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七十二弟子中有位姓冉名伯牛的,因道德修養(yǎng)較高頗受孔子器重。魯定公時,孔子代理魯國宰相,舉薦冉伯牛擔任中都縣宰。伯牛不負眾望,清廉為官,未曾料到后來天降厄運,伯牛不幸染病,臥床不起,每況愈下。孔子懷著對弟子的愛憐之心,前去探視病中的伯牛??鬃記]有直接進伯牛的病榻,而是站在病室窗外,一邊望著伯牛那令人生畏的面容,一邊關切地握住伯牛從窗口伸出的手,異常傷感地哀嘆:“亡之命矣夫!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意思是說,死亡??!難道是命中注定的嗎?這樣的好人,竟然得了這樣的惡病!
孔子當時的心情是十分悲慟的,那么“斯疾”則是怎樣一種險惡的疾病呢?朱熹在《論語集注》中說,伯牛有疾“先儒以為癩”,可見伯牛得的是一種“癩病”。對該病蘇東坡有過十分形象的描述:“大風起兮眉飛揚,安得猛士兮守鼻梁”,證明癩病患者的面孔確實有些嚇人。晉代《肘后備急方》言:“趙瞿病癩,歷年醫(yī)。不差,家乃賚糧棄送于山穴中?!北硎敬瞬∧軌騻魅径鴮⒉∪烁綦x起來。這種病在古代還被稱為“癘”,古醫(yī)籍中廣有記載。如《黃帝內經》謂:“癘者,有榮氣熱腑,其氣不清,故使其鼻柱壞而色敗,皮膚潰瘍?!彼逄茣r期設有“癘人坊”,專門收養(yǎng)癘病患者,以防傳染,為世界上最早的隔離措施。時至明代,“癩”和“癘”開始被稱為“麻風”。麻,指的是該病可致人麻木不仁,風,則是指病源。古人認為“蟲入肌中曰風”,引起麻風病的蟲究竟是什么呢?19世紀,西方醫(yī)學解開了這個謎,證實麻風病是由麻風桿菌侵犯皮膚、黏膜、周圍神經和內臟器所致。其實,正常人群對麻風病大多具有自然抵抗力,雖可被感染,但其發(fā)病率卻很低,除非長期密切接觸。既然遠在春秋時期的孔子明知伯牛所患癩病能夠傳染,都敢在窗口與之握手寒暄,何況科學如此昌明的今天呢?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zhongyizatan/101392.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石炕曾為扁鵲施術床
下一篇: 皇甫謐四辭御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