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樸是木蘭科植物厚樸或凹葉厚樸的干燥干皮、根皮以及枝皮。我國境內(nèi)主要分布在四川、湖北等地區(qū),一般在每年的春夏相交之際將其皮剝?nèi)~@得,厚樸不同部位的皮炮制方法不同,其中根部及分支的皮只需陰干即可,而主干部的皮剝?nèi)『笮璺旁诜兴锩嫔晕⑺蠛笤賹⑵涠逊旁陉幇党睗裉帯鞍l(fā)汗”處理,直到其內(nèi)表面變成紫褐色或者棕褐色時,進(jìn)一步蒸煮,其便會卷成筒狀如上圖所示,后續(xù)進(jìn)一步干燥,便可使用。另有厚樸經(jīng)姜汁浸泡處理形成“姜厚樸”,其燥濕健脾之力較強(qiáng)。
厚樸又名川樸、紫油厚樸,為木蘭科植物厚樸或凹葉厚樸的根皮及樹皮。主產(chǎn)于四川、湖北、浙江、貴州等地。常生用或姜汁制用。
一、厚樸的功效:
厚樸味苦辛,性溫。歸脾、胃、肺、大腸經(jīng)。功效能行氣,燥濕,消積,平喘。被譽(yù)為“行氣消脹之要藥”、“消除脹滿之要藥”;張錫純言其為“溫中下氣之要藥”。
現(xiàn)代常用于濕滯傷中,脘痞吐瀉,食積氣滯,腹脹便秘,痰飲喘咳等證的治療。
名家名著摘要:
《本經(jīng)》:“主中風(fēng)傷寒頭痛,寒熱驚氣,血痹死肌,去三蟲?!?/p>
《別錄》:“消痰下氣,療霍亂及腹痛脹滿?!?/p>
《本草匯言》:“厚樸,寬中化滯,平胃氣之藥也。凡氣滯于中,郁而不散,食積于胃,羈而不行,或濕郁積而不去,濕痰聚而不清,用厚樸之溫,可以燥濕,辛可以清痰,苦可以下氣也。”
《長沙藥解》:“降沖逆而止嗽,破壅阻而定喘,善止疼痛,最消脹滿?!?/p>
《本草備要》:“苦降能瀉實(shí)滿,辛溫能散濕滿。平胃調(diào)中,消痰化食,厚腸胃,行結(jié)水,破宿血,殺臟蟲。治反胃嘔逆,喘咳瀉痢,冷痛霍亂?!?/p>
張元素言:“能治腹脹。若元?dú)馓撊?,雖腹脹宜斟酌用之,寒脹是也。大熱藥中兼用,結(jié)者散之,乃神藥也?!?/p>
張錫純言:“治胃氣上逆,惡心嘔吐,胃氣郁結(jié)脹滿疼痛。”
二、厚樸的配伍應(yīng)用:
1.用于濕阻、食積、氣滯而致脾胃不和,脘腹脹滿。厚樸苦燥辛散,溫能祛寒,長于行氣、燥濕、消積。凡濕阻、食積、氣滯所致的脘腹脹滿均適用,以治實(shí)脹為主。
《斗門方》治心腹脹滿,單用姜汁制厚樸為末,陳米飲送服。
治濕阻中焦證,見脘腹脹滿,不思飲食,口淡無味,惡心嘔吐,噯腐吞酸,肢體沉重,怠惰嗜臥,常多自利,舌苔白膩而厚,脈緩等,最常配伍蒼術(shù)、陳皮、甘草,即平胃散。此方現(xiàn)代常用于各種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腸潰瘍、消化道功能紊亂等屬濕滯脾胃者,療效顯著。
《衍義》:“平胃散中用之最調(diào)中,至今盛行,即能溫脾胃,又能走冷氣?!?/p>
若治積滯便秘,常配伍大黃、枳實(shí)等,即大、小承氣湯。若治虛寒脹滿,則可配伍人參、甘草等益氣、溫中之方中,佐以厚樸,寓攻于補(bǔ),補(bǔ)而不滯,實(shí)為良法。
《藥類法象》:“能治腹脹,若虛弱者雖腹脹宜斟酌用之。寒脹是大熱藥中兼用?!?/p>
《珍珠囊》:“去腹脹,厚腸胃。”
2.用于咳嗽氣喘痰多者。厚樸能下肺氣、消痰涎而平咳喘。若表邪未解、下之微喘(痰少咳喘),可配伍杏仁加入桂枝湯內(nèi),即桂枝加厚樸杏子湯。若痰涎壅盛、上盛下虛之咳喘(痰多咳喘),常配伍蘇子、半夏、前胡等,即蘇子降氣湯。
3.其他配伍應(yīng)用。
王好古言:“《別錄》言厚樸溫中益氣,消痰下氣。果泄氣乎?益氣乎(到底是泄氣還是補(bǔ)氣呢)?蓋與枳實(shí)、大黃同用,則瀉實(shí)滿,所謂消痰下氣是也(即承氣湯);與橘皮、蒼術(shù)同用,則除濕滿,所謂溫中益氣是也(即平胃散);與解利藥同用,則治傷寒頭痛;與瀉利藥同用,則厚腸胃。大抵味苦性溫,用苦則瀉,用溫則補(bǔ)也?!蓖跏洗硕握撌觯笫泪t(yī)家皆引用,詳實(shí)可取。
張錫純言:“與橘、夏并用,善除濕滿;與姜、主同用,善開寒痰凝結(jié);與硝、黃并用,善通大便燥結(jié);與烏藥并用,善治小便因寒白濁?!庇盅裕骸坝拗螞_氣上沖,并挾痰誕上逆之證,皆重用龍骨、牡蠣、半夏、赭石諸藥以降之、鎮(zhèn)之、斂之,而必少用厚樸以宣通之,則沖氣痰涎下降,而中氣仍然升降自若無滯礙?!?/p>
濕阻中焦證。本品苦燥辛散,既能燥濕,又能行氣除脹滿,為消除脹滿的要藥。 用治濕阻中焦,氣機(jī)不利之脘悶腹脹、腹痛、嘔逆等,常與蒼術(shù)、陳皮等同用,如平胃散。
食積,便秘。本品能行氣寬中,消積導(dǎo)滯,為治食滯脹滿之要藥。用治腸胃積滯之大便秘結(jié),常與枳實(shí)、大黃同用,如厚樸三物湯;用治熱結(jié)便秘,配伍大黃、芒硝、枳實(shí),即大承氣湯。
3、痰飲咳喘,梅核氣。本品能燥濕消痰,下氣平喘。用治痰濕阻肺之咳喘、胸悶,可與紫蘇子、陳皮、半夏等同用,如蘇子降氣湯;用治素有喘病,因外感風(fēng)寒而發(fā)者,可與桂枝、杏仁等同用,如桂枝加厚樸杏子湯;用治痰凝氣滯之梅核氣,常配半夏、茯苓等,如半夏厚樸湯。
4.《傷寒論》中厚樸用法。
仲景用厚樸,多用其溫中化飲,理氣寬中,消脹滿、止咳喘,如典型經(jīng)方厚樸生姜半夏甘草人參湯。
其它六經(jīng)合病中,如太陽太陰合病有半夏厚樸湯、桂枝加厚樸杏子湯;太陰陽明合病的厚樸七物湯;太陽太陰陽明合病的枳實(shí)薤白桂枝湯、厚樸麻黃湯;太陽少陽陽明合病的鱉甲煎丸;厥陰病的王不留行散等。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厚樸性味苦溫,卻多用于陽明里證,如大、小承氣湯,麻子仁丸等,究其原因,乃是組方中與大黃、芒硝類攻下藥配伍有關(guān)。由此可知,中藥應(yīng)用,不可執(zhí)其一端,藥之治病,全在醫(yī)生駕馭,若只是單味藥里談應(yīng)用與禁忌,還要方劑何用。
而今,大有宵小之徒,妄言“廢醫(yī)留藥”之論,豈不知,中醫(yī)之神奇,全在組方配伍,組方之妙,又全在醫(yī)生駕馭。若“廢醫(yī)留藥”以求療效,豈不是緣木求魚自斷雙臂!正所謂“皮之不存,毛將焉附”,沒有理論為根基,沒有辯證做指導(dǎo),又豈能發(fā)揮出傳統(tǒng)中醫(yī)之真正療效?故有此論者,宵小耳,不足與謀。
三、厚樸的用法用量:
厚樸常入煎劑,也入丸散。入煎劑,常用量幾克至十余克即可,若為方中主藥,亦有用至幾十克以上者,然全在醫(yī)生駕馭,不可不知。
李東垣言:“紫色者佳,去皮,姜汁制,微炒。”
黃元御言:“去皮,姜汁炒?!?/p>
古書中所言之“去皮”,是指去其樹皮表面粗糙之皮,非全部樹皮而言。
四、厚樸的應(yīng)用注意:
厚樸苦溫,易傷正氣,故應(yīng)用劑量不宜過大,姜汁制過,可去其苦燥之性,較為穩(wěn)妥。
汪昂言:“誤服脫人元?dú)?,孕婦忌之?!笨勺鰠⒖?。
附藥:厚樸花的功效與應(yīng)用
厚樸花為厚樸的花蕾。性味辛溫。功效芳香化濕,行氣寬胸。用于濕濁、氣滯引起的脘腹脹滿、疼痛等證的治療。常用量幾克即可。作者以為,厚樸花藥性更加“綿軟”,濕滿腹脹諸證不重或體虛者,可以代替厚樸用之。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zhongyaochangshi/127519.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hù)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shí)真實(shí)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shí),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下一篇: 附子究竟有什么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