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本品為液態(tài)金屬汞Hydrargyrum。
【炮制方法】炮炙 1.鉛制 取純鉛置容器內(nèi),加熱熔化,用鐵鏟撥去上層黑渣,倒入水銀,攪勻后倒出,放涼,研成細粉。每水銀1kg,用鉛0.4kg(《規(guī)范》)。 2.硫黃制 將水銀與流黃同研成末(《江西》)。 3.桃仁或杏仁制 將水銀與桃仁或杏仁等有油性藥物同研成末(《河南》)。
想要把水銀處理干凈要做到以下幾點:
1、迅速將小孩和寵物帶離房間,切記不要用吸塵器、掃帚、抹布清理水銀。
2、在保持房間通風(fēng)的情況下清理水銀,如果房間能夠調(diào)節(jié)溫度,盡量降低房間溫度,可以減少水銀的揮發(fā),促進凝結(jié)。如果水銀掉在瓷磚等平滑的地面上,可以選用硬紙殼、刮板等,從散落部位周邊貼近地面刮向中心,可以看到水銀小球會逐漸聚集成大球,然后輕輕將水銀球鏟起來,封閉到塑料袋中。如果水銀散落在地毯等粗糙的平面或者是床面上,可以用膠帶將它們黏住,然后和膠帶一起封閉到塑料袋中,塑料袋建議多套幾層,防止破裂和泄漏。
3、保持房間通風(fēng)至少24小時,盡可能將房間溫度升高同時打開風(fēng)扇和門窗,通風(fēng)過程中不要進入房間,如果沒有正確處理水銀或者已經(jīng)用拖把等清掃了地面,建議延長通風(fēng)時間至少24小時。
4、處理水銀沾染物,對于被水銀沾染的衣服、鞋子,丟棄是最好的選擇,或者多次清理,懸掛在沒有小孩而且通風(fēng)好的地方3-5天,確保水銀揮發(fā)完全,切記不能直接用洗衣機或烘干機清洗可能沾染水銀的衣物。
水銀是汞的俗稱,屬于是化學(xué)元素,分布量極小,常見于水、空氣、土壤中。為銀白色重質(zhì)液體,嚴格來講,是常溫常壓下唯一液態(tài)存在的金屬。水銀使用的歷史很悠久,用途很廣泛。
水銀不溶于水,水銀在空氣中是持續(xù)不斷蒸發(fā)的,在水里也會蒸發(fā),但被水淹沒的水銀會減少蒸發(fā)量,如果家里有硫磺粉,撒一點在水銀上可以中和水銀毒性,同時還要及時開窗通風(fēng)。
化學(xué)性質(zhì)
溶于硝酸和熱濃硫酸,分別生成硝酸汞和硫酸汞,汞過量則出現(xiàn)亞汞鹽。能溶解許多金屬,形成合金,合金叫做汞齊?;蟽r為+1和+2。與銀類似,汞也可以與空氣中的硫化氫反應(yīng)。汞具有恒定的體積膨脹系數(shù),其金屬活躍性低于鋅和鎘,且不能從酸溶液中置換出氫。一般汞化合物的化合價是+1或+2,+4價的汞化合物只有四氟化汞,而+3價的汞化合物不存在。
藥理作用
1.水銀(汞)的化合物有消毒、瀉下、利尿作用,現(xiàn)已不用或罕用。元素汞不引起藥理作用,解離后的汞離子能與疏基結(jié)合而干擾細胞的代謝及功能。元素汞不能自腸胃道吸收,但其表面暴露于空氣中時可形成氧化物或硫化物,因而吞食后有時可引起輕度瀉下、利尿。吞食水銀的人,大多數(shù)并無癥狀,水銀自糞便排出,少數(shù)人可有某些癥狀,而極少數(shù)(敏感或其他未知原因)可引起立即死亡。
2.水銀為一種原生質(zhì)毒,能和病原微生物呼吸酶中的硫氫基結(jié)合而抑制其生活力,最后使其窒息而致死。
3.汞劑排泄主要由腎,其次是大腸。
想要把水銀處理干凈要做到以下幾點:
1、迅速將小孩和寵物帶離房間,切記不要用吸塵器、掃帚、抹布清理水銀。
2、在保持房間通風(fēng)的情況下清理水銀,如果房間能夠調(diào)節(jié)溫度,盡量降低房間溫度,可以減少水銀的揮發(fā),促進凝結(jié)。如果水銀掉在瓷磚等平滑的地面上,可以選用硬紙殼、刮板等,從散落部位周邊貼近地面刮向中心,可以看到水銀小球會逐漸聚集成大球,然后輕輕將水銀球鏟起來,封閉到塑料袋中。如果水銀散落在地毯等粗糙的平面或者是床面上,可以用膠帶將它們黏住,然后和膠帶一起封閉到塑料袋中,塑料袋建議多套幾層,防止破裂和泄漏。
3、保持房間通風(fēng)至少24小時,盡可能將房間溫度升高同時打開風(fēng)扇和門窗,通風(fēng)過程中不要進入房間,如果沒有正確處理水銀或者已經(jīng)用拖把等清掃了地面,建議延長通風(fēng)時間至少24小時。
4、處理水銀沾染物,對于被水銀沾染的衣服、鞋子,丟棄是最好的選擇,或者多次清理,懸掛在沒有小孩而且通風(fēng)好的地方3-5天,確保水銀揮發(fā)完全,切記不能直接用洗衣機或烘干機清洗可能沾染水銀的衣物。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zhongyizatan/33290.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硫黃(1)
下一篇: 硝石