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的甘草是屬于一種中藥,中藥也是可以食用的哦,具有保健的作用,甘草的吃法也有很多,甘草能夠治病大家都知道這是真的,如何治病呢,特別是對于女性出現(xiàn)的痛經(jīng),就可以有效的緩解,來看看吧。
白芍甘草湯:
中藥白芍和甘草混合煎煮而成的白芍甘草湯,可以有效治療常見疾病,比如白芍甘草湯治療原發(fā)性痛經(jīng)、膽絞痛、偏頭痛等疾病。所以說利用這樣的好處,就可以有效的緩解疼痛造成的一些危害哦,大家可以根據(jù)小編的方法來利用起來。
原發(fā)性痛經(jīng):白芍50克,甘草5克。水煎兩次,將藥液濃縮約50毫升,于行經(jīng)當(dāng)天分兩次服,連服3~4天,解痙止痛。
痛經(jīng)吃什么好 雞蛋治療痛經(jīng)效果好
膽絞痛:多為膽石癥突發(fā)。白芍、甘草各等份,研為細(xì)末合勻,每次取15克用水調(diào)成稀糊狀,文火煮數(shù)沸,晾溫后服用。一般服后15分鐘可止痛,且無副作用。
三叉神經(jīng)痛:表現(xiàn)為一側(cè)面頰陣發(fā)性劇痛,痛時閉目流淚,翹嘴咬牙,數(shù)秒鐘可暫止,旋即再作。白芍(酒炒)30克,甘草(蜜炙)12克。水煎服,每日3次,連服5劑。
胃脘痛(急性胃痙攣):表現(xiàn)為胃脘陣發(fā)性疼痛,夜間尤甚,喜按,飲食無礙。白芍30克,甘草9克。水煎取藥汁150毫升,分兩次服。第一次服后,3小時再服,一般1~2劑可止痛。
從上面的這些內(nèi)容中我們不難看出的是甘草具有治病的作用,和白勺一起搭配的話對于痛經(jīng)有很好的緩解的作用,而且還可以有效的環(huán)境膽絞痛,頭痛,或者是胃痛,要知道如何搭配服用,效果更好。
白芍可以和甘草搭配一起熬制成白芍甘草湯,主要可用于治療陰虛血燥引起的便秘,并能改善胃氣痛的癥狀,療效十分顯著。而用水煎制時,一般要使用30克醋炒白芍和20克甘草,加水兩碗進行煎制即可,也可放入15克枳實,這樣最有助于治療久病體弱的成年人,便秘患者,且老年患者也可服用
芍藥是中藥材的一種,它的花蕊也是可以入藥的哦,而且具有保健養(yǎng)生的作用和效果呢。芍藥可以有清熱解毒去火的作用,而且還可以潤腸通便,對于緩解老年人便秘有好處,今天介紹芍藥甘草湯的做法,可以對于老年人出現(xiàn)的便秘有幫助。
推薦驗方:取生白芍30~60克,生甘草5~20克,水煎服,每日一劑,每日服3次。連服3~5劑。
點評:芍藥甘草湯是傷寒方,其臨床應(yīng)用范圍較廣泛。中醫(yī)認(rèn)為,老年性便秘多因氣血不足、陰津虧虛所致,即由陰血虧損導(dǎo)致腸燥便秘。老年人便秘的話可以選擇芍藥甘草湯,可以有滋陰清熱的作用,而且還可以緩解便秘的哦。
如果采用常規(guī)的苦寒清熱藥或峻烈之瀉下藥,都難取效,還會損傷正氣,加重便秘,此時最好以滋陰養(yǎng)血潤腸的方法進行治療。
芍藥甘草湯以甘酸的性質(zhì)為主,其治病依據(jù)源于《黃帝內(nèi)經(jīng)》“肝苦急,急食甘以緩之,以酸瀉之”。
方中生白芍酸苦微寒,養(yǎng)陰生津、滋液潤燥,并能養(yǎng)血、和血、潤腸;生甘草甘溫,可除胃之積熱,瀉心火。
二味合用,能使燥腸得潤,便結(jié)易解。中醫(yī)臨床證實該方確有通便開結(jié)之效,尤其對年老體弱、氣血不足者最適用。甘草和芍藥一起到安排煮湯的話可以有養(yǎng)心潤腸的作用,對于也可以起到滋陰潤燥的效果??梢越?jīng)常飲用。
今天介紹的芍藥甘草湯的制作方法以及保健的效果,你都了解了吧,芍藥和甘草一起搭配,可以有養(yǎng)陰生津的作用,同時也可以有潤肺的效果,對于提高免疫力緩解老年人經(jīng)常出現(xiàn)的便秘的問題有一定的改善的作用,大家不妨試試。
傷寒脈浮,自汗出,小便數(shù),心煩,微惡寒,腳攣急,反與桂枝湯,欲攻其表,此誤也。得之便厥,咽中干,煩躁吐逆者,作甘草干姜湯與之,以復(fù)其陽。若厥愈、足溫者,更作芍藥甘草湯與之,其腳即伸。若胃氣不和讝語者,少與調(diào)胃承氣湯。若重發(fā)汗,復(fù)加燒針者,四逆湯主之。
芍藥甘草湯方:
白芍藥四兩? ? ? ? 甘草四兩 ,炙? ?
上二味?咀,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半,去滓,分溫再服之。
芍藥甘草湯所用芍藥與甘草劑量相同,均為四兩。二藥相合,酸甘合化為陰,可以養(yǎng)血平肝,緩解筋脈拘攣,善治血脈拘急疼痛,對于因血虛而引起的兩足痙攣性疼痛或腓腸肌痙攣性疼痛不可伸者多有良效,故有“去杖湯”的美稱。
我曾經(jīng)治過一個曹姓患者,五十三歲,主證是腓腸肌痙攣,而且多在晚上發(fā)作,脈弦而舌紅。我就用了芍藥甘草湯,四劑就痊愈了。還治過一個周姓的女孩,十二歲,主證是左臀受外傷后腫痛,左下肢拘緊不能伸展,而且還有發(fā)熱,體溫37.8℃,脈弦細(xì)數(shù)。西醫(yī)診斷為化膿性髖關(guān)節(jié)炎。從脈象分析,弦為肝脈,細(xì)為血虛,數(shù)為有熱,表明是肝血不足,筋脈不利而且有郁熱之證。我先開了芍藥甘草湯三劑,服完以后左腿就可以活動了。又服兩劑之后,左腿竟然就伸直了,髖部的脹痛也減輕了??紤]局部仍有紅腫和熱感,于是就換了仙方活命飲,連著吃了幾劑,病逐漸就好了。
芍藥甘草湯?? (腹痛) 治腹中不和而痛(此陰陽氣血不和,肝木乘脾之故也。腹痛有寒、有熱、有虛、有實、有食積、有濕痰、有死血、有蟲。寒痛者,痛無增減,或兼吐利;熱痛者,時痛時止,腹?jié)M堅結(jié);實痛者,痛甚脹滿,手不可按;虛痛者,按之即止;食痛者,痛甚則利,利后病減;死血痛者,痛有常處;濕痰痛者,脈滑、痰氣阻礙,不得升降;蟲痛者,時作時止,面白唇紅。大抵胃脘下大腹痛者,多屬食積外邪;繞臍痛者,屬痰火積熱;臍下小腹痛者,屬寒,或瘀血,或溺澀)。仲景用治誤表發(fā)厥,腳攣吐逆,與干姜甘草湯以復(fù)其陽,厥愈足溫者,更作此湯以和其陰,其腳即伸(酸甘相合,用補陰血。王海藏曰:稼穡作甘,甘者己也,曲直作酸,酸者甲也,甲己化土,此仲景妙方也)。
白芍藥? ? ?甘草(炙)? 各四兩
脈緩傷水,加桂枝、生姜;脈洪傷金,加黃芩、大棗;脈澀傷血,加當(dāng)歸;脈弦傷氣,加芍藥;脈遲傷寒,加干姜。
此足太陽、陽明藥也。氣血不和故腹痛,白芍酸收而苦泄,能行營氣;炙草溫散而甘緩,能和逆氣。又痛為木盛克土(諸痛皆屬肝木),白芍能瀉肝,甘草能緩肝和脾也(虞天民曰:白芍不惟治血虛,大能行氣,腹痛者,營氣不和,逆于肉里,得白芍行其營氣,又以甘草之甘緩和其逆氣,此不治之治,乃所以深治之也)。
本方去芍藥,加干姜(一兩,炮),名甘草干姜湯(仲景。別見寒門),《金匱》用此治肺痿肺冷,吐涎沫,小便數(shù)(以此溫之)。
本方加附子,名芍藥甘草附子湯(仲景。別見寒門)。
本方加黃芩,名黃芩芍藥湯(《機要》),治熱痢,腹痛后重,身熱膿血稠粘,及鼻衄不止,脈洪數(shù)(此即仲景之黃芩湯除大棗)。
本方加白術(shù),名白術(shù)芍藥湯(《機要》),治脾濕水瀉,身重困弱(《保命集》曰:瀉痢不止,或暴下者,皆太陰受病,故不可離芍藥;人不受濕則不痢,故須白術(shù);四時下痢,于白芍、白術(shù)內(nèi):春加防風(fēng),夏加黃芩,秋加厚樸,冬加桂附。更詳外證治之,如身困倦加白術(shù);自汗逆冷、氣息微,加桂附以溫之;如里急后重、膿血稠粘,雖在盛冬,于溫藥內(nèi)亦加大黃)。
張錫純芍藥解中說:芍藥與甘草同用,則調(diào)和氣血,善治腹疼。并附案一例:一童子年十五六歲,于季春得溫病,經(jīng)醫(yī)調(diào)治,八九日間大熱已退,而心猶發(fā)熱,怔忡莫支,小便不利,大便滑瀉,脈象虛數(shù),仍似外邪未凈,為疏方用生杭芍二兩,炙甘草一兩半,煎湯一大碗,徐徐溫飲下,盡劑而愈。夫《本經(jīng)》謂芍藥益氣,元素謂其止瀉利,即此案觀之洵不誤也。然必以炙草輔之,其功效乃益顯。
按: 此證原宜用拙擬滋陰清燥湯,原有芍藥六錢,甘草三錢,又加生懷山藥、滑石各一兩,而當(dāng)時其方猶未擬出,但投以芍藥、甘草,幸亦隨手奏效。二方之中,其甘草一生用、一炙用者,因一則少用之以為輔佐品,借以調(diào)和藥之性味,是以生用;一則多用之至兩半,借其補益之力以止滑瀉,是以炙用,且《傷寒論》原有芍藥甘草湯為育陰之妙品,方中芍藥、甘草各四兩,其甘草亦系炙用也。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zhongyaochangshi/4485.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甘草粉也能做面膜,美容護膚又保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