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陽學派是從傷寒派和溫補派的理論中衍變和發(fā)展起來的,至今已傳承200余年。作為中醫(yī)學術流派的重要一支,其思想理論的精髓就在于強調陽主陰從的關系,認為陽氣是生命活動的原動力?,F(xiàn)代社會生活節(jié)奏的加快和生活方式的改變容易導致人體陽氣的損傷,開展扶陽派學術思想研究具有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日前,在由中華中醫(yī)藥學會和安徽省中醫(yī)藥管理局主辦的第三屆國際扶陽論壇上,扶陽學派第四代傳人、國家中醫(yī)藥管理局“欽安盧氏醫(yī)學流派傳承工作室”負責人盧崇漢的發(fā)言引人注目。
史書記載一脈傳承:扶陽學派
鄭欽安( 1804~1901)是扶陽學派公認的創(chuàng)始人,是傷寒南派的代表,在臨證上善用大劑量姜、桂、附等辛溫之品,而且用量驚人,每每以兩計,與一般醫(yī)生有很大分別,故當時被稱為“姜附先生”,甚至有人稱其為“鄭火神”。后人把鄭氏這一門善用溫熱藥的學派稱為“火神派”。鄭欽安在《醫(yī)理真?zhèn)鳌芳啊夺t(yī)法圓通》中提出了“元氣為人生陰陽之主宰”、“治病重在扶陽”等觀點,這些觀點都是在臨床上得到驗證的。在《醫(yī)法圓通》刊行后 20年,《傷寒恒論》問世。這是鄭欽安為《傷寒論》所作的評注,他不拘泥前人之說,而是結合臨床實際,注釋張仲景的原文,大膽創(chuàng)新而不離經旨,充分發(fā)揮了張仲景的扶陽思想。
盧鑄之( 1876~1963)生于四川德陽的一個中醫(yī)世家,少年之時即拜鄭欽安為師。盧鑄之繼承了鄭欽安的學術思想并加以發(fā)揚闡釋,提出了“人生立命,在于以火立極;治病立法,在于以火消陰”的觀點,揭示了陰陽學說中“陽主陰從”的重要關系。
妙用辛溫藥物的前提:把握陰陽
扶陽學派的傳承在 200年間一直沒有中斷過。盧氏三代處方無數,所用姜、桂、附等辛溫之品極多,臨床效果一直相當理想,且沒有發(fā)生過因服用大劑量辛溫藥物而導致中毒的例子。只是偶爾發(fā)生過有的病人沒有按照規(guī)定的方法煎藥,服藥后出現(xiàn)一些麻口的情況。為什么有的人用十幾克附片就會中毒,而盧氏三代長期大劑量使用卻沒有意外?這與盧氏對藥物的認識、對藥性的把握是分不開的。盧氏用方法深而藥簡,一個方常常只有三五味藥,多的也就七八味,來去進退,變化就在一兩味藥之間。
有部分人認為,大量辛溫藥的使用只適用于北方寒冷地帶,而不適用于南方。但扶陽派的醫(yī)生對于來自不同地方的病人,依然使用大量的姜、桂、附,結果同樣能取得理想的療效。傳統(tǒng)上四川的用藥與江浙一帶是有差別的,從清代的幾位溫病大家都出自江浙就可以知道,在這片土地上的醫(yī)生大都喜用清涼藥物。在飲食習慣上兩地也有很大的差別,四川人喜吃麻辣,用辛溫藥物似在情理之中;但江浙一帶喜甜,味淡而不濃烈。為什么對江浙一帶的患者還照用四川的那一套
卻依然能取得好的效果呢?核心就是“重陽”、“扶陽”的思想。
機體正常運作的關鍵:布運陽氣
《素問·上古天真論》說:“恬淡虛無,真氣從之?!闭f明保存真陽之氣的重要性。盧鑄之認為,在陰陽的關系中以陽氣為主導,心沒有陽,血便無法運行;肝沒有陽,氣機便不能疏泄;脾沒有陽,水谷便不能運化;肺沒有陽,氣也就無法宣降;腎沒有陽則水液無以氣化。由此可見,陽氣的正常布運是機體得以正常運作的關鍵。
盧氏醫(yī)學的一個重要觀點就是“陽氣宜通”,認為大多數疾病都是因為陽氣不足或郁結,這樣的不足或郁結便導致了“通”的障礙。而一旦機體的陽氣失通,氣血就會失通,陰陽的協(xié)調關系就會遭到破壞。用這個觀點去看臨床上的許多“陰虛證”,就知道這些證的本質實際上還是陽氣不足,由于陽的不足。影響了陽氣的生化和輸布陰精的功能。因此,對于陰虛病人,只要配伍得當,運用大量姜、桂、附不但不會傷津耗液,反而能促進津液的回生和輸布。在臨床上,扶陽
派之所以強調以扶陽和溫陽為主要治療原則,大量使用姜、桂、附,實際上是以盧氏提出的“人生立命,在于以火立極;治病立法,在于以火消陰”的學術觀點作為指導思想。
自鄭欽安始,扶陽學派便以擅用大劑量姜、桂、附等辛溫之品而著稱于世。但業(yè)內很多人士并不理解這樣的用藥,認為如此大劑量用辛溫藥實屬危險,更有甚者認為這純屬標奇立異、嘩眾取寵之舉。殊不知欽安及盧氏運用大劑量辛溫藥,是有其嚴密的理論依據的,這個依據就是基于對陰陽關系的根本認識。此外,盧氏的用藥也有長期大量的臨床實踐作為支撐。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zhongyizatan/102398.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廣西黃氏壯醫(yī)針灸學流派
下一篇: 燕青門正骨療法流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