茯苓是一種比較受歡迎的藥材,它對于治療很多病癥的療效比較顯著,因此受到了很多患者的青睞,那么茯苓對于哪些病癥具有療效呢?接下來就讓小編來為大家做出相關的介紹,希望通過介紹后,能夠讓大家對茯苓有更進一步的認識,下面我們來了解一下。
1、茯苓治皮水,四肢腫,水氣在皮膚中,四肢聶聶動者:準備三兩防己,黃耆三兩,桂枝三兩,茯苓六兩,甘草二兩。上五味,以水六升,煮熟后取二升,放溫后分三次服用。本方能夠利水消腫,可以用于治療四肢水腫的病癥。
2、茯苓可以用于小便不利,水腫等癥的治療,茯苓功能利水滲濕,而藥性平和,利水而不傷正氣,為利水滲濕要藥。如果出現(xiàn)了小便不利、水濕停滯的情況,不管是由于寒濕還是濕熱,或?qū)儆谄⑻摑窬?,都可以選用茯苓來進行治療。如果是屬于偏于寒濕者,可以把它與桂枝、白術等配伍;偏于濕熱者,可以把茯苓與豬苓、澤瀉等配伍;屬于脾氣虛者,可與黨參、黃耆、白術等配伍;屬虛寒者,可以將茯苓配附子、白術等同用。不同的配伍應用方法可以帶來不同的治療效果。
3、茯苓治皯:準備適量的白蜜和茯苓涂在患處,堅持使用能夠用于治療皯癥。
4、脾虛泄瀉的病癥患者也可以用茯苓來進行治療,茯苓不僅可以健脾,還可以用于滲濕,對于脾虛運化失常所致泄瀉、帶下,應用茯苓有標本兼顧之效,可以把茯苓與黨參、白術、山藥等配伍使用,有良好的療效,可以將茯苓做為補肺脾,治氣虛的輔助藥物。
6、茯苓可以利喉祛痰,出現(xiàn)痰多咳嗽的病癥時服用一些茯苓來治療有良效。對于脾虛不能運化水濕,停聚化生痰飲之癥,具有明顯的治療作用,可以將茯苓與半夏、陳皮同用,也可以把茯苓配桂枝、白術同用能夠有效祛痰。出現(xiàn)痰濕入絡、肩酸背痛的情況,可以把茯苓配半夏、枳殼同用,治療效果極佳。
7、治下虛消渴,上盛下虛,心火炎爍,腎水枯涸:選用一斤白茯苓,一斤黃連。兩者研成末,熬天花粉作糊,做成小丸子,每次用溫湯服用五十丸。
茯苓可用于治療的病癥是有很多的,不同的用法可以帶來不同的療效,大家可以根據(jù)自己的病情需要來選用這種藥材入藥治療,上述這些病癥的患者都可以用茯苓治療,效果是很好的,但是要聽從專業(yè)的中醫(yī)指導用藥,不可盲目的亂用藥,以免造成沒有必要的麻煩。
茯苓
性味歸經(jīng):
茯苓味甘、淡,性平。歸心、肺、脾、腎經(jīng)。
功能主治:
具有利水滲濕功效用于水腫尿少,痰飲眩悸。如五苓散。
健脾寧心功效用于脾虛食少,便溏泄瀉,心神不安,驚悸失眠。如參苓白術散。
藥用時內(nèi)服:
煎湯,3-5錢;或入丸、散。
茯苓霜
茯苓霜這個名字,可能大家聽起來比較陌生,但如果說起它的主要成分茯苓,白茯苓100克,鮮牛奶50克,蜂蜜適量即可。
所謂茯苓霜,其實是把新鮮茯苓打成粉,脫水風干之后留下的霜狀結晶物質(zhì)。別看它看起來并不起眼,那可是茯苓的全部精華所在!而《紅樓夢》里的茯苓霜,則是來自廣東,是當時廣東的官員送給賈府女眷的禮物,而且根據(jù)書中描述,這些茯苓霜總共也不過區(qū)區(qū)幾簍,這么珍貴,它到底好在哪呢?
首先,找一個大盆,盛些涼水,將藥店買回來的白茯苓掰成小塊,放進盆里,浸泡2個小時,2個小時之后,給籠屜上鋪上一塊干凈的紗布,然后再將泡好的白茯苓放在紗布上,用中火蒸40分鐘,40分鐘之后,把蒸好的茯苓取出來,放進攪拌機,這時候再把牛奶也倒進去,蓋上蓋子,開始攪拌,一直攪拌到看不到明顯的顆粒的時候,就算攪拌好了。然后再把它們倒進沙鍋,用大火燒開,鍋一開就算好了,稍微冷卻以后,再加入適量的蜂蜜。這樣,這道茯苓霜就做好了。據(jù)《經(jīng)驗后方》記載就說,如果吃茯苓至百日的話,可以肌膚潤澤、延年耐老。實際上說茯苓本身大家都知道是一個滋補佳品,但是它本身的美容作用也非常強的。據(jù)《本草品要經(jīng)會》是這樣記載的,就是說茯苓可以很好地去除人臉上長的瘡、斑,以及婦女產(chǎn)后那種產(chǎn)生的黑斑,因此也經(jīng)常拿蜜和茯苓末去做面膜。。。
注意
虛寒精滑或氣虛下陷者忌服。
大家都知道茯苓是非常具有治病功效的,不僅治病的效果非常明顯,而且不用擔心會有毒副作用,那么茯苓具有哪些治病功效呢?對于具體的很多朋友可能都答不上來,接下來,整理了相關的資料,將為大家展開詳細的介紹說明。
1、脾虛泄瀉帶下
脾虛泄瀉帶下的情況出現(xiàn)時,可以選用茯苓進行緩解,效果比較顯著。茯苓既能健脾,又能滲濕,對于脾虛運化失常所致泄瀉、帶下,應用茯苓有標本兼顧之效,常與黨參、白術、山藥等配伍。有可用為補肺脾,治氣虛之輔佐藥。
2、痰飲咳嗽
痰濕入絡,肩背酸痛茯苓既能利水滲濕,又具健脾作用,對于脾虛不能運化水濕,停聚化生痰飲之癥,具有治療作用。可用半夏、陳皮同用,也可配桂枝、白術同用。治痰濕入絡、肩酸背痛,可配半夏、枳殼同用。
3、心悸、失眠等癥
在出現(xiàn)心神不安、心悸、失眠等癥時,可以將茯苓與人參、遠志、酸棗仁等配伍應用,可以養(yǎng)心安神。
4、小便不利水腫等癥
對于患有小便不利水腫的病癥患者,也可通過服用茯苓的藥膳進行治療,可以利水滲濕,而藥性平和,利水而不傷正氣,為利水滲濕要藥。凡小便不利、水濕停滯的癥候,不論偏于寒濕,或偏于濕熱,或?qū)儆谄⑻摑窬?,均可配合應用。如偏于寒濕者,可與桂枝、白術等配伍;偏于濕熱者,可與豬苓、澤瀉等配伍;屬于脾氣虛者,可與黨參、黃耆、白術等配伍;屬虛寒者,還可配附子、白術等同用。根據(jù)情況所需來選擇配伍的方式,能夠收獲理想的成效。
通過的講解,大家對于茯苓應該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采用茯苓來進行入藥治病的話,對于很多的病癥能夠起到非常理想的效果,大家可以根據(jù)自己出現(xiàn)的實際情況來選擇茯苓的藥膳方,不僅可以收獲不錯的療效,而且不用擔心會給身體帶來副作用。
茯苓出自《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別錄》曰,茯苓、茯神,生太山山谷大松下。二月、八月采,陰干。茯苓是一味延年益壽之藥,“久服安魂養(yǎng)神,不饑延年”,魏晉、唐宋時期服食茯苓已很普遍,那么,茯苓的功效與作用有哪些呢?
茯苓的功效
茯苓味甘、淡,性平。歸心、肺、脾、腎經(jīng)。利水滲濕,健脾和胃,寧心安神的功效。用于小便不利,水腫脹滿,痰飲眩悸,脾虛食少,便溏泄瀉,心神不安,驚悸失眠,咳逆,嘔逆,惡阻,泄瀉,遺精,淋濁,健忘等癥。
《藥征》:"主治悸及肉瞤筋惕,旁治頭眩煩躁。"
《本經(jīng)》:"主胸脅逆氣,憂恚驚邪恐悸,心下結痛,寒熱煩滿,咳逆,口焦舌干,利小便。"
《別錄》:"止消渴,好睡,大腹,淋瀝,膈中痰水,水腫淋結。開胸腑,調(diào)臟氣,伐腎邪,長陰,益氣力,保神守中。"
《藥性論》:"開胃,止嘔逆,善安心神。主肺痿痰壅。治小兒驚癇,心腹脹滿,婦人熱淋。"
茯苓的作用
1、《用藥心法》:"茯苓,淡能利竅,甘以助陽,除濕之圣藥也。味甘平補陽,益脾逐水,生津?qū)狻?
2、《湯液本草》:"茯苓,伐腎邪,小便多能止之,小便澀能利之,與車前子相似,雖利小便而不走氣。酒浸與光明朱砂同用,能秘真。"
3、《本草衍義補遺》:"茯苓,仲景利小便多用之,此治暴新病之要藥也,若陰虛者,恐未為宜。"
茯苓具有健脾止瀉、利水消腫、安神養(yǎng)心以及降血糖等功效。下面具體分析:
平時生活中見到許多食物或者說藥材,其實都是能夠藥食兩用的,比如說常見的山藥就是其中一種,經(jīng)常和山藥搭配使用的就是茯苓,這兩個藥物看著很相似,其實也是有很大的不同,那么茯苓到底有哪些功效呢??
1健脾止瀉。茯苓具有健脾滲濕的功效,對脾虛濕邪引起的腹瀉有很好的療效。茯苓與山藥、白術、黨參配伍,對脾虛異常運動轉化引起的腹瀉具有標本兼治的作用。此外,茯苓還可作為治療氣虛的輔助藥物。
2利尿消腫。茯苓具有良好的利尿消腫作用。脾主要運水化濕。茯苓味甘滑入脾經(jīng)。茯苓性質(zhì)溫和,對排尿困難、少見、水腫者有一定的輔助治療作用,能增加尿量而不損傷脾胃。其他類型的水腫和排尿不良,如寒濕濕熱,可以用茯苓治療。
3安神養(yǎng)心。茯苓具有安神養(yǎng)心的功效。它可以用來緩解因工作壓力大和其他原因引起的精神問題,如神經(jīng)緊張、不愛笑、情緒低落、失眠和多夢等。
4降低血糖。茯苓含有鉀鹽、麥角甾醇、膽堿、腺嘌呤、卵磷脂、脂肪、有機酸、氨基酸、蛋白質(zhì)、葡萄糖、多種酶等成分。茯苓醇提物能使家兔血糖先升高后降低。
5感冒的輔助治療。茯苓中茯苓多糖含量高,能提高人體免疫力,對感冒的輔助治療有一定作用。茯苓對濕熱引起的感冒、咳嗽、乏力、背痛、手足酸軟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茯苓雖有較好的療效,但也有一定的禁忌癥。氣虛抑郁、虛寒滑精、陰虛無濕熱者慎用,以免加重病情。糖尿病人不宜攝入茯苓淀粉,所以應控制茯苓淀粉的含量。為了避免中毒和過敏癥狀,茯苓不能與濃茶和米醋搭配使用。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zhongyaochangshi/2279.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茯苓也有副作用,這些情況不容忽視
下一篇: 推薦四種茯苓的保健食譜值得品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