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胎息的啟動
1)閉息靜待法:
稍稍吸氣后閉氣不出,靜靜的等待氣海元氣激動產(chǎn)生的腹部起伏跳動。體弱者閉氣時刻短些,體健者閉氣時間可稍長,往往就在感到“快要憋死了”的情況下,元氣 出于生理需要,突發(fā)的激蕩跳動起來,并且來勢兇猛,此時可以自然呼吸,呼吸的頻率可根據(jù)胎息發(fā)動的強弱快慢隨其自然,這就是“隨息”。只隨之,觀之,不用 意。可感到吸之微微帶動毛孔、肚臍等穴,呼氣廢氣從穴位毛孔排出,而后鼻吸而不呼,靠身排即可,時間越長越好。最后得胎息者,能不以鼻口噓吸,如在胞胎之 中,則道成。
2)閉息起伏法:
稍稍吸氣后閉氣不出,用真空力將腹部吸氣后閉氣不出,提向胸腔,使腹部凹陷,然后再用真空力將腹 然后再用真空力將腹腔隆起,如此起伏若干次,隨著閉息時間的延長,先天之氣必然激動,促使腹部產(chǎn)生快速的起伏跳動,胎息啟動后可用隨息法。
3) 閉息隆腹法:
吸氣后閉氣不出,腹部微微向上隆起,并盡可能保持這種狀態(tài)(不要用力),隨著閉息時間的延長,先天之氣必然激動,促使腹部產(chǎn)生快速的起伏跳動,胎息啟動后可用隨息法。
4)閉息凹腹法:
呼氣呼盡后閉息,腹部自然下凹,盡可能保持這種狀態(tài)(不要用力),隨著閉息時間的延長,先天之氣必然激動,促使腹部產(chǎn)生快速的起伏跳動,胎息啟動后可用隨息法。
注意
1). 以上任選一法可重復(fù)閉息引動胎息,直至成功。練習一遍胎息發(fā),時間保持在20-45分鐘即可,一般半小時左右。得成者無時間限制。 2). 胎息法收勢很重要,在停止胎息相動后,應(yīng)靜靜地躺在原地,體會源于丹田的能量,輻射滲透全身時產(chǎn)生的脈動感、電流感、酥欣感等。稍頃,意照丹田1-2分鐘,可觀想在肚臍與命門連線的中點,有一蛋黃大小的金色光團。然后擦臉、搓耳、梳頭恢復(fù)常態(tài)。 3). 比較佛家寶瓶氣修法,可見諸多相似之處??上嗷ソ梃b學習。萬法歸宗,摒棄著相與妄念。 4). 現(xiàn)代科學研究表明:最佳吸:閉:呼時間比是 1:4:2。
2. 胎息與入定:
這里用禪定的觀點來講一講。要 入定,首先要有入定前的一些覺受。就是說,如果一個人的身心都很舒適,修法又很正確,那么,他要入定之前會產(chǎn)生輕安的現(xiàn)象。即全身非常舒服,一般人的感覺 是全身輕飄飄。初學禪定的人,在入定前會有輕安現(xiàn)象:有些人會覺得身體越來越大,甚至整個身體都在膨脹,大到他會覺得充滿這個世間;有人會覺得身體越來越 小,或身體浮起來。這些都是輕安的現(xiàn)象,這種現(xiàn)象過后,就會產(chǎn)生很快樂的感受,這都是入初禪前輕安的覺受。在禪定里,初禪、二禪、三禪都有不同的快樂感 受,到了四禪就沒有樂受了。
入定最重要三事:心細、息細、樂受 。入 定的人呼吸一定是非常均勻微細舒適的,心念也很微細集中,而且有快樂的感受(四禪除外)。當你靜坐時,一旦覺得呼吸由粗變細、心念由粗變細變平靜、身體從沒有樂受變成有樂受,這 快樂的感覺會使身上原有的病痛等不舒服感消失。我們可以從這些現(xiàn)象來確定自己已經(jīng)入定了。另外,初入定的人往往有一種感覺,就是他從非常舒服的感覺中出來 之后,會覺得忽然腳酸、麻、痛了;但是,在他出來之前卻不知道痛。為什么呢?因為初禪只有樂受沒有苦受,所以,你靜坐到 心念很平靜身體非常舒服的時候,一旦休息就感覺全身疼痛,這表示休息前你入了初禪。這是很多修禪定的人都有的經(jīng)驗。但是有些人不但不明白為何麻、痛,還會 否定自己已經(jīng)入定了呢!原因是被那些講經(jīng)教的老師誤導(dǎo)了。那些法師不明白入定是怎么回事,將入定講得很難很難,甚至于聽到你修禪定,他就會說小心著魔。
懂得怎么修定的人,要懂得如何入定與出定。重復(fù)練習出入定過程,小心重復(fù)觀察入定三件事情:心念、呼吸和樂受, 你就會懂得原來入定過程是這么回事。必須重復(fù)訓練,上去,下來。再上去,再下來,做越多次越好。以后, 你就會越來越快地入定。一般人不懂得重復(fù)訓練入定,只會貪著樂受而住在定中的樂受而不想出來,一直呆,呆到定力退了才出來,如此修定者能入定卻不懂怎么 入。所以,任何人初入禪定,千萬不要一入了定就不出來。應(yīng)該是一進去就快點出來,然后,再快點進去快點出來。一直重復(fù)做,做到你很熟練了,很清楚如何入定 后,才來加強定力。在 練習加強定力時,在定里多久呢?初學者入初禪千萬不要太久,五分鐘就好了。在里面呆五分鐘就要出來,但是不要下座,然后再進去五分鐘后出來。為什么呢?因為在初禪里呆得太久,心念可能會更細而離開初禪。甚至于深入到更高禪定,呼吸更細,心念更細,也更快樂。于是你對初禪心念的粗細混亂不清。也就是說練習 加強初禪定力時,在入初禪半小時內(nèi),要出入定六次。這樣不但修了半小時的初禪,而且懂得出懂得進。當每次出入定五分鐘做得很熟悉,很有把握了,你就去入 定十分鐘或者十五分鐘。十五分鐘有把握了,你就去坐一小時。就這樣地加強定力。當你覺得這個定很穩(wěn)固了,然后才能設(shè)法進入另外一個禪定。這就是所謂入定的 技巧,我入定我把握。
禪定之間的覺受差別:初禪與二禪最大的差別是:初禪的心態(tài)有覺有觀,很容易被聲音干擾。初禪的人聽到聲音,心就亂了,所以佛說聲音是初禪的刺。二禪的心態(tài)無覺無觀,聲音的影 響,你都如如不動。三禪和二禪的差別是:在三禪,你會覺得身體不存在了。但是,感覺頭還在,覺得全身很快樂,卻不知道身體在哪里。到了三禪呼吸很微弱,有些人會覺得呼吸困 難,主要是呼吸不正常及胸口有毛病而造成的障礙,一般是憂郁、易怒及緊張的煩惱造成氣結(jié)檀中穴。有些人到了三禪心臟會跳快。為什么呢?因為,三禪的呼吸很 微細。那些心沒有力的人會覺得心臟負擔不了,會跳得快一點。這樣,他就應(yīng)該在三禪多呆,慢慢地適應(yīng),最好是吃補心氣的藥。上 四禪,呼吸就要停止了。有些人會呼吸停止不了。他就只能留在四禪近行定,無法進四禪。你如果深入四禪,外面的聲音是都聽不到的,那是最好的四禪。如果一個 人在四禪里面,聽不到聲音以后,這個人就可以進一步修第五個定。如果你只修到四禪近行定,還會聽到聲音,就沒有能力進入第五個定。禪定越高,定 力越強,心念越細,呼吸越細,感受越快樂。但是,從三禪進入四禪有一個很明顯的現(xiàn)象,那就是一旦你從三禪進入四禪,快樂就會立即消失,完全沒有樂受——舍 受。如果你們有經(jīng)驗過四禪,就會知道叫舍念,就是沒有造作的平等心,四禪的心不造作,而且非常清凈——念清凈。
修定的要領(lǐng)——調(diào)身調(diào)息調(diào)心:調(diào) 身, 主要的重點就是這兩個作意要領(lǐng),第一個是『用頭來支撐頸部與肩膀』,不是用頸部、脊柱來支撐頭,我們打坐是頭頂青天,簡稱為『頂天立地』,不只是坐姿 這樣子,立姿也是這樣子。第二個作意要領(lǐng)『是用骨架平衡身體的姿勢,盡量不要用到肌肉』,骨架是用來平衡,不是用來支撐。感覺上,肌肉完全沒用到力。坐姿如 是,站姿也如是,走路也如是。接著講調(diào)息,一上座,輕輕松松地做幾個深呼吸,然后再放松,念頭跟著呼吸,呼氣的時候只知道呼氣,吸氣的時候只知 道吸氣,整個 呼氣的過程,念頭只有呼,整個吸氣的過程,念頭只有吸。如果呼吸是一匹馬的話,那念頭就是騎馬的人,當念頭跟呼吸一體的時候,就是人馬一體,讓念頭跟著呼 吸。如果呼吸是人的形體的話,念頭就是燈光下的影子,讓念頭跟著呼吸,亦步亦趨,輕松地跟著,卻一點也不離 開,如影隨形,形影不離。接著是調(diào)心。這個階段,呼吸以外的念頭我們稱之為雜念,我們對雜念沒有抗拒,沒有不要,任何對雜念的抗拒和不要,我們稱之為大雜念。雜念來,不管它,只是回到呼吸,回 到出入息。呼氣的時候知道呼氣,吸氣的時候知道吸氣。整個呼氣過程,念頭只有呼氣;整個吸氣過程,念頭只有吸氣。雜念來不管它,繼續(xù)回到『呼氣知道呼氣, 吸氣知道吸氣』,不管是什么樣的雜念,不管是可意的、不可意的,讓我們的身心放輕松,不要理它,不要排斥它,不要不要它,只是很單純地回來出入息,這樣子 叫做調(diào)心。
3. 排濁生元:
進入胎息以后,在生理和心理上要經(jīng)歷“推陳出新”的 過程,推陳就是排濁,出新就是生元。濁是指穢濁,泛指體內(nèi)不利于健康的瘀血、痰、濕、風、寒、腫瘤、體液中的廢物及一切病理性產(chǎn)物。排濁的途徑可通過大便 (水瀉、粘稠惡息物、黑糞、腫瘤、膽石等病理產(chǎn)物)、放屁、小便(帶下、尿石、清尿、黃尿、濃尿等)、上嘔(痰涎、腥沫、瘀血、清水、黃水)、咳嗽(咳 痰)、干咳(無形濁氣)、汗排(汗是排除心臟、血液、肺部的脂肪、酸、堿及風寒熱暑濕的重要途徑)、皮膚排(水泡、斑)、吟唱嘯聲(去除心理積郁)等。一 般在進入胎息后一周左右可因人因病而出現(xiàn)排濁反應(yīng),一般不需吃消炎藥、止咳藥、止瀉藥。排濁干凈后這些反應(yīng)會自行消失。
生元的反應(yīng)多表現(xiàn)在熱(腹部、命門溫熱)、拙火(其熱如火,伴之出汗、清涼(心靜髓涼)、光(性光顯發(fā))、景(山川、河海、寺廟、人物、仙境等)、壯陽(性能力加強,陰莖常無欲自剛)、身體弱而強,病而愈、快樂(內(nèi)在法喜的樂受)。胎息修煉到一定階段時,只要需要能量,它就能自動啟動或人為啟動,不必閉息啟動了。更多的時候,它是主動地為人工作,常在人們最為疲倦,最需要的情況下發(fā)揮作用。啟動胎息就好象在人體內(nèi)建立了新程序,生命自動按照新的程序,向健康,長壽運行。更進一步講,不是你在煉胎息,而是胎息在煉你。
習練胎息法應(yīng)注意事項
1)凡有咳血、咯血、便血、胃出血等病的出血期,不能練習胎息,須在停止出血三個月后,視其具體情況酌情決定。 2)婦女經(jīng)、胎、產(chǎn)期不宜練胎息法。 3)手術(shù)后三個月內(nèi)不宜練胎息法。 4)胎息對糖尿病、消化道疾病、腫瘤、心血管疾病等多種疑難病有顯著的康復(fù)作用,但一般會有排濁反應(yīng),并且往往要經(jīng)歷二至三次的排濁期,練習者應(yīng)有思想準備,少數(shù)人排濁反應(yīng)較輕或沒有。
4. 玄門胎息法:
玄門胎息法系“武術(shù)之鄉(xiāng)”新化梅山道家秘傳功法,練之可得胎息、辟谷、降丹、開發(fā)潛能、益壽延年等多種功效。
一、功前準備:在室外練功時,要選擇空氣清新處,在室內(nèi)練功,須空氣流通,練功時不可過饑或過飽,功前須凈身洗漱。
二、練功步驟:1.身形:本法宜在子時修練,面向南方,盤腿而坐,全身放松,定氣凝神,舌抵上腭,調(diào)勻呼吸,意念丹田存一雞蛋大小的金丹閃閃發(fā)光、放熱。
服氣法:當?shù)ぬ镂⑽l(fā)熱后,閉目存神,閉口,用鼻緩緩吸氣,意想真氣由鼻吸入,充盈滿口,然后將此真氣咕咚一聲吞下,意念直送丹田,用口呼出體內(nèi)濁氣。
閉氣法:服氣后可依下行功,深深吸氣一口,舌抵上腭,凝神丹田,兩手握拳置于膝上,閉氣不令其出,到忍不可忍時再用鼻呼出濁氣,調(diào)勻呼吸,這時玉液從口壁涌出,充盈滿口,須咕咚一聲吞下,意送丹田,再行第二次閉氣。
三、收功:先睜開眼睛,雙手搓熱,搓腎門二十四次,然后順時針、逆時針摩腹各二十四次,再用劍指從眉心沿腦中心線由前至后搓二十四次,然后放松走動一下,以便氣血通暢。
功效及注意事項
1.初服氣時,因氣只能達咽喉,應(yīng)以七口為宜;幾日后,會覺得胃氣蛹動,發(fā)出咕咕之聲,說明氣已達胃,可服氣二十一口;再幾日,會覺得腹 部氣團腎動,咕咕有聲,或聲如撕布,說明氣已入丹田,須服氣四十九次。服氣期間,會放屁頻繁,初時臭不可聞,幾天后放屁無臭氣,甚至微香,這時必須閉住氣 不讓它放出,以免真陽瀉漏。初服氣時,小便赤黃,亦勿怪,久久變色自如。辟谷,這時服氣順增至八十一次,但不可強求辟谷,須順其自然。 2.初練閉氣法時, 只能行一分鐘左右,隨著練功的深入,閉氣時間會逐漸延長,直至全身毛孔開放出現(xiàn)胎息。閉氣次數(shù)與服氣次數(shù)相同。在練閉氣法期間,會出現(xiàn)以下效應(yīng),可供練功 者參照,初時閉氣會覺得全身真氣充盈發(fā)熱,額頭出汗,幾日后,行功時會全身真氣充盈發(fā)熱,全身出汗的現(xiàn)象,全身舒暢無比,漸覺左右太陰經(jīng)兩道氣從大牙根上 沖太陽穴,入頂門兩氣交合入泥丸;數(shù)日后,氣從泥丸宮流入腦,過夾脊下行尾閭,次于丹田,上沖心中;再數(shù)日后氣抵心中,心中溫暖舒暢,從心而上,過咽喉而 入舌下,這時會覺得滿口芳香甜美。得此效驗后,應(yīng)閉關(guān)修煉,勿受人和動物等外界因素干擾,面南而坐,面向墻壁,練法如前,此時可能會出現(xiàn)各種奇異景象,如 身形變高變大,覺得山川河流人物房舍等盡入身中,精神興奮,手足不知所措,如遇此景不可睜眼睛,亦勿驚、勿喜、勿執(zhí)著,可用手扶墻壁,會覺得一顆閃亮的內(nèi) 丹從頭頂直降丹田,降丹之后不可立即睜開眼睛,先漸收意念,靜下心來,復(fù)四肢,睜眼、收功。到此時內(nèi)丹已成,接著修煉下去,胎息指日可成.
5. 陳攖寧先生聽皮膚法
陳攖寧先生曾以“莊子心齋法”為依據(jù),總結(jié)出一套“聽呼吸”的方法。這個方法雖然易于實行,但也有些許流弊。如果心思呆板的人依法修持,仍免不了出現(xiàn)問 題。是故,愚根據(jù)歷代以來前輩高真的經(jīng)驗,結(jié)合自己多年的親身體會,在先師“聽呼吸法”基礎(chǔ)上,總結(jié)了一套“聽皮膚”的法門。即修煉者不拘坐臥,全身放 松,不空不松,微微將念頭放在全身的皮膚及毛孔,聽皮膚毛孔的開闔. 皮膚毛孔之開闔,用耳朵本來是聽不見的,但將意識放在全身的皮膚毛孔,圓滿似太極拳中的渾身棚勁,則自然會感覺到皮膚是在一開一闔,一呼一吸。如此久之, 呼吸之息氤氳布滿于全身,一開一闔,遍身毛竅與之相應(yīng),而鼻中反而感覺不到氣的出入,直至呼吸全止,開闔俱終,脈停息住(即內(nèi)家拳中所謂不能吞不能吐), 類似人氣絕了的樣子。這種現(xiàn)象就是古代仙家所說的未死先學死。這個暫時的死能由自己作主,然后長久的生,方能由自己作主。此時外表雖如死人,無呼無吸,脈 搏若有若無,而其生理上已起了微妙的變化,非但比較其死人絕不相同,即比較普通的活人亦大大兩樣。到了這個時候,胎息自然成功,離入定出神之期也就不遠 了。
6. 我之淺見
懂得了胎息啟動及入定的的原理,便不必執(zhí)著于哪家哪門的方法。熟練后甚至不必用閉氣也可自如啟動與控制胎息與入定。一旦胎息啟動,閉氣是自然結(jié)果而非因。聽呼吸, 聽皮膚開闔, 聽心跳, 聽肚臍處之聲音, 諸如此類,不外攝心攝六根。懂得這個道理,便可靈活用之,以適合自己。比如我用念佛咒法,效果甚好。而且此時的念佛念咒功效,勝過平時萬倍。閱者有緣,習之自明。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zhongyizatan/124455.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圓運動高手:用圓運動治病的病案五則
下一篇: 中醫(yī)美容,離不開《傷寒雜病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