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知避風寒,不知避濕。能避風寒,不能避濕者,以風寒傷人顯而急,濕傷人隱而緩。隱則莫見,而受之也深;緩則不覺,而發(fā)之也遲?!?/p>
意思是說,大家都知道躲避風寒,卻不知躲避濕氣的傷害,濕氣對身體的影響緩慢漸進,不易覺察,傷害卻巨大,難以消除。
看看你的濕毒到幾級了?
一級濕毒:在表皮癥狀:皮膚騷癢、長濕疹、頭臉油膩、長痘。
二級濕毒:在肌肉癥狀:酸、困、累、乏,如肩頸肥厚,酸困,腰酸,乏力。
三級濕毒:在骨骼,即是骨寒濕,俗稱風濕。癥狀:肩周炎、肩痛、頸椎勞損、腰痛、風濕關節(jié)炎,變天關節(jié)就痛。
四級濕毒:在臟腑(子宮、卵巢、脾胃、肺)癥狀:脾胃虛弱、便秘、多痰、婦科炎癥。
五級濕毒:在身上(腫瘤)切了又長,長了又切。
符合的越多,你體內(nèi)的濕氣可能越重。中醫(yī)說“濕氣不除百病生”,濕毒入體后,會阻礙氣血運行,引發(fā)身體水腫,影響睡眠質量。整個人都渾渾噩噩,不在狀態(tài)。如果不能及時祛濕,更有可能導致風濕等極難根治的頑疾。
先排“濕毒”,才能進補
由于秋冬季節(jié)是緊跟著濕熱并重的夏天而來的季節(jié),因此,在此時,夏天對人體的影響還會存留一段時間。
濕、熱不除,人體的脾胃就無法很好地對食物進行消化吸收,此時即使進食千年人參,被吸收進體內(nèi)的有效成分并不多,人體受益不大。
另外,補品大都比較溫熱厚重,進食前,要了解人體的濕熱情況,不可盲目進補,否則就是夏天的毒素濕氣還沒清除出去,吃再多的補品、藥品都如隔山打牛。
因此,進補前一定要注意:有濕宜祛濕,有熱宜清熱。
立秋后如何祛濕?
濕氣非常普遍,且因濕邪粘滯的特性,很難祛除。有的人吃了很久的祛濕藥或湯,還是無法消除濕氣,于是就放棄了祛濕。正確祛濕,找準方法很重要,方法對了,才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日常生活最好減少暴露在潮濕環(huán)境中,尤其對濕氣敏感的人,不要直接睡地板,地板濕氣重,容易入侵體內(nèi)造成四肢酸痛,最好睡在與地板有一定距離的床上;潮濕下雨天減少外出;不要穿潮濕未干的衣服等等,避免外部濕邪侵入身體。
每天至少要在陽光下曬20分鐘左右,這樣是可以緩解濕毒癥狀的。但是應該避免在強烈陽光下暴曬,最好選擇早晨9點和下午5點鐘時間曬太陽
體內(nèi)濕氣重的人大多數(shù)都是懶動少動的人。這些人常常會感覺身體沉重、四肢無力而不愿活動,但越是不愛運動,體內(nèi)的濕氣就越多,久而久之,引發(fā)一系列的濕病。運動可以緩解壓力外,還可以促進身體器官代謝,加速濕氣從汗液、小便中排出體外。跑步、健走、打球、太極拳、八段錦等運動,都是很好的方法。
可以適當?shù)某砸恍┚哂薪∑㈧顫窈颓鍩崤哦镜氖澄铮梢远喑钥喙虾臀鞴?,檸檬和冬瓜也是可以起到去濕毒作用的。還可以做一些去濕粥,用薏米熬成粥來喝,是有很好確實效果的。
祛濕的方法有多種,關鍵原則是強健脾胃,溫陽補氣,陽氣足了,濕氣就能化解,脾胃功能好了,水分的代謝能力也會正常。
祛濕說起來容易,動起來太累。
不想運動!
不想做粥!
怎么辦,就是有心無力!
沒事??!
全民健康產(chǎn)業(yè)服務平臺給大家推薦一款茶療配方
清身祛濕茶
每天泡一杯,輕松祛濕
清身祛濕茶
適用于上班族,咳嗽痰多、濕氣重的肥胖人群。
祛濕茶精選6味藥材,每一味都是古籍中祛濕散寒的正陽之物,地道藥材,科學配比,再經(jīng)現(xiàn)代化工藝制成。藥食同源,由內(nèi)而外解決“濕”癥。不僅可以祛濕,還具有不可替代的藥用價值。
1、茯苓:茯神,行水之功多,益心脾不可闕也。
2、陳皮:用于脘腹脹滿,食少吐瀉,咳嗽痰多。
3、紫蘇:用于脾胃氣滯、胸悶,嘔惡,不論有無表癥,均可應用。
4、紅薏米仁:性味甘淡微寒,有利水消腫、健脾祛濕、舒筋除痹。
5、芡實:具有益腎固精,補脾止瀉,除濕止帶之功效。
6、紅棗:紅棗味甘性溫、歸脾胃經(jīng),有補中益氣、養(yǎng)血安神。
這6種植物向來被認為是祛濕的上品,服用可以幫助脾胃化解體內(nèi)的濕氣。同時,薏米具有補益脾胃的作用,可以增強脾胃抗?jié)竦哪芰Α?/p>
立秋后每天用它泡水喝,不僅祛濕,還能排出身體多年的毒素!
現(xiàn)在很多人的小肚子越來越大,體內(nèi)的濕氣也隨之越來越重。平時沒事的時候喝點祛濕茶,清腸道,改善亞健康,身上無毒一身輕。
溫馨提示:清身祛濕茶不是藥,是健康的食材,不會對身體造成負擔,安全可以長期安心服用。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zhongyizatan/126695.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陽氣是靠養(yǎng)的,不是靠補的!
下一篇: 快速學會中醫(yī)診脈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