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馬亮 河南省鄭州市管城中醫(yī)院
高血壓是指在靜息狀態(tài)下,動脈收縮壓和舒張壓增高(≥140/90mmHg),或舒張壓≥90mmHg,常伴有脂肪和糖代謝紊亂,以及心、腦、腎和視網膜等器官功能性或器質性改變。按摩曲池、太沖穴有良好的降壓作用。
患者用大拇指逆時針按揉雙側曲池穴(屈肘成直角,在肘橫紋外側端與肱骨外上髁連線中點,完全屈肘時,當肘橫紋外側端處)、太沖穴(位于人體足背側,第一跖骨間隙的后方凹陷處),每穴按揉5~15分鐘。
曲池是手陽明大腸經合穴,陽明經多氣多血,又“合主逆氣而泄”,故本穴有通腑泄熱,調和氣血之功;太沖為足厥陰肝經之原穴,輸穴,厥陰經為多血少氣之經,肝屬陰,主藏血,主疏泄,本穴具有調和氣血、疏肝理氣、平肝熄風之效。臨床曾報道過刺激曲池、太沖穴可調氣降逆,平肝潛陽,明顯改善高血壓的收縮壓和舒張壓。本方法與目前臨床治療高血壓的其他方法相比,具有簡便驗廉的明顯優(yōu)勢,且遠期療效好。
高血壓是以動脈血壓長期持續(xù)超過140/90毫米汞柱為主要表現(xiàn)的一種疾病。
屬祖國醫(yī)學的“頭痛”、“眩暈”、“肝陽上亢”等范疇并與“心悸”、“中風”有一定的聯(lián)系。
高血壓病一般是原發(fā)性高血壓,占高血壓病人的90%,與高級神經活動障礙、精神過度緊張、精神刺激和遺傳等因素有關。病因還不十分明確。由于某些疾病而出現(xiàn)高血壓的,稱繼發(fā)性高血壓。
高血壓病的臨床癥狀較多,以頭暈、頭痛為其主要表現(xiàn)。中醫(yī)認為本病的發(fā)病原因,與素體陰陽偏盛或偏衰有關。臨床常將其分為肝陽亢盛、陰虛陽亢、陰陽兩虛三型。治則潛陽、滋陰、平肝。
治法之一,取穴大椎、曲澤、委中、委陽。
操作:以上穴每次取1穴(雙側)常規(guī)消毒,用三棱針點刺放血。曲澤、委中可緩刺靜脈放血,每次出血量5~10毫升。每隔5~7天1次,5次為1療程。
治法之二,取穴百會、太陽、印堂、天柱、大椎。
操作:常規(guī)消毒。用三棱針點刺以上各穴。均出血2~3滴。每周2次。10次為1療程。同時囑患者每日早晚用中指按摩百會、風府、風池、腰俞、涌泉。每次按摩1分鐘。
治法之三,取穴耳尖。
操作:患者取坐位。雙側耳尖常規(guī)消毒后用三棱針快速刺入3~5分。出針后擠出鮮紅較稀的血液數滴。用干棉球按壓針孔。每日1次。身體虛弱及有出血情況者禁用。放血后1小時內嚴禁飲水。
治法之四,取穴頭維,兼前額悶脹不適者加攢竹;悶脹痛甚者再加印堂、上星;伴額頂疼痛者加百會,劇痛再加四神聰;兼頸項強痛者如風池;苦眩暈欲仆、眼花繚亂、耳鳴昏蒙者加太陽穴。
操作:常規(guī)消毒后用彈簧刺血針或三棱針點刺各穴,深0.2~0.3厘米。使每穴出血6~7滴。每日或隔日1次,10次為1療程。說明:本法適于高血壓眩暈。
治法之五,取穴主穴為太陽(雙)、印堂。額痛加攢竹(雙)巔頂痛加百會、四神聰;項強加風池(雙);眩暈、眼花、耳鳴加頭維(雙)
操作:常規(guī)消毒后。用彈簧刺血針或三棱針點刺各穴約0.2厘米深,每穴令出血5~6滴。體質壯實而頭痛嚴重者可多至10余滴。每日或間日1次,10次為1療程。說明:本法適于高血壓頭痛。
每日一文,陪伴中醫(yī)人成長
確定是原發(fā)性的么?
哎,這個藥物就是這樣,建議減量為 美托洛爾平片 25mg Bid
當然你這么謹慎,減量需要個緩沖期,不防先用一粒平片代替一粒緩釋片,忍耐三天看看能不能減到我說的劑量
另外,如果這樣血壓仍高,不妨加用 鹽酸可樂定 ,雖然很多醫(yī)生不屑,但效果不錯,建議 先
半顆 每天?。?!實在血壓高再吃到一顆/天!
呃,現(xiàn)在給你潑點冷水,以上治療僅僅是控制,在根子上不能把你治好
建議先控制飲食,每個禮拜都吃至少一次全素甚至是女生的水果配餐,另外把煙酒在半年內逐步戒掉
而鑒于美托洛爾的 增肥 副作用,適當練習啞鈴和立臥撐也不錯!
加油,這些雖然對你很難很難,但是這是在下作為醫(yī)生對生命負責,單單吃點緩釋片就能保住性命的謊言可不能相信,就算保護了你一兩年,過后影響了腎臟甚至心臟、大腦,一樣還是把你的前程耽誤......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zhongyizatan/17905.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讓營養(yǎng)醫(yī)生為健康護航
下一篇: 小兒菌痢宜服哪些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