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江南碧蒼蒼
,蠶老枇杷黃”。每年5月,我國江南一帶那熟透的枇杷果實綴滿枝頭,黃似桔枇杷為薔薇科常綠喬木,原產(chǎn)于我國
枇杷冬月作花
枇杷成熟之時,那黃澄澄的果實
枇杷有不少別名。古人有稱其為“盧桔”
有趣的是,古人稱枇杷為“琵琶”
有趣的是
枇杷與櫻桃、楊梅并稱初夏水果三姐妹
枇杷柔軟多汁
,甜酸可口,博得了文人墨客的交口贊美。宋梅堯臣詩云:“五月枇杷黃似桔鮮啖幾口枇杷
,頓有“漿流冰齒寒”“如蜜少加酸”之感。枇杷果實可入肴,如枇杷炒子鴨、枇杷咕嚕肉、豆茸釀枇杷、冰糖枇杷等,皆為時令美味。枇杷在地方名菜中也有一席之地,如川菜中的枇杷凍,果味濃郁,甜香滑軟;蘇菜中的醉枇杷,色呈鵝黃,甘美清香。中醫(yī)認(rèn)為枇杷果實味甘酸
,性涼,有潤肺、止渴、下氣之功,主治肺痿、咳嗽1
、天平山中明代:楊基
細(xì)雨茸茸濕楝花
,南風(fēng)樹樹熟枇杷;徐行不記山深淺
,一路鶯啼送到家。譯文:細(xì)雨蒙蒙打濕了楝花,在南風(fēng)的吹拂下
,每棵枇杷樹的果實都慢慢變熟了。順著山路慢慢地走著,竟不知路途遠(yuǎn)近。沿路的黃鶯鳴叫著把我送到了家。
2、初夏游張園
宋代:戴復(fù)古
乳鴨池塘水淺深
,熟梅天氣半陰晴。東園載酒西園醉,摘盡枇杷一樹金
。譯文:小鴨在池塘中或淺或深的水里嬉戲
,梅子已經(jīng)成熟了,天氣半晴半陰3、寄蜀中薛濤校書
唐代:王建
萬里橋邊女校書
掃眉才子于今少
譯文:在萬里橋畔住著一位很有才華的歌妓
4
宋代:辛棄疾
幾個輕鷗
春雨滿
譯文:幾只輕盈的鷗鳥飛來
春天
哎
5
兩漢:卓文君
一朝別后,二地相懸
只說是三四月
七弦琴無心彈
九連環(huán)從中折斷,十里長亭望眼欲穿
百思想
萬語千言說不完
重九登高看孤雁
七月半,秉燭燒香問蒼天
六月三伏天
五月石榴紅似火
四月枇杷未黃,我欲對鏡心意亂
忽匆匆
飄零零
噫,郎呀郎
譯文:自從我們分別
,兩個人的心思差別可真大啊。當(dāng)時只說三四個月后就相見,誰能想到如今已五六年。沒有心情彈七弦古琴,也不想去寄書信。精致的連環(huán)玉斷裂了,我在長亭里等你等得望眼欲穿。即使我有一百個心思在想你,有一千個掛念系在你身上,也只是無可奈何地責(zé)怪你。內(nèi)心有萬語千言說都說不完,可你不在身邊我百無聊賴
,徒勞地倚遍欄桿。在重陽節(jié)登高時看到孤零的大雁,在中秋時月亮圓滿我們卻沒有團(tuán)圓五月石榴花開紅似火,偏偏遇上一陣陣的冷雨澆打花朵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zhongyizatan/100738.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hù)作者版權(quán)
上一篇:
丸藥制作中的匠心
下一篇:
顏師古半夏五月苗始生說法考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