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醫(yī)藥》2002年4月號 江西南昌洪都中醫(yī)院主任醫(yī)師 王豪
補陽還五口服液是常用中成藥,來源于清·王清任《醫(yī)林改錯》一書。本方由黃芪、川芎、當歸、赤芍、地龍、桃仁及紅花共七味中藥組成,具有補氣、活血、通絡(luò)的功效。適用于中風后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語言蹇塞、口角流涎、大便干燥、小便頻數(shù)、遺尿不禁、苔白、脈緩等癥。近來年,經(jīng)臨床實踐與研究證實,本方還有不少較好的新用途,現(xiàn)將臨床上較好的8種新用途介紹如下:
1.治療坐骨神經(jīng)痛 有人應(yīng)用補陽還五口服液治療坐骨神經(jīng)痛56例。用法:內(nèi)服補陽還五口服液,每次1支(10)毫升),日服3次。7天為1療程。結(jié)果:經(jīng)用藥2~4個療程,56例中治愈者(疼痛消失,1年以上未見復發(fā))47例,占83.9%;有效者(疼痛明顯改善)6例,占10.7%;無效者(治療前后疼痛未見減輕)3例,占5.4%??傆行蕿?4.6%。
2.治療慢性腎炎 用法:內(nèi)服補陽還五口服液,每次1支(10毫升),早、中、晚各服1次。15天為1個療程。療效:用補陽還五口服液治療慢性腎炎92例,經(jīng)用藥2~3個療程后,其中臨床治愈者(癥狀、體征完全消失,尿常規(guī)檢查3次以上均呈陰性)75例,占81.5%;有效者(癥狀、體征均有好轉(zhuǎn),尿常規(guī)檢查有明顯改善)14例,占15.2%;無效者(治療2個療程后,臨床癥狀和尿檢均無好轉(zhuǎn))3例,占3.3%??傆行蔬_96.7%。
3.治療前列腺增生 有人采用補陽還五口服液治療老年性前列腺增生患者60例。用法:口服補陽還五口服液,每次1支(10毫升),日服3次。20天為1個療程,直至痊愈止。結(jié)果:經(jīng)用藥1~3個療程后,60例中治愈者53例,有效者5例,無效者2例??傆行蕿?6.7%。一般服藥10天后即可收到明顯的效果。
4.治療眩暈癥 用法:口服補陽還五口服液,每次2支(20毫升),早、晚各服1次。5天為1個療程。結(jié)果:經(jīng)用藥3~5個療程后,治愈者(臨床癥狀消失,血壓恢復正常)35例,占79.5%;有效者(臨床癥狀控制或基本控制,復發(fā)時癥狀較前明顯減輕,用本藥仍有效)7例,占15.9%;無效者(治療后癥狀未見明顯改善)2例,占4.5%??傆行蔬_95.5%。
5.治療胃及十二指腸潰瘍 有人用補陽還五口服液治療胃及十二指腸潰瘍患者86例。屬胃潰瘍19例,十二指腸潰瘍67例。用法;內(nèi)服補陽還五口服液,每次1支(10毫升),分早、中、晚3次口服。30天為1個療程。服藥期間,忌食生冷瓜果、辛辣刺激性食物及禁食煙灑。療效:經(jīng)用藥2~4個療程后,治愈74例,占86%,顯效6例,占7%,有效4例,占4.7%,無效2例,占2.3%??傆行蕿?7.7%。
6.治療面神經(jīng)麻痹 有人用補陽還五口服液治療面神經(jīng)麻痹患者18例。用法:內(nèi)服補陽還五口服液,每次2支(20毫升),早、晚各服1次。3天為1個療程。結(jié)果:經(jīng)用藥1個療程治愈者5例,2個療程治愈者7例,3個療程治愈者6例。隨訪3年以上,無1例復發(fā)。
7.治療耳鳴耳聾 用法:取補陽還五口服液內(nèi)服,每次1支(10毫升),每日2次,半個月為1療程,經(jīng)臨床治療多例,療效滿意。
8.治療腦損傷后綜合征 有人用補陽還五口服液治療腦損傷后綜合征患者42例。用法:口服補陽還五口服液,每日3次,每次1支(10毫升),15天為1個療程。效果:經(jīng)用藥3個療程后,治愈(臨床癥狀消失,能進行正常工作、生活和學習)17例,占40%,好轉(zhuǎn)(癥狀大部分消失,但遇情緒刺激、氣候變化及勞累后有輕度不適)20例,占48%,無效(癥狀部分減輕或無明顯改善)5例,占12%??傆行?8%。
主治中風之氣虛血瘀證,常用于短暫性腦缺血發(fā)作、腦卒中后遺癥、腦挫裂傷、顱內(nèi)血腫、創(chuàng)傷后腦綜合征、腦脈管炎、視網(wǎng)膜動脈阻塞、血栓性深靜脈炎、小腿慢性潰瘍、多發(fā)性神經(jīng)根神經(jīng)炎、脊髓損傷、小兒麻痹癥等。
處方黃芪120克 當歸尾3克 赤芍5克 地龍3克 川芎3克 紅花3克 桃仁3克
補陽還五湯
補陽還五湯《醫(yī)林改錯》(理血劑:活血祛瘀)
[組成]
黃芪(生)120克、當歸尾6克、赤芍6克、地龍3克、川芎3克、紅花3克、桃仁3克。
[用法]
水煎服。
[功用]
補氣,活血,通絡(luò)。
[主治]
中風后遺證。
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語言蹇澀,口角流涎,下肢痿廢,小便頻數(shù)或遺尿不禁,苔白,脈緩。
[方解]
正氣虧虛,脈絡(luò)瘀阻,筋脈肌肉失養(yǎng),故見半身不遂,口眼歪斜;
氣虛血滯,舌本失養(yǎng),故語言蹇澀,口角流涎;
氣虛不能固攝,則小便頻數(shù),遺尿不禁;
苔白,脈緩為氣虛之象。
綜上諸證,皆由正氣虧虛,瘀血阻絡(luò)所致。
原書稱為“因虛致瘀”,治法應(yīng)以補氣為主,兼以活血通絡(luò)。
方中重用生黃芪取其大補脾胃之元氣,使氣旺以促血行,祛瘀而不傷正,并助諸藥之力,為君藥。
配以歸尾活血,有祛瘀而不傷好血之妙,是為臣藥。
川芎、赤芍、桃仁、紅花助歸尾活血祛瘀;地龍通經(jīng)活絡(luò),均為佐使藥。
諸藥合用,使氣旺血行,瘀祛絡(luò)通,諸證自可漸愈。
本方主要用治半身不遂,屬于正氣虧虛而致血脈不利者,故使用時黃芪用量宜重,但開始可先用小量,一般從30-60克開始,逐漸加大,且愈后還須繼續(xù)服用,防止復發(fā)。
方對時藥到病除,不對癥有害,本方以面白,舌苔白,脈緩為要點,治療時不如用丹參滴注平和,如有醫(yī)師指導用本方與以加減,效果較好。
沒什么禁忌,用水三碗,煎余一碗少點。一天一服。我不會打字,好多都是我孫子打的字,他上學去,今天我是慢慢打,好多意思表達不清楚,請原諒。
祝你父親早日健康!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zhongyizatan/30632.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9種老藥治足癬
下一篇: 硝酸甘油臨床新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