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耀輝 馬戰(zhàn)平 王向陽 陜西省中醫(yī)院肺病科
牛蒡子性味苦、辛,寒,歸肺、胃經(jīng),具疏散風熱,解毒透疹,利咽散腫之功。山藥性味甘,平,歸肺、脾、腎經(jīng),具益氣養(yǎng)陰,補肺脾腎之功。二者相伍,出自《醫(yī)學衷中參西錄》。張錫純認為山藥可以補肺脾腎之氣,多服久服,或有壅滯,而牛蒡子性較滑利,又能降肺氣之逆,二者相濟為用,可以清痰涎、利肺氣,為養(yǎng)肺止嗽的要藥。“牛蒡子山藥并用最善止嗽”,故張錫純所擬治咳喘的方藥多不離牛蒡子、山藥。
二藥配伍玄參、于術(shù)、雞內(nèi)金組成“資生湯”,治療“勞瘵羸弱已甚,飲食減少,喘促咳嗽,身熱脈虛數(shù)者”;配伍人參、麥冬、清半夏、蘇子、生杭芍、甘草組成“參麥湯”,治療“陰分虧損已久,浸至肺虛有痰,咳嗽勞喘,或兼有肺結(jié)核者”;配伍大熟地、山萸肉、生杭芍、蘇子、生龍骨、甘草組成“薯蕷納氣湯”,治療“陰虛不納氣做喘逆”;配伍于術(shù)、廣陳皮、生杭芍、玄參、生赭石、炙甘草組成“滋培湯”,治療“虛勞喘逆,飲食減少,或兼咳嗽”;配伍野臺參、生赭石、知母、生地、生杭芍、三七組成“保元寒降湯”,治療“吐血過多,氣分虛甚,喘促咳逆,血脫二氣亦將脫”;配伍清半夏、山萸肉、生代赭石、生杭芍、甘草組成“清降湯”,治療“因吐衄血不止,致陰分虧虛,不能潛陽而作熱,不能納氣而作喘”;配伍麻黃、石膏、麥冬、清半夏、玄參、甘草、大棗、生姜組成“加味越婢加半夏湯”,治“素患勞嗽,因外感襲肺,而勞嗽益甚,或兼喘逆,痰涎壅滯者”;配伍金銀花、生杭芍、黃連、肉桂、甘草組成燮理湯,治療痢疾。
《祝諶予臨床經(jīng)驗輯要》中認為,山藥、牛蒡子相伍具有補益脾腎,清熱解毒,利咽喉之效,適用于喉中水鳴聲,胸膈悶,但咳之不甚者,可供臨床參考。臨床上依據(jù)二者的藥性特點,可以應(yīng)用于熱邪、燥熱、濕熱、痰熱、陰虛引起的咳喘而見咳嗽、氣喘、痰黏難咯出者。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zhongyizatan/12273.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白芷外治皮膚病驗方
下一篇: 生活中最廉價的防癌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