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芪建中湯
[方歌]
黃芪建中湯于小建中湯內(nèi)加黃芪
[方義]
本方以黃芪、大棗
、甘草補(bǔ)脾益氣,桂枝、生姜溫陽散寒,白芍緩急止痛,飴糖補(bǔ)脾緩急。重在溫養(yǎng)脾胃,是治療虛寒性胃痛的主方。用于氣虛里寒,腹中拘急疼痛,喜溫慰,自汗,脈虛。[組成]
黃芪15g
、大棗10個、白芍15g、桂枝、生姜、甘草各10g,飴糖50g。[用法]
黃芪等六種煎水取汁,入飴糖待溶化后飲用
。[加減]
若泛酸者
[功用]
溫中補(bǔ)虛
,緩急止痛。[主治]
1
、久病消瘦;2、胃納不佳
,時寒時熱,喘促短氣,容易汗出;3
、脈虛無力;4
、有操勞過度史;5、陰虛內(nèi)熱者忌用
。[經(jīng)驗(yàn)]
例:郭某
,男,18歲,本就脾胃虛弱,少食不化,自認(rèn)為飲食積聚,兩日服開胸順氣丸六袋(6g /袋),若貧者遭劫、困者被掠,致中州一虛再虛。癥見面色暗淡萎黃,體倦無力,飲食不思,食后氣逆欲吐,腹痛腸鳴脈癥分析,證屬脾胃虛弱
,運(yùn)化無力,肝木乘土,升降失調(diào)。治當(dāng)溫補(bǔ)脾胃,和肝緩急。擬黃芪建中湯治之:黃芪30g 桂枝10g 白芍20g 炙草6g 生姜6片紅棗5枚飴糖30g
。三劑。二診:藥后思食
,惟食后心下脹滿,惡心減輕,腹痛下墜亦止,大便仍秘,口干口苦,脈弦細(xì)弱。此脾胃虛弱,一時難復(fù),培土建中,法不可更。擬六君子湯加減:黨參15g 白術(shù)15g 茯苓10g 甘草6g 陳皮10g 半夏10g 山藥15g 紅棗5枚三劑
三診:諸癥減輕,日趨向愈
,囑服參苓白術(shù)散以資鞏固。例:楊某,男
,41歲,2013年1月25日初診?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颊呶鸽潆[痛6年余證屬脾胃氣虛,升降失常
處方:炙黃芪15克
上方服6劑后
例:王某
辨證:中焦虛寒
治則:健脾益氣,溫中和胃
二診:胃脘脹滿
三診:舌淡苔薄白改善
按:此證患者有反復(fù)發(fā)作、久治不愈的特點(diǎn)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zhongyizatan/124746.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hù)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
下一篇:
丹毒分五型辨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