蜈蚣的副作用-蜈蚣中毒與解救
(Scolopendra)
【別名】吳公、天龍、百腳蟲、即蛆等。
【功效】息風鎮(zhèn)痙,攻毒散結(jié),通絡止痛。
【不良反應機制】蜈蚣有毒,主要含有組胺樣物質(zhì)和溶血蛋白質(zhì)兩種類似蜂毒酸的有毒成分。超量中毒有溶血作用,能引起過敏性休克,少量能興奮心肌,大量能使心肌麻痹,并能抑制呼吸中樞等。
【不良反應】
(1)被咬傷后,局部發(fā)熱、灼痛、紅腫、疼痛,可形成水皰及壞死,嚴重者可引起淋巴炎和組織壞死,有時整個肢體出現(xiàn)紫癜。
(2)內(nèi)服中毒后,表現(xiàn)為發(fā)熱、頭暈、頭痛、惡心、嘔吐、腹痛、腹瀉、全身無力、呼吸困難、心跳緩慢、心律失常、昏迷、體溫及血壓下降等。也可出現(xiàn)腰、臂部瘙癢難忍,四肢皮膚隆起,局部出現(xiàn)皮疹,嚴重時出現(xiàn)過敏性休克。
【治療與解救】
(1)被蜈蚣咬傷后,立即用火罐拔出毒液,并迅速用3%氨水或5%~10%碳酸氫鈉液,或用肥皂水清洗傷口。局部冷濕敷。
(2)內(nèi)服中毒后,用2%~3%碳酸氫鈉液洗胃,然后服藥用炭,吸附毒素。輸入5%葡萄糖鹽水或10%葡萄糖液并加入維生素C。
(3)如有過敏性休克,可將氫化可的松加入液體中靜滴,并皮下注射腎上腺素。如呼吸困難時,可選用山梗菜堿等呼吸興奮劑。
(4)中藥治療:
1)半邊蓮、白花蛇舌草適量,搗爛外敷。
2)芋頭、鮮桑葉、鮮扁豆葉、魚腥草或鮮蒲公英適量,搗碎,外敷傷口周圍。
3)鳳尾草120g,金銀花90g,甘草60g,加水1000ml,煎至250ml,1次灌服。每日2劑。
4)脈搏緩慢,呼吸困難時,用人參9g(先煎),附子12g,五味子9g,甘草9g,水煎2次,合在一起,2次服完,每次間隔4小時,連續(xù)服2~4劑。
蜈蚣的功效與作用
治跌打
用蜈蚣來泡酒,可以治療跌打,對跌打造成瘀血未破、腫痛是很有效的??梢杂抿隍季筒粒@樣可以更快消腫止痛,對毒瘡也有好的作用。
抗菌作用
本品水浸液對多種皮膚真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體外試管法表明,本品水浸液,乙醇、乙醚提取液對葡萄球菌,八疊桿菌、綠膿桿菌、白色念球菌并不顯示直接的抑制作用。
抗腫瘤作用
蜈蚣提取物對動物移植性腫瘤有一定作用。
促進免疫功能
復發(fā)性口腔潰瘍患者,服藥前血清IgG和E玫瑰花環(huán)形成率分別為0.034±0.025mg/L和0.213±0.022mg/L。服蜈蚣后,血清IgG和E玫瑰花環(huán)形成率明顯升高,早晚唾液中IgG、IgA均高于正常人P<0.05,0.01。<
p="">
通絡止痛,用于風濕頑痹、頑固性頭痛
蜈蚣也可以用于風濕頑痹,可以和防風、獨活、威靈仙等藥物一起使用,治療頑固性頭痛或偏正頭痛。也可以和天麻、川芎等一起用。
攻毒散結(jié),用于瘡瘍腫毒、瘰疬結(jié)核
本品以毒攻毒,味辛散結(jié)。以本品同雄黃、豬膽汁配伍制膏,外敷惡瘡腫毒頗佳,如不二散。與茶葉共為細末,敷治瘰疬潰爛。若以本品焙黃,研細末,開水送服,或與黃連、大黃、生甘草等同用,可治毒蛇咬傷。
蜈蚣的用法
研制成粉末
將蜈蚣捉住之后,將頭部和尾部用細尖的木棍插進去,之后曬干或者是烤干備用,也可以研制成粉末使用。
通經(jīng)活絡
蜈蚣味辛,藥性溫和,有毒性,主要入肝經(jīng)。蜈蚣有解毒作用,還有通經(jīng)活絡的作用,蜈蚣的常用劑量是1~3g。通常是在爐子上面放一塊鐵板,把蜈蚣放在上面,烤后研磨成粉末后用水吞服,每次使用0.6~1g左右。
治療瘡瘍中毒
蜈蚣可以用于治療淋巴結(jié)結(jié)核感染后潰爛久治不愈,經(jīng)常和雄黃一起合用,還可以治療瘡瘍中毒,久治不愈,可以只用蜈蚣內(nèi)服,也可以合用清熱解毒藥,外用可以配成膏藥,敷貼在瘡瘍創(chuàng)面上面。
治療瘡瘍中毒的時候,可以和蝎子,冰片,穿山甲,麝香,腰黃,蟬衣,五倍子一起合用,有去腐生肌,促進瘡瘍愈合的作用,另外,蜈蚣還可以用于治療毒蛇咬傷,可以口服和外用,這是利用以毒制毒的原理。
息風止痙
蜈蚣還可以通活經(jīng)絡,用于因經(jīng)絡不活所引起的頭疼,身上疼痛。如頑固性的神經(jīng)性頭疼,風寒濕痹所引起的身上疼痛,多和蝎子,天麻等藥合用。另外,蜈蚣還可以用于治療破傷風引起的角弓反張,有息風止痙的作用,通常和僵蠶,蝎子,鉤藤一起合用。
治療久治不愈的竇道,瘺管
蜈蚣還可以治療久治不愈的竇道,瘺管,如骨髓炎和骨結(jié)核由于治療不及時所造成的通向皮膚的管道,治療的時候可以一條或幾條蜈蚣,新鮮的也行,干的也行,焙干變黃后研磨成細末后使用。
蜈蚣的副作用
蜈蚣含有類似蜂毒的毒性成分,可引起溶血及過敏反應。大劑量可使心肌麻痹,并抑制呼吸中樞。有溶血反應者,可見醬油色尿及溶血性貧血癥狀。過敏反應者,可見全身過敏性皮疹、瘙癢,甚則引起過敏性休克。
蜈蚣屬于多足綱,第一對腳呈鉤狀,銳利,鉤端有毒腺口,一般稱為腭牙、牙爪或毒肢等,能排出毒汁,被蜈蚣咬傷后,其毒腺分泌出大量毒液,順腭牙的毒腺口注人被咬者皮下而致中毒。
臨床表現(xiàn)
小蜈蚣咬傷,僅在局部發(fā)生紅腫、疼痛,熱帶型大蜈蚣咬傷,可致淋巴管炎和組織壞死,有時整個肢體出現(xiàn)紫癲。有的可見
頭痛、發(fā)熱、眩暈、惡心、嘔吐,甚至膻語、抽搐、昏迷等全身癥狀。
應急處理
蜈蚣咬傷后立即用肥皂水清洗傷口,局部應用冷濕敷傷口,亦可用魚腥草、蒲公英搗爛外敷。有全身癥狀者直速到醫(yī)院治。
蝎螫蜘蛛綱,蝎子螫刺人時,由毒腺分泌毒液進入人體,迅速引起一系列中毒反應。中藥植物提取物
應急處理
在傷肢上端2~3厘米處,用布帶扎緊,每15分鐘放松1~2分鐘,傷口周圍可用冰敷,切開傷處皮膚,用抽吸器或拔火罐等吸出毒液,并選用高錳酸鉀液、石灰水沖洗傷口。癥狀較重者應到醫(yī)院治療。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zhongyizatan/31116.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紫河車的副作用-紫河車中毒解救
下一篇: 眼鏡蛇的副作用-眼鏡蛇中毒解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