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圣惠方》)
【配方】肥地黃一杵(搗碎),糯米(熟飲)五斗,面曲(搗碎)五斤。
【制法】上二味相和,于盆中熟搗,納于不津甕中,密封,春夏三七日,秋冬五七日,日滿啟之,當(dāng)中有一盞綠汁,是其精也,宜先酌飲之。余以生布絞汁,置器中。
【主治】補益變白。
【用法】任性飲之,續(xù)釀使之相接,不過三劑,發(fā)黑,若以新牛膝搗絞,取汁三升,用拌,即變白急矣。
說明:①《普濟方》同上。②《本草綱目》卷二十五諸藥酒條載“地黃酒”,用生肥地黃汁,同曲、米封密器中,春夏三七日,秋冬五七日啟之,中有綠汁,真精英也,宜先飲之,乃濾汁藏貯。加牛膝汁效更速,亦有加群藥者。補虛弱,壯筋骨,通血脈,治腹痛,變白發(fā)。
準備工具
包括酒盆、酒甑、酒架、酒壇、水桶、水瓢、干兒、團箕、撈箕、大鐵鍋、大煤爐(農(nóng)村用柴火灶)、酒藥(市場有賣)、芋頭。
所有的酒具一定要不沾鹽油,用干凈的水用干兒洗干凈。
浸米
把米倒進酒盆里,一酒盆倒33至36市斤米,倒入清水,用撈箕把水面的浮皮撈掉,蓋上團箕,防灰塵或老鼠蟲子掉入,浸36至48小時。
蒸米
1、生煤爐,要大火,上鐵鍋,倒入三分之一鍋清水,待開。記得放一個竽頭到鍋中煮,接下來要用。
2、將浸好的米用水瓢連水帶米一下下從酒盆舀入酒甑(不可一下倒入,防止米被壓得太緊蒸得不均勻)最后再從流到酒盆里的熱水里舀兩大瓢倒回米飯中,讓其溫度上下均勻些。
3、把洗好米的酒甑放入鐵鍋水中,蓋上酒盆,大火蒸2小時左右,至米成飯并稍軟。出鍋前20分鐘往米里澆一大勺涼水再蒸至出鍋,這樣可以讓米熟得更均勻更透。
4、取下酒盆放地上,其上置酒架,酒甑出鍋放酒架上,用涼水澆入熱米飯中,讓其冷卻,但不可太冷,太冷不利發(fā)酵,以手摸稍熱為好,大約澆2桶水,最后再從流到酒盆里的熱水里舀兩大瓢倒回米飯中,讓其溫度上下均勻些。
5、涼好的酒甑從酒盆上搬下來放地上,底下用一木棒塞一邊,讓酒甑有點斜,好瀝干里面的水,瀝3至5分鐘即可。
6、把酒盆里的熱水舀進酒壇里,燙洗掉酒壇里的細菌,有消毒作用。
翻藥入盆
1、倒干凈酒盆里的水分,夾出鍋里煮好的芋頭剝皮,用芋泥糊酒盆的木板縫隙,防漏。
2、用碗搗碎酒藥(每一酒甑米放藥10至15棵,視個人喜好而定,放藥太少酒容易變酸,放太多酒會上頭),沿酒盆壁把酒藥刮倒進盆里,倒碗中一半少些。
3、把瀝干水的酒甑里的米飯倒進酒盆里,用手上下翻一遍,讓其溫度均勻些,再倒入剩下的酒藥粉,用手上下翻勻,最后全部米飯壓成斜坡,露出一小塊盆底,坡面一定要用手拍緊些,起保溫作用。盆壁、盆沿和露出的小塊盆底要用干兒抹干凈,不能留有單獨的飯粒,防止這些飯粒發(fā)霉壞酒。
發(fā)酵
弄好的酒盆放入避風(fēng)暗處,用團箕蓋好,外用塑料布包好,以不透風(fēng)能保溫為好。如天氣較冷,可再蓋上一床棉被,或堆上稻草。放置發(fā)酵。
大約3-4天后,壓得緊緊的糯飯會有明顯脫盆現(xiàn)象,即飯與酒盆壁之間有脫離的縫隙,并且露出的一小塊盆底開始積有酒水,可以聞到明顯的酒香,這時可以把糯飯全部翻散,此時的飯粒已明顯開始發(fā)軟。
擠酒
在周圍氣溫15度左右,再發(fā)酵十天左右(氣溫高
黃酒是一種用稻米釀造的糧食酒,也叫糯米酒。
工具/原料
大黃米:500g
酒曲:4g
清水:適量。
方法/步驟:
1、將大黃米淘洗干凈,用涼水浸泡10個小時左右。
2、將浸泡好了的大黃米放在鍋上蒸,要蒸到九成熟為止,然后出鍋,出鍋后要把大米打散。
3、時間到后把大黃米盛入碗中。
4、撒上酒曲和適量的溫水。
5、用勺子攪拌均勻。
6、把大黃米壓實,用勺子在中間挖個洞。
7、洞里撒上酒曲和水,蓋上蓋,靜置一天。
8、時間到后打開蓋子,倒入適量的水。
9、在室溫下繼續(xù)醇化2小時。
10、盛入碗中,完成了。
擴展資料:
黃酒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酒類之一,源于中國,且唯中國有之,與啤酒、葡萄酒并稱世界三大古酒。
黃酒以大米、黍米、粟為原料,一般酒精含量為14%—20%,屬于低度釀造酒。黃酒含有豐富的營養(yǎng),含有21種氨基酸,其中包括有數(shù)種未知氨基酸,而人體自身不能合成必須依靠食物攝取8種必需氨基酸黃酒都具備,故被譽為“液體蛋糕”。
黃酒是中國的漢族特產(chǎn),屬于釀造酒。在世界四大釀造酒(白酒、黃酒、葡萄酒和啤酒)中占有重要的一席。釀酒技術(shù)獨樹一幟,成為東方釀造界的典型代表和楷模。
-黃酒
主要要把握好三個關(guān)鍵。x0dx0ax0dx0a一是曲子關(guān)x0dx0a黃酒所用的曲子是用蓼子花(一種專用植物),摻兌米粉(將泡脹的飯米碾成粉)、甘草粉及曲母粉一起拌勻,捏成比核桃略小的圓球,放在簸籮里蓋上椿樹枝,溫度控制在25℃--30℃之間,發(fā)酵24小時(發(fā)酵時要長菌絲,從菌絲的顏色便可分辨酒曲好壞),待散出酒的芳香,涼干用線穿成串,掛在避光、通風(fēng)、干燥的地方,隨用隨取。一般一顆曲子可做3斤糯米的黃酒。x0dx0ax0dx0a二是蒸米關(guān)x0dx0a做酒必先將糯米放水中浸泡3—4小時,然后淘盡、控水、蒸熟、涼冷至27℃為“晾縻”,也有澆冷水降溫的為“淋糜”,搓碎米疙瘩,然后將碾碎的曲子粉撒入拌勻,并適當(dāng)拌些涼水,盛入瓦盆或瓦缸,中間留出一個碗口粗見底的窩,用于透氣下湫水。x0dx0ax0dx0a三是溫度關(guān)x0dx0a將配制好的原料放入備好的酒窩(用稻草編制,用于保溫),將溫度控制在27℃—30℃,一般在24小時就可發(fā)酵,待酒窩中沁滿了湫水,用勺子舀湫水均勻地淋向酒糟的表面(土語叫打頭),然后適當(dāng)降溫到24—25℃,放至1—2天后轉(zhuǎn)入罐子中密封存放一些日子取出用溫水或涼水投酒,一般投酒比例為1:3,即一碗酒糟兌3碗水,待酒糟漂浮在上面后插酒抽子(竹篾編織的竹簍),通過24小時瀝出糟子,即是香醇可口的黃酒。如果較長期存放,還須經(jīng)一兩次疊酒,即將清亮的酒轉(zhuǎn)入其它容器,剩下的渾濁物(土語叫酒良子),單獨存放用于發(fā)面或其它所用,做出的饃饃氣味芬芳、甘甜、柔軟、無以倫比。黃酒經(jīng)過幾道轉(zhuǎn)疊,越來越清,呈米黃色,飲時或溫或冷因人因時而宜,冬天燙了喝發(fā)熱御寒,夏天喝冷黃酒消暑止渴。做酒,首先是要把糯米泡好,一般從吃過早飯到午飯后的三四點鐘正好。然后把泡好的糯米取出來放在笤箕中瀝干,等到不再滴水了,就可以上籠蒸了。鍋里添上水,以淹住蒸籠的下邊三寸為最適。加熱,至沸,把鍋蓋蓋上,逼氣。等到籠內(nèi)霧氣滿滿的,濃濃的了,就可上糯米了。上糯米這可是有講究的,不能一盆子整個兒地倒進去,要一勺一勺地抖散,均勻地一層層鋪開。這樣,蒸出的“媒”(熟的糯米)才會受熱均勻,不會夾有生團。這一步叫“躥氣”,要做出好酒,這一環(huán)節(jié)是很重要的。上了糯米,把蒸籠的上沿圍上毛巾,不讓其透氣,加溫加壓。等到熱氣遏不住,拼著命把鍋蓋朝上頂著往外鉆時,差不多已經(jīng)好了。打開蓋兒,用筷子攪劃一下,如果不散,粘,呈柔和的亮色,說明是已完全的熟了,就可以出籠了。這熟的“媒”拌上糖,很好吃。它和肥肉一樣,吃多了也會膩人。取出一些這樣的“媒”,加糖,使勁兒揉,搓,捏,碾成餅狀貼到鍋里炕,這就是“糍粑”了。有斤實,有韌性,斤拽拽的,好吃。把這些“媒”晾到溫?zé)?,和碾碎的曲子一起拌均勻,裝進壇子里,注入適當(dāng)?shù)乃?,這水要冬溫夏涼。如果在冬天,最好在壇子外面圍上稻草、米糠或破棉絮什么的用以保溫。一切就緒,就只等它釀成后吃甜糟子了。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zhongyizatan/29690.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治怔忡藥酒
下一篇: 烏麻酒方(二)——(悅色駐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