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須常常別人們所丟棄,不同的人群適合的一些食物和養(yǎng)生的方式是不一樣的。玉米須在一般人看來是垃圾,但是在中醫(yī)方面來說的話是有保健養(yǎng)生作用的,它的一些利用價值你看了以后一定會震驚的。
有利尿消腫;清肝利膽的功效。主治水腫,小便淋瀝,黃疸,膽囊炎,膽結(jié)石,高血壓,糖尿病,乳汁不通。
1、治高血壓、頭昏腦漲
玉米須50g,菊花10g,煎湯。此為1日劑量,分早、晚兩次口服。
2、治急性腎炎
玉米須60g,西瓜皮30g,螻蛄7個,生地黃15g,肉桂1.5g。水煎服,隔日1劑,連服4~5劑,癥狀消退后,服濟(jì)生腎氣丸,每日2次,每日6~9g。
3、治齒齦出血
玉米須50g,置保溫瓶中,以沸水適量沖泡,蓋悶10多分鐘,1日內(nèi)作數(shù)次飲完,每日1劑,7天為1個療程。
4、治眩暈
玉米須50g,煎湯代茶,每日1劑,分早、中、晚三次飲用。
5、治咳嗽
玉米須30g,陳皮9g,水煎服,每日1劑,分早、晚兩次口服。
6、治血吸蟲病、肝硬化,腹水
玉米須30~60g,冬瓜子15g,赤豆30g。水煎服,每日1劑,15劑為1療程。
7、治尿路感染
玉米須15g,金錢草45g,萆薢30g。水煎服。
8、治尿血
玉米須30g,薺菜花15g,白茅根18g。水煎去渣,1日2次分服。
9、治高血壓,伴鼻衄、吐血
玉米須、香蕉皮各30g,黃梔子9g。水煎冷卻后服。
10、治急慢性肝炎
玉米須、太子參各30g。水煎服,每日1劑,早晚分眼。有黃疸者加茵陳同煮服;慢性者加錦雞兒根(或虎杖根)30g同煎服。
關(guān)于玉米須的一些利用價值,大家都知道了吧可以看出的是玉米須不僅僅是可以有保健的作用而且還可以去到質(zhì)量疾病的效果哦,對于一些尿路感染啊或者是高血壓等情況是有所改善的,趕緊試試吧。
很多人都愛吃玉米,玉米的營養(yǎng)價值高也是粗糧的一種,它可以促進(jìn)食欲,而且還可以補(bǔ)充營養(yǎng)素。玉米須是玉米的一部分,但是被很多人都忽視了,其實它也有保健治療疾病的作用,一起來看看它的治療疾病的方法吧。
治療慢性腎炎:
取干燥玉米須50克,加溫水600毫升,用文火煎煮20~30分鐘,約得300~400毫升藥液,過濾后內(nèi)服,每日1次或分次服完。治療慢性血管球性腎炎9例,經(jīng)10個多月觀察,其中3例獲得痊愈,2例進(jìn)步,其余4例療效不明顯。玉米須的作用主要表現(xiàn)在利尿,腎功能改善,浮腫消退或減輕,尿蛋白消失或減低等方面。部分病例連續(xù)服用6個月未見毒性副作用。如果有慢性腎炎的人群不妨試試這樣的方,而且經(jīng)過研究和實驗,有很多的人群都有很好的恢復(fù)跡象,而且還可以有消腫利尿的作用。
治療腎病綜合征 :
每次用干玉米須60克,洗凈煎服。每日早晚兩次。同時服氯化鉀1克,每日3次。臨床治療12例,其中10例伴有嚴(yán)重的周身性水腫,或有胸水及腹水,2例水腫較輕;治療3個月后,9例水腫完全消退,2例大部消退。最快1例于服藥后15天水腫全消。一般于服藥3天即開始有利尿現(xiàn)象,同時尿蛋白、非蛋白氮,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少數(shù)病例血漿蛋白有所升高,部分病例的酚紅試驗及血壓轉(zhuǎn)為正常。腎病是很常見的一種疾病,而且對人體的健康不利,所以要注意利尿,用這樣的方法可以有效的環(huán)境腎病和水腫。
關(guān)于玉米須可以治療疾病的這個問題,上面給大家介紹了相關(guān)的內(nèi)容了,從上面的這些內(nèi)容中我們可以看出的是玉米須的養(yǎng)生功效,可以祛濕消腫,而且還可以有改善腎功能的作用哦,對于恢復(fù)疾病有很大的幫助作用。
俗名]棒子毛、玉蜀黍蕊。
[性味]性平,味甘。
[功效]利尿,清熱,利膽,降血糖。
[宜食]適宜高血壓病人食用;適宜急慢性腎炎,腎病綜合癥水腫之人食用;適宜急性和慢性尿道炎,膀胱炎,尿路結(jié)石者食用適宜急慢性膽囊炎,膽結(jié)石,黃疽肝炎之人食用;適宜糖尿病患者食用;也適宜腳氣病患者食用。
《嶺南采藥錄》:“和豬肉煎湯治糖尿病,又治小便淋瀝砂石苦痛不可忍,煎湯頻服?!啊冬F(xiàn)代實用中藥》:“為利尿藥,對腎臟病浮腫性疾病,糖尿病等有效。又為膽囊炎,膽石癥,肝炎性黃疽等確有效藥?!?br>
[忌食]玉米須味甘淡,性平和,諸無所忌。
[按語]現(xiàn)代藥理學(xué)分析玉米須含脂肪油、樹膠樣物、皂甙、生物堿、谷甾醇等成分,有降壓、利尿及降血糖作用。另外,玉米須能促進(jìn)膽汁排泄,降低黏度,減少膽色素含量,有良好的利膽作用。對慢性腎炎之人,玉米須有消腫,消蛋白屎,改善腎功能的效果。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zhongyaochangshi/2231.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hù)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土茯苓煲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