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平;味甘;歸心、脾、肺、胃經(jīng)。
功效補脾益氣,清熱解毒,祛痰止咳,緩急止痛,調(diào)和諸藥。用于:脾胃虛弱,倦怠乏力,心悸氣短,咳嗽痰多,脘腹、四肢攣急疼痛,癰腫瘡毒,緩解藥物毒性、烈性。
禁忌不宜與京大戟、芫花、甘遂、海藻同用
甘草的別稱較多,有國老、美草、蜜草、甜草等。明代李時珍說:“甘草協(xié)和群藥,有元老之功,普治百邪,得王道之化,可謂藥中之良相也。”
甘草,味甘甜,性平和,入心、脾、肺、胃經(jīng)。生用偏涼,可瀉火解毒,緩急止痛;炙用偏溫,能散表寒,補中益氣。甘草還善于調(diào)和藥性,解百藥之毒,同熱藥用之可解熱,同寒藥用之可除寒,補而不峻,瀉而不速。其趨向可內(nèi)可外,可上可下,有升降浮沉之勢,堪稱藥中之良相。在中醫(yī)界有“十方九草”、“無草不成方”之說,可見甘草應用之廣。
甘草的營養(yǎng)價值
甘草根莖和根均含有甘草甜素(Glycyrrhizin),是甘草的甜味主要成分。此外尚有多種甘草甙(Liquiritin)、香豆素(Herniarin)、傘花內(nèi)酯(Umbelliferone)等。
甘草素——甘草常用來治療隨更年期而來的癥狀.因為甘草里含有甘草素,是一種類似激素的化合物,它有助于平衡女性體內(nèi)的激素含量。
鈣——鈣是骨骼發(fā)育的基本原料,直接影響身高;調(diào)節(jié)酶的活性;參與神經(jīng)、肌肉的活動和神經(jīng)遞質(zhì)的釋放;調(diào)節(jié)激素的分泌;調(diào)節(jié)心律、降低心血管的通透性;控制炎癥和水腫;維持酸堿平衡等。
鎂——富含鎂可以提高精子的活力,增強男性生育能力。有助于調(diào)節(jié)人的心臟活動,降低血壓,預防心臟病。調(diào)節(jié)神經(jīng)和肌肉活動、增強耐久力。
次酸——甘草所含的次酸能阻斷致癌物誘發(fā)腫瘤生長的作用。
碳水化合物——富含碳水化合物,構(gòu)成機體的重要物質(zhì);儲存和提供熱能;維持大腦功能必須的能源;調(diào)節(jié)脂肪代謝;提供膳食纖維;節(jié)約蛋白質(zhì);解毒;增強腸道功能。
纖維素——富含纖維素,具有使人有飽食感,有利于減肥。進食后可刺激胃腸道,可防治便秘、痔瘡等疾病。
甘草的功效和作用
(一)甘草的功效
甘草味甘,性平,無毒。治五臟六腑寒熱邪氣,堅筋骨,長肌肉,倍氣力,解毒,久服輕身延年。生用瀉火熱,熟用散表寒,去咽痛,除邪熱,緩正氣,養(yǎng)陰血,補脾胃,潤肺。生甘草,長于清火,以清熱解毒,潤肺止咳力勝。用于痰熱咳嗽,咽喉腫痛等。炙甘草,長于溫中,以甘溫益氣,緩急止痛力強。用于脾虛胃弱,心悸脈結(jié)代等。粉甘草,善治尿道痛,尿路淋,生草節(jié)宜消腫毒、利關節(jié);粉甘草,偏重清內(nèi)熱,瀉心火。同是一物,其炮制所不同,則功效主治亦別。
用于心氣虛、心悸怔忡、脈結(jié)代,以及脾胃氣虛、倦怠乏力等。
前者,常與桂枝配伍,如桂枝甘草湯、炙甘草湯。后者,常與黨參、白術等同用,如四君子湯、理中丸等。
用于胃痛、腹痛及腓腸肌攣急疼痛等。
常與芍藥同用,能顯著增強治攣急疼痛的療效,如芍藥甘草湯。
用于癰疽瘡瘍、咽喉腫痛等。
可單用,內(nèi)服或外敷,或配伍應用。癰疽瘡瘍,常與金銀花、連翹等同用,共奏清熱解毒之功,如仙方活命飲。咽喉腫痛,常與桔梗同用,如桔梗湯。若農(nóng)藥、食物中毒,常配綠豆或與防風水煎服。
用于氣喘咳嗽。
可單用,亦可配伍其他藥物應用。如治濕痰咳嗽的二陳湯;治寒痰咳喘的苓甘五味姜辛湯;治燥痰咳嗽的桑杏湯;治熱毒而致肺癰咳唾腥臭膿痰的桔梗湯;治咳唾涎沫的甘草干姜湯等。另風熱咳嗽、風寒咳嗽、熱痰咳嗽亦常配伍應用。
用于調(diào)和某些藥物的烈性。
如調(diào)味承氣湯用本品緩和大黃、芒硝的瀉下作用及其對胃腸道的刺激。另外,在許多處方中也常用本品調(diào)和諸藥。
(二)甘草的作用
抗炎抗過敏。
甘草還有抗炎,抗過敏作用,能保護發(fā)炎的咽喉和氣管粘膜。甘草浸膏和甘草酸對某些毒物有類似葡萄糖醛酸的解毒作用。
護肝養(yǎng)肝。
甘草里含有甘草酸等有效成分,能通過抑制補體防止肝細胞受損,進而起到保肝作用,并通過改變細胞膜通透性阻止病毒進入肝細胞,達到抗病毒的效果。
保護胃腸健康。
甘草有類似腎上腺皮質(zhì)激素樣作用。對組胺引起的胃酸分泌過多有抑制作用;并有抗酸和緩解胃腸平滑肌痙攣作用。
鎮(zhèn)咳作用。
甘草黃酮、甘草浸膏及甘草次酸均有明顯的鎮(zhèn)咳作用;祛痰作用也較顯著,其作用強度為甘草酸>甘草黃酮>甘草浸膏。
甘草能增強方劑中其它藥的功效。
這與甘草中所含的甘草酸、甘草甙元、異甘草甙元有關。比如甘草酸芍藥甙在鎮(zhèn)痛、解痙、解熱、抗炎、抑制胃液分泌和松弛平滑肌方面均有協(xié)同作用。
除口臭。
用小葉麥冬和甘草泡茶喝,或者在嘴里含上一粒話梅、青橄欖、山楂,也能防止口臭。
治關節(jié)疼痛。
炙甘草具有益氣、止痛的功效,在用藥中發(fā)現(xiàn),一些關節(jié)疼痛的患者,服用炙甘草后,疼痛緩解。因此,腸胃不適引起疼痛、關節(jié)疼痛的市民,可以服用炙甘草。
生甘草的清熱解毒作用。
何邦廣稱,在古代,如砒霜中毒、鉛中毒等,人們就直接把生甘草熬水服用,用來解毒?,F(xiàn)在,農(nóng)村人如果誤飲一些輕度農(nóng)藥水,可以熬煮甘草服用,有一定緩解效果。如果中毒嚴重,需緊急就醫(yī)。吃蝦或螃蟹引起的中毒,也可以服用生甘草水解毒。
其它作用。
此外,現(xiàn)代用于胃及十二指腸潰瘍,常與烏賊骨、瓦楞子等同用。本品尚兼有利尿作用,故常以干草梢作治療熱淋尿痛的的輔助藥。
(三)藥用附方
過敏性紫癜:用生甘草30克,水煎,早晚各服1次,治療過敏性紫癜,7天為1個療程。另外有報道用同樣劑量生甘草水煎服,治療血小板減少性紫癜也有效。
手足皮膚皸裂:取甘草30克切片,加入75%酒精100毫升浸泡24小時,取濾出液加入等量的甘油和水混合涂擦患處,每天2次。
治榮衛(wèi)氣虛,臟腑怯弱,心腹脹滿,全不思食,腸鳴泄瀉,嘔噦吐逆:人參(去蘆)、茯苓(去皮)、甘草(炙)、白術各等分。上為細末,每服10克,水一盞,煎至七分,通口服,不拘時。入鹽少許,白湯點亦得。
甘草治肺痿久嗽(惡寒發(fā)燒,骨節(jié)不適,嗽唾不止)。用灸甘草150克,研細。每日取5克,童便三合調(diào)下。
甘草治小兒熱嗽。用甘草100克,在豬膽汁中浸五天,取出灸后研細,和蜜做成丸子,如綠豆大。每服十丸,飯后服,薄荷湯送下。此方名涼隔丸。
甘草治治肺痿吐涎沫而不咳者:甘草200克(炙),干姜100克(炮)。 上藥細切,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五合,去滓,分溫再服。
下肢皮膚淺表性靜脈炎:甘草流浸膏10毫升或生甘草50克水煎,每天分3次飯前服,15天為1個療程,可治療本病下肢疼痛、浮腫等癥狀。
接觸性皮炎:本病急性期常發(fā)生糜爛滲液現(xiàn)象,用2%甘草水溶液局部濕敷,每2小時1次,每次為15分鐘~20分鐘,一般1~3天皮膚損害處的紅腫即消退,滲液停止,逐漸干燥結(jié)痂,糜爛面愈合。
凍瘡:用甘草9克、紅花6克,加水2000毫升煎水外洗凍傷部位,每日3次,一般用藥3~5天即可見效。
寒冷性多形紅斑:取甘草,甘遂各9克。加水1500毫升~2000毫升,煮沸10分鐘后,熏洗患處10分鐘~15分鐘,每日3次,連用10天~15天即可見效。
毛囊炎及初發(fā)的癤腫:取甘草10克,鮮金銀花15克,煎湯外洗患處,每天3次,用3天~5天炎癥即可消退。
皮膚潰瘍:用甘草15克研成細面加入白糖適量,外用撒潰瘍處,每日1次,用藥7天~
治瘧疾:甘草二份,甘遂一份。共研細末,于發(fā)作前二小時取用一分放肚臍上,以膠布或小膏藥貼之。
甘草治胃及十二指腸潰瘍:一瓦楞子250克(煅研細末),甘草50克(研細末)?;靹?,每服10克,每日3次。二甘草粉1.0克,雞蛋殼粉1.5克,曼陀羅葉粉0.05克?;靹?,飯前或痛時服,每服3克,日服三次。
甘草治飲饌中毒,中砒毒:甘草伴黑豆煮汁,恣飲無虞。(《本草蒙筌》) ⒃治鉛中毒:生甘草15克,杏仁(去皮、尖)20克。二味煎服,一日兩次,可連服三至五天。
甘草傷寒咽痛(少陰癥)。用甘草100克,蜜水灸過,加水二升,煮成一升半。每服五合,一天服兩次。 此方名甘草湯。
甘草治熱嗽:甘草100克,豬膽汁浸五宿,漉出炙香,搗羅為末,煉蜜和丸,如綠豆大,食后薄荷湯下十五丸。
治傷寒脈結(jié)代,心動悸:甘草(炙)200克,生姜(切)150克,人參100克,生地黃500克,桂枝(去皮)150克,阿膠100克,麥門冬(去心)250克,麻仁半升,大棗(擘)三十枚。 右九味,以清酒七升,水八升,先煮八味,取三升,去滓,內(nèi)膠烊消盡,溫服一升,日三服。
甘草肺熱喉痛(有灸熱)。用炒甘草100克、桔梗(淘米水浸一夜)50克,加入阿膠250克。每服25克,水煎服。
甘草肺痿(頭昏眩,吐涎沫,小便頻數(shù),但不咳嗽)。用灸甘草200克、炮干姜100克,水三升,煮成一半,分幾次服。此方名甘草干姜湯。
甘草的做法
甘草絲瓜湯
材料:
甘草10克,絲瓜1根,瘦肉片200克,雞高湯500克,清水600克,鹽3克。
做法:
(1)甘草、肉片、加高湯、清水,如湯煲煮沸。轉(zhuǎn)文火煲30分鐘。
(2)絲瓜去皮,切塊備用。
(3)加入絲瓜。
(4)轉(zhuǎn)旺火煲10分鐘。最后加鹽調(diào)味。
大麥甘草茶
材料:
大麥10克,甘草2克,冰糖適量,煮茶包。
做法:
(1)準備好所有的食材。
(2) 把大麥仁和甘草放入煮茶包中。
(3)鍋中加入適量的清水放入煮茶包煮上7-10分鐘。
(4) 再把冰糖放入煮至溶化即好。
甘草薄荷冰糖飲
材料:
薄荷5克,甘草10片,冰糖10顆。
做法:
(1) 備好原料,薄荷、甘草、冰糖。
(2)甘草、薄荷用水沖洗干凈。
(3)鍋中加入1000ml水,燒開;加入洗凈的甘草、薄荷。
(4)煮3分鐘,放入冰糖。
(5)煮2分鐘,過濾出來,放冰箱冰鎮(zhèn)半小時。
(6)取出來即可飲用(花茶宜現(xiàn)泡現(xiàn)飲,不能隔夜)。
甘草適用人群
適宜胃潰瘍者、十二指腸潰瘍者、神經(jīng)衰弱者、支氣管哮喘者、血栓靜脈炎患者。
濕阻中滿、嘔惡及水腫脹滿者禁服。
高血壓患者慎食甘草。甘草主要含甘草甜素,可水解成甘草次酸,其化學結(jié)構(gòu)和作用都類似于腎上腺皮質(zhì)激素。臨床證實,長期服用激素可以引起血壓升高等。
用藥禁忌
濕盛脹滿,浮腫者不宜用。
反大戟、芫花、甘遂、海藻。
久服較大劑量的生甘草,可引起浮腫等。
不可與鯉魚同食,同食會中毒。
如果過量服用被用于醫(yī)療或食用添加劑的甘草,會對人的性功能造成損害。
一、功效與作用:益氣補脾、緩急止痛、祛痰止咳
甘草歸心、脾、胃經(jīng),甘草泡水喝具有補脾益氣的功效,對于倦怠乏力、脾胃虛弱、心悸氣短等病癥有一定的調(diào)理效果。甘草泡水喝還可以起到祛痰止咳的作用,有利于緩解咳嗽,促進痰液排出。另外,甘草泡水喝能夠緩急止痛,可以改善四肢痙攣疼痛以及皮膚化膿性感染引起的疼痛。
二、適宜人群:倦怠乏力者、脾胃虛弱者、四肢攣急疼痛者、咳嗽痰多者
三、禁忌人群:胸腹脹滿者、體內(nèi)濕盛者
四、不宜同食:海藻、甘遂、芫花、京大戟、紅大戟、強心苷
甘草不宜與海藻、甘遂、芫花、京大戟、紅大戟一起服用,屬中藥十八反,配伍后會對肝腎產(chǎn)生一定的毒副作用。甘草不宜與強心苷同用,否則容易導致強心苷中毒。
五、食用方法:泡水
準備適量的甘草,清洗干凈后放入杯中,加入適量的開水,泡十五分鐘即可飲用。
功效作用
甘草,主要分布于新疆、內(nèi)蒙古、寧夏、甘肅、山西朔州,以野生為主。含分有甘草酸、甘草甙等成分。甘草酸胺、甘草次酸鈉能有效地影響皮下肉芽囊腫性炎癥的滲出期及增生期,其抗炎強度弱于或接近于可的松。
1.清熱解毒
甘草生用則氣平,可瀉心火,故有清熱解毒的作用?,F(xiàn)代醫(yī)藥學已證實甘草確有較好的解毒功能。
2.祛痰止咳
甘草黃酮、甘草浸膏及甘草次酸均有明顯的鎮(zhèn)咳作用;祛痰作用也較顯著,其作用強度為甘草酸>甘草黃酮>甘草浸膏。
3.抗酸
甘草有類似腎上腺皮質(zhì)激素樣作用。對組胺引起的胃酸分泌過多有抑制作用;并有抗酸和緩解胃腸平滑肌痙攣作用。
4.抗炎、抗過敏
甘草還有抗炎,抗過敏作用,能保護發(fā)炎的咽喉和氣管粘膜。甘草浸膏和甘草酸對某些毒物有類似葡萄糖醛酸的解毒作用。
5.調(diào)節(jié)激素分泌
甘草含有異黃酮,這意味著它可以產(chǎn)生雌激素和/或抗雌激素效應。因此,這種草藥被認為有助于調(diào)節(jié)內(nèi)分泌,減少經(jīng)前綜合癥和絕經(jīng)期癥狀。
6.防治腫瘤
甘草所含的次酸能阻斷致癌物誘發(fā)腫瘤生長的作用。
甘草中性平味甘,它含有的甘草黃酮、甘草浸膏以及甘草次酸均有明顯的鎮(zhèn)咳作用,祛痰作用也較顯著,另外甘草還有抗炎,抗過敏作用,能保護發(fā)炎的咽喉和氣管粘膜。因此甘草熬水能夠化痰止咳,使得喉嚨更加通透舒暢,緩解咽喉疼痛。
甘草的提取物還能增強皮膚的抗病能力,幫助緩解過敏及不艮反應的出現(xiàn),阻止黑色素的產(chǎn)生,女士用甘草泡水喝,具有美白功效;
甘草中的甘草浸膏和甘草酸對某些毒物有類似葡萄糖醛酸的解毒作用,有補脾盆氣的作用,清熱解毒的同時還不傷及胃部,對于男士來說,用甘草熬水喝能夠綬解因抽煙引起的咽喉干燥等不適問題。
另外,枸杞具有補氣血的功效,但是長期進食容易上火,有了甘草的綜合,可以避免上火癥狀的出現(xiàn)。甘草搭配枸杞喝,能夠滋陰補腎,提高人體的免疫能力。
核心功效
清熱解毒、去痰止咳
甘草的 簡介
甘草別名:國老、甜草、烏拉爾甘草、甜根子。豆科、甘草屬多年生草本,根與根狀莖粗壯,是一種補益中草藥。對人體很好的一種藥,藥用部位是根及根莖,藥材性狀根呈圓柱形,外皮松緊不一,表面紅棕色或灰棕色。根莖呈圓柱形,表面有芽痕,斷面中部有髓。氣微,味甜而特殊。甘草多生長在干旱、半干旱的荒漠草原、沙漠邊緣和黃土丘陵地帶。根和根狀莖供藥用。
功效與作用
1、清熱解毒,甘草生用則氣平,可瀉心火,故有清熱解毒的作用。甘草有較好的解毒功能。
2、祛痰止咳,甘草黃酮、甘草浸膏及甘草次酸均有明顯的鎮(zhèn)咳作用,而且祛痰作用也較顯著,其作用強度為甘草酸甘草黃酮甘草浸膏。
適宜人群
一般人群均適宜
禁忌人群
濕盛中滿腹脹及水腫患者
不宜同食
豬肉:海藻屬咸寒冷滑、含碘豐富的食物,能與生甘草中某些成分發(fā)生不良反應。而豬肉有滋膩陰寒之性,且富脂肪,難吸收,不利于腸胃。以生甘草補益脾胃時,應忌食豬肉。
鯉魚,甘草不可與鯉魚同食,同食易中毒。
食用方法
甘草絲瓜湯:甘草、肉片、加高湯、清水,如湯煲煮沸。轉(zhuǎn)文火煲30分鐘。絲瓜去皮,切塊,加入絲瓜。轉(zhuǎn)旺火煲10分鐘。最后加鹽調(diào)味。
大麥甘草茶:把大麥仁和甘草放入煮茶包中。鍋中加入適量的清水放入煮茶包煮上7-10分鐘。再把冰糖放入煮至溶化即好。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zhongyaochangshi/4498.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甘草的作用,甘草的副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