自《唐本草》;①《唐本草》:“蒲公英,葉似苦苣,花黃,斷有白汁,人皆啖之?!雹凇毒V目》:“地丁,江之南北頗多,他處亦有之,嶺南絕無。小科布地,四散而生。莖葉花絮并如苦苣,但小耳,嫩苗可食?!雹邸侗静菪戮帯罚骸捌压⒓甯?,尤勝于生用。煎冒之法,每次須百斤,石臼內(nèi)搗爛,鐵鍋內(nèi)用水煎之。一鍋水煎至七分,盛于布袋之內(nèi),瀝取清汁;每大鍋可煮力‘斤,十次煮完,俱取清計(jì),入于大鍋內(nèi),再煎至濃汁;然后取入砂瓶內(nèi)盛之,再用重湯煮之,侯其汁如蜜,將汁傾在盆內(nèi),用中皮膏化開入之,攪均勻?yàn)橹瑫裰愿梢?。大約濃汁一廳,人中皮膏一兩,便可成膏而切片矣。一百斤蒲公英可取膏七斤,存之藥籠中,以治瘡毒火毒最妙。凡前藥內(nèi)該用草一兩者,止消用二錢,最簡妙法也。無鮮草可用干草,干則不必百斤,三十斤便可熬膏取七斤也。”
能吃嗎?理論上來說,是有機(jī)物。應(yīng)該能吃。估計(jì)無害也無利。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zhongyaochangshi/118084.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hù)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shí)真實(shí)出處,未能及時(shí)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huì)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cuò)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shí),我們會(huì)第一時(shí)間予以刪除,并同時(shí)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孕婦可以吃蒲公英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