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麻半兩,共研為末
,加生蔥白三至七根
,同研煎湯,調(diào)五苓散末服下
。一天服一次
。【臨床應(yīng)用】①治療嵌閉性小腸疝茴香3~5錢(小兒酌減)
,用開水沖湯
,乘熱頓服,如15~30分鐘后尚未見效
,同量再服1次
。或成人每次1~2錢
,小兒每次5分左右
,用開水沖服,間隔10分鐘后
,同量再服1次
。服后仰臥40分鐘,下肢并攏
,膝關(guān)節(jié)半屈曲
。一般半小時左右可見嵌頓內(nèi)容自行復(fù)位,疼痛消失
。若1小時左右仍不見嵌頓緩解
,須立即考慮手術(shù)治療。曾治療嵌閉2小時至3日的患者26例
,治愈22例
,無效4例(其中3例是大網(wǎng)膜嵌頓
,1例是腸壁壞死)。據(jù)臨床觀察
,本品治療嵌頓疝
,發(fā)病時間愈短,效果愈好;如嵌頓時間較久
,有壞死
、穿孔可能,則不宜輕易應(yīng)用;如系大網(wǎng)膜嵌頓
,則必須考慮手術(shù)治療
。②治療鞘膜積液和陰囊象皮腫取本品5錢、食鹽1.5錢同炒焦
,研為細(xì)末
。打入青殼鴨蛋1~2只同煎為餅,臨睡前用溫米酒送服
。連服四日為一療程
,間隔2~5日,再服第二療程
。如有必要可續(xù)服數(shù)療程
。64例鞘膜積液患者,經(jīng)1~6個療程治療
,治愈59例,進(jìn)步1例
,無效4例
。陰囊象皮腫患者,多數(shù)須經(jīng)四個療程始能見效;除陰囊堅硬如石無效外
,一般療效尚佳
,且無不良反應(yīng)?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久艺撌觥竣佟侗静輩R言》:"蘹香
,溫中快氣之藥也。方龍?zhí)对?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此藥辛香發(fā)散
。甘平和胃,故《唐本草》善主一切諸氣
,如心腹冷氣
、暴疼心氣、嘔逆胃氣
、腰腎虛氣寒濕腳氣
、小腹弦氣
、膀胱水氣、陰頹疝氣
、陰汗?jié)駳?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陰子冷氣、陰腫水氣
、陰脹滯氣
。其溫中散寒,立行諸氣
,乃小腹少腹至陰之分之要品也
。倘胃、腎多火
,得熱即嘔
,得熱即痛,得熱即脹諸證
,與陽道數(shù)舉
、精滑夢遺者,宜斟酌用也
。"②《本草述》:"按茴香之主治在疝證
,世醫(yī)漫謂頹疝有濕熱不宜用,殊不知疝之初起
,皆由于寒水之郁
。而氣化不宣,乃有濕
,由濕郁不化
,乃有熱,是初起之疝
,固即宜用之矣
。至濕郁不化而為熱,雖曰宜酌
,然熱之成者
,因于濕也,濕之為病者
,由于陽虛也
,就外淫而論,固未有不因于寒以郁熱者;即不因于外受
,亦必由腎中之陽虛
,乃致陰不得化而邪盛,令陰中之陽轉(zhuǎn)郁
,遂病于肝以為疝也
。試參滑壽及杜名醫(yī)之治案
,俱用楝實、茴香
,蓋別有利濕熱之味以助其奏功
,斷不能舍此溫散的劑能致火于水者,俾正入膀胱寒水之經(jīng)以責(zé)效也
。至于專屬小腹
,或膀胱,非病于疝者
,則此二腑若因熱以為患
,又能不切切致慎乎哉?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蛟?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此味所療,如腰痛
、泄瀉
、積聚;虛勞腹痛種種諸證,亦藉其致火于水
,以益腎中之元陽乎?曰
,諸證投此味,或輔或使
,種種不離前義
,然不如治疝之專而且多者,以其為功于寒水之經(jīng)有最切耳
,第與附子補陽除濕之義
,各有攸當(dāng)也,須細(xì)審之
。""大抵此味之治,切于寒者或虛寒者
,若小腸
、膀胱并胃腑之證患于熱者,投之反增其疾也
。"③《醫(yī)林纂要》:"茴香
,大補命門,而升達(dá)于膻中之上
,命門火固
,則脾胃能化水谷而氣血生,諸寒皆散矣
。肝膽亦行命門之火
,肝木氣行
,則水濕不留,虛風(fēng)不作
,故其功亞于附子
,但力稍緩耳。"④《本經(jīng)續(xù)疏》:"覆香子
,唐人始筆之書
,而《千金方》于霍亂僅一二用,于諸瘺則不用
?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锻馀_秘要方》于諸瘺嘗一二用,于霍亂則不用
。自《日華子》著其有治干濕腳氣
,腎勞頹疝、陰痛
、開胃下氣之功
,后之人遂一以為治疝之劑,非特忘其能主諸瘺
、霍亂
,并所謂干濕腳氣、腎勞陰痛
,胥弁髦置之矣
。其味辛氣平,不剛不燥
,伸其固有之陽
,開其障蔽之氣,行于下而不冒于上
。試思腳氣
、頹疝、陰疼
,有一病在腎之上否?曰
,腎勞者,明腎因勞而陽不伸
,因陽不伸而濁氣遏之
,遂使清氣不能周于下也。疝病非一
,有寒疝
,有頹疝,寒疝者寒勝,頹疝者氣勝;寒疝病于少腹
,頹疝病于睪丸
。茲曰腎勞頹疝,亦可知其疝之非因寒而為腹中疞痛者矣
。開胃下氣者
,緣其氣之平而芳,味之辛后有甘也
。于此更可見諸瘺之升不能升
,降不能降,與霍亂之過于升并過于降為一體
,其用蘹香可愈
,均以其能開胃下氣,而諸氣自條達(dá)升降合度耳
。"
小茴香又名懷香
。雙子葉植物綱,傘形科植物
,多年生草本
。作一、二年生栽培
。全株具有強烈芳香
,表面有白粉。葉羽狀分裂
,裂片線形
。夏季開黃色花,復(fù)傘形花序
。果橢圓形
,黃綠色。性喜溫暖
,適于砂壤土生長
;忌在粘土及過濕之地栽種。春秋均可播種或春季分株繁殖
。原產(chǎn)地中海地區(qū)
,我國各地普遍栽培。嫩莖
、葉作蔬菜。果實作香料
;中醫(yī)學(xué)上入藥
,性溫,味辛,功能溫肝腎
,暖胃氣
、散塞結(jié),主治院腹肝滿
、寒疝腹痛等癥
。我州各地均有栽培,但未形成規(guī)模
,在建立加工外銷體系的基礎(chǔ)上開發(fā)茴香具有較大前景
。
茴香共分兩種:一種是大茴香,就是我們做調(diào)料用的八角
,它的果實也可以做香料
,主要在兩廣、福建
、臺灣等地人工栽培
。再有一種就是小茴香,它是以果實為香料
、莖葉為食用器官的一種蔬菜
。茴香喜冷涼,適應(yīng)性較強
。我國北方主要春秋兩季栽培
。(露地栽培)春播:3月下-4月上旬,5月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