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絳唇·金氣秋分
宋·謝逸
金氣秋分,風清露冷秋期半。
涼蟾光滿,桂子飄香遠。
素練寬衣,仙仗明飛觀。
霓裳亂,銀橋人散,吹徹昭華管。
【古詞今譯】
金秋已到了風清露冷、秋季過半的秋分時節(jié)。在涼涼的月光下,桂花香氣飄得很遠。遙想仙宮宴會,素衣霓裳翩翩起舞,儀仗飄飄,銀河的橋上人影散亂,徹夜吹奏著昭華絲竹之聲。
【詩詞賞析】
《點絳唇·金氣秋分》由北宋謝逸所做秋分時節(jié)詩詞。謝逸,字無逸,號溪堂。宋代臨川城南(今屬江西省撫州市)人。北宋文學家。與饒節(jié)、汪革、謝薖并稱為“江西詩派臨川四才子”。
謝逸是五代花間詞派的傳人,其詩風格與南朝山水詩人謝靈運相似,清新幽折,時人稱之為“江西謝康樂”。其文似漢朝劉向、唐朝韓愈,氣勢磅礴,自由奔放,感情真摯動人,語言流暢自如。
這首詞在開篇便點名了“秋分”這個時間節(jié)點。詩中“風清露冷”“涼蟾”“桂子”等詞匯形象生動地描述了秋分節(jié)氣的氣候特征及景色,雖然有虛幻的描寫,但是更加凸顯出詞人自由奔放的寫作特點。
1、乾坤能靜肅,寒暑喜均平。忽見新來雁,人心敢不驚?
出自唐代元稹的《詠廿四氣詩·秋分八月中》
譯文:每當秋分時,似乎一切都將慢慢歸于寂靜,寒氣和暑熱彼此均衡,似乎不想比試你高我低了。忽然看見天空飛來一排排大雁,寒氣即將要占了上風,我們的心怎么能不驚怵和擔憂?
2、漏鐘仍夜淺,時節(jié)欲秋分。泉聒棲松鶴,風除翳月云。踏苔行引興,枕石臥論文。即此尋常靜,來多只是君。
出自唐代賈島的《夜喜賀蘭三見訪》
譯文:漏鐘顯示仍還在淺夜,節(jié)氣已經快走到了秋分。泉水嘩嘩流淌吵到了棲息在松樹上的鶴,風吹開了遮蔽月亮的云。我們一起踏著青苔,披發(fā)緩行,興致很高,枕著大石頭,臥躺著細論詩文。如此靜謐的秋分季節(jié),來得最多的,也就是賀蘭你了。
3、天光如水,月光如鏡,一片清輝皎潔。吹來何處桂花香,恰今日、平分秋色。
出自清代顧太清的《金風玉露相逢曲》
譯文:恰巧,那年的秋分正好又趕上了中秋佳節(jié),雙節(jié)同慶,自是歡喜。那夜,天光如水,月光如鏡,上下一片清輝皎潔。不知何處飄來一陣桂花的香氣,沁人心脾。
4、洛陽才解佩,過眼忽秋分。四海一明月,千山共白云。
出自宋代陳允平的《懷潘_屋》
譯文:在洛陽,才辭去了官職,轉眼就到了秋分。四海共一輪明月,千山共看白云。
5、金氣秋分,風清露冷秋期半。涼蟾光滿。桂子飄香遠。
出自宋代謝逸的《點絳唇·金氣秋分》
譯文:金秋已到了風清露冷、秋季過半的秋分時節(jié)。在涼涼的月光下,桂花香氣飄得很遠。
《夜喜賀蘭三見訪》
唐·賈島
漏鐘仍夜淺,時節(jié)欲秋分。
泉聒棲松鶴,風除翳月云。
踏苔行引興,枕石臥論文。
即此尋常靜,來多只是君。
賈島也許住在比較偏僻的位置,秋分時節(jié),夜色還不太深,賈島聽著泉聲,看著夜云,已是非常愜意,友人踏苔相訪,更令他欣喜,兩人枕著石頭討論詩文,這么靜的環(huán)境,只有你常常來看我。
在寂靜的秋夜里,如果還有朋友相訪,共論詩文,真是令人驚喜!畢竟,誰不喜歡志同道合的朋友呢?
秋分時節(jié),謝逸獨賞秋日仙景
《點絳唇》
宋·謝逸
金氣秋分,風清露冷秋期半。
涼蟾光滿,桂子飄香遠。
素練寬衣,仙仗明飛觀。
霓裳亂,銀橋人散。吹徹昭華管。
金秋已到了風清露冷、秋季過半的秋分時節(jié)。在涼涼的月光下,桂花香氣飄得很遠。遙想仙宮宴會,素衣霓裳翩翩起舞,儀仗飄飄,人影散亂,徹夜吹奏著昭華絲竹之聲。
金秋寒涼,多蕭瑟之景,只愿你能賞仙景,而不悲戚。
快到秋分了,釋文珦感慨時光流逝
《秋分前三日偶成》
【宋】釋文珦
秋光幾一增,在候已無雷。
顯氣凝為露,嘉禾秀出胎。
燕銜余暑去,蟲喚嫩寒來。
泡影非能久,流光又苦催。
秋天的景色一天天的增加著,已經聽不到夏天的雷聲了。燕子帶著余暑走了,秋蟲叫來了寒氣。生死無常,時光又在苦催了。
每一個節(jié)令,都是在提醒人們,時光在流逝。與其感慨時光流逝,不如把握當下,當收獲結果的那一刻,所有流逝的時間都變得有意義。
秋分時節(jié),陸游感慨年老凄涼
《秋分後頓凄冷有感》
宋·陸游
今年秋氣早,木落不待黃,
蟋蟀當在宇,遽已近我床。
況我老當逝,且復小彷徉。
豈無一樽酒,亦有書在傍。
飲酒讀古書,慨然想黃唐。
耄矣狂未除,誰能藥膏肓。
年紀越大的人,越能感受到秋天的到來。陸游說:今年秋天來得早,葉子還沒黃就落了。老邁的陸游有酒喝,有書看。耄耋之年的陸游依然有狂氣,可是,誰又有治療年老之病呢?
老去的,從來不是年齡,而是那顆自我放棄的心靈。只要心不老,就永遠年少。
秋分時節(jié),看到燕子歸來,王用賓感到孤獨
《生查子·社燕,和介民韻》
宋代:王用賓
社近燕歸來,得意梁間語。
巢幕未知危,撫此還凝佇。
玉剪掠飛花,誰似烏衣侶。
轉首又秋分,蕭索孤情緒。
秋社近了,燕子回來了,在梁上自在的啼叫。誰像燕子一樣,還有伴侶呢?轉眼到了秋分,蕭索孤獨的情緒又縈上心頭。
秋是一個傷感的季節(jié),總與蕭瑟孤獨相關。其實,蕭索孤單的不是秋天,而是那顆傷懷的心。
秋分時節(jié),陳允平想念遠方的友人
《懷潘鄮屋》
宋·陳允平
洛陽才解佩,過眼忽秋分。
四海一明月,千山共白云。
雁煙迷曉樹,蟲露濕香芹。
滿紙相思字,臨風欲寄君。
你才辭官歸家,轉眼就到了秋分時節(jié),我們分隔兩地,卻同對明月、白云。寫下這滿紙的相思字,風起時,想要寄與你知道。
分別,可傷感,可豪邁,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只要互相想念,相隔再遠又有什么關系呢?
秋分這天,錢月齡與友人出行賞景
《秋分日同友人山行》
明代:錢月齡
羈愁暫擺作山行,秋日平分氣轉清。
溪影照人風已息,稻香沾袖雨初晴。
古今在眼青山色,歲序驚心白雁聲。
更喜同游俱物表,搴芝坐石看云生。
暫時不去想羈旅之愁,暫且去山間走一走吧。天氣無風,溪水照影,雨水剛晴,袖子上還沾著稻子香。同行的都是世俗之外的人,采著芝草,坐在石頭上,看著云起云生。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不論是什么時節(jié),什么境遇,讓自己快樂,都是一件可貴的能力。
秋分時節(jié),孫作想念故鄉(xiāng)
《客中秋夜》
明·孫作
故園應露白,涼夜又秋分。
月皎空山靜,天清一雁聞。
感時愁獨在,排悶酒初醺。
豆子南山熟,何年得自耘。
秋分時節(jié),家鄉(xiāng)的露應該白了吧。明月皎皎,空山寂靜,天色清朗,一只雁飛了過云。想家時,都很惆悵,只有借酒澆愁。家鄉(xiāng)南山的豆子已經熟了,我什么時候才能回家耕種呢?
秋天的時候,是想家的時候,沒有一個地方的能比得上家鄉(xiāng)溫暖。
秋分時節(jié),你的心情很多。有時如秋霜,蕭瑟清冷,有時如秋陽,溫暖如初,不論你是什么心情,只愿你永沐秋陽,溫暖如初。
形容秋分的古詩:
1、《大觀秋分夕月四首》佚名
名稽漢務,歌參唐宗。往于卿少,乘秋氣中。周天而行,行如妹之崇??娠w霞佩,下瑤璃宮。
2、《晚晴》杜甫
返照斜初徹,浮云薄未歸。江虹明遠飲,峽雨落馀飛。鳧雁終高去,熊羆覺自肥。秋分客尚在,竹露夕微微。
3、《夜喜賀蘭三見訪》賈島
漏鐘仍夜淺,時節(jié)欲秋分。泉棲松鶴,風除翳月云。踏苔行引興,枕石臥論文。即此尋常靜,來多只是君。
4、《中秋對月》李頻
秋分一夜停,陰魄最晶熒。好是生滄海,徐看歷冥。層空疑洗色,萬怪想潛形。他夕無相類,晨雞不可聽。
5、《詠廿四氣詩秋分八月中》元積
琴彈南呂調,風色已高清。云散飄飄影,雷收振怒聲。乾坤能靜肅,寒暑喜均平。
6、《送僧歸金山寺》馬戴
金陵山色里,蟬急向秋分。迥寺橫洲島,歸僧渡水云。夕陽依岸盡,清磬隔潮聞。遙想禪林下,爐香帶月焚。
7、《贈供奉僧次融》姚合
會解如來意,僧家獨有君。開經對天子,騎馬過聲聞。本寺遠于日,新詩高似云。熱時吟一句,涼冷勝秋分。
描寫秋分的詩如下:
1、唐元稹《詠廿四氣詩·秋分八月中》
琴彈南呂調,風色已高清。
云散飄搖影,雷收振怒聲。
乾坤能靜肅,寒暑喜均平。
忽見新來雁,人心敢不驚?
首句琴彈南呂調,風色已高清。的意思是撫琴彈起古老的南呂調,那悠遠的聲音,伴隨風色隱隱,隨著秋意漸濃,已經飛上高闊的天空,秋意通過琴聲來展現,非常有意境。
第二句云散飄搖影,雷收振怒聲。意思是還有那朵朵白云,徑自飄搖而去,更有雷聲沉悶低回,不再像夏天那般容易震怒了。這句寫了秋分的一候雷始收聲,因為在古人看來,雷是因為陽氣盛而發(fā)聲,秋分后陰氣開始旺盛,所以不再打雷了。
第三句乾坤能靜肅,寒暑喜均平。意思是每當秋分時,似乎一切都將慢慢歸于寂靜,寒氣和暑熱彼此均衡,似乎不想比試你高我低了。寒暑在這一天達到了平均和平衡,人也一樣,萬物平和始為安。
最后一句忽見新來雁,人心敢不驚?意思是忽然看見天空飛來一排排大雁,寒氣即將要占了上風,我們的心怎么能不驚怵和擔憂?秋天突然來了,你做好接受它的準備了嗎?顯然作者還沒做好準備。
秋分的二候是蟄蟲坯戶,三候水始涸。宋朝樓鑰在《十月十七日夜》里寫道:蟄蟲坯戶六經旬,掣電驚雷若莫春。這個節(jié)氣蟄居的小蟲開始藏入穴中,并且用細土將洞口封起來以防寒氣侵入。、水始涸是說此時降雨量開始減少,由于天氣干燥,水汽蒸發(fā)快,所以湖泊與河流中的水量變少,一些沼澤及水洼處便處于干涸之中。
2、唐賈島《夜喜賀蘭三見訪》
漏鐘仍夜淺,時節(jié)欲秋分。泉聒棲松鶴,風除翳月云。
踏苔行引興,枕石臥論文。即此尋常靜,來多只是君。
秋分時,賈島是非常欣喜的。他雖然隱居山中,但是碰到了一個大和尚賀蘭來拜訪他,而且是第三次來拜訪他了,所以詩題目為《夜喜賀蘭三見訪》。漏鐘仍夜淺,時節(jié)欲秋分。首句寫了時間,古代沒有鐘表,記時靠銅壺滴漏,感興趣可以去北京鼓樓看一看。這里意思是快秋分了,時間還不晚,大和尚來了。
泉聒棲松鶴,風除翳月云。這兩句非常有意境,你看他隱居在山中,聽著潺潺的泉聲,看著驚起的松鶴,感受秋分節(jié)氣的涼風,臥看天空的云卷云舒,生活賽神仙了。
踏苔行引興,枕石臥論文。即此尋常靜,來多只是君。他和賀蘭踏著苔蘚行走在滿是月光的山中,眼前一片清明。累了就隨意地枕在石頭上休息,隨意地聊著八卦和文章,月色傾瀉下來,倆人流光溢彩。有大自然美景在旁,有志同道合的友人相伴,最是人間好時節(jié)。
3、唐杜甫《晚晴》
反照斜初徹,浮云薄未歸。江虹明遠飲,峽雨落馀飛。
鳧雁終高去,熊羆覺自肥。秋分客尚在,竹露夕微微。
前兩句寫景,反照斜初徹,浮云薄未歸。你看雨后初晴,夕陽的余暉斜照而來,幾片薄云還留在澄澈的天空,不愿離去。江虹明遠飲,峽雨落馀飛。一個明,一個落字,互相對照突出了風景的變化。雨后一道彩虹在江上架起,仿佛巨龍在飲水,峽谷中還有兩三點雨滴紛落。
后兩句抒情。鳧雁終高去,熊羆覺自肥。秋意漸濃,南歸的大雁在高空中漸漸遠去,野熊們覺得自己愈發(fā)笨重了。而自己呢?秋分客尚在,竹露夕微微。秋分節(jié)氣而我這個異鄉(xiāng)客依然在四處飄零,夕陽有下墜了一些,竹子上的雨露在陽光下泛著微弱的光。這時一種落寞的感情油然而生。
作者的漂泊不定,更映照了當時時局動蕩,人間疾苦的情況了。
4、宋謝逸《點絳唇·金氣秋分》
金氣秋分,風清露冷秋期半。涼蟾光滿。桂子飄香遠。
素練寬衣,仙仗明飛觀。霓裳亂。銀橋人散。吹徹昭華管。
宋詞里的秋是最美的,我們說秋色美,有一半宋詞的功勞。你看謝逸的這首詩里的意境:金秋已到了風清露冷、秋季過半的秋分時節(jié)。在涼涼的月光下,桂花香氣飄得很遠。遙想當年仙宮宴會,素衣霓裳翩翩起舞,儀仗飄飄,人影散亂,徹夜吹奏著昭華絲竹之聲。
秋分時,詩人是非常有感觸的。秋風清,秋露冷,秋月光滿,桂花飄香。在靜謐的秋夜里,賞明月,看桂花。我能想象著天上的仙子們,在月中翩翩起舞,霓裳亂飛花,天上人間灑。后半夜人散后,一簾新月涼如水,人生如夢才初醒。我們不如將秋日的時光對折吧,一半許給繁華,一半留給靜謐,平分秋色,有始有終。
5、明孫作《客中秋夜》
故園應露白,涼夜又秋分。
月皎空山靜,天清一雁聞。
感時愁獨在,排悶酒初醺。
豆子南山熟,何年得自耘。
孫作,元末明初詩人,我們不太熟。沒關系,知道他嗜書如命,寫文章醇正典雅就可以了。這首詩也寫了秋分的美景,和杜甫的感受差不多。故園應露白,涼夜又秋分。首句就是思鄉(xiāng),家鄉(xiāng)里應該有白露了,在這樣一個涼風習習的深夜,又到了秋分的節(jié)氣了。
月皎空山靜,天清一雁聞??丈嚼镌鹿怵嵢缢?,一切靜悄悄的,天空清澈明朗,只有一只大雁在鳴叫,仿佛要回家。感時愁獨在,排悶酒初醺。無論如何感慨憂愁還在,只能借酒消愁,卻不知道愁更愁。豆子南山熟,何年得自耘。南山上的豆子都熟了吧,什么時候才能回到家鄉(xiāng),親自耕耘呢?
秋分時節(jié),作者有家不能回,遙望家的方向,想念家鄉(xiāng)的農作物和土地,以及家鄉(xiāng)的人,不禁感慨時間匆匆流逝,而思念只能化作杯中之酒,盼望一醉解千愁。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zhongyizatan/101801.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白居易的眼疾詩
下一篇: 古代名人的養(yǎng)生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