蕓香科植物在我們的生活中極為常見。我們喜歡吃的水果,如橙子、柑橘、柚子、黃皮、檸檬等,均來源于蕓香科。作為中藥,除了白鮮皮來自蕓香科外,陳皮、青皮、枳實、枳殼、花椒、黃柏等,也來源于蕓香科。
白鮮皮主產(chǎn)于東北、河北、四川、江蘇、山東等地。春、秋二季采挖,洗凈泥沙,除去細根及外表粗皮,縱向剖開,剝?nèi)「?,抽去木心,切片,曬干,生用?/p>
本品有羊膻氣,味微苦;質(zhì)脆,折斷時有粉塵飛揚,斷面不平坦,略呈層片狀,剝?nèi)ネ馄ぃ饪梢婇W爍的小亮點;以條大、皮厚、色灰白者為佳。
《本草綱目》:“鮮者羊之氣也,此草根白色,作羊膻氣。”
白鮮皮又名白膻,味苦,性寒,歸脾、胃、膀胱經(jīng),屬于清熱藥之清熱燥濕藥
白鮮皮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祛風(fēng)止癢的功效,可用于濕熱瘡疹,皮膚騷癢,濕熱蘊結(jié)之黃疸、尿赤以及風(fēng)濕熱痹。治皮膚病之瘡多膿水、肌膚濕爛、陰部腫痛、皮膚騷癢、濕疹、疥癬等證,可與苦參、蒼術(shù)、地膚子等配伍,可內(nèi)服,亦可煎湯外洗。治濕熱黃疸、尿赤,可與茵陳等藥同用,如茵陳湯。治風(fēng)濕熱痹之關(guān)節(jié)紅腫熱痛,常與蒼術(shù)、黃柏、薏苡仁等伍用。
《名醫(yī)別錄》:“療四肢不安,時行腹中太熱,飲水、欲走、大呼,小兒驚癇,婦人產(chǎn)后余痛?!?/p>
《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味苦,寒。主頭風(fēng),黃疸,咳逆,淋瀝,女子陰中腫痛,濕痹死肌,不可屈伸,起止行步?!?/p>
《藥性本草》:“治一切熱毒風(fēng)惡風(fēng),風(fēng)瘡疥癬赤爛……壯熱惡寒,解熱黃、酒黃、急黃、谷黃、勞黃?!?/p>
《本草綱目》:“白鮮皮氣寒善行,味苦性燥,足太陰陽明經(jīng)去濕藥也。”又云:“為諸黃風(fēng)痹要藥。”
《本草經(jīng)集注》陶弘景:“味苦、咸,寒,無毒。主治頭風(fēng),黃疸,咳逆,淋瀝,女子陰中腫痛,濕痹死肌。不可屈伸起止行步?!薄爸嗡闹话玻瑫r行腹中大熱,飲水,欲走,大呼,小兒驚癇,婦人產(chǎn)后余痛。”
《雷公炮制藥性解》李中梓:“味苦咸,性寒無毒,入肺、小腸二經(jīng)。主頭風(fēng)黃疸,咳逆淋瀝,濕痹死肌,一切疥癩、惡風(fēng)、疥癬、楊梅諸瘡熱毒,天行時疾,頭痛眼疼,女子陰痛,小兒驚癇,和血脈,通九竅,利小腸?!?/p>
“白蘚皮入肺經(jīng),故能去風(fēng),入小腸,故能去濕。夫風(fēng)濕既除,則血氣自活,而熱亦從此逝矣?!?/p>
《藥性論》:“治一切熱毒風(fēng)、惡風(fēng),風(fēng)瘡疥癬赤爛……主解熱黃、酒黃
急黃、谷黃、勞黃等?!?/p>
《玉楸藥解》黃元御:“味苦,性寒,入手太陰肺、足太陽膀胱經(jīng)。清金止咳,利水清疸?!?/p>
“白鮮皮清金利水,治咳嗽上氣,黃疸溺癃,疥癬鼠瘺。”
《日華子本草》:“通關(guān)節(jié),利九竅及血脈,并一切風(fēng)痹筋骨弱乏,通小腸水氣,天行時疾,頭痛眼疼。根皮良,花功用同上?!?/p>
《本草原始》:“治一切疥癩、惡風(fēng)、疥癬、楊梅、諸瘡熱毒?!?/p>
《飲片新參》:“化濕熱,治皮膚瘡癬?!?/p>
二、現(xiàn)代研究:
成分:白鮮皮主含梣酮、黃柏酮、檸檬苦素、白鮮堿、白鮮明堿、槲皮素、異槲皮素花椒毒素、東莨菪素,以及甾醇、皂苷等?!吨袊幍洹芬?guī)定:含梣酮不得少于0.050%,黃酮不得少于0.15%。
作用:本品有抑菌、抗炎、解熱、抗腫瘤、保肝等作用。
藥理:水浸劑對多種致病真菌如堇色毛癬菌、同心性毛癬菌、許蘭氏黃癬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zhongyaochangshi/127549.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