唾液從哪里來
我們先想象一下,在沒有用顯微鏡觀察的條件下,我們舌頭上的味蕾是什么樣子呢?味蕾就像小毛毛在舌頭上面附著,如果沒有唾液的滋潤,舌頭是干的,這些味蕾的功能會退化,所以你吃什么東西都會是一個味兒,味同嚼蠟。
唾液是從哪兒來的?“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唾液是腎精所化。
《黃帝內(nèi)經(jīng)》認為“心主舌”“其華在面”,所以人的舌頭是紅色的。一個鮮紅的舌頭有唾液滋潤,表明腎水和心火是相濟的。這就叫飲食滋味的“滋”。
人體有一個穴位叫口禾髎,是大腸經(jīng)的倒數(shù)第二個腧穴。為什么叫口禾髎呢?因為口禾則能知五味?!饵S帝內(nèi)經(jīng)·靈樞·脈度》里說:“心氣通于舌,心和則舌能知五味矣。
什么叫禾(和)?有陰有陽才叫和。
唾液好,腎精足
口水就是睡液嗎
你以為口水就是睡液嗎?并不是。只有含豐富的酶和元氣的口水才是唾液。它的特點是清亮、透明、不拉絲一一如果流出來的口水拉著絲,而且是混濁的,那就只能叫口水。
有健康唾液的人,不會有厚舌苔,不會有口瘡,不會有口腔潰瘍或者舌頭潰瘍。
因此,一個人的腎精足了,睡液里的元氣和元精就會好。
睡液質(zhì)量好的表現(xiàn)有哪些
第一,口氣清新而且是香的。
有的人跟你說話,你感覺到這人的口氣很臭,這有可能是酒色過度;有的人口氣甜香,感覺像剛煮熟的甜玉米味兒,這樣的人就很健康了。
第二,能夠很快化掉食物。
唾液質(zhì)量高的人吃饅頭,咬一口是甜的,喝水也是甜的,因為他們馬上就能化掉。而且最關(guān)鍵的一點是,唾液質(zhì)量高的人牙齒都非常好,不會有牙菌斑。
什么時候唾液質(zhì)量馬上會下降 一旦吃東西過量,唾液質(zhì)量馬上就會下降。 當(dāng)你發(fā)覺自己舌苔變厚了,唾液有異味兒了,或者唾液變得黏稠污濁的時候,就應(yīng)該控制你的飲食了,但是現(xiàn)在幾個人能做到這一點呢? 舌苔為什么會變厚?這是人的一種自我保護——吃多了,味蕾被覆蓋住了,就是提醒你別吃了。 但是,我們并不懂得來自舌苔的暗示,而且我們居然還有辦法,讓自己在舌苔那么厚的情況下仍然有食欲——這個麻辣燙那個燒烤,還有各種雞精、味精、添加劑,結(jié)果就吃出一肚子毛病。 舌苔厚膩,有口氣、大便不通如何食療 我給大家推薦一個去舌苔的方法——不再繼續(xù)瞎吃。 古代有一個說法叫“口銜丁香”,字面意思就是口里含一塊兒丁香,后來指在朝為宮,隨后又逐漸演變?yōu)槌技拔娜搜攀康某R姸Y節(jié)。 丁香本身就是一味藥物,能治胃寒、胃動力不足、噯腐吞酸等癥狀。 很多人找我看病,我一聞他們嘴里有一股蒜臭味兒,問:“你吃了嗎?““沒吃,昨天吃的?!边@說明什么?說明他昨天吃的東西都在胃里還沒消化。 如果你舌苔厚了,消化不良,又有口氣,不妨含點丁香。 除了丁香,還有幾個非常好的香料,藥效也不錯。一個是白豆蔻。白豆蔻本身就是一味非常好的化濕藥,可以治療如腸胃不蠕動、濕氣太重等癥。白豆蔻不辣,嚼碎了含在嘴里,很清香,個人感覺白豆蔻有一種偏涼的香味兒。 如果你的舌苔實在是太厚了,就嚼比白豆蔻還好用的草果。 人們都說藥膳難吃,但為什么用一些中藥鹵出來的肉很好吃呢?因為中藥只有用對了肉才會好吃。 如果你大便不通的話,可以嚼點兒檳榔。草果和檳榔都是我們溫病用的一個非常有名的方子——達原飲里用到的藥,專門刮體內(nèi)的油膩,具有清熱解毒、避穢化濁的功效。我們想想人體不運化時的狀態(tài),基本和下水道被油膩的東西堵住是一個道理。 另外,當(dāng)發(fā)現(xiàn)自己的舌苔厚了以后,我們可以通過點穴、艾灸和刮痧把天樞穴和中脘穴弄暢通,這樣胃腸蠕動就正常了。 人體自有用之不竭的大藥——咽津 有一個從古代流傳至今的養(yǎng)生方法——咽津養(yǎng)生,就是利用人體自身的“大藥”來養(yǎng)生,而這個大藥其實就是我們自己的唾液。 唾液正不正常,第一要看有沒有,第二要看能不能保質(zhì)保量地分泌。 唾液跟什么有關(guān)?跟腎有關(guān),其實就是跟任脈有關(guān)——所以唾液腺本身的分泌能力與水平跟任脈有直接關(guān)系。 一般人促進唾液分泌的方法就是用舌頭頂上牙堂,舌頭一翹,唾液就往出冒,然后嘴里裝滿了就咽下去。這就是道家練功的方法,隨時可以練,即使是睡覺的時候也不例外。 再有就是沒事兒別大量喝水。這個要求似乎是有點兒高了,但如果一個人腎精足、唾液足,他是不需要大量喝水的。 為什么我不提倡人沒事大量喝水?因為大量喝水會沖淡唾液和胃液,降低我們的消化功能。同理,我不贊同吃湯泡飯。 很多人唾液分泌少。甚至沒有,就靠喝一口水、吃一口飯,這樣唾液的質(zhì)量便會很低。 文源:活法兒養(yǎng)正工作室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zhongyizatan/124666.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