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萬物復(fù)蘇,各種食物也逐漸豐富起來。如果說春鮮中有哪種食材最不能被錯過,那一定是蒲公英!不過,平時大家大都只是把它當食物吃,卻很少有人知道,蒲公英是一款優(yōu)秀的“食物藥”!在我們身體出現(xiàn)這些小問題的時候適當吃一點,還有治療效果哦~壯族、彝族醫(yī)學里有一個治療濕熱型痘痘、痘瘡的簡單的偏方,即用蒲公英全草,帶根,搗碎后加水外洗+當茶飲。濕熱型痘痘就是那種帶點紅邊的、腫起來的痘痘,這種人一般有舌質(zhì)發(fā)紅、舌苔厚、甚至發(fā)黃的表現(xiàn)。蒲公英含有的蒲公英甾醇和蛋黃素能夠影響人體新陳代謝,在一定程度上能起到保肝作用。有研究表明,蒲公英能輔助殺滅幽門螺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等常見致病菌,因此有一定的護胃功效。在古代時,蒲公英就已經(jīng)被用來預(yù)防乳腺方面的疾病,比較簡單的用法就是取蒲公英煮水喝。據(jù)研究顯示,蒲公英提取物對毛細血管擴張和通透性亢進、纖維組織增生等有抑制作用,具有明顯的體內(nèi)抗炎活性。此外,蒲公英可以緩解結(jié)膜炎、腮腺炎、扁桃體炎、咽炎等炎癥作用的疾病,效果在一定程度上堪比抗生素。蒲公英含17種氨基酸,且必需氨基酸含量豐富。在各種氨基酸中,最值得稱道的為γ-氨基丁酸,它在人腦能量代謝中發(fā)揮著重要作用,還可促進乙酰膽堿合成、輔助降血壓等。此外,蒲公英中含有很豐富的β-胡蘿卜素,而β-胡蘿卜素具有較強的抗氧化作用,能夠幫助清除血管壁垃圾,保護血管。出現(xiàn)眼睛腫疼、眼睛脹痛或迎風流淚,見到明亮的東西覺得刺眼、不適,都是肝有虛火或?qū)嵒鸬谋憩F(xiàn)。可取整株的鮮蒲公英4兩(含根,亦可用2兩干品替代)煎湯兩大碗,溫服一碗,剩下一碗趁熱熏洗眼睛,可明顯改善不適癥狀。這是張純在《醫(yī)學衷中參西錄》中記載的一個治眼疾的方法,頗為有效。有胃火或中焦?jié)駵臅r候,就容易有口臭、胃部灼燒感或者有反酸表現(xiàn)。而濕阻化熱,還容易形成口腔潰瘍。經(jīng)常吃些新鮮的蒲公英或用蒲公英煮水喝(干、鮮皆可),既祛火又不傷脾胃。此外,蒲公英水煎液還有調(diào)節(jié)脂質(zhì)代謝、降血脂、保肝的作用,適合血脂高、有脂肪肝的人食用。蒲公英是個寶,它的根、葉都有很高的營養(yǎng)價值哦~蒲公英根含有豐富的營養(yǎng)物質(zhì),如多糖、蛋白質(zhì)、維生素E、維生素C等,能促進人體代謝,幫助排出體內(nèi)的毒素,有利于肝臟的健康。此外,其還可以促進分泌膽汁,幫助消化吸收,具有養(yǎng)胃功效。蒲公英有“天然抗生素”之稱,而其抗菌消炎作用來源于其中所含的綠原酸。正常情況下,葉子中的含量略高于根部。鮮嫩的蒲公英是一種傳統(tǒng)的野菜,是餐桌上的美味佳肴,泡茶也具有一種獨特的清香?,F(xiàn)介紹蒲公英的幾種常見食用法,請在專業(yè)中醫(yī)師指導下選用。材料:鮮蒲公英300g,雞蛋3個,油、生抽、陳醋、白芝麻、芝麻油、綿白糖各適量。(1)將蒲公英洗凈,用開水焯過,撈出瀝干水分,備用;(2)雞蛋磕破,蛋黃與蛋清分開,分別打散。鍋中倒入少許油,倒入蛋清煎成蛋清餅,蛋黃用同樣的方法煎成蛋黃餅;(3)將蛋黃和蛋清餅卷起切成條狀,蒲公英和雞蛋條一起倒入盆中,倒入少許生抽、陳醋、芝麻油,撒上少許鹽、白芝麻、綿白糖,攪拌均勻即可。功效:本藥膳具有消食開胃、清熱解毒的功效。適合食欲不振、胃脘灼熱、反酸、容易上火、乳腺炎、痔瘡便血的人群食用。材料:五花肉300g,干蒲公英90g,姜、蒜、鹽、雞精、醬油各適量。(1)五花肉洗凈,切片;蒲公英洗凈,切段;姜切絲,蒜切碎,備用;(2)熱鍋,倒入油,五成熱時,下姜絲和蒜爆香,放入肉片,一起翻炒至肥肉出油,瘦肉縮小變色,倒入少許醬油炒勻,加入蒲公英一起翻炒1分鐘左右。放入鹽、雞精少許,炒勻,出鍋裝盤即可。功效:本藥膳具有清熱利尿、滋陰潤燥的功效。適合小便赤澀、便秘、皮膚干燥的人群食用。做法:將蒲公英與冰糖一起放入壺中,用開水沖泡,等待5分鐘左右,濾出茶湯,加入檸檬片,即可品飲。功效:本藥茶具有清瀉胃熱、涼血生津的功效。適合咽喉腫痛、胃火牙痛、口氣較重、口渴咽干的人群飲用。做法:蒲公英、玫瑰花、陳皮一起放入壺中,用開水沖泡,加蓋悶5分鐘,濾出茶湯,即可品飲。功效:本藥茶具有清熱養(yǎng)胃、疏肝理氣的功效。適合肝胃火旺、胃脘氣痛的人群及月經(jīng)不調(diào)、經(jīng)前乳脹的女性飲用。
注意:蒲公英性寒涼,所以腎功能不全、陽虛外寒、脾胃虛弱者不宜食用。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zhongyizatan/126598.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身體的這個“防病開關(guān)”,堅持這樣揉,···
下一篇:
羅大倫:過敏性鼻炎太普遍,何方能治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