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必人參一例尊,嘗來味苦鎖眉根。
可知貝母成偽寇,莫與藜蘆作友昆。
風熱瘡瘍除遍體,腸紅血痢住肛門。
純陰損腎休多服,兼且寒精勿浪吞。
注:本詩出自清·趙瑾叔《本草詩》。
按:苦參味苦寒無毒,入腎經(jīng)。稟天地陰寒之氣而生,其味正苦,其氣寒而沉,純陰無毒,足少陰腎經(jīng)君藥也。近道處處有之,葉與槐相似,一名地槐、菟槐等。采根曝干,嚼之極苦。玄參為使,惡貝母、菟絲、漏蘆,反藜蘆。治腸風下血及熱痢刮痛難當,療溫病狂言致心燥結(jié)胸垂死。赤癩眉脫者,驅(qū)風有功;黃疸遺溺者,逐水立效。掃遍身癢疹,止卒暴心疼。除癰腫,殺疥蟲。破癥瘕,散結(jié)氣。養(yǎng)肝氣明目止淚,益腎精解渴生津。利九竅通便,安五臟定志。
同胡麻、刺蒺藜、荊芥穗、甘菊花、豨薟、白芷、當歸、川芎、地黃、天門冬、何首烏、牛膝、漆葉、秦艽、龍膽草,治大麻風。同牡蠣粉、白術、青黛,治童子胃熱,羸瘦疳蛔。同龍膽草為末,牛膽和丸梧子大,生大麥湯服五丸,日三,治谷疸,食勞頭旋,心怫郁不安,而發(fā)黃疸,由失饑大食,胃氣濕熱沖熏所致??鄥㈦m能泄血中之熱,除濕熱生蟲為癘,然以其味大苦,氣大寒,久服能損腎氣,腎虛而無大熱者,勿服。(李紹林)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zhongyizatan/10020.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經(jīng)方臨證心法》評介
下一篇: 作詩與藥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