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圣惠方》)
【配方】用白艾蒿十束,每束如。
【制法】粗剉,以水一碩,煮取汁五斜,以曲十五斤,糯米一碩,如常法釀酒,熟。
【主治】治大風癩,身體面目有瘡。
【用法】即每服暖一中盞,服,日三服。
說明:原出《圣濟總錄》同上。
目錄1拼音2拼音名3大風艾的別名4來源5原形態(tài)6鑒別7性味8功能主治9大風艾的用法用量10備注11摘錄附:1用到中藥大風艾的方劑2用到中藥大風艾的中成藥3古籍中的大風艾 1拼音 dà fēng ài
2拼音名Dà Fēnɡ ài
3大風艾的別名艾納香、冰片艾
4來源為菊科艾納香屬植物大風艾Blumea balsamifera DC.,以根、嫩枝、葉入藥。夏秋采收,鮮用或陰干。
5原形態(tài)一年生或多年生大草本或灌木,有時呈喬木狀,全株密被黃白色絨毛,高達3米,具香氣。莖直立,木質(zhì)化,多分枝,青白色。單葉互生,短柄或無柄。葉片橢圓形或橢圓狀披針形,邊緣具不整齊鋸齒,上面綠色有短柔毛,下面密被銀白色絨毛。4~5月開花,頭狀花序較小,徑約1厘米,排列成傘房狀。瘦果有10棱,被絨毛,頂端有淡白色冠毛1輪。
6鑒別h
7性味辛、微苦,微溫。
8功能主治祛風消腫,活血散瘀。用于感冒,風濕性關(guān)節(jié)炎,產(chǎn)后風痛,痛經(jīng);外用治跌打損傷,瘡癤癰腫,濕疹,皮炎。
9大風艾的用法用量0.5~1兩;外用適量,鮮莖葉搗爛敷患處,或煎水洗。
10備注(1)本品為提制艾片(天然左旋龍腦,即冰片)的原料。
11摘錄《全國中草藥匯編》
用到中藥大風艾的方劑 痛腫靈 牛大力5g九里香25g竹葉花椒10g防己10g大風艾15g骨碎補10g小風艾15g木香15g白芷1...
華佗風痛寶片 39698處方:紅魚眼九層風三葉青藤山風(或大風艾)兩面針三七莖葉性狀:本品為糖衣片,除去糖衣后...
青藤風濕酒 FengshiJiu處方:三葉青藤九層風紅魚眼大風艾紅杜仲兩面針制法:以上六味,置容器內(nèi),加白酒4...
跌打扭傷靈酊 破天萊吹風散五味藤桂枝兩面針生草烏了哥王九龍川大風艾薄荷油冰片樟腦制法:以上十二味,除冰片、樟腦、...
傷科萬花油 耳環(huán)側(cè)柏葉海風藤馬齒莧大皂角過塘蛇兩面針羊耳菊大風艾小羅傘柳枝星色草丁香沒藥紫草茸大風子馬錢子(制...
更多用到中藥大風艾的方劑
用到中藥大風艾的中成藥 痛腫靈 牛大力5g九里香25g竹葉花椒10g防己10g大風艾15g骨碎補10g小風艾15g木香15g白芷1...
華佗風痛寶片 39698處方:紅魚眼九層風三葉青藤山風(或大風艾)兩面針三七莖葉性狀:本品為糖衣片,除去糖衣后...
青藤風濕酒 FengshiJiu處方:三葉青藤九層風紅魚眼大風艾紅杜仲兩面針制法:以上六味,置容器內(nèi),加白酒4...
跌打扭傷靈酊 破天萊吹風散五味藤桂枝兩面針生草烏了哥王九龍川大風艾薄荷油冰片樟腦制法:以上十二味,除冰片、樟腦、...
傷科萬花油 耳環(huán)側(cè)柏葉海風藤馬齒莧大皂角過塘蛇兩面針羊耳菊大風艾小羅傘柳枝星色草丁香沒藥紫草茸大風子馬錢子(制...
更多用到中藥大風艾的中成藥
古籍中的大風艾 《太平圣惠方》:[卷第二十四]治大風癩諸方 每服暖治大風癩。身體面目有瘡。白艾蒿釀酒方。用白艾蒿十束。每束如斗。粗銼。以水一碩。煮取汁五斗。以...
《普濟方》:[卷一百十一諸風門]大風出蟲(附論) 晡腹空痛澀。熟艾方(出圣惠方)治大風癩。熏出蟲。艾葉(別揉令熟)砒霜(研)水銀(與雄黃同研)膩粉(...
《普濟方·針灸》:[卷三針灸門]甲乙經(jīng)灸禁穴 乃更動其病。令人短壽。大風灸者。所謂復(fù)時不可加火艾。大寒灸者。所謂盛冬凌晨也。大雨灸者。但雨日即下...
《外臺秘要》:[卷第三十九]不宜灸禁穴及老少加減法 更動其病,令人短壽,大風者,所謂一復(fù)時,不可加火艾。大寒者,所謂盛冬凌辰也,大凡人初患卒得,終是難...
《普濟方》:[卷一百十諸風門]大風癩病
目錄1拼音 1.1艾蒿醞酒的別名1.2處方1.3制法1.4功能主治1.5艾蒿醞酒的用法用量1.6摘錄 附:1古籍中的艾蒿醞酒 1拼音 ài hāo yùn jiǔ
古籍中的艾蒿醞酒 《奇效良方》:[卷之五十三脫 *** (附論)]癘風通治方 治癩疾。上取白艾蒿十束,如升大,煮取汁,以曲糯米亦如釀酒法,候熟稍稍飲之,但是惡疾,遍體面目有瘡,皆...
《證類本草》:[卷第十一]劉寄奴草 去莖、葉,只用實。凡使,先以布拭上薄殼皮令凈,拌酒蒸,從巳至申出,曝干用之。經(jīng)驗方∶治湯火瘡至妙。...
《本草品匯精要》:[卷之十四草部下品之中]草之草 經(jīng)脈【制】〔雷公云〕凡使實先以布拭上薄殼皮令凈拌酒蒸從巳至申出曝干用之【治】〔療〕〔日華子云〕除心...
《本草品匯精要》:[卷之八草部上品之中]草之草 匙空腹服之療夏日暴水痢○子為末合酒調(diào)服主鬼氣○白艾蒿十束如升大煮取汁合面及米一如釀酒法候熟稍稍飲之治...
《太平圣惠方》:[卷第三十五]治誤吞諸物諸方
白蒿:莖類圓柱形,長短不一,直徑可達5mm。綠色,表面有縱棱,可見互生的枝葉或葉基。上部有較密的柔毛。質(zhì)堅脆易折斷斷面纖維性,中央有白色髓。葉皺縮或已破碎。完整葉片展平后二至三回羽狀深裂,裂片線形,兩面均被柔毛。頭狀花序較多,半球形,直徑3-6mm,總花梗細瘦,總苞葉線形,總苞片2-3列,邊緣有白色寬膜片,背面被短柔毛;花托卵形;邊緣為雌花,內(nèi)層花兩性,均為管狀。成熟花序可見倒卵形的瘦果。氣濃香,味微苦。
茵陳:幼苗多為蜷縮團狀,全株密被白毛、灰綠色,綿軟如絨;莖長7~10cm,基部較粗,完整的葉多具柄,與細莖相連,葉片分裂成絲狀。葉多裂成絲狀,綿軟如茸;氣微香、味微苦。品質(zhì)以幼嫩、綿軟、色灰白,香氣濃者為佳。
而鈴茵陳則莖略呈方形、灰黑色、長約60cm;葉對生、羽狀分裂、花萼實似鈴、罐狀,有毛;氣微,味淡。白花茵則莖呈圓柱形、青綠色而微紫;葉卵形、全緣;有的可見穗狀聚傘花序;氣芳香、味辛涼。
白蒿主治:肺熱咳喘,咽喉腫痛,濕熱黃疸,熱痢,淋病,風濕痹痛,吐血咯血,外傷出血,疥癲惡瘡。
治肺部疾病,氣喘咳嗽,咽喉腫痛:大籽蒿30g,洪連25g,蒂達25g。共研細粉。每次3-6g,每日3次。(出自《中國民族藥志》)
治衄血,咯血:大籽蒿、小檗皮各等分。研成粗粉。每服5-10g,每日3次。(出自《中國民族藥志》)
治癩,身體面目有瘡:白艾蒿十束如升大,煮取汁,釀米七斗,一如釀酒法,酒熟稍飲之。(《深師方》)
茵陳有顯著的保肝作用,對甲,乙型肝炎,黃疸型肝炎,有顯著的療效。有利膽,促進膽汁分泌,增加膽汁中膽酸和膽紅素排出的作用.能增加心臟冠脈血流量,改善微循環(huán),并有降血壓,降血脂,抗凝血,利尿解熱平喘,驅(qū)除蛔蟲及抑制多種致病性皮膚真菌與細菌的作用。
白艾蒿釀酒方——(癩?。?br>(《太平圣惠方》)
【配方】用白艾蒿十束,每束如。
【制法】粗銼,以水一碩,煮取汁五斜,以曲十五斤,糯米一碩,如常法釀酒,熟。
【主治】治大風癩,身體面目有瘡。
【用法】即每服暖一中盞,服,日三服。
說明:原出《圣濟總錄》同上。
提醒您:白艾蒿釀酒方 此酒方大全來源于網(wǎng)絡(luò),使用前請遵醫(yī)囑。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zhongyizatan/30058.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下一篇: 防風酒方(一)——(癩?。?/sp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