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用中藥外治法,對流感有很好的防治效果,以下介紹幾則驗方:納鼻療法
1.雄黃90克,金銀花60克,硼砂、白芷、蒼術(shù)各15克,冰片、樟腦、薄荷各9克,共研細(xì)末,裝瓶備用。用時每次取藥末少許,涂抹于兩鼻孔內(nèi),做吸氣動作。每日兩次,早晚各一次,連用5天??汕鍩峤舛尽?/p>
2.荊芥、連翹、葛根各25克,冰片、薄荷冰各適量,共研細(xì)末,裝瓶備用。用時取藥末適量,涂于鼻孔內(nèi)。每日兩次,連用5天??汕鍩峤舛?。
敷足療法
1.山梔子10克,雞蛋一枚。將梔子研末,與蛋清調(diào)勻,做成藥餅,厚如3個5分硬幣,攤于布上,敷于涌泉穴,紗布包扎,8小時換藥一次,連用3天。發(fā)熱兼抽搐者,加敷內(nèi)關(guān)穴,可清肝泄熱。
2.生綠豆50克,蛋清適量。將生綠豆研為細(xì)末,加雞蛋清調(diào)為糊狀,做成直徑3~5厘米、厚0.6~0.8厘米的圓餅兩個,分?jǐn)偛忌?,敷雙足心,外用繃帶固定。每日兩次,每次6~8小時,連用兩天??汕鍩峤舛?,平肝泄熱。(胡獻國)
二、飲食預(yù)防
飲食宜清淡,少食膏粱厚味之品(易化生積熱),所以在日常生活中,做一些簡單、美味的小藥膳,對預(yù)防也有幫助。
二白湯:蔥白15g、白蘿卜30g、香菜3g。加水適量,煮沸熱飲;
姜棗薄荷飲:薄荷3g、生姜3g、大棗3個。生姜切絲,大棗切開去核,與薄荷共裝入茶杯內(nèi),沖入沸水200—300ml,加蓋浸泡5—10分鐘趁熱飲用;
桑葉菊花水:桑葉3g、菊花3g、蘆根10g。沸水浸泡代茶頻頻飲服;
薄荷梨粥:薄荷3g、帶皮鴨梨1個(削皮)、大棗6枚(切開去核),加水適量,煎湯過濾。用小米或大米50g煮粥,粥熟后加入薄荷梨湯,再煮沸即可食用,平時容易“上火”的人可吃;
鮮魚腥草30—60g,蒜汁加醋涼拌;
鮮敗醬草30—60g,開水焯后,蒜汁加醋涼拌或蘸醬吃;
鮮馬齒莧30—60g,開水焯后,蒜汁加醋涼拌或蘸醬吃;
赤小豆、綠豆適量熬湯服用。
綠豆60g、生甘草6g(布包)、生薏米20g熬湯后去甘草包,服用;
若口鼻干燥較重,可以棉簽蘸香油外涂,具有潤燥的功用;
平時多喝板藍根:一日1~2次(早、晚)。
三、藥物預(yù)防
(一)成人
1.太子參10g、蘇葉6g、黃芩10g、牛蒡子10g
適用人群:素體虛弱,易于外感的人群。
煎服方法:每日1付,清水煎。早晚各一次,3—5付為宜。
2.大青葉5g、紫草5g、生甘草5g
功能:解毒清熱
適用人群:面色偏紅,口咽、鼻時有干燥,喜涼,大便略干,小便黃。
煎服方法:每日1付,清水煎。早晚各一次,3—5付為宜。
3.桑葉10g、白茅根15g、金銀花12g
功能:清熱宣肺
適應(yīng)人群:面色偏紅,口咽、鼻時有干燥,喜涼,大便略干,小便黃。
煎服方法:每日1付,清水煎。早晚各一次,3—5付為宜。
4.蘇葉10g、佩蘭10g、陳皮10g
功能:健脾化濕
適應(yīng)人群:面晦無光,常有腹脹,大便偏溏。
煎服法:每日1付,清水煎。早晚各一次,3—5付為宜。
建議不同人群在執(zhí)業(yè)醫(yī)師的指導(dǎo)下使用,在流行期間可連服用3—5劑。
(二)兒童
藿香6g、蘇葉6g、銀花10g、生山楂10g
功能:清熱消滯
適應(yīng)人群:兒童易夾食夾滯者。此類兒童容易“上火”,口氣酸腐,大便臭穢或干燥。
煎服方法:每日1付,清水煎。早晚各一次,3—5付為宜。
(三)服用中藥預(yù)防感冒需要注意事項:
1.老人應(yīng)在醫(yī)師的指導(dǎo)下適當(dāng)調(diào)整用量服用;
2.慢性疾病患者及孕婦慎用;
3.預(yù)防感冒的中藥不宜長期服用,一般服用3—5天;
4.服用期間或服用后感覺不適者,應(yīng)立即停止服藥并及時咨詢醫(yī)師;
5.對上述藥物有過敏史者禁用,過敏體質(zhì)慎用;
6.不要輕信所謂的秘方、偏方和驗方。
1、處方:大青葉。用法:用生藥30克,水煎二次,共濃縮至100毫升,每10毫升內(nèi)含藥3克。十五歲以上每次服50毫升-100毫升;十五歲以下每次服30毫升-50毫升;十歲以下用量酌減。均每日服八次,每三小時一次,連服七天。
2、處方:鮮魚腥草60克。
用法:絞汁沖蜂蜜服,日飲三、四次。
3、處方:佛耳草9克。
用法:水煎服,連服二劑。
4、處方:苦瓜。
用法:取瓜瓤煮熟服。
5、處方:黍菜一把。
用法:水煎服。將渣擠干,搗碎敷于太陽穴處。
提醒您:治療流感偏方 此民間偏方來源于網(wǎng)絡(luò),使用前請遵醫(yī)囑。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zhongyizatan/14718.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天麻使用禁忌
下一篇: 虎杖治病驗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