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倍子味酸、澀,性寒,歸肺、大腸、腎經(jīng)。功能斂肺降火,澀腸固精,斂汗止血等。筆者根據(jù)臨床實(shí)踐,治療以下疾病有特效:
治口舌生瘡:五倍子5克,冰片2克,研為細(xì)末,撒布于患處。每日3次,2~3天即可治愈。
治陰囊濕疹:五倍子20克、烏賊骨10克,冰片3克,共研細(xì)末,以麻油調(diào)搽患處。每日3次,直至治愈。
治牛皮癬:五倍子15克,枯礬10克,冰片9克共為細(xì)末,用食醋浸泡7天。用棉棒蘸取藥液擦患處,每日3~5次,5天為一療程。
治小兒腹瀉:五倍子20克(炒黃),干姜20克,吳茱萸、公丁香各10克,研細(xì)混勻。每次取10克左右,用50°以上白酒調(diào)成糊狀,敷于患兒臍部,膠布固定,每日一次,連用1~3次即可治愈。
治自汗、盜汗:五倍子15克(焙黃),煅牡蠣20克,麻黃根10克,共研細(xì)末,溫水調(diào)成糊狀,睡前敷于患者臍中,紗布覆蓋,膠布固定,連用一周即可。
治小兒遺尿:五倍子適量研成細(xì)末,敷于患兒臍部,紗布覆蓋,外用膠布固定,次日晚上洗凈臍部。繼續(xù)敷用,一般7~14天可治愈。
治跌打損傷:五倍子、梔子各15克研末,冰片適量混勻,用食醋調(diào)成糊狀,敷于患處包扎,2~3天換藥一次。
治癤腫瘡?fù)矗何灞蹲?0克,黃柏、連翹、川芎、紅花、明礬各15克,水煎洗患處。每日一劑,一日3次,連用3~5天。
治脫肛:五倍子、煅龍骨各等份,研極細(xì)末,先以高錳酸鉀水洗患處,然后用棉球蘸藥粉輕輕撒布在脫出的黏膜上。每日2~3次,3~5天可愈。
治乳頭皸裂:五倍子、五味子、白及各等份,研末,加入冰片少許,用香油攪成糊狀,外敷患處。每日一次,一周左右即可痊愈
治腳癬:五倍子20克,枯礬10克,研末,加50%醋酸100毫升調(diào)勻。將藥液涂于患處,每晚一次,直至痊愈。
治中耳炎:五倍子粉30克,枯礬粉30克,混勻后先用雙氧水將耳內(nèi)膿液洗凈,然后吹藥,每日兩次,至愈為止。(李永明 張可堂)
五倍子為中藥名。具有降火,止瀉,斂汗,止血,的功效。生活中常用于肺虛久咳,肺熱痰嗽,久瀉久痢,自汗盜汗,消渴,便血痔血,外傷出血,癰腫瘡毒,皮膚濕爛。那么五倍子的功效與作用 五倍子的藥用價(jià)值
五倍子簡介
五倍子,中藥名,為漆樹科植物鹽膚木、青麩楊或紅麩楊葉上的蟲癭,主要由五倍子蚜寄生而形成。按外形不同,分為“肚倍”和“角倍”。肚倍,呈長圓形或紡錘形囊狀,長2.5~9cm,直徑1.5~4cm。表面灰褐色或灰棕色,微有柔毛。質(zhì)硬面脆,易破碎,斷面角質(zhì)樣,有光澤,壁厚0.2~0.3cm,內(nèi)壁平滑,有黑褐色死蚜蟲及灰色粉狀排泄物。氣特異,味澀。角倍,呈菱形,具不規(guī)則的鈍角狀分枝,柔毛較明顯,壁較薄。
具有斂肺降火,澀腸止瀉,斂汗,止血,收濕斂瘡之功效。常用于肺虛久咳,肺熱痰嗽,久瀉久痢,自汗盜汗,消渴,便血痔血,外傷出血,癰腫瘡毒,皮膚濕爛。
五倍子的功效與作用
斂肺;止汗;澀腸;固精;止血;解毒。主肺虛久咳;自汗盜汗;久痢久瀉;脫肛;遺精;白濁;各種出血;
癰腫瘡癤。用于肺虛久咳,肺熱痰嗽,久瀉久痢,盜汗,消渴,便血痔血,外傷出血,癰腫瘡毒,皮膚濕爛。
1、《本草拾遺》:治腸虛泄痢,熱湯服。
2、《日華子本草》:治中藥毒,消酒毒。
3、《開寶本草》:療齒宣疳,肺臟風(fēng)毒流溢皮膚作風(fēng)濕瘡,瘙癢膿水,五痔下血不止,小兒面鼻疳瘡。
4、《本草圖經(jīng)》:生律液。
5、《本草衍義》:口瘡,以末摻之。
6、《本草衍義補(bǔ)遺》:菩收頑痰,解諸熱病。
7、《本草葷筌》:煎湯洗眼目,消亦目止疼,專為收斂之劑。
8、《綱目》:斂肺降火,化痰飲,止咳嗽,消渴,盜汗,嘔吐,失血,久痢,黃病,心腹痛,小兒夜啼,治眼赤濕爛,消腫毒、喉痹,斂潰瘡、金瘡,收脫肛、子腸墜下。
9、《中藥形性經(jīng)驗(yàn)鑒別法》:用于火傷及燙傷。
五倍子的藥用價(jià)值
1、治瀉痢不止:五陪子一兩。半生半燒,為末,糊丸梧子大。每服三十丸,紅痢燒酒下,白痢水酒下,水泄米湯下。(《本草綱目》)
2、治自汗、盜汗:五倍子研末,津調(diào)填臍中,縛定一夜即止也。(《本草綱目》)
3、寐中盜汗:五倍子末、蕎麥面等分。水和作阱,煨熟。夜臥待饑時(shí),干吃二三個(gè),勿飲茶水。(《本草綱目》)
4、治鼻出血:五倍子末吹之,仍以末同鮮綿灰等分,米飲服二錢。(《本草綱目》)
5、治瘡口不收:五倍子,焙,研末,以臘醋腳調(diào)涂四圍。(《本草綱目》)
取
五倍子
500克、
蛇床子
250克。先將五倍子研末,兩味藥混勻。每天取50克,加水約200毫升煮沸5-7分鐘,待藥溫適宜時(shí),以
紗布
蘸濕浸洗
龜頭
部位。每天1劑,洗1-2次,每次10-15分鐘。15天為1
療程
,治療期間暫停
房事
。該方可降低龜頭敏感度,主治男子
早泄
.
(1) 五倍子、土茯苓、當(dāng)歸各120g, 川柏、雄黃、阿膠各60g,冰片6g,制膏外用,每周局部上藥2 次。
(2)紅花6g,白礬6g,瓦松30g,水煎,先熏后洗外陰部,每日1 ~ 2 次,每次30 ~ 60 分鐘;下次洗時(shí)加熱后再用,每劑藥可用3 ~ 4 天。
(3)生豬肝塞陰道法。鮮豬肝切成條狀塞入陰道,24 小時(shí)后再更換新鮮的豬肝。臨床觀察具有活血化瘀,祛腐生肌的作用。
(4)取蜥蜴搗碎,加等量乙醇,浸泡20 天以上,除去沉淀,回收乙醇,水溶液加氯化鈉調(diào)等滲,加05% 活性炭脫色(可脫色兩次),加止痛劑灌封,120℃滅菌15 分鐘。每2ml 含生藥2g,肌內(nèi)注射,每日2 次,每次2 ~ 3 支,亦可宮頸局部注射。
(5)中藥外敷止痛法。水紅花子60g,麝香15g,阿魏15g,急性子15g,甘遂15g,大黃15g,巴豆10 粒,白酒500g。各藥搗碎,合在一起,納入豬膀胱內(nèi),外敷痛處,痛止停藥。雄參膏外敷:雄黃15g,白礬15g,硇砂1g,黃柏30g,乳香15g,沒藥15g,麝香2g,蟾酥2g,苦參30g,冰片3g。上藥各研細(xì)末混勻,用蛋黃油調(diào)制成膏外敷痛處,每日換藥1 ~ 2 次。
治療帶狀皰疹外用偏方1:
升麻30克,水煎,濕敷患處,日4-6次。
治療帶狀皰疹外用偏方2;
大黃、黃柏各20克,共研細(xì)末。用魚石脂軟膏200克,調(diào)成糊狀,涂抹患處,日一次。
治療帶狀皰疹外用偏方3:
五倍子、大黃、黃柏、芒硝各10克,共研細(xì)末。凡士林軟膏調(diào)涂患處,日一次。
治療帶狀皰疹外用偏方4:
白芷、雄黃各等份,研為細(xì)末,以醋調(diào)涂患處,日3--6次。
治療帶狀皰疹外用偏方5:
雄黃9克、蜈蚣3條。共研細(xì)末,麻油調(diào)涂患處。日2次。
治療帶狀皰疹外用偏方6:
山慈菇12克,南星、七葉一枝花各10克,共研細(xì)末,好久調(diào)涂患處。
治療帶狀皰疹外用偏方7:
鮮半枝蓮一大把,搗如泥涂患處。日1--2次。
治療帶狀皰疹外用偏方8;
干芙蓉葉10克,研為細(xì)末。蜜調(diào)涂患處。日2次。
治療帶狀皰疹外用偏方9:
馬鈴薯500克,搗如泥。涂抹患處。日2-4次。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zhongyizatan/15887.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hù)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shí)真實(shí)出處,未能及時(shí)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qǐng)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huì)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cuò)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qǐng)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shí),我們會(huì)第一時(shí)間予以刪除,并同時(shí)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飲食有節(jié) 因時(shí)制宜,探源《黃帝內(nèi)經(jīng)》···
下一篇: 治附睪炎驗(yàn)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